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芳
摘要:探討了問題導向式實踐、音像演示類實踐、“項目主導”類實踐、模擬庭審類實踐等幾種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搞好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要加強實踐教學,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目前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當薄弱,教學模式單一,探討多種實踐教學模式,開展有效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幫助大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1、問題導向式實踐
任課教師根據理論教學目標和教學的具體內容擬出一系列適合實踐教學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在學生中征集相關問題,然后圍繞問題研究組成實踐小隊,對問題展開調查研究,就問題研究結果組成大組或跨專業(yè)學生的各層次的討論和交流活動,提供學生發(fā)表和交流研究結果的平臺,教師也可在此基礎上做總結性發(fā)言,促使研究問題更加明朗化。比如講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精髓時,可設問題什么因素影響了我們實事求是,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實事求是?又比如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時,設問題什么是民主?你身邊有哪些民主和不民主的事?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民主,認識民主。
2、音像演示類實踐
音像演示類的課堂實踐教學是一種直觀、實在,結合了現代科技因素的實踐教學活動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圖文并茂的視頻、錄像、電影、多媒體課件等。通過音像演示的方法,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不僅僅是在感受,而且已經是“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其中。比如在講毛中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時通過觀看《建黨偉業(yè)》,了解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云人物,通過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歷程。
3、“項目主導”類實踐
是指學校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以課堂教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堅持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的原則,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緊扣黨和政府的宏觀戰(zhàn)略,從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實踐教學調研課題(項目),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參與課題(項目)的設計、申報、調研和報告撰寫工作,實現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講毛中特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一章時設項目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證考察”,特別調查“我家的經濟指標”,通過調查,讓學生認識到經濟發(fā)展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具體流程是:步驟一:向家長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步驟二:調查各類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百分比)。步驟三:分析數據,說明家庭的經濟狀況,并提出改善方案。步驟四:撰寫調研報告。步驟五:教師點評。教師根據調研報告給予評價打分。
4、專題報告類實踐
針對教學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問題、國際國內突出的重大事件、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等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一些專家、名人、校友等來學校做講座或報告。比如在講毛中特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一章時請私營企業(yè)家到校來講“私營企業(yè)的成長”的專題報告,通過報告會,讓大學生 對私營企業(yè)的成長、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對社會的貢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有更形象的了解,從而堅定不移地堅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5、演講辯論類實踐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適時地選取相關主題讓學生進行演講或辯論。比如在講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理想信念道德篇時讓學生參觀理想信念導航平臺、愛國主義平臺、傳統(tǒng)美德廳、公民道德建設平臺,然后就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美德值得我們學習?要堅定哪些愛國主義信念?大學生要具備哪些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問題進行討論辯論,通達參觀、討論辯論,一動一靜的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這樣就彌補了思政課純理論教學的不足和缺陷。
6、模擬庭審類實踐
教師根據講課內容設計一些案例,通過模擬庭審活動,加深對庭審程序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自學遵己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為了上課生動形象,最好采用今日說法里的案例,叫學生看案例視頻。比如在講刑法故意殺人強奸罪時,舉例今日說法里的“追兇十二年”的案子,案情是:2000年二月二十五日,周紅被人強奸并慘死在屋里,警方經調查發(fā)現了犯罪嫌疑人的掌紋。學生看案例視頻后模擬庭審過程進行斷案,讓學生通過這個過程加深對刑法相關知識的理解。
7、網絡虛擬類實踐
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把與思政課教學有關的案例、視頻、課件、重要人物、歷史事件上在網上,網站圖文并茂、聲光交織,生動形象,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查看,這樣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運用效率,增強了教育的影響力,學生也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的理解,以便在課余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8、感知認識類實踐
通過參觀思想道德訓育中心的實物和圖片等感性材料,以強化和再現大學生課堂里所學到的基本知識,幫助他們了解歷史,培養(yǎng)他們熱愛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樹立守己守法意識。比如在講毛中特中國為什么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讓學生到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道德訓育中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平臺體驗飛奪瀘定橋、長征等場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從而堅定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心。
9、踐履型實踐
讓學生參加相關的知識宣傳或知識競賽(比如生態(tài)文明教育知識競賽,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設計大賽等),幫助貧困家庭或貧困個人,自覺從事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社會救助等行動。通過這些行動既教育市民、幫助他人、影響社會,同時也使學生受到教育、得到錘煉。參加活動的學生在活動結束后要介紹活動經過,并寫出總結報告,寫出在活動中的感受及所受到的教育,這樣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校內基地的建設和利用”(CJS13-05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朱云生、張清學編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方建斌、鐘衛(wèi)東、羅玉宏等編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程,東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