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明娟
摘 要:通過對目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的四大策略,即創(chuàng)設多樣化提問情境;創(chuàng)造和諧“問題”環(huán)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授導多向思維方法等,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活躍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從而真正體現(xiàn)“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問題情境;問題意識 ;拓展思維;學為中心
一、問題提出
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為主體,各種教學活動都要求學生全面參與,教師要設計多樣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質疑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目前我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進行了剖析,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缺乏問題意識,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目前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
通過對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培養(yǎng)每位學生大膽質疑、多問多想、尋根究底、敢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品質和習慣,這已成為我校英語教學中十分緊迫的任務。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思維習慣,養(yǎng)成主動質疑的英語學習品質,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筆者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經過幾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系列措施,在教學中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
1.創(chuàng)設多樣情境,促發(fā)“提問”欲望
學生正處于接受新鮮事物的最佳時期,課堂上如果教師巧妙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帶學生進入一個思維的課堂。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容易產生疑問,形成問題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多種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為“問題”鋪設了平臺,開啟了形成質疑思維流的大門。
(1)音樂入境,開啟問題閘門
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多在課堂前設計一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英語歌曲,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做到了寓教于樂,又為問題的開啟做好了鋪墊。
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Go for it!新版七年級下冊Unit 6 Im watching TV一課中的“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態(tài)時,就選擇了一首學生非常熟悉的由《兩只老虎》這首兒歌改編成的含有“現(xiàn)在進行時”時態(tài)的Are you sleeping這首歌曲,歌詞如下: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Brother John?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 ding ding dong.學生一聽到這音樂,感到很有意思,就跟著唱了,而且唱著很順口,則問:同學們聽了這首歌后,有什么疑惑嗎?如此一問,問題可多了,如,為什么sleep,ring后面要加“ing”?何時要加“ing”呢?是不是前面一定要加“are”呢?……這不,正中下懷,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都引了出來。
(2)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持續(xù)問題思維狀態(tài)
情景體驗在問題深入階段非常關鍵,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成為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通過少而精的情境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圍繞疑問,積極思考,漸入漸深漸變,保持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例如,在學習新目標英語新版七年級上冊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教師叫班里一位高高瘦瘦的女生站在黑板前,然后向全班描述,“×× is very tall but thin. She has straight hair. She has long hair.” 描述完后,再提問學生,“What does she look like?”讓學生重復回答,如答不出,教師改問一般疑問句,降低問題難度,學生對這幾個描述性的詞加深記憶。接著,再叫一位矮矮胖胖的男生上來,以同樣的問題方式,引出“short, fat, short hair”等詞匯,為了持續(xù)學生問題思維狀態(tài),進行pair work, 相互交流班級學生的外貌特征,學生興奮度突然上升,碰到需描述“身高中等身材”“中等高度”時,學生就能預先學會朗讀,或向老師請教,老師幫著說,“He/ She is medium height/ build/ heavy.”增強了問題意識。等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要學的詞匯都訓練完畢后,教師叫學生進行pair work 展示,描述班級同伴的外貌,熟練的對話里熟悉的同伴形象讓大家笑聲不斷,整個課堂氣氛空前高漲。課堂交流還在繼續(xù),教師提問話題轉向“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look like?Can you tell us?” 先讓同學們相互介紹,然后再在班上介紹給大家。在介紹媽媽卷發(fā)時,他們互幫互助學會了“curly hair”,同伴間既增進了互相了解,又提升了他們的英語語用能力。
這些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老師的精心策劃下,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著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既對舊知識進行了鞏固,同時又引出這堂課所要掌握的語言知識。
(3)層層推進啟發(fā)提問,助推學生問題思維
教學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梢砸幌伦哟蜷_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fā)現(xiàn)和領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在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來設計提問,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引入,使他們始終關注并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
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級上冊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時,教師先展示一些發(fā)明物的圖片,叫學生說出單詞bike, train, camera, sunglasses, watch, radio, piano等,學生都能正確朗讀這些單詞,教師接著問,“What do we call them?” 學生已預習過,所以馬上會說“inventions”。這樣很自然地在問題情境中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要話題,然后教師邊呈現(xiàn)“燈泡”這一新單詞的圖片,邊設計問題“What is it?” “Who was it invented by?” “Its a light bulb.” “ It was invented by Edison.”接著呈現(xiàn)出“telephone, computer, television, car, calculator”等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片就剛操練的兩個問句進行相互問答。教師待學生基本掌握后,一邊啟發(fā)式提問“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一邊呈現(xiàn)出一張表格,填時間或發(fā)明物,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行聽錄音,尋找答案。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教師還是層層推進,讓學生在思維中收獲,“What are they used for?”很快掌握了“Its used for + ing” 句型。有了這樣的思維路線,學生很流暢地會相互間詢問其他發(fā)明物的發(fā)明人物、發(fā)明時間、發(fā)明物用途。
