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摘要:在我國,由于缺少真正有效的理財教育,個人理財活動還處于較為盲目和初級的階段,理財活動中缺乏“規(guī)劃”的思想、方法和技術,這與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不相適應,因此,研究和促進我國居民個人理財活動的發(fā)展是非常緊迫和急需的。文章提出居民應加強理財知識的學習、提高理財技能等若干建議。
關鍵詞:理財需求;理財知識;我國居民;個人理財
個人理財作為一種高層次的居民經濟行為,是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居民收入日趨提高和金融市場改革完善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個人理財是經濟金融化過程中促使國民儲蓄有效轉化為投資,完善金融體系功能,推動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增加社會福利的重要機制。從微觀方面講,配合人生規(guī)劃,個人理財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無憂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收獲美好人生的基本前提。這時,如果你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游戲”與己無關,那就證明你已落后于時代。
一、理財需求增長,理財知識匱乏
改革開放 30年,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持續(xù)高增長期,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以及股份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個人收入分配的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貨幣收入成倍增加。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從2003年到2007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2007年達到13786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2.2%,如圖1.1。
中國居民個人財富的迅速增長,為個人理財服務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在客觀上構成了個人理財需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存款“負利率”的出現促使更多的資金轉向于投資產品,為資金尋求新的投資增值渠道。
在英國,鑒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購買時尚用品而債臺高筑,近期政府已經做出決定,一個兒童從5歲開始,就必須在學校里接受以“善用金錢”為主題的理財教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發(fā)言時曾指出,在早期教會學生個人理財方面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善中小學的財經教育,幫助年輕人不至于做出錯誤的財務決定。他認為,財務素養(yǎng)應當成為改進美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獨立而擁有財富不應該是少數人的特權,它應該是每一位美國人的希望所在。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個人理財服務受到一般家庭的歡迎,他們對此也比較熟悉。
然而在我國,明白個人理財問題的人卻不多。大多數家庭所懂得的只是往銀行里存錢。自1996 年以來,央行連續(xù)8 次降息,居民儲蓄的財富增值功能已近消失。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截至2007 年12 月,城鄉(xiāng)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7.25 萬億元,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高。如圖1.2所示。民間金融資本已超過10萬億元,其中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務。這與居民收入增加,理財需求高漲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理財愿望強烈一方面儲蓄額卻不斷創(chuàng)新高。民眾手中有大量的閑散資金,并都想使其保值、增值,但他們自己因缺乏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無法達到這一目的。
越來越多的居民不再把儲蓄作為唯一的投資理財方式,而且不再滿意初級階段的理財方式,理財的需求快速增長,人們希望獲得更多的理財服務,同時更希望獲得更多的理財知識,掌握更多的理財技能。面對金融機構推出的日益豐富的理財服務和產品,我國居民感到眼花繚亂,無從下手,理財觀念的落后,理財知識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金融理財業(yè)務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二、學習理財知識,提高理財技能
居民理財知識的增長,理財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大力倡導和推動,如同證券市場一樣,當初如果沒有理論界的大力倡導,沒有政府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沒有新聞界的廣泛宣傳,沒有企業(yè)界的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及沒有廣大投資人的參與,很難想象中國的證券市場會有今天的成就。同理,我國居民個人理財水平的提高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推動。特別需要廣大的金融業(yè)界的各方人士的積極參與和推廣以及廣大的具有這種迫切理財規(guī)劃需求大眾的積極參與和推動,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快速地營造出一種能夠吸引人們可迅速學習、操作、盈利的模式和理財規(guī)劃服務,促使個人財富保值增值。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們進入這個市場,調動人們參與理財的熱情和積極性。
1.在全社會培養(yǎng)科學的理財規(guī)劃觀念
我國居民的收入正在高速穩(wěn)定地增長,政府的職能也在發(fā)生很大的轉變。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等關乎個人生活質量的事情都將主要由個人來承擔,對個人一生的收入和資產進行理財,應該成為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府、家庭、學校、媒體、金融機構需要共同努力,全力倡導全民樹立理財意識,培養(yǎng)個人理財的主動性,培養(yǎng)科學的理財規(guī)劃觀念,從微觀角度為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奠定物質的基礎。
2.積極主動學習個人理財規(guī)劃的相關知識
