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岑參,荊州江陵(湖北荊州)人。岑參出身于南陽岑氏,這是個原本顯赫的家族。岑參出生時,唐朝已建國近百年,南陽岑氏百年間涌現(xiàn)了三位宰相??稍陂_元元年(713年),岑參的堂伯父岑羲卷入了玄宗與太平公主的政治斗爭,玄宗政變奪權后,岑羲獲罪伏法,南陽岑氏也受到牽連。到了岑參出生的開元三年(715年),南陽岑氏已然沒落。
長安求仕:石泉飯香粳,酒甕開新槽
少年時,岑參曾跟隨著擔任晉州(今屬山西)刺史的父親在晉州居住過數(shù)年。父親去世后,岑參在嵩山隱居過一段時間。二十歲時,他來到長安,希望復興家族,并向朝廷獻了許多詩賦。
自武周時起,朝廷便設置了一種名叫“銅匭”的銅制小箱子,用來接納天下表疏,百姓可將自己的主張或提議投入對應匭中。其中的“延恩匭”還接納自薦文書,讀書人可以將自己的詩賦投入?yún)Q中,如果詩賦足夠出色,經(jīng)知匭使審閱后,有機會呈到天子案前。岑參的朋友杜甫,后來便通過這種方式獻上《三大禮賦》,從而獲得為官資格。
可想通過獻書入仕,難度只怕不亞于科舉進士科。在長安求仕這幾年,岑參也沒閑著,他往來長安與東都洛陽之間,認識了不少朋友。他還去過梁宋(今河南商丘及其周邊地區(qū)),拜訪了匡城(今河南長垣)的周縣尉,周縣尉在散直后熱情地用美酒招待他:“故人薄暮公事閑,玉壺美酒琥珀殷。”(《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
唐代的酒大多為未經(jīng)蒸餾的糧食酒或果酒,其中黃酒最為常見。黃酒的色澤猶如琥珀般艷麗,其味醇和芬芳,岑參一不留神就貪杯了。岑參喜歡喝酒,后來杜甫也提到過這點:“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九日寄岑參》)
在長安求仕的日子里,岑參半隱于終南山中。閑來無事時,他會到小河邊去釣釣魚,自己種了幾畝薄田,糧食成熟時,他會用野碓磨谷子,終于能實現(xiàn)自給自足。終南山上的栗子和梨都不錯,秋季一到,風兒中都帶著野果的香氣:“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保ā抖顾尴捎嗡履蠜鎏茫手t道人》)
他有時會去拜訪同樣隱居的高人。他曾來到太白峰下的一戶人家,主人家姓張,據(jù)說已經(jīng)一百多歲了。張老的耳朵旁長著長長的須發(fā),他的子孫們頭發(fā)都已半白。張老家的院子里有一口井,獼猴桃的枝蔓沿著井旁的支架纏繞生長,生機勃勃。獼猴桃是一種藤本野果,古人也將其種在庭院中以作觀賞。古稱萇楚、藤梨、羊桃等,當然還有“獼猴桃”。張老邀請岑參一起吃飯,吃的是用山泉水蒸的香粳米飯。也許知道岑參愛喝酒,張老又開了一壇新釀的美酒,與岑參一同暢飲:“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石泉飯香粳,酒甕開新槽?!保ā短讝|溪張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瞧張老這一家子,是不是還有些仙風道氣。其實年輕時的岑參,對尋仙訪道也頗有興趣,尤其是在終南山這幾年,他一得閑,便去尋訪“老神仙”。也許岑參這次拜訪張老,就是想請教養(yǎng)生訣竅呢:“早年好金丹,方士傳口訣?!保ā断峦饨蹜呀K南舊居》)
天寶三年(744年),而立之年的岑參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士及第??梢仓坏玫絺€做官資格而已,即便是狀元,也沒法立即得到官職。由于官闕短缺,自開元十八年(730年)起,新科進士必須參加吏部銓選,靜候官職分配,這個過程稱為“守選”。守選的時間并不固定,短則一兩年,多則數(shù)年。天寶五年(746年)冬天,岑參通過考核,得到了“右內率府兵曹參軍”一職。
后來杜甫得到的第一個官職是“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岑參的第一個官職與杜甫頗為相似,都是八品官,右內率府與右衛(wèi)率府都是東宮內設官署,前者主要負責侍衛(wèi)太子,后者負責東宮儀衛(wèi)與護衛(wèi)。“兵曹參軍”則負責官署的兵甲器儀、門禁鑰匙的管理等事務。?岑參比杜甫年輕幾歲,也比杜甫幸運。杜甫從獻賦成功到得到官職,足足等了四年多。