endprint
教師要想課堂始終處于和諧歡快的狀態(tài),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學情的,層層推進,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幫助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xiàn)“學為中心”的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創(chuàng)造和諧“問題”環(huán)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和諧課堂應呈現(xiàn)民主、自由,充滿關愛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才能心情愉悅,個性得到張揚,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會被壓抑。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隨時把“問”的機會留給學生,為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思維。
(1)情景刺激反應,誘發(fā)思維行為
思維行為產生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適度運用刺激反應理論的基本原理,用設置情境來誘發(fā)思維行為,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開放問題可以誘發(fā)許多“異想天開”。此時,學生必興奮不已,在大腦皮層留下難忘的印象,而且英語是一門非常規(guī)范的語言。因此,讓學生經常想一想“現(xiàn)在學的內容與以前學過的內容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它適合哪些將出現(xiàn)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新目標八年級上冊Go for it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課時,為了進一步鞏固邀請對方參加生日派對以及答應或拒絕的句式,教師先示范,問:“My birthday is next Saturday. I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學生很高興地回答:“Yes, Id love to.” 還有的學生會說:“Sorry, but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經過師生間互動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課堂問題,叫某一位學生邀請其他同學參加他或她的生日派對。我先叫了一位男生,結果他全邀請了男同學,我又叫了一位女同學,她同樣邀請的全是女同學。為了活躍氣氛,我靈機一動,在對話時,必須邀請兩位異性同學,這一下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其他同學睜開大眼想看看他或她會邀請哪位異性同學,而且他或她又會怎么回答他或她的邀請呢?有了這樣的學習氣氛,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更高了。每位學生只要帶著興趣去學,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在設計英語作業(yè)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讓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學習。
(2)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培育思維行為
教師的作用是激活學生思維流,適時地把學生的思維調諧到成功的思維活動頻率上。只有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所以教師應放下架子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教學時空,讓學生自由迸發(fā)思維的火花。
例如,記得筆者在一節(jié)英語課上讓全班學生做難度遞增的三個單選題,首先請一個女生站起來回答,她答對了第一題和第二題,當她興沖沖地要回答第三題的時候。我搶先說:“哦,第三題太難啦,我們換一位同學。請坐下?!泵黠@,她被打擊了,傷心地坐下了。課后,其他同學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第一時間向那位受傷的女生道歉。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假如沒有其他學生向我反映情況,我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豈不是傷人自尊,不斷犯錯?從那一刻起,我學會了尊重學生,知道了英語課堂應該是平等和諧的,我學會蹲下來跟學生交流。只有這樣,課堂才是民主而自由的,學生才會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3)設計討論話題,強化思維訓練
教師要善于用“聚焦”來“調控”“疑點”,把學生引導到課堂的重點上。實現(xiàn)“聚焦”的手段有兩種:第一種是擴大,即讓學生通過“放大鏡”來觀察思考;第二種是縮小,讓學生通過濃縮來感知。在平時的教學中若能經常運用,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深度也將日益增進,為思維流的形成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語篇教學時,筆者常根據(jù)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采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如,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時,筆者在學生學習課文內容后進行拓展提問:Why do people like animals such as“pandas” in China?What can we do for pandas? How do we save pandas?...這樣學生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個個展開聯(lián)想,答案不一,眾說紛紜,有幾位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紛紛舉手發(fā)言,要求大家保護熊貓。
這樣的問題情景設置,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而且體現(xiàn)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動物的呵護,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質。
(4)結合生活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行為
學習英語歸根結底是為了運用英語,做到英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在課堂上學生學會不局限或滿足于一個角度去找到答案,而是從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角度來探討問題的答案,從而使答案更趨向于成熟和完善,學生就會逐步進入一個嶄新的學習境界。
例如,筆者在新教材九年級Unit 4What would you do?課堂教學中提了一個問題“If you had much money, what would you do?” 教師先說出自己的答案: Now I have no money. But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ive my money to the poor children. 接著讓學生回答,這一提問揭開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討其他答案,結果我叫學生采用接龍的形式訓練虛擬語氣這一結構,想不到這個問題在全體學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而精彩的答案?!癐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buy many presents for my parents.”“ I would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If I had much money ,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o to poor villages. If I went there, I would buy much food for the poor children. If I bought much food for them, they would be happy. If they were happy, I would be happy, too...
