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功夫,重視朗讀,培養(yǎng)語感,強化語言訓練。在美讀中品味課文語言,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關鍵詞:美讀;體驗教學;綜合能力培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從這層意思上說,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要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美讀”的良好習慣。
美讀是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和作者情感之后,對課文所作的欣賞性朗讀,是朗讀的情感化處理。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提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讀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上學期本校教研活動,聽了七年級老師上了何其芳的《秋天》。發(fā)現(xiàn)這位老師在閱讀教學設計的手法上重了分析輕了朗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評議過程中許多聽課的老師都涉及這方面的問題。作為教研組長在聽了一輪課后,就閱讀教學中如何結合課文指導朗讀作了深層思考。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閱讀課文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古今詩文,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內容健康高尚,風格清新優(yōu)美,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依據(jù)新課標的精神也結合本單元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應該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定為: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的語言,神游優(yōu)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吟誦涵詠,熏陶感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審美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為達成這一目標,這一單元的篇篇課文都指導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單元提示說“要反復朗讀課文”,《秋天》(作者何其芳)的提示說“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古代詩歌五首》的提示說“朗讀古代詩歌,講究抑揚頓挫”,由此可見誦讀教學在本單元中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對“美讀”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美讀可以引領學生感知課文的美情美意
文字閱讀在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認識世界和自我、發(fā)展情感和思維、得到審美體驗和享受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誦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秋天》詩中那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反復誦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你仿佛能聽到詩人在深情絮語,仿佛能看見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指導學生美讀此文,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美讀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強化語感
許多課文的妙,是在美讀中體會到的。只要反復朗讀就能體會出文章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氣勢美,就能讓學生真正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占有體驗語音的材料。如,誦讀《春》的“偷偷地”要輕讀,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美文,如《與朱元思書》《岳陽樓記》等名篇佳作,這些佳作只有通過反復誦讀、美讀,直到背誦爛熟于心,語言的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來,學生才能更好地形成語感。
三、美讀可以讓學生增強對課文的理解,注重感受和體驗
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語文教師必須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示范、引導學生在美讀中掌控好情感狀態(tài),在美讀中“進入”情境,將課文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就會增加一層。
四、美讀能讓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提高審美的情趣
在學習詩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感悟詩歌內容的能力,要進行美讀,讓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進行美讀仔細品味語言,才能體會作者用詞的妙處,才能感悟詩歌的意境美。鼓勵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詩句,探究詩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又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多美的語言,多美的畫面,只有通過美讀,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得到。
閱讀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1)要強化語言教學;(2)要注重朗讀訓練,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加深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要有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進行科學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下具體達到:讀人使人如見其人,讀聲使人如聞其聲,讀景使人如臨其境,讀事使人如歷其事。美讀教學要求教師指導有方,教師自己要有較高的朗讀水平和技巧。美讀教學要求組織得法,對學生進行生動扎實的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體驗教學的最有效形式就是讀書。這種體驗需要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重新整合、創(chuàng)造、表達。
編輯 馬燕萍
新課程·下旬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