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摘 要: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有效互動,必須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的環(huán)境,還要注意和重視有效交往、自主互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有效交往;互動;平等
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源于交往,教育活動更是起源于交往,物理課堂教育就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交往是在教學過程中,以語言為中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活動。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以發(fā)揮的前提,要提高學生素質、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就要在師生間產生有效的互動。我在上課時,對創(chuàng)設師生有效互動的環(huán)境,進行一定的實踐探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創(chuàng)設有效互動必須要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合作的環(huán)境,這是靈魂要素
1.1 公平、誠懇的合作、充分尊重學生
充分尊重學生,公平、誠懇的交往,維護好師生間,學生間人際關系是互動課堂的必備條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而一起互促學習,成為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平等互相合作,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的組員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課堂上重視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相互合作,同學們之間沒有彼此競爭,使得學生合作成為快樂的事。在合作協(xié)商的學習課堂中,師生間,學生間對于正在進行的課題進行快樂的討論,共同理解,共同進步。課堂中有效地進行師生互動,首先需要交往,在師生間進行對話,構建師生之間真正平等的關系。師生平等參與,不能以為教師就是真理,學生就被動的處在接受知識的地位,要把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轉變教師角色,才可能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參與。一旦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有效參與到相互合作、積極對話的氛圍中來,學生才能主動發(fā)言、主動討論、主動學習,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1.2 及時捕捉課堂信息作為互動重組課堂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按照自己備課內容進行授課,為完成教學任務忽視、甚至漠視學生課堂的反應,在不經意間,把學生的疑問、創(chuàng)新的思維、新穎的想法,以及情感的變化都忽略了。如果善于把這些信息捕捉并加以重組整合,或許可以引發(fā)一場師生間激烈的討論,在學生中產生廣泛的共鳴,強烈的反響,甚至可以為下一節(jié)課帶來強烈的期待。
1.3 有效交往,對學生要有較多的了解
物理力學、電學比較抽象,而農村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難度較大。在講授這部分知識時,利用ppt課件、實驗、圖解等多種形式把知識形象化,發(fā)揚小班化人少的優(yōu)勢,讓全體學生參與分析。先小組討論,讓小組內自由選派組員上臺作圖、分析,讓組員相互幫助,可以讓學生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許多學生不敢發(fā)言,怕發(fā)言,我就在課堂上給同學創(chuàng)造發(fā)言機會,(用隨機點名軟件,隨機抽取學生發(fā)言,增加選擇學生時的隨機性,)由于小班化,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學生們理解發(fā)言的過程就是全體同學交流的過程,發(fā)言要清楚、明白,這樣一步步提高表達能力,對師生有效互動也有很大影響。
部分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對此在教學時,我常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表現的機會,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并在我設計的“課堂獎賞加分表”上給學生加1至2分,累加的分數學生可以給自己考試加分,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及被賞識的快樂,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2 有效交往,自主互動教學策略是關鍵
恰當的互動教學策略更是實現課堂有效交往的關鍵,認真設計合理高效、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進行授課。
2.1 課前的引入十分重要
課堂引入的方法很多,從實驗中、活動中、故事中、設疑中,生活實例中引入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客觀條件、教師特點,選擇不同的引入方法。但必須遵循一個宗旨,就是要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充滿興趣地、帶著強烈求知欲望,把學習過程變成 “樂享”,享受學習過程。多形式、多途徑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激發(fā)求知欲,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講“慣性現象”這一節(jié)時,我講一個笑話:在公共汽車上,汽車正在勻速行駛,忽然司機緊急剎車,一位男子站不穩(wěn),撞了前面的一位女士,這位女士氣憤的說:“瞧瞧你的德性!”這位男子解釋說,“不,這不是德性,這是慣性?!币猛瑢W們哄堂大笑,伴著笑聲,即可進入角色,進行討論,學習十分開心,又十分投入。在這互尊互愛,輕松和諧的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沒有思想負擔,敢說、敢想、敢問。
2.2 充分發(fā)揮都是主導的作用
教學設計時要深入理解、充分發(fā)掘教學內容中蘊藏的科學方法要素,并有效的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并且進一步挖掘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和精神。讓學生親自參加科學發(fā)現的過程,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實驗設備進行自主探究,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協(xié)同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運用多種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使他充分了解現有知識的全貌.,突出了物理重視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學科特點。學生在討論、交流和研究中發(fā)現新問題、新方法,新知識,逐步設計,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已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要主動加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去,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fā)和誘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自己去糾正錯誤并補足片面的認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啟迪學生思考,從中體驗科學家探索物質世界的艱辛和樂趣,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的志向。
如:在“光的折射”這一章節(jié),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1)望遠鏡成像用途、原理?如何制作的?