岑參在長安為官,有時也會想念故鄉(xiāng)的魚。從荊州到武昌的長江沿岸,盛產(chǎn)武昌魚。武昌魚味道鮮嫩,細膩美味,乃湖北名菜:“秋來倍憶武昌魚,夢著只在巴陵道?!保ā端唾M子歸武昌》)
有時候,朋友們會來拜訪岑參。岑參與好友喝著黃酒,一邊清談。他告訴好友,如果像過去那樣在山中隱居,可以自己釀美酒,可現(xiàn)在公務纏身,山中的草堂早就荒蕪了:“釣竿不復把,野碓無人舂。”(《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魚也沒時間釣了,糧食也沒閑工夫種了。他夸張地對朋友說,自己俸祿微薄,每月領的祿米,也只夠沽酒:“甕頭春酒黃花脂,祿米只充沽酒資。”(《喜韓樽相過》)
岑參也愛下館子,有時候送別遠去的好友,他會與好友在長安的酒肆里飲酒。長安酒肆里輕歌曼舞,魚膾與羊肉令人垂涎,優(yōu)美的管樂聲為人增添食欲。胡姬翩躚輕快的舞姿為酒肆添了幾分西域風情:“送君系馬青門口,胡姬壚頭勸君酒?!保ā端陀钗哪辖鸱藕髿w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初次出塞: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
不知是否被酒肆里的西域風情所感染,還是對仕途不滿意,前往邊塞的心愿在岑參內心油然而生。
天寶八年(749年),經(jīng)朋友舉薦,岑參轉任“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掌書記是唐代節(jié)度使幕府中的文官,負責文書處理。這個官職品秩與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相當,但邊塞建功立業(yè)的機會更多。三十四歲的岑參從長安出發(fā),沿著絲綢之路前往“安西大都護府”(今新疆庫車縣)。
那時隴山(今六盤山)以西的隴右地區(qū),森林廣布,水源豐富,百草豐茂,牛羊成群?!顿Y治通鑒》上說,從長安安遠門向西的一萬二千里的廣袤土地上“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可見隴右是當時天下最為富庶的地區(qū)之一。
涼州(今甘肅武威),不僅是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節(jié)度使的衙署所在地,還是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那兒的街道兩旁種著榆樹,青翠的枝葉裊娜飄搖,葉隙中揮灑下金燦燦的陽光,為這座城池添了些許斑駁,也添了些許平和與美好。涼州館舍的閣樓叫“花門樓”,位于涼州鬧市,是涼州的標識,東來西往的商隊云集于此,文化交融、繁榮昌盛之景象,令涼州有了“河西都會”之美譽。各族百姓在涼州和諧共處,他們能歌善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到達安西后,岑參一待近三年。那兒的馬乳葡萄、石榴、甘瓜都比中原的要甜,在長安酒肆中昂貴的葡萄酒,在安西卻稀疏平常。還有用動物乳汁釀造的乳酒,清醇甘美,綿甜柔和,深受安西人家與戍邊將士們的喜愛。此外,交河(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魯番)產(chǎn)的美酒在西域也十分有名,人們喝酒愛用叵羅和高足杯。在中原,官府總是三令五申,禁止民間隨意宰牛。但在安西,可沒有這些禁忌,這里的風氣本就愛吃牛肉,軍營中的兵士們也將牛肉視作強健體魄和慶賀勝利的食物:“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保ā段渫蛣闻泄俑鞍参餍袪I便呈高開府》)
這里的人喜歡將牛炙著吃,甚至喜歡炙全牛。但最常見的還是炙羊。岑參在長安時聽說貴族人家有一道“紅羊枝杖”——將羊整個兒炙熟,他一直沒有見過。在長安,還有用駱駝蹄制作的“駝蹄羹”,用駝峰肉炙烤而成的“駝峰炙”,可這幾道菜十分珍貴,以岑參那俸祿想吃上一口可真不容易。但在安西,想吃上這些美食并沒那么難,岑參甚至還見過炙全駝大餐。他早在酒泉時就吃過這些美食,到了安西后便習以為常:“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保ā毒迫叵献砗笞鳌罚?/p>