這樣,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接龍的形式,將本節(jié)課的虛擬語氣結構訓練得滾瓜爛熟,他們不僅不愁記不住這一結構,又通過切合生活實際的學生關心的“money”話題,展開想象,促進學生英語思維,提高聽課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預習習慣。
3.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敢問不難,善問不易,教師設問創(chuàng)疑要多示范,教規(guī)律于學生。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為學生提供問的載體,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
(1)學會攜帶問題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雙邊活動。而預習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預習,促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生生幫扶解決問題,讓學生帶疑問進課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endprint
例如,筆者在教學新目標英語新版七年級下冊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B2b之前,讓學生按要求做下列預習作業(yè):
①閱讀文本,并找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語言知識點、表達法和固定搭配、重點句子等。
②再閱讀全文,找到四個問題的答案:
a.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website articl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b.What can elephants do?
c.Why are elephants in danger?
d.How should we save the elephants?
通過預習,學生歸納出了一些固定詞組:a symbol of, never forgets, get lost, be in danger, cut down, kill, ivory, make of等,然后查字典,了解這些詞的正確用法。在預習過程中,帶著問題預習,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就會有目的地閱讀全文,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難點。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能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guī)律,自學能力會有所提高。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找到了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樂趣,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有所增強。
通過對學生進行持久的預習輔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英語的思維習慣,掌握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習慣和方法必然轉化成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信心,而這種學習能力和信心將會伴隨他們一輩子。
(2)巧設生活問題,挑戰(zhàn)學習能力
語言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學科,它應該是通過多渠道地進行相互交流。筆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認識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英語,英語就在他們的生活之中,從而形成從日常生活中提出英語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
例如,筆者在教“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這一單元時,從實際生活出發(fā)設計了一個任務,讓學生寫一封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拒絕使用一次性衛(wèi)生筷,以此來為環(huán)保事業(yè)出一份力。當時就有一位學生提出:Since everyone knows its a waste of wood, why dont we ask the factories not to produce them any more?這是一個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就算教師知道如何回答,也不可能很全面。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應變能力及組織能力,隨機讓全班同學加入討論一次性筷子的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學生五花八門的回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他們寫倡議書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那位同學質疑的價值,從而使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3)類比聯(lián)想,醞釀問題,新舊知識達到有機整合
根據(jù)兩種英語語法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們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假設,利用這種類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提出英語問題,加快學生鞏固舊知識,掌握新知識的步伐,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筆者在新授“一般過去時”的時候,先讓大家回憶“一般現(xiàn)在時”的用法,提醒他們用比較法學習。學生經過觀察,句型操練,情景對話,你一言我一語:“一般過去時動詞要用過去式,而一般現(xiàn)在時動詞采用原形,有時還要加s”,“這兩種時態(tài)的時間狀語不同?!边@時有學生問:“為什么often也可用于一般過去時?”首先表揚這個學生愛動腦筋,敢于提問,然后叫他們區(qū)別這樣兩個句子:Last year Tom oft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year Tom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經過對比,這位學生恍然大悟。這時又有一學生問道:“He feels better than yesterday.這個句子為何用一般現(xiàn)在時?”看到有幾位學生躍躍欲試的樣子,我就把這個機會留給了其中一位學生,這個學生就在than前面添上了“today”,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4)拓展思維空間,持續(xù)學習熱情
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遇事多問“為什么”,善于多提問題,并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間互相傳遞知識,共同提高。
例如,在上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一課時,筆者就先介紹課文內容并呈現(xiàn)新詞匯matter, lie down, have a rest, take ones temperature, tired, 本人充分利用舊教材相關材料給學生提供一個情景:Mrs. Brown went to see her doctor. 并展出一張畫,問道:“Can you ask me some questions?”然后叫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學生根據(jù)這一情景,很快提出問題: Whats wrong with her?How did she feel? Is she OK after seeing a doctor?What did the doctor ask her to do?etc.老師不是幫助學生一一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而是叫學生互相討論,猜測回答這些問題,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作以評改。