(2)顯微鏡成像用途、原理?如何制作的?
(3)它們與平面鏡成像的區(qū)別?能否用生活中的簡易材料制作望遠鏡、顯微鏡?
2.3 配合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在教學中,耍善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針對性,使得有效互動成為課堂一個重要因素。情境教學的遷移效果比較好。比如通過設計實驗來進行:
(1)通過講述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牛頓蘋果落地”教學中,講述“牛頓第一定律”。
(2)通過講述物理史實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中,講述“阿基米德測量王冠密度”過程。
(3)通過課件、影像資料等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壓強”的教學中,讓學生觀看火箭運載車影像資料,胸口碎大石原理。
2.4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結論幾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體會不到探究和發(fā)現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的理解全部情況”。從現象出發(fā)、從觀察出發(fā),從實驗出發(f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處理信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交流合作、總結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實驗”的教學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入思考,從簡單的實驗讓每個學生動手做起來,發(fā)現問題,做出猜想。
(1)觀察思考:為何人們總是講“磨刀不誤砍柴工”呢?用線去割年糕時手會疼,但是戴手套后,再用線去割年糕,手卻不會疼呢?
(2)實驗并思考:讓學生用兩只手指頭頂住一支鉛筆,一次輕輕的壓鉛筆,一次用力壓鉛筆,觀察壓筆尖的手指頭的凹痕深淺和感覺有何不同?
(3)猜想與假設:組織學生討論,提出猜想: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激勵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比較合理的猜想。通過學生的體驗壓力,猜想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4)能設計出方案嗎?
學生們熱烈討論,教師邊巡視邊參與學生們的討論,運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
A.相同受力面積比較壓力大小看效果。
B.相同壓力比較受力面積的大小看效果。
3 用發(fā)散思維,擴大與學生的交往互動空間
發(fā)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fā),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做出策略的選擇、材料的選擇、思路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對某一具體操作方法的選擇。這樣問題就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
一節(jié)課學生能掌握的知識有限,提的問題太多,學生將無暇應付接踵而來的問題。這就會走入誤區(qū)。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提問不是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3.1 從課堂需要入手,精心設計問題
要突出目的、按照課標需要設計提問。深入鉆研教材,認清問題價值,在備課中備好學生,充分了解學生。設計問題要恰當,內容明確而沒有歧義;狠抓問題核心關鍵進行精心設計、抓住變化處、抓住細節(jié)、抓住關鍵、抓住容易疏忽處等。尤其要精心設計好課前之初的問題,由簡入難,由淺入深,分層次。否則一上來就是最難的,學生們會感覺難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3.2 提問方式方法要精心選擇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圍繞教學目標的提問也應是精心設計,問題間相輔相成,形成緊密的問題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我把問題有機聯(lián)系,串聯(lián)成為一個系列問題,這有利于把學生引向某一教學目標。每次串問必須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有所側重,每一次提問都應選定,觸發(fā)學生思維,既有效又有針對性。
3.3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提問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發(fā)現、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往的教學,由于某些教師嚴厲批評、滿堂問、滿堂灌,傷害了不少學生的自尊心,參與交往互動的熱情被無情的封殺了。
每個學生都有獲得知識的欲望,通過課堂提問,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欲和成就感,還能很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不止是讓學生簡單地回答“錯”、“對”。提問絕不是為幾個尖子生服務。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性的提問,可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認真努力的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解答問題的全過程,主動地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究,將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和解題的能力。我相機引導,激發(fā)起學生討論乃至爭論的熱情,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剖析問題,發(fā)現、總結、歸納,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成功;學生在探索中的發(fā)問和發(fā)現,不能輕易作答或評價,要有耐心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思考并解決方案,這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信心。
當然絕不能忽視“后進生”和“差生”的存在,應多給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他們答錯時,通過仔細觀察其活動情緒和表現,分析其問題癥結,堅持下去,多鼓勵、多表揚,時間長了這些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不斷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顯著提高。
3.4 及時進行反饋,獲取第一手學習信息
物理教學中,信息反饋可以發(fā)現不同學生的差距,從而通過不斷糾正教學中出現的偏差和失誤,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改進授課方法,提高的質量,得到較高的可信度,進行課堂有效調控。教學的反饋一定要及時,否則,就可能會失去進行調控的大好機會,會妨礙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造成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將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讓學生全心投入,甚至忘記下課,讓學生欲罷不能,去積極地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成功,使課堂問題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造潛能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