這兒的將士或人家宴飲時,也需要歌舞助興。安西的胡旋舞比長安酒肆里胡姬跳的,更多了些許大漠的壯闊與宏麗。在鼓聲的催動下,舞者身著羅衣婆娑起舞,身子隨著盈盈舞步不停旋轉著,衣袖與裙擺輕盈飄舞,蕩起帶著香氣的微風,她們的臉上帶著笑容,宛如風中盤旋的嬌艷花朵。將士們飲酒到了興頭上,也會隨性來上一段。岑參聽人說,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便特別擅長胡旋舞,天子與貴妃每回見他,都要叫他作舞。
岑參在西域輾轉于安西諸地,那兒有他從沒見過的火山。火山高高聳立,噴發(fā)時,赤紅的火焰直沖天際,彌漫了整個天空?;鹕剿闹軣釟庹趄v,就算隆冬時節(jié),火山腳下的風也分外熾熱。岑參聽胡人說,西域還有一種“熱?!?,熱海沿岸寸草不生,連雪花飄落熱海地帶也會瞬間消融,熱海之畔的沙石也因為熾熱而變得蒸騰。岑參并不明白這些神奇景致的原理,卻對這壯麗的景觀感到驚嘆。
可瑰麗的景象畢竟不多,安西最常見的,還是那一望無際、荒蕪、貧瘠且干旱的戈壁與沙漠。面對萬里見不著人煙的沙漠,心中不免感到冷寂孤苦。邊塞的生活更是殘酷的,那些遠征的戰(zhàn)士們,隨時準備馬革裹尸。
天寶十年(751年)年初,岑參終于得到了回長安的召令。他的心情似乎也輕松了許多,他踏著春光、迎著榆絮再次踏入涼州城,在花門樓前遇見了一位賣酒的古稀老人,他忍不住買上幾斗美酒,支付酒錢時還對酒翁戲言道:“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保ā稇騿柣ㄩT酒家翁》)
瞧路旁的榆莢多美吶,就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將榆莢摘下,用來買您的美酒可否?
岑參在武威時還遇見了一位“李副使”,同樣要前往安西赴職,岑參忍不住贊嘆道:“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保ā端屠罡笔垢按兾鞴佘姟罚?/p>
再次出塞:西州刺蜜美,金鐺野酡酥
從安西回到長安后,由于沒有差使,岑參閑居兩年。他有時候會與朋友出去旅行。他曾帶著當時正守選的好友杜甫前往渼陂湖游覽,這兒湖光山色,風景怡人。
他們泛舟湖上,廣闊無垠的水面與天色相接,湖面上時而有成群飛過的悠閑白鷺。京兆府鄠縣坐落于渼陂湖畔,鄠縣縣尉熱情地招待了岑參與杜甫。岑參并未記載縣尉請他們吃了些什么美食,可杜甫卻在詩中提到過,那頓飯格外昂貴,幾乎把那位縣尉身上的錢都花光了。?
有時,岑參會與朋友們前往長安的酒肆,長安酒肆里的胡姬與乳酒,令他不由想起了安西風物與歲月:“胡姬酒壚日未午,絲繩玉缸酒如乳?!保ā肚嚅T歌送東臺張判官》)
西北的局勢風譎云詭,就算常勝將軍高仙芝也不免遭遇敗績。就在岑參回到長安當年,高仙芝率領的唐軍在“怛羅斯之戰(zhàn)”中敗于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國),高仙芝被解職,由封常清兼領安西、北庭兩大節(jié)度使。封常清舉薦岑參為判官,判官為節(jié)度使的僚屬,品秩雖不高,可前途廣闊。封將軍當年就曾在高仙芝的幕府中擔任判官,后來成長為封疆大吏。岑參的理想何嘗不是如此。天寶十三年(754年),不惑之年的岑參再度出塞。他沿著絲綢之路,穿過大漠,來到了“北庭大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天山以北的沙漠連著曲折的溝壑,這兒的冬天異常漫長,一場雪可以從秋天延續(xù)至春天,每天的風從白日刮到黑夜:“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保ā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青草直到三四月也不冒頭,人們靠種植白榆樹抵御風沙。但這邊的沙地中生長著一種叫“駱駝刺”的植物,夏季的時候,駱駝刺的葉子中分泌的液體會凝結成粒,采收時,人們在地上鋪上布,用木杖敲打駱駝刺的枝葉,這些細小琥珀般的顆粒便應聲而落,味道甜蜜,人們將它稱為“刺蜜”,甚至可以做糖吃:“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桂林、武城應為當時西域地名)