這種教法改變了教師滿堂灌、學生記筆記或教師問、學生答的被動局面。在努力使課堂教學交際化的過程中,作為交際一方的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持續(xù)學習熱情,這正是教師想達到的理想教學效果。
4.授導開放性思維方法,滋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師在引問過程中能經常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問題的范例,學生就會在教師引問的潛移默化中學會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以及思考的范式。筆者認為開放性思維方法對學生的問題創(chuàng)設和思維訓練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在平時適當設計穿插一些沒有唯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其中會有一些意料不到的創(chuàng)造性答案和效果。
例如,又以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 為例,為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更有趣地掌握第一課時的語法功能:Why...?筆者以視頻展示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等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問:“Why does the fox say the grapes are sour?”于是,我就適時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他們搶著回答說:“Because the fox cant get them.” 教師又追問道:“Do you like grapes?Why?” “No, I dont like those grapes. Because they are sour.” “Y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等等,答案各異,精彩紛呈,令人叫絕。通過問題的展開聯(lián)想,進一步鞏固了新學的語法結構,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
這樣反復操練,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在輕松、愉快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到了新知識,且思維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飛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endprint
四、實踐的成效與反思
在“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探究中,我們在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平臺,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1.實踐后的成效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策略的實施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提升了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重燃學困生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實施后,使原先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那些學生增強了自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樂學、樂記,教師寓教于樂,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促進學生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凸顯“學為中心”教學理念
在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資源共享,擴大詞匯量和語言信息量,有利于組內各成員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智慧互補,促進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學生更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習得英語,獲得成就感,充分凸顯“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4)重視課堂問題設計,助推師生共同成長
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促使教師重視課堂問題情境設計,激發(fā)教師教學智慧,為教師自身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挖掘教師潛能,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開啟了學生思維大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助推師生共同成長,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2.實踐后的反思
(1)問題設置要注意前后關聯(lián),推陳出新
問題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時常不由自主地被各種教學活動所吸引,學生會有一種不可遏制的躍躍欲試的求知欲,但應做到巧設問題,問題設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層層推進,推陳出新,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2)問題設置要注意拋磚引玉,一石多浪
教學中如果學生失去了主體性和能動性,完全按照教師已經設計好的路線走,談不上獨立思考,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大多只會模仿,缺乏想象和創(chuàng)新。如果設置的情景能讓學生在解決之后提出更多的問題,就不僅僅是落實一個知識點的效果了。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時,應精心設計,為問題的深入挖掘,預埋預設。
實踐表明,這種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多種英語問題設計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能較好地撥動學生樂學的心弦,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趨向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遍濃厚,思維靈活,有批判性、廣闊性,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展示自己,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升,筆者所教的兩個班在縣級、校級的質量檢測及競賽中成績顯赫,師生中美譽度高。這充分驗證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主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暢游自己的思想。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陳龍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教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9-06.
[2]許福杰.新課程下英語作業(yè)評價的探討.基礎教育課程, 2005(08).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4]陶文財.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吉林教育,2003.
