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構游戲深受幼兒喜愛。小班幼兒由于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缺乏以及生理、年齡特點原因,在結構游戲中表現(xiàn)出無目的拼插、堅持時間短等特點。教師在開展結構游戲時根據(jù)幼兒的游戲特點進行有效指導,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結構游戲;特點;有效指導
【作者簡介】方艷萍(1973-),女,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實驗幼兒園,幼兒園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園教育。
結構游戲是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一種,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形式,特別是小班剛?cè)雸@的幼兒,花花綠綠的各種建構材料吸引著他們的眼球,他們會占著一堆的積木、插塑材料放在自己的面前不停地擺弄著,有的會將材料反復地搭高——推倒,推倒——搭高,并十分滿足地沉浸在這個過程中,這是初入園幼兒結構游戲活動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班幼兒的學習、游戲生活逐步走向正軌,他們在結構游戲活動中還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自言自語,無意識拼插
小班幼兒的游戲處于平行游戲階段,他們在游戲中喜歡獨自玩耍,沒有交往的行為,許多孩子一邊擺弄著插塑玩具一邊嘴巴還不時地自言自語著,當你問他“這是什么呀?”他會一臉茫然地看著你,或者隨便順口說個東西名稱,又自顧自再地玩起來。
2.畏難情緒明顯,容易放棄
幼兒年齡小,他們的獨立性就差,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父母包辦代替多了,動手能力顯得尤為缺失。因此,他們在建構行為上具有強烈的情緒性,畏難情緒明顯,他們沒有足夠的耐心應對結構材料的插接、造型,只要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會直接將手上未搭建成型的的物體拆掉,甚至不動手,問他為什么不動手,他就直接回答你“我不會”。
3.興趣容易轉(zhuǎn)移,目的性不明確
小班年齡的幼兒的注意力仍以無意注意為主,凡是生動、活潑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因此在結構游戲中,他們沒有自己明確的搭建目標,總是愛模仿別人,看到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到別人搭什么,自己就也搭什么。
4.拼接不牢固,建構經(jīng)驗缺乏
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小手肌肉群未發(fā)育完全,對于一些建構技能難以掌控,他們沒有力氣將插塑材料牢固地插接在一起,在結構游戲會經(jīng)常聽到“噼里啪啦”的倒塌聲,他們的建構經(jīng)驗也非常的缺乏,因而大部份小朋友是喜歡玩而不知如何才能搭出好看的東西。
美國心理學家加維認為:游戲應當是由內(nèi)驅(qū)力所策動的一種快樂活動,他們都認為游戲是一種本能表現(xiàn),是自發(fā)的、愉快的、自由的。從以上這些特點我們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的結構游戲活動應讓幼兒從“玩”中得到熏陶,在“趣”中萌發(fā)興趣,逐步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建構技能經(jīng)驗,提高結構游戲水平。為此,我們在指導小班幼兒結構游戲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多渠道感受發(fā)現(xiàn)建構游戲的樂趣,引發(fā)幼兒的建構游戲愿望
1.開展“大帶小”互助結構活動。在小班幼兒開展結構游戲之前,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帶幼兒參與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結構游戲中,讓他們親眼看看一塊塊的積木、插塑在哥哥姐姐的手中慢慢地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一輛輛漂亮的小汽車……甚至可以讓他們在觀看中嘗試著幫哥哥姐姐的忙,進行一些簡單的材料插接,從中引發(fā)他們開展班級結構游戲的愿望。
2.在班級活動室里,教師可以選擇拼插一些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生活物品擺放在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并定期進行更換,讓幼兒進一步領略建構材料的多變、神奇,激發(fā)幼兒動手建構的興趣。
二、合理投放建構材料,提高幼兒建構興趣
1.建構材料的選擇
在小班幼兒結構游戲初期,只要為他們提供兩三種顏色鮮艷、色度對比強烈的材料即可,這些材料還必須是容易拆裝的,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挑選一些中大班幼兒用過的半成新的材料,減少幼兒拆裝的困難,增大成功率,增強幼兒初步的建構信心。
2.建構材料的擺放
小班幼兒年齡小,裝建構材料的籃筐不宜太大,教師應遵循“同種量多” 的投放原則提供給幼兒,將同種材料分成幾個小籃筐擺放在幼兒伸手可及的地方,每組幼兒人數(shù)不宜太多,3-4個為好,避免幼兒在建構過程中受無意注意的干擾,發(fā)生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提高幼兒建構活動的專注力。