西州(今吐魯番市東南高昌故城)所產(chǎn)的刺蜜還是貢品呢,天子與貴妃的餐食中,也少不了刺蜜。這邊還有種“優(yōu)缽羅花”,聽說便是人們口中的“雪蓮”,它擁有奇異的香味,且長著綠色的莖葉,雪白的花瓣在夜里合攏,早晨綻放。岑參在公堂前移植了幾株,為那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些許詩情畫意。在沙漠邊緣的地帶,還生長著茂密的苜蓿,那成片的紫色花兒迎風搖曳,為那陰暗且悲壯的戰(zhàn)場增添了些許鮮亮的顏色。軍營里的戰(zhàn)馬也靠苜蓿作糧草,馬兒因此精壯,據(jù)說中原的苜蓿也是從西域傳回去的。聽人說,中原有人將苜蓿當作野菜,只是不知味道好不好:“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保ā侗蓖ノ鹘己蚍獯蠓蚴芙祷剀姭I上》)
除了各色美酒和炙牛羊、炙野駝等美食,還有一種被叫作“酡酥”的酪。這種酪是用動物乳汁制成的酪,其香氣濃郁,比長安的還醇厚:“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酡酥?!保ā队耖T關蓋將軍歌》)
封將軍不負眾望,他帶領的唐軍所向披靡,很快就穩(wěn)定了邊塞。天子加授封將軍“御史大夫”的官銜,岑參多次寫詩記錄封大夫的功績。在難得的太平日子里,岑參會陪著封大夫宴飲。重陽節(jié)時,他會陪封大夫登高望遠,并按照中原習俗暢飲菊花酒:“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他回憶起長安的重陽節(jié),每到九月九日,人們還要吃上一碗撒上茱萸的湯餅。但在邊塞,能夠安定祥和地慶賀佳節(jié)已實屬不易。
虢州長史:山廚竹里爨,野碓藤間舂
天寶十四年(755年),封常清回京面圣,當年底安祿山起兵造反。恰在長安的封常清掛帥平叛,他帶著新招募的六萬兵士倉促應戰(zhàn),可這些未經(jīng)兵戈的市井之徒,哪抵得住安祿山麾下長期駐守東北邊塞的精銳。天子無奈起用高仙芝,二位將軍退守潼關,頹勢稍穩(wěn),天子卻年邁糊涂,加之被大變故氣昏頭腦,誤信讒言,自毀長城,將二位將軍冤殺于陣前。
此時的岑參還在西北堅守,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心比西北的雪還涼。直到至德二年(757年)的初夏,岑參才返回中原,這次他的心情可沒有幾年前那樣輕松。太子(唐肅宗)已經(jīng)登基,長安尚在叛軍手中,天子暫駐在鳳翔(今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qū))行在。岑參被推薦為右補闕,這是個七品官員,負責諷諫天子與?薦舉人才?。他在鳳翔度過了一個煎熬的重陽節(jié),無人送酒,即便有酒有湯餅,他也全無胃口。他回憶起長安故園里的菊花,想必此時正傍著戰(zhàn)場盛開吧。
第二年,長安收復,岑參短暫擔任過“起居舍人”,負責記載天子言行與天下大事。這個職事一定讓岑參很不適應。由于中原陷入戰(zhàn)亂,河西與西域局勢危急,岑參的好友張獻心被派往河西擔任河西節(jié)度副使,岑參又牽掛起西北邊疆的局勢,他親自為好友餞行:“玉瓶素蟻臘酒香,金鞭白馬紫游韁?!保ā端蛷埆I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
玉瓶中盛著冬日里釀制的臘酒,上面漂浮著如同螞蟻般的細小沫子。岑參多希望西北的局面能夠穩(wěn)定啊。當時叛亂未定,黃河南北依舊動蕩,乾元二年(759年),有著軍旅經(jīng)歷的岑參被派往虢州(今河南省西部)擔任長史。虢州背倚潼關,東據(jù)崤函,是守衛(wèi)長安的兵家重地。長史為五品官職,在一州中的地位僅次于刺史。虢州人家在溪邊種植著不少甜瓜,站在虢州西亭,可以望見一大片的瓜田:“酒榼緣青壁,瓜田傍綠溪?!保ā对缜锱c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