進行個人理財,就像處理其他事情一樣,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金融基礎知識,幾年前,“金融”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還是益?zhèn)€陌生的詞匯,但是在今天,“金融”二字已經差不多家喻戶曉了。鄧小平曾經說過:“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既然金融如此重要,我們又要參與金融活動,那么懂得一些金融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經濟學和市場交易有關基礎知識,有關經濟學和市場交易的知識內容是比較廣泛和龐雜的。經濟學有若干個分支,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商品經濟學、流通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短缺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等。市場的內涵也十分豐富,有廣義與狹義、無形與有形之分,以及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產品市場與成產要素市場等。財務稅收有關基礎知識,個人財務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核算,二是財務管理。報稅與納稅則是依據于財務報告(主要是財務報表),及時申報與繳納。個人理財需要了解和初步掌握的財稅知識并不復雜,大體上了解基本的方面就可以了。有關法律與法規(guī)基礎知識,對于投資理財來說,僅僅掌握有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不夠,還必須對于有關的法律知識有所了解。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在個人投資的過程中,涉及到黃金制品、文物、古董、字畫、郵票、錢幣等收藏品、藝術品,投資者應當具備這些方面一定的知識。向有關專家和中介機構請教或咨詢是必要的,但這要建立在自己多少都懂一些的基礎上。書店里這方面的參考書和評價資料不少,不妨先買來學一學。
3.學習掌握個人理財規(guī)劃的基本技能
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使用技能,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技能的初步掌握與使用,并不神秘,有一定的數理和語言基礎即可。了解計算機軟件的文字處理功能、數據資料儲存功能、數據分析功能,以及網絡所具備的數據傳輸、信息收集、資料下載、通訊聯絡和網上交易等功能,對于投資交易是十分必要的 。作為個人投資者,當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對這些技能都應當掌握和運用。這方面的技能將有助你提高投資理財的效率和減少投資風險的壓力。網上有豐富的個人理財信息和知識,上網者可以通過投資理財網頁獲取專業(yè)理財知識,享受網上理財的方便與快捷。目前國內各大網站如首都在線、金融街等都設有個人理財網頁,內容包括股市、外匯、儲蓄、債券、基金、保險、收藏等。除了直接在網上學習理財知識和理財技巧,上網者還可以利用網絡獲取自己需要的投資理財信息。例如在中文雅虎的搜索引擎中輸入要查詢信息的關鍵詞如“個人理財”、“投資指南”等,你就可以輕松地找到有關的網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了解理財知識或解決理財問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使用技能確實是應當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信息獲取與分析技能,信息獲取技能是指個人投資者應當善于從專業(yè)類報紙、雜志、刊物以及廣播電臺、電視等大眾傳播媒體上入手,隨時掌握資本市場資訊和證券價格變動情況。當然,選擇一兩種報刊和其他媒體即可,不必每種媒體報刊都光顧。經驗表明,了解來自正規(guī)渠道的證券信息會更安全可靠。如何利用渠道快速獲取有用的信息,是有一定的竅門的,這樣的竅門主要靠自己的摸索獲得。
所謂分析技能,就是個人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所反映的各種資訊進行收集、整理、比較、綜合與判斷的能力,借以了解和預測價格走勢,進而做出相應的投資策略,以降低風險和獲取較高的收益。其他技能,交易與結算技能,資本市場上充滿了交易,所以,交易技能十分重要。有些交易很簡單,例如儲蓄存款過程種,交易和結算一目了然,按照銀行的牌價確定了某種儲蓄工具,你將現金交給銀行,銀行即給你開具存單;存款到期時,你將存單還給銀行,銀行即將你存入的本金和應付的利息交還給你。這樣,一個完整的交易即告完成。
4.培養(yǎng)良好的理財規(guī)劃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生來俱就的,往往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磨煉和體驗。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心理素質不過硬,也不要緊,只要下定決心,用心體會和鍛煉,你就會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美國人沃倫?巴菲特先生,他從100美元起家投資股票,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成為美國巨富之一,因此被許多人譽為國際上最偉大和最富有的證券投資家。他之所以如此成功,有一點非常值得宣揚,這就是巴菲特有著高尚的思想境界,從一開始就樹立了正確的理財觀念。他受他的老師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響,將投資和投機嚴格地區(qū)別開來。格雷厄姆認為,“理財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并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是投機?!卑头铺卣沁@樣實踐的。巴菲特不僅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也是一個出色的教育家,一個慷慨的慈善家。他所撰寫的許多文章,充滿著智慧和哲理,是美國基金經理們愛不釋手的讀物。他一生節(jié)儉,從不在豪宅、名車上花費錢財,而是不斷地進行再投資。對于它的巨額財富,他已決意要捐獻給社會,投資收益對他來說是“取之于民,還之于民”,而他在幾十年理財生涯的成功過程中得到極大享受和快樂。正是這種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正確的投資觀念,使巴菲特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而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有效的應用。巴菲特的事例說明,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正確的理財觀念。
個人理財對于個人實現健康優(yōu)越的生活具有積極意義,也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必要基礎。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微觀有機單元,在其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必須努力實現財產保值增值使其財務狀況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以滿足不同階段人生理想的實現,從而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歷程。因此,理財規(guī)劃是人生的必修課。中小學生也有必要認真學,深刻領會其意義;成年人更要踏實學,認真做。學好了,做好了,就能告別貧窮,安享舒適地享受生活,受用一輩子,并可蔭及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張穎.《個人理財基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9)
[2]張純威.《金融理財》.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3)
[3]符佳林.教你變身理財達人.中國信用卡,2008(12)
[4]姜巍.淺析個人理財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華商,2008(12)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