天津市北辰區(qū)普育學校 張平超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是一種動作簡單、直接、實用,以技擊格斗為核心,以修身養(yǎng)性為基礎,以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精神為目的的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項目。跆拳道的形成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xiàn)在不但朝鮮、韓國國內盛行不衰,而且風靡世界各國,如今又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了該項目,參訓人員超過一百萬人,跆拳道已經(jīng)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被列入“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如今的跆拳道已經(jīng)進入了體育化,制度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具體化的發(fā)展階段。
體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小學體育而言,應通過多種途徑來完善體育教學工作,不斷探索出符合自身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模式,既要保證傳授最新的技術知識,又能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動態(tài)性知識,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對體能的要求,從而能更好地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學校的體育教育,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從全面育人的目標出發(fā),通過體育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跆拳道運動是一項內外雙修的體育項目,它以“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為根本宗旨,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這項運動要求練習者不僅要學習跆拳道的技術,更注重的是跆拳道的禮儀和道德修養(yǎng),這也是本文對跆拳道課程改革的根本依據(jù)。
當前許多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學業(yè)的發(fā)展,卻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甚至蠻橫無禮。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人們常常把如何與人交往及禮貌、禮儀的學習視為“不學而能”的事,無需專門的教育與訓練。而今天,社會、學校提供給小學生的禮儀示范、禮儀活動和相關禮儀知識卻少之又少。
當今,許多學生集體榮譽感缺乏,自私自立,意志薄弱,遇到困難和挫折無法解決。而大多數(shù)體育課程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卻忽略了體育項目的精神內涵。體育精神所包含的團結互助、健康向上、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等正是當代學生所欠缺的。
1.小學學校,規(guī)模相對較小,硬件設施、規(guī)范化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在體育課教學方面,主要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師資薄弱,教職人員配比和師生比例失調。教學資金投入不足、體育設施陳舊、體育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缺乏有機結合、發(fā)展不協(xié)調。
2.體育場館及跆拳道訓練設施并不健全
目前我校沒有室內場館,跆拳道課均是在室外進行,不具備本課程授課的基本要求,比如,學生不能光腳上墊子,使得學習技術時效果欠佳;不能穿道服,沒有良好的上課氛圍;腳靶、護具的短缺、破損,不能保證正常教學任務的完成。這些原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體會到跆拳道這個運動項目的魅力所在。
小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練習興趣、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實用型、復合型的人才。根據(jù)這一特性,體育教育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培養(yǎng)有用人才,使他們成為具有專業(yè)文化知識,具備強壯體魄,勝任未來職業(yè)的需要和健康心理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小學的體育課教學應根據(jù)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yè)來確定。只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應對未來人生的挑戰(zhàn)。
加大禮儀教育力度,增強學生禮儀觀念。事實證明,禮貌、禮儀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一個文明禮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這與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跆拳道運動極其重視禮儀,它是以敬禮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它要求練習者在學習與訓練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禮儀,要學會敬禮。在每次跆拳道課的教學過程中,貫穿禮儀教育的相關知識,并認真完成跆拳道禮儀要求的每個細節(jié)。例如,給學生講一些我國傳統(tǒng)的禮儀文化,現(xiàn)代的禮儀知識,重點講解跆拳道的禮儀知識:見到老師,應站在合適的距離行鞠躬禮、在上課中,如果是雙人配對訓練,那么,應該在每組訓練結束交換訓練用具的時候,向同學行禮并用雙手接過訓練用具等。將跆拳道的禮儀知識滲透到跆拳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禮儀、禮貌的認識,從而增強其禮儀觀念。
重視跆拳道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跆拳道精神包括——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這是跆拳道運動的靈魂和精髓,也是跆拳道這一格斗項目之所以成為我校二課堂體育課程的主要原因。這種精神要求學生在學習跆拳道格斗技術的同時,始終有一種信念的約束和支持。強化學生對跆拳道精神的理解,如在每節(jié)課開始之前,帶領學生集體大聲宣讀跆拳道精神“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在下課之前,給一分鐘時間以冥想的方式,讓學生思考這一節(jié)課的收獲與欠缺。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時刻提醒學生尊崇跆拳道精神。
完善體育場館及設施建設。室內場館、道服和跆拳道專用墊子是跆拳道運動的基本條件,也是跆拳道運動中必不可少的。身著道服進入室內場館并光腳上墊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得體會跆拳道運動的氛圍,也有利于學習和練習各種格斗技術。另外,充足和完整的腳靶能夠保證每個學生充分得練習。護具的補充,可以滿足跆拳道實戰(zhàn)練習的需求。
跆拳道是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也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還可強化民族精神。作為小學二課堂跆拳道課程的教師,我們應全面遵循跆拳道運動“內外兼修”的宗旨。跆拳道既是一種技擊術,也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人生價值。為此,我們我們應當大力提倡發(fā)展跆拳道禮儀教育和精神教育并重進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跆拳道的禮儀、精神教育與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密切相關,把禮儀和精神的修養(yǎng)賦予在社會道德規(guī)范之中,使禮儀教育、精神教育更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新型社會主義國家,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發(fā)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