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傳波
摘 要: 活動教學法,是通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方式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作者在教學中通過對活動教學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活動教學模式、活動教學法的實效、活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五個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希望活動教學法成為的中職德育課的Style,喜歡學習德育課成為中職生的Style。
關鍵詞: 中職德育課教學 活動教學法 教學應用
一曲《江南Style》風靡全球,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樂節(jié)奏輕易征服各色人種,PSY在MV里嘻哈風格沿襲搞笑,如今已儼然成為全世界的Style,style[stail]n.做時尚釋。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要求德育課教學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和法律素質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形成,然而,據(jù)調查,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許多德育課存在課堂沉悶,學生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現(xiàn)象,甚至少數(shù)學生對正面引導、理性教學存在浮躁心理和逆反心理。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活動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活動教學法成為的中職德育課的Style。
活動教學法,也稱活動型教學法,一般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慕虒W情境,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程度和特點,通過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方式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或過程。
一、探——活動教學的準備
1.抓住教材,設置情景,充分活動。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材,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每門課程教材中都有大量課首案例、文中案例,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案例,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活動,在課本中找到知識點,掌握知識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感悟、理解本課的主要觀點。
2.聯(lián)系實際,編選案例,擴展活動。
德育課新教材,每門課程的每一課都有教學活動,且針對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采用。但德育課又具有實時性的特點,教師應當根據(jù)時事、本地、本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另外設計教學活動,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生活化,即設計的教學活動要貼近學生實際,要堅持“近”、“小”、“實”、“親”四原則?!敖保褪腔顒右N近生活,貼近專業(yè),貼近實際;“小”,就是活動要從小事著眼,從小處入手;“實”,就是活動要真實可信,不能胡編亂造;“親”,就是活動要親切感人,可親可信。這樣較容易引發(fā)學生心理共鳴,激發(fā)探究興趣,從而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反之,則收效寥寥。
時效性,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反映當前熱點問題,緊跟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切中學生的興奮點、關注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
專業(yè)化,設計的活動要與學生的專業(yè)相結合,例如,筆者在進行《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第三課的“依法納稅”的教學時,在會計專業(yè)班級設計的教學活動就是一分鐘演講“不做假賬”,而在其他專業(yè)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小辯論“學生沒有自己的個人收入來源,我們有沒有納稅”。
方向性,設計的教學活動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正氣。
二、探——活動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活動教學法在德育課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及興趣,引發(fā)體驗。在德育課的活動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特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恰當?shù)剡\用實物演示、直觀的音像或者相關的音樂作品、故事詩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這些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激發(fā)相應的直覺情感,引發(fā)討論、辯論,使之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主動學習課本內容。
2.互動對比,合作學習。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問題難易的實際,合理確定教學活動的規(guī)模,組織學生進行同桌、學習小組或全班范圍的活動。在活動時,鼓勵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見解;鼓勵學生爭論和辯論;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發(fā)言,把自己觀察、閱讀、思考、探究和論證的收獲和結論告訴其他學生,避免因教師單方面說教、直接灌輸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
3.反思自省,體悟內化。
反思自省是學生對其所獲得的感受、感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同時回顧反思親身經(jīng)歷的整個過程,思考自身在哪些方面進行了體會與感悟,從而全面、理性地掌握知識。例如筆者在進行《哲學與人生》第十三課“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的教學時,設計的教學活動就是以寢室為單位排演一個反映如何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系的小品,學生通過編排、表演、觀看發(fā)揮反省與內化的作用。
4.點撥評價,拓展延伸。
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遇到障礙時,教師應進行必要的啟發(fā)、引導與延伸。教師的“撥”,要找準火候、抓住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想要弄懂而又弄不懂、想要說而又說不出來、想要做而又不知道怎樣做的時候,教師才啟發(fā)和引導他們,點撥要點中問題的“題眼”,然后由學生自己搬掉障礙,而不是由教師在點撥時直接為學生搬掉,不要把所有問題都給學生解決完畢。例如筆者在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第四單元“第二課做好就業(yè)準備”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模擬招聘會,通過學生模擬面試,隨時指出面試時出現(xiàn)的問題,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三、探——活動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德育活動教學大體可分為如下類型(或形式):(1)討論探究式;(2)辯論明理式;(3)情感體驗式;(4)情景模擬式;(5)角色扮演式;(6)演講報告式;(7)調查訪談式;(8)文藝表演式;(9)知識競賽式;(10)展示交流式;(11)游戲活動式;(12)參觀考察式;(13)影視欣賞式;(14)社會實踐式;(15)綜合活動式,等等。
但是,對于德育活動課模式進行準確界定往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某些課很難說它采用哪一種模式進行。因為一堂高質高效的德育活動課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與學生共同感悟,體驗德育的魅力,享受德育帶來的樂趣,詮釋德育的內涵,盡可能增強課堂吸引力與感染力,實現(xiàn)學生知、情、意、信、行的和諧統(tǒng)一,提高活動課的實效。
四、探——活動教學法的實效
活動教學法符合中職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具體有以下方面的效果。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德育課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運用活動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情境,拓展思維,啟迪思想,碰撞火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例如筆者在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都會先介紹本門課的概況,然后讓學生自己瀏覽課本,最后讓學生提出感興趣的章節(jié),教師記錄,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對這些內容精講,擴展。
2.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德育課在實施活動教學中改變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新課改教學大綱的要求。
3.有利于中職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理念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直接參活動,探究未解的問題,這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這些能力又是注重實操能力的中職生必備的。
五、探——實施活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有活動無體驗。
在活動教學中,應避免出現(xiàn)有活動無體驗的情況。如課堂上,學生一會忙這,一會忙那,課室亂糟糟、鬧哄哄,卻美其名曰“動中學”。這是為活動而活動的做法,導致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相脫節(jié)、有活動無體驗、無反思、活動無價值的現(xiàn)象,因此應將對活動形式的重視和對活動質量的重視有機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的關系,使活動更有效,活動更有體驗。
2.有形式無體驗。
活動教學,強調學生主體性,參與性,合作性。但是在課堂上片面追求教學活動這一形式,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參與度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和指導,導致學生在活動中流于形式,被動活動,或者只是幾個優(yōu)秀學生在活動,其他學生成了陪襯或聽眾。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好設計和指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獲得深刻體驗。
3.活動教學的適用性。
活動體驗式教學方法并不適合所有教學內容,知識點較多、情景比較復雜的內容就不宜運用此教學方法。
4.活動中避免“放任自流狀態(tài)”。
教師在創(chuàng)設活動、引發(fā)學生的體驗后,絕不能袖手旁觀或無所事事,而應該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與激勵性評價,這樣不僅能夠使師生、生生間的體驗、感悟充滿交流性,而且能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5.掌握教學時間。
活動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在活動過程中,不能因找不到正確答案而爭論不休,教師要有效地加以控制,合理分配時間。
總之,活動教學法適時、恰當?shù)剡\用于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效果顯而易見,是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德育課教學要求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希望活動教學法成為中職德育課的Style,喜歡學習德育課成為中職生的Style。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1]2號.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3]韓立福.有效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