岑參得空時,與朋友去拜訪過當?shù)氐脑幨?。元處士的別業(yè)位于郊外,大家用攀滿藤蔓的野碓舂著谷子,在林間烹煮著簡單的食物。那時正值春天,別業(yè)四周鶯飛草長,花紅柳綠,山間泉水叮咚猶如動聽的樂曲令人心情愉悅。這與西北大漠的景致全然不同,但也令人暫時忘卻煩惱:“山廚竹里爨,野碓藤間舂?!保ā洞喊肱c群公同游元處士別業(yè)》)
那時,以史思明之子史朝義為首的叛軍仍然盤踞東都洛陽。寶應元年(762年),新皇(唐代宗)即位,這年十月,天子令雍王李適擔任“天下兵馬元帥”進討史朝義,各道兵馬集結于陜州,由岑參擔任掌書記。官軍進展順利,次年(763年)年初,持續(xù)八年的叛亂終于平息。岑參也進入長安,當了幾年京官。
嘉州刺史: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
大歷元年(766年),蜀地爆發(fā)兵亂。原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去世后,其部將崔旰與新任劍南節(jié)度使郭英乂產(chǎn)生矛盾,崔旰帶兵占據(jù)成都。宰相杜鴻漸掛帥平亂,他推舉岑參擔任職方郎中兼侍御史,一同入蜀。
入蜀的道路十分狹小,有些地方是狹窄的石徑,還有些地方是絕壁棧道,穿梭于層疊的陡峻懸崖中,連曾在邊塞多年的岑參也感慨蜀道之險峻。步入天府之土后,風土人情與關中大不一樣。比如當?shù)匕傩粘缘淖疃嗟氖堑咀?,他們在山坡田中焚燒草木當作肥料:“水種新插秧,山田正燒畬。”(《與鮮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這兒有在北方難得一見的棕櫚樹,棕花香氣濃郁而獨特。這兒還有許多的芭蕉樹,到了夏秋季節(jié),會結出一串串的芭蕉。此外,蜀地的橘子也很有名氣:“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保ā秾り柶呃芍姓词隆罚?/p>
第二年(767年),蜀地的叛亂平息。岑參趁著清閑時光,去了杜甫曾經(jīng)搭建過草堂的浣花溪畔。他專門去瞻仰了戰(zhàn)國時期李冰治水時留下的石犀牛,還走訪了許多成都古跡,他去了武侯廟,去了揚雄的舊居草玄臺,去了司馬相如琴臺,還去了升遷橋、萬里橋等。
這年夏天,岑參轉任嘉州(四川樂山)刺史。嘉州也產(chǎn)荔枝,但岑參晚年吃得最多的水果是橘子,他還愛上了喝茶。他還在自己的庭院里種了些橘子,還種了些茶樹:“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保ā犊S平望江山》)
此時的岑參身體并不好,也許是在外漂泊太久了,他時時思念故鄉(xiāng),沒有一夜不想念長安:“江畔梅花白如雪,使我思鄉(xiāng)腸欲斷?!保ā督杏雒坊ㄖ鳌罚皦艋曛獞浱?,無夜不京華?!保ā犊S平望江山》)
在濃烈思鄉(xiāng)之情的催促下,岑參于第二年(768年)的夏天罷官,他打算從嘉州乘船順著水路下長江,再順著長江直達故鄉(xiāng)江陵。幾年前,岑參的老友杜甫便是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到達江陵,可他時運不濟,到達江陵后中原再次陷入兵亂,聽說他后來去了巴陵(今湖南岳陽),不知近來安否?岑參想:我若到了江陵,便將杜甫接來。杜甫要回故里洛陽,而我還要回長安,那時我們可結伴北上。
可岑參剛入長江,便在戎州(今四川宜賓)、瀘州(四川瀘州)之間遭遇成群結伙的強盜。無奈之下,岑參只得原路折返。他在成都寓居了一年多,感慨十幾年間,天下大亂,物是人非:“自從兵戈動,遂覺天地窄?!保ā段魇衤蒙岽簢@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岑參一直沒有放下東歸之心。他想等局面稍定后,再繼續(xù)啟程,可他卻在成都一病不起。大歷四年(769年)歲末,56歲的岑參在成都去世。第二年的(770年)冬天,飄零湘江的杜甫也在孤舟中去世。
晚年時的岑參,極少聽到西北的事兒。早在安史之亂時,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等地的駐軍便被內調平叛,吐蕃乘機占領了隴右、河西的大片土地,河西與北庭的通道斷了,消息自然也就斷了。但岑參還會時不時想起大西北的馬乳葡萄、交河美酒、刺蜜、炙羊肉……對了,還有炙野駝!
(責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