三、優(yōu)化結構游戲指導策略,提高教師游戲指導的有效性
(一)豐富知識,加深幼兒對建構物體的感性認識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物體的認知經(jīng)驗缺乏,這勢必對進行物體的拼插造成阻礙,因此豐富幼兒對建構物體的感性認知經(jīng)驗是開展結構游戲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兒只有對周圍生活環(huán)境中的物體有了較細致的了解,并形成豐富深刻的印象,才會產(chǎn)生去建造物體的愿望。
首先,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幼兒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觀察時應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及里等一定的順序進行,不但看到不同物體的明顯特征,還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同類事物間的區(qū)別,如:公共汽車和大卡車的不同、各種樓房的不同等,又如:有的椅子是有靠背的,有的椅子是沒有靠背的,等等。通過這些細致的觀察,幼兒逐漸積累了對周圍事物的感性經(jīng)驗,有助于他們在建構時突出物體的明顯特征,更真實地再現(xiàn)周圍生活的物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和創(chuàng)造。
其次,教師可以圍繞近期幼兒結構游戲單元主題安排相關的領域活動,通過圖書、幻燈片、模型教具等教學工具,結合談話、繪畫等教學方式,鞏固幼兒對周圍生活物體的認識,當然,餐后散步、課間休息等也是進行隨機觀察的好時機,只要幼兒在腦海里積累的感性物象越多,他們的表現(xiàn)力也就越強。
(二)化繁為簡,逐步幫助幼兒掌握各種基本的建構技能方法
小班幼兒的記憶是以無意記憶和機械記憶為主。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記憶特點,讓孩子記的東西要盡量形象,是他們感興趣的,結構游戲中的各種拼插技能學習亦是如此。
1.兒歌法
將插接方法變成簡短的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拼插。如:在學習用套筒延長時,我們根據(jù)套筒的外形特征編了兒歌:“眼睛對眼睛,小手拉小手,再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向前走”;為了讓孩子懂得在“搭高”時要將寶石花對整齊,我們這樣說:“小小一塊磚,不停向上翻,不伸頭,不露腳,搭得高又高?!庇捎趦焊璎槵樕峡?,富于童趣,幼兒很快就掌握了簡單的延長、堆高、圍合等基本技能,為進行下一步的建構創(chuàng)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圖譜法
俗話說:“聽一聽我就忘記了,看一看我就記住了,做一做我就明白了?!笨梢娨曈X刺激對記憶的幫助。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插接方法、步驟繪制成卡通圖譜,或者將操作流程拍成照片,組合成照片圖譜展示給幼兒,圖譜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讓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得到及時的提醒和幫助,較快地掌握建構方法技能。
3.變形法
小班幼兒好奇心強,對千變?nèi)f化的事物充滿著新奇和興趣,教師在選擇建構主題時應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及難的原則,這樣在具體開展游戲時就可以在幼兒掌握前一建構物簡單造型的基礎上用“變形法”指導幼兒“變”出新的建構物,在“變形”時,教師的語氣充滿神秘的口吻,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熱鬧的馬路”單元主題,我們先選擇學習搭建造型最簡單的公共汽車,由于幼兒事先已經(jīng)學會了搭建高高的樓房,教師示范搭建時就用游戲的口吻告訴幼兒“一陣大風把樓房吹倒了,圓圓輪子趕快來幫忙,咕嚕咕嚕向前跑”,一輛長方形的公共汽車就變出來了。在第二次搭建“卡車”時,我們又在公共汽車的基礎上變形——將公共汽車的前頭部分堆高變成卡車車頭,“后車廂”的四周圍合搭高兩層變出卡車車斗,一輛可愛的卡車很快出現(xiàn)在幼兒的眼前?!白冃畏ā弊尳嫹椒ㄗ兊糜腥?、生動,幼兒學習起來也覺得簡單了許多。
4.游戲法
游戲時,教師適時地提供一些半成品,讓幼兒自由選擇某些材料來滿足需要,如以物代物,把某種物品假想成需要的物品,用泡沫粒當飯裝在孩子們搭好的“碗里”,把彩色皺紋紙撕成面條盛在漂亮的“盤子”里,或者讓布娃娃睡在自己為它搭建的“床”上,讓“卡車”運水果……這樣就讓建構物靈動起來,滿足了幼兒游戲的需要,也讓幼兒有充分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去創(chuàng)新。
總之,心靈則手巧。我們在指導小班幼兒開展結構游戲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與主題、領域及其他兩大類游戲間的橫向有機聯(lián)系,注重幼兒游戲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關注幼兒游戲中細心、耐心、堅持性、不怕困難等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養(yǎng)成,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