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
摘 要 認知行為療法是繼精神分析流派之后產(chǎn)生的并在當今西方心理治療領域較為活躍的一個流派, 其CBT技術在緩解抑郁行為方面有著很顯著的作用,本文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CBT技術的運用等三個方面,闡述了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價值,其CBT技術在心理輔導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CBT技術 心理輔導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82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Students' Counseling
ZHENG Dan
(Faculty of Business,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s generated Following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West today are more active in the field of a genre, its CBT technology ha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alleviating depressive behavior,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ree reasons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CBT, such as the use of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valu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an active role in their CBT technique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Key words CBT technology; counseling; vocational students
在近十年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退學、休學的學生進行原因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學生退學、休學除精神病性問題以外,心理障礙成為休學、退學的第一大原因。那么如何讓我們的高職學生健康成長,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成為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1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
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指的學生在大學學習、戀愛、生活中,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下,在沒有認知障礙、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形成的一種不協(xié)調(diào)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中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的是非常少的,多數(shù)是比較輕微的心理問題,但是這些輕微的心理問題不予以及時的調(diào)節(jié)或者疏導的話,也能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這些心理問題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的癥狀稍輕的學生雖然沒有達到休學、退學的地步,然而他們的學習效率、生活的質(zhì)量、健康狀況已經(jīng)多少受到了影響,也讓學生管理人員擔心。
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抑郁、焦慮、緊張、無聊、空虛、固執(zhí)、偏執(zhí)等)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我們的學生在校期間,出現(xiàn)的類似厭學、恐學、考試焦慮癥等,有相當部分與心理健康的層次有著直接的關系。
2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是多方面的,與社會教育體制、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校的教育等多方面有關,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個體的結果。
2.1 社會環(huán)境層面上
教育體制改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人們的價值觀、思想狀況、所處環(huán)境都發(fā)生著變化,這些都能讓我們的高職學生受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壓力,尤其是一些貧困的學生,會由于經(jīng)濟窘迫而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剛進校的高職學生,由于面臨著陌生的校園、生疏的面孔和全新的生活、學習方式。這對遠離家鄉(xiāng)、離開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的他們來說,有著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和心理上的不適應,伴隨著焦慮、苦悶、煩惱等現(xiàn)象,在一些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上面,尤其明顯,而這些都是引發(fā)抑郁、強迫等負性情緒的原因。
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可想而知,高職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都很大,負性情緒多,多重因素的疊加會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引發(fā)心理障礙。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改變不合理的認知,調(diào)整他們的負性情緒,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2.2 學校文化層面上
學校的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直接的影響。有些院系很重視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比賽,往往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學生也缺乏必備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不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與高中生相比,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廣泛、更具有社會性,摻雜的成分也稍多,有些學生因為個性原因、再加上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容易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情緒,帶來逃避、躲避行為。馬加爵事件的悲劇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薄弱的證明。
