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國平+劉建成
[摘 要]大學生黨員是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骨干,新形勢下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針對“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黨組織管理不到位的缺陷,學生黨支部與企業(yè)黨組織未形成合作培育機制,使學生黨員管理工作相對薄弱,教育難度大。因此,本文提出應構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做好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進性,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建不斷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4)08-0042-03
一、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現狀
據統計,全國黨員總數已達8260.2萬人,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3191.3萬,占黨員總數的38.6%(2011年底)。尤其1999年高考擴招以來,全國每年發(fā)展的大學生黨員人數均超過全國發(fā)展黨員總數的30%,大學生已成為黨新鮮血液的重要來源。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使更多的青年學生進入高校,學生黨員隊伍也逐年壯大,高校也將成為新黨員發(fā)展、培訓和集散的基地。[1]當然,這也給學生黨建教育管理帶來一定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其存在的問題可歸結為:
1.學生黨支部組織管理不到位,學生黨支部與企業(yè)黨組織未形成合作培育機制,造成黨員管理相對薄弱,教育難度大。由于“2+1”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存在,使大三頂崗實習學生黨員流動性增加。高職學生黨員發(fā)展集中于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這些學生黨員入黨時間短、黨性修養(yǎng)不深厚,黨性意識相對淡薄。若學生黨員實習企業(yè)沒有黨組織或未與企業(yè)黨組織形成合作培育機制,其黨性修養(yǎng)與意識會更加受到削弱;有時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不能延伸至企業(yè),導致學生畢業(yè)后對組織關系不關心,對黨員自身履行的權利與義務、組織生活等認知不足。此外,實習黨員在企業(yè),組織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對其再教育難以落實到位。
2.部分學生黨員自身組織觀念淡薄,民主生活會參與熱情不高,思想匯報流于形式。學生入黨集中于大學二年級,在校期間接受教育時間較短,使其教育效果受到限制。學生實習面臨適應社會角色轉變、工作壓力,部分企業(yè)黨組織未與校黨組織建立聯系,或企業(yè)沒有黨組織,這將限制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使黨員先進性難以充分發(fā)揮。
此外,學生黨員考察與教育階段存在思想匯報流于形式的弊端,一些學生向黨組織遞交的思想匯報是他人代筆或網上抄寫、修改完成的,這不能真實反映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工作,導致黨組織對學生的教育與考察把握不準。
3.教育隊伍力量薄弱,不能滿足新形勢發(fā)展。伴隨著生源數量的增長,學生黨員隊伍也不斷壯大,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給黨員教育隊伍帶來新的挑戰(zhàn)。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由團委書記或輔導員兼職,這些人原本工作繁重,他們難以投入足夠精力到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時學生教育工作隊伍綜合素質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fā)展,也造成黨員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此外,學生黨員教育工作隊伍人員有限,直接制約了學生黨支部活動,黨員先進性也難體現。尤其是實習學生工作范圍廣、較為分散,一些人實習單位較遠,不能及時參加校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學生黨員發(fā)展時間短,教育培養(yǎng)力度不夠,使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不高,難把思想精神貫穿于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離校后,學生黨員容易出現黨性修養(yǎng)不足和組織觀念不強,對自身承擔的權利和義務缺乏理性思考。
4.重視學生組織發(fā)展,黨員的繼續(xù)教育相對薄弱。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往往重視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和預備黨員的前期組織發(fā)展工作,而預備黨員后,黨支部對其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組織生活會、黨團組織活動、專業(yè)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關注較少。大部分學生組織僅關注專業(yè)理論與技能學習,較少學習黨的政治理論和黨性修養(yǎng),甚至有人對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難理解,黨性修養(yǎng)的鍛煉參與少,對學生黨員在思想和組織行動保持先進性有負面影響。
5.重視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脫節(jié)。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停留在會議傳達文件精神、集中或個人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層面,而對實踐認知不足,忽視實踐對黨員教育,使理論和實踐教育相互脫節(jié)[2],導致一些黨員不能有效踐行理論、先進性表現不突出。一些學生黨員認知出現偏差,認為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就已足夠,不必參與實踐教育。這種認知誤區(qū)不利于學生黨員在實踐磨練中成長,也使學生黨員教育與群眾路線教育相分離,從而不能堅定意志信念;集體主義和大局觀不強,使黨和群眾間的聯系斷層,不能全面提升其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政治水平。
6.頂崗實習學生黨員的流動性大,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現象。由于頂崗實習學生黨員的就業(yè)范圍廣、畢業(yè)生離職率相對較高、暫時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等因素,黨員在政治理論學習、實踐教育活動和參與民主生活會等存在有效參與不足的問題,使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現象。此外,黨費難以按時足額繳納也是教育管理不足所致?,F實中,黨員的黨費收繳存在一定難度,往往黨費收繳是繳納全年或者提前半年繳納,這對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會有影響。
二、構建高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頂層設計
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設是黨員教育管理持續(xù)的保障。第一,要做好頂層設計,確定黨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這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黨性修養(yǎng)、專業(yè)理論和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等。第二,明確黨員教育管理內容。伴隨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學生黨建也有長足發(fā)展,決定學生黨員教育效果的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和人文綜合素質教育三大內容。就學生黨員而言,這些教育內容要求達到更高水平。[3]第三,完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測評體系。[4]測評體系建設是以制度做好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量化指標考核與評價體系,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測評體系是一個選拔、培養(yǎng)與評價的系統工程。通過搭建校內外活動為考核平臺,堅持黨內考評與群眾評價、定量與定性考核評價相結合,促進考評實施涵蓋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的各個階段,使教育、培養(yǎng)與考核有機結合,最終通過考核實施促進教育管理的效果。