[5]馮桂芳.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課堂導入.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1.
[6]金蓮.高一新生閱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10).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
四、實踐的成效與反思
在“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探究中,我們在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平臺,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1.實踐后的成效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策略的實施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提升了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重燃學困生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實施后,使原先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那些學生增強了自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樂學、樂記,教師寓教于樂,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促進學生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凸顯“學為中心”教學理念
在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資源共享,擴大詞匯量和語言信息量,有利于組內各成員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智慧互補,促進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學生更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習得英語,獲得成就感,充分凸顯“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4)重視課堂問題設計,助推師生共同成長
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促使教師重視課堂問題情境設計,激發(fā)教師教學智慧,為教師自身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挖掘教師潛能,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開啟了學生思維大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助推師生共同成長,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2.實踐后的反思
(1)問題設置要注意前后關聯(lián),推陳出新
問題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時常不由自主地被各種教學活動所吸引,學生會有一種不可遏制的躍躍欲試的求知欲,但應做到巧設問題,問題設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層層推進,推陳出新,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2)問題設置要注意拋磚引玉,一石多浪
教學中如果學生失去了主體性和能動性,完全按照教師已經設計好的路線走,談不上獨立思考,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大多只會模仿,缺乏想象和創(chuàng)新。如果設置的情景能讓學生在解決之后提出更多的問題,就不僅僅是落實一個知識點的效果了。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時,應精心設計,為問題的深入挖掘,預埋預設。
實踐表明,這種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多種英語問題設計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能較好地撥動學生樂學的心弦,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趨向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遍濃厚,思維靈活,有批判性、廣闊性,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展示自己,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升,筆者所教的兩個班在縣級、校級的質量檢測及競賽中成績顯赫,師生中美譽度高。這充分驗證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主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暢游自己的思想。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陳龍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教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9-06.
[2]許福杰.新課程下英語作業(yè)評價的探討.基礎教育課程, 2005(08).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4]陶文財.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吉林教育,2003.
[5]馮桂芳.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課堂導入.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1.
[6]金蓮.高一新生閱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10).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
四、實踐的成效與反思
在“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探究中,我們在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平臺,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1.實踐后的成效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策略的實施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提升了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重燃學困生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實施后,使原先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那些學生增強了自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樂學、樂記,教師寓教于樂,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促進學生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凸顯“學為中心”教學理念
在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資源共享,擴大詞匯量和語言信息量,有利于組內各成員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智慧互補,促進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學生更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習得英語,獲得成就感,充分凸顯“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4)重視課堂問題設計,助推師生共同成長
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促使教師重視課堂問題情境設計,激發(fā)教師教學智慧,為教師自身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挖掘教師潛能,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開啟了學生思維大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助推師生共同成長,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2.實踐后的反思
(1)問題設置要注意前后關聯(lián),推陳出新
問題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時常不由自主地被各種教學活動所吸引,學生會有一種不可遏制的躍躍欲試的求知欲,但應做到巧設問題,問題設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層層推進,推陳出新,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2)問題設置要注意拋磚引玉,一石多浪
教學中如果學生失去了主體性和能動性,完全按照教師已經設計好的路線走,談不上獨立思考,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大多只會模仿,缺乏想象和創(chuàng)新。如果設置的情景能讓學生在解決之后提出更多的問題,就不僅僅是落實一個知識點的效果了。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時,應精心設計,為問題的深入挖掘,預埋預設。
實踐表明,這種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多種英語問題設計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能較好地撥動學生樂學的心弦,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趨向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遍濃厚,思維靈活,有批判性、廣闊性,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展示自己,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升,筆者所教的兩個班在縣級、校級的質量檢測及競賽中成績顯赫,師生中美譽度高。這充分驗證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當課堂主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暢游自己的思想。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陳龍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教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9-06.
[2]許福杰.新課程下英語作業(yè)評價的探討.基礎教育課程, 2005(08).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4]陶文財.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吉林教育,2003.
[5]馮桂芳.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課堂導入.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1.
[6]金蓮.高一新生閱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10).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