有些院系不注重學生業(yè)余文化活動,學生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教室—寢室—食堂,這種簡單單調(diào)的生活,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理想和生活中,形成反差,讓他們產(chǎn)生厭學、空虛、壓抑、苦悶等心理癥狀。
大學的教育方式、教學手段和高中時期有著明顯的差異,要求學生必須改變原有的學習模式和方法,調(diào)整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以適用全新的大學生活,而有些學生由于目標不清楚、學習的動力嚴重不足、學習的方法也不是蠻恰當,還有的學生由于選擇專業(yè)的不恰當缺乏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習成績非常不理想。這些都是學校文化氛圍良莠不齊有著密切的關系。
2.3 個人自身原因
大學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個性發(fā)展多樣。個性發(fā)展不良的學生在大學生中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90后的獨生子女們,幼兒期的溺愛、包辦、不聞不問等不當?shù)募彝ソ逃紩е聦W生在性格上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表現(xiàn)在自卑、懦弱、偏執(zhí)、抑郁、自私、人性等,有的甚至發(fā)展為人格障礙。
有些學生在畢業(yè)前夕,巨大的壓力來源于求職擇業(yè),看到室友、班上同學都找到了比較理想的工作,產(chǎn)生落差,嫉妒等心理,有的在擇業(yè)過程中選擇不當,盲目擇業(yè);有的高估自己,造成就業(yè)困難等等。這些都與個人的認知不恰當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2.4 家庭教育層面
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家長,當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學生完全放任自由,只在物質(zhì)上給予學生幫助,精神上面讓孩子自己去領悟;而有些家長,期望值過高,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況下和理想情況下自己去協(xié)調(diào),一旦不能協(xié)調(diào)好,就會出現(xiàn)逃避、躲避等行為,導致悲觀、反叛等心理;甚至一些家長在物質(zhì)上竭盡所能,一味地用錢來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一旦沒有做到父母期望的那樣,就有嚴重的罪惡感。而這些都與家庭的教育有關聯(lián)。
3 CBT技術(認知行為療法)的運用及緩解負性情緒的措施
3.1 學校層面上
學校大力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訓練等課程,主辦多場大型講座,讓學生自身能夠重視自我身心健康,提高自我預防心理疾病的意識,尤其是特別重視新生心理適應教育工作,以便使新生能更好地面對困惑、煩惱。
同時,學校也應該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不合理成分,一切教育完全依托學校,學校會在學生放寒暑假期間,給家長發(fā)一封建議信,讓家長也能夠引起重視,開展社會、學校、家庭多方位的綜合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社會實踐機會和條件。
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全方位地看待問題、去適應社會的挑戰(zhàn)。
3.2 院系層面上
(1)各個院系在心理咨詢中心下,都設有心理輔導員,心理輔導員應該對SCL-90測驗下的高危人群進行統(tǒng)計備檔,進行跟蹤記錄,當出現(xiàn)異常行為、異常語言時,就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預防意外現(xiàn)象的發(fā)生。(2)對個別高危人群進行個案輔導、團體輔導,幫助他們提高心理承受力,對嚴重認知障礙的學生,及時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的相應技術,從轉變他們的認知開始,必要時采用自我指導訓練、放松和正念技術、自我比較和肯定清單技術,幫助學生緩解抑郁、煩躁等負性情緒。(3)引導學生完善人格,在壓力、困難面前,有抗壓能力,出現(xiàn)認知偏差時,能意識到認知的歪曲,及時調(diào)整,避免出現(xiàn)“自傷”“自殘”等行為,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品性。
3.3 個人層面上
要努力學習認知療法的相關知識,要認識到不合理想法的危害,用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去重建方法,去糾正不合理的信念,去改善不合理的行為。
4 CBT技術的實際運用
目前,認知行為療法大致的模式有三類:一是認知重組治療;二是應對技巧治療;三是問題化解治療。第一類的治療認為,人的情感和行為的異常是來源于不恰當?shù)乃季S,只要能夠確定一個更具有適應性的思考思維,就能改變情感和行為;應對技巧類型模式則是通過對個體的實際情況不同,采用應對的方法和技能;問題化解治療則是用第一類和第二類的方法結合在一起,試圖尋求處理較廣泛問題的一般治療策略或方法。
而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技術有:心理教育技術、認知重建技術、布置家庭作業(yè)等等。
我們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常用的方法就是認知的重建活動,幫助求助學生正確理解認知和情緒的關系,幫助他們逐步學習構建積極的認知模式。
在班級的團體輔導技術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我的情緒我做主”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向他們系統(tǒng)地介紹了ABC理論知識和認知模式理論,讓我們的學生知道人的行為并不是由所處的事件本身決定的,而是由人的思維、信念影響的。在對學生的輔導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學生的問題很多是和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有關系,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自己是無能的,他們感覺到痛苦,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老師的幫助,去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的學生成長了,也學習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讓他們的生活、學習質(zhì)量更上一個臺階。
總的來說,認知行為療法具有科學性、可操作,對消除學生的負性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鄭建,李師東,楊克菲,彭俊.認知行為療法對大學生強迫和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影響.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18(14).
[2] 許若蘭.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個案報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10).
[3] 許若蘭.論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研究及運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4).
[4] 許若蘭,郭朝輝.認知行為療法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1).
[5] 張定必,張靈聰.貝克認知行為療法在校園中的運用前景.甘肅科技縱橫,2012.41(6).
[6] 尹秀艷.理性情緒療法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有效方法.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