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蘭
[摘 要]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程. 而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的心聲,是時代的呼喚;形成互動的師生關系是走向和諧的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 師生;交往;互動;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程. 它的核心要素是加強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因此,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如何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探索.
愛心——溝通師生交往互動的基石
愛心是冬日的陽光,能給寒冷中的人帶來溫暖;愛心是黑夜里的明燈,能給黑暗中的人帶來光明. 作為教師,也應該用愛心對孩子們的言行舉止,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留心注意他們的談吐、面部表情甚至于手勢等每一個細小變化,借以深切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并作出相應的反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
愛心是溝通師生交往互動的基石,擁有一顆愛心對于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 教師有了愛心,才會懂得怎樣去寬容學生,去與學生平等相處,與學生達到真正的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互換. 只有擺正師生之間的位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揚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他們愉快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或做人的準則. 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發(fā)問;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對老師提意見等.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上課當學生的老師外,其余的時間基本都是做他們的朋友. 下課了,筆者喜歡坐在教室里和學生待在一起,看看、聽聽、談談、聊聊、玩玩. 時間久了,孩子們自然而然喜歡跟筆者談心,甚至在父母面前不敢說的話,他們都會很樂意地告訴筆者. 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喜歡的是和自己親近的,和自己玩在一起的身上充滿“孩子氣”的教師. 和學生一起玩,不僅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還可以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增進師生的感情,建立教師的威信,何樂而不為呢?
情境——搭建師生交往互動的平臺
學習情境指的是教師根據(jù)內容的不同,學科的不同,學生年齡的特征等因素,圍繞主題創(chuàng)設的一個個完整的情境. 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主動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師生交往互動,如對話、交流、反思等來共同體驗,共同經(jīng)歷,共同獲取知識.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這一問題已經(jīng)成為每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而然就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發(fā)現(xiàn)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更是思維的動力. 因此,在人的思維活動中,問題情境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以問題為主線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就能夠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教師共同討論,營造出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搭建師生交往互動的平臺,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中的互動效果.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經(jīng)常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問題,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多看、多思、多說,讓學生在面臨一定的問題情境時,能夠自己獨立去感受、探究,弄清問題的關鍵所在,使思之有源.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課的伊始,筆者讓一組學生在講臺前排成一排,在他們隊伍的正前方放一個紙箱進行投球比賽,誰投中的次數(shù)最多,誰就獲勝. 數(shù)次實驗后發(fā)現(xiàn),離紙箱最近的學生獲勝. 這時,筆者適時地拋出一個問題.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對這樣的比賽你有什么看法嗎?
這時離紙箱最遠的學生說話了.
師:那你們認為怎樣站才公平?自己調整一下位置吧?。▽W生不知不覺就自動調整成了一個圓形)
筆者又適時地拋出一個問題.
師:為什么要站成圓形呢?
生:站成圓形,可以使每個人離紙箱的距離都相等.
師:通過這個活動,你們對今天要學習的“圓”有什么初步的感受?你們還想提出哪些問題?
有了這些問題,筆者就有了和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達到了“師生交往互動”的效果.
總之,教師要投入全部的情感,創(chuàng)設新穎、恰當?shù)膯栴}情境,為師生交往互動搭建平臺. 這樣才能啟發(fā)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探索,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從而更有效地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
合作——提升師生交往互動的空間
縱觀以往的課堂教學,交往的片面性和單一性,是造成“滿堂灌”注入式教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就師生關系而言,合作學習的形式將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活動的幫助者、指導者,甚至是參與者,因而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只有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交往的“生活關系”,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才能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彼此對話.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淡化教師“領導者”的“主導”地位,使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在小組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和施展,從而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交往互動奠定基礎. 具體表現(xiàn)在: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經(jīng)常走下講臺,縮小與學生的空間和心理距離,使所有學生都能近距離地觀察教師. 例如,有些學生由于在教室中座位偏遠,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的機會很少,教師就應借此機會,多走近那些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對這些學生予以特殊的關注,多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和特長. 如對那些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親近他們,多主動提問、多交流;對那些自我意識消極、自我控制力差的學生要多鼓勵他們、提醒他們;對那些邊緣化、不合群的學生要多關心他們、多注意他們……
以往教學中的那種從強制開始,以形成“標準共識”而結束的問答,充其量是一種“對答”. 而“對話”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詞,用“對話”來表述互動交往中的師生關系是最具有概括力的. 而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弓下身子,參與到學生中進行交流討論,在學生看來也是與他們平等的,在這樣一種寬松、平等、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生們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筆者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認真觀察、討論、動手操作后,讓小組交流匯報. 當一個小組匯報:我們通過拼組、驗證得出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這時另一個小組站起來匯報說:我們發(fā)現(xiàn),不需要通過拼組,也可以算出三角形的面積. 原來該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是用拆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他的答案一說出來,教室里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筆者便給予了及時的表揚. 對話的表征是“互動”,對話的過程是“互惠”,對話的結果是“雙贏”,教師與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共識、共享、共進.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的心聲,是時代的呼喚;形成互動的師生關系是走向和諧的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更多的要寄希望于廣大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真正讓師生交往互動為數(shù)學教學過程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