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學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有效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問題,從中體驗數學的奧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實現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數學課堂 有效教學 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方法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是驚奇與懷疑的開始,是教與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之一。所謂“情境”,就是激發(fā)人們主動想象和思維,產生某種情感體驗,以獲得某種形象或思維成果的一種氛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因此,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構建成功課堂的前提,它能讓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情感狀態(tài),激活學生記憶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思維,拓展想象空間,引發(fā)學生通過有效提問,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一、創(chuàng)設“提問”情境,激活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問、爭論、辯論,可以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引發(fā)學生提問欲望,有利于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改變“喂養(yǎng)”式的教學格局,促進師生、生生間的高效互動,從而大大強化數學學習效果。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提問情境,誘發(fā)學生提問,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學是一種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精神互通,共同創(chuàng)造的活動,它需要雙方的“敞開”與“接納”。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及時轉換角色,為學生的有效提問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氛圍,通過“問”與“答”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和答辯,善于包容學生的“異聲”和“異見”,讓學生有足夠的表達自己思維的勇氣和機會,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課堂真正成為激活學生問題思維的舞臺。
心理學研究表明:提問、爭論、辯論,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思維碰撞與摩擦的機會,為他們留下盡情揮灑的自由空間。面對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激烈的辯論,我們可以發(fā)現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唇槍舌劍”中得到了解決,精彩而深刻。因此,給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情境,學生會還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體驗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痹跀祵W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應用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需要,調動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并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積極提問,使數學知識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憑借數學事實和經驗,通過深入思考與合作交流,靈活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別出心裁地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加深對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更自如,思維活躍。同時,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會在平時的生活中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并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現實”情境,加強探究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苯處熞朴趧?chuàng)設“現實”的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比較,掌握新的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應用”時,我讓學生討論這樣一道題:最近老師想以貸款的方式購買一套住房,在走訪了幾個同類小區(qū)之后,我把目光鎖定在相同條件下的兩個小區(qū)。A小區(qū):首付10萬元,每月還款1483.8元左右;B小區(qū):零首付,每月還款1985.8元左右。要求:貸款年限20年。請學生幫我拿主意,看究竟該選哪個小區(qū)?學生興趣濃厚,討論期間提問不斷。成果展示時,有的同學把函數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聯系起來比較,哪個省錢選哪個小區(qū);有的同學使用函數圖像分析;有的同學考慮到交通問題;有的同學從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因為貨幣的貶值,貸款時間可以長些,把錢用在其他方面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
通過現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有效提問,通過合作、討論、激辯,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探究,從而改變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對數學的觀察和思考,生動、活潑、高效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問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fā)、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充分挖掘情境教學的潛能,因時、因材、因人制宜地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
參考文獻:
[1]施福濤.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3(22).
[2]劉淑萬.數學教學中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索[J].數學教學研究,2004(07).
[3]陳再清.試論新課標下中學數學教學情境的設置[J].考試周刊,2011(34).
[4]馮加任.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和策略[J].數學學習,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