(二)轉變觀念,方法上統籌兼顧,提高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
高職院校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黨員的教育管理,轉變教育管理觀念,把做好前期組織發(fā)展與黨員后期管理有機銜接起來,使黨員教育管理能持續(xù)進行。在方法上,既要重視前期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又要重視后期教育管理;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又要重視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載體;既要重視制度教育,又要重視情感教育;既注重灌輸教育,又利用各種方式啟發(fā)引導學生黨員,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創(chuàng)新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形式與內容,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高職院校黨組織要注重對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把抓學習、強素質作為總任務。通過黨課、演講比賽、討論交流、專題講座、定期集中討論交流等途徑,增強廣大學生黨員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
(三)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設置,拓寬黨支部教育管理的延伸范圍
1.加強組織制度載體創(chuàng)新,合理設置黨支部,健全組織結構。
健全黨支部組織結構是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學生黨組織機構應由支部書記1人(負責支部全面工作)、副書記1人(配合協調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工作)、組織委員2人(負責檔案管理、考核、考勤、收繳黨費等、活動的組織、策劃和管理)、宣傳委員1人(負責宣傳報道、日常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的籌備、講解及學習筆記的檢查等)和黨務輔導員(1人/專業(yè)或班級:負責協調配合支部與臨時黨支部間工作,其職能為班級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聯系和考察以及新生入學教育的幫扶)組成。
2、完善頂崗實習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黨組織教育管理的覆蓋面。頂崗實習生黨員外出在企業(yè)實習時間較長,他們參與校內黨支部教育培訓、組織生活受到限制,影響了黨員教育有效管理的持續(xù)性。在學生黨員較為集中的企業(yè)組建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作為黨支部的延伸,使校黨組織與企業(yè)黨組織形成有效銜接。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進行教育培養(yǎng)與考察,定期與學生黨員聯系傳達學習內容,通過互聯網、手機通訊手段等開展學習,學習成果由學生黨支部上交,使實習黨員同步接受校內黨組織的教育,做到“離校不離黨、離校不褪色”。
(四)加強學生黨務工作隊伍建設
黨務工作者是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直接參與者,其素質高低和業(yè)務能力影響到黨員教育管理的效果。提升黨務工作者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可通過上級黨政部門或校內組織學生管理與黨建業(yè)務培訓、專題研討、講座、案例分析或校內外各級黨委、黨校進修學習和經驗交流等途徑。黨務工作者須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的政治信念、適應形勢與政策的解讀與宣傳能力、輿情引導能力、心理咨詢等素質和能力,時刻把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規(guī)律,提升教育管理的實效。
考核黨務工作者有助于督促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黨員教育工作是一項展示黨員先進性的奉獻性工作,對黨務工作者工作情況考核與評價是為了激勵他們。對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在職稱評定、業(yè)務培訓和選拔干部等方面予以考慮,以利于他們積極投身于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五)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和先進性教育載體,多渠道開展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工作
1.鼓勵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參與學風建設。學生黨員擔任新生班級助理輔導員或黨務輔導員,以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為榜樣,鼓勵廣大學生向思想政治素質高、品學兼優(yōu)、工作能力強和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優(yōu)秀學生黨員學習,同時以專業(yè)為依托,帶領廣大學生開展“專業(yè)技能大賽”,發(fā)揮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
2.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三立身”主題教育活動,即“以德立身、以才立身、以業(yè)立身”,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堅持“以德立身”以指引學生成長進步,加強“以才立身”以引導學生學業(yè)有成,樹立“以業(yè)立身”以提升正確的就業(yè)觀和擇業(yè)觀。通過開展例行節(jié)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養(yǎng)成教育、建設“6S文明宿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講座、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等活動,使學生樹立發(fā)展意識,把個人成長與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相聯系,積極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其成長成才、建功立業(yè)。
3.學生黨員參與公寓管理和社團活動。以黨團活動室為依托,在各學院黨組織的支持下,調動各學院學生黨員參與公寓管理積極性,使學生黨員協助各學院學生干部參與到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黨員奉獻日”、“共產黨員文明寢室”等方式,使廣大黨員在公寓管理方面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突出黨員先進性,在服務同學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此外,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大學黨員先進性教育載體,如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方式(如唱紅歌、看紅色影視劇、觀摩紅色景點、主題征文和演講比賽等)、創(chuàng)新道德教育方式(如為地震災區(qū)、大病重病學生捐款等)、創(chuàng)新大學生行為教育方式(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轉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莫坷.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6.
[2]代武社,莫坷.大學生黨員繼續(xù)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5).
[3]羅芝華.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評價體系研究[J].學術研究,2012,(9).
責任編輯 董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