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初始階段。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會顯著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學習任務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發(fā)現(xiàn)英語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從而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并在高質(zhì)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1]。
一、整合教學內(nèi)容,關注知識間的聯(lián)系
(一)系統(tǒng)學習:循序漸進掌握單元教學內(nèi)容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使用多個課時講授一個單元的知識,不同課時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在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關聯(lián)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將不同課時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逐步形成對單元主題的深入理解,同時鍛煉相關技能。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樣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智慧,因為教師需要在設計每個課時的學習任務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任務既有挑戰(zhàn)性又有可行性,順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5“Helpingourparents”時,教師圍繞“幫助父母做家務”這一主題設計了多個課時的教學活動。在第一課時,教師通過Storytime板塊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家務的核心詞匯和核心句式,并將這些語言知識和圖片、具體的動作聯(lián)系起來;在第二課時,教師先結合Funtime板塊布置游戲任務,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詞匯和句式,再根據(jù)Songtime和Cartoontime板塊的內(nèi)容,布置合唱任務和對話交流任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第三課時,教師則結合Checkouttime板塊的內(nèi)容,布置綜合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家務勞動,然后用新學的詞匯、句式描述自己完成家務的過程和感受。這一系列學習任務既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語言知識,也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
(二)橫向融合:整體思考同冊教材不同單元內(nèi)容
同一冊英語教材的不同單元一般具有不同的主題,但會包含一些有關聯(lián)的語言知識,只是這些知識在不同單元的側重點和難度有所不同。通過引導學生整體思考同一冊英語教材不同單元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全面、立體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與英語知識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生活經(jīng)驗、生活問題產(chǎn)生更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這類教學活動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連貫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6“Inthekitchen”時,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與同冊教材Unit5“Helpingourparents”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體思考。這兩個單元雖然主題不同,但都涉及對家庭生活的描述。教師設計的綜合性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先回顧和梳理Unit5中關于做家務的核心詞匯和句式,以及Unit6中關于做飯、吃飯的核心詞匯和句式,再利用這些語言知識編寫一段對話,講述自己與爸爸媽媽做家務后一起吃飯的經(jīng)歷。在完成這一系列學習任務后,學生需要和同桌分享自己寫的對話,并根據(jù)同桌提出的問題、建議修改對話。這些學習任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與家庭生活相關的詞匯和句式串聯(lián)起來,而且可以讓學生將語言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場景建立聯(lián)系,從而意識到英語知識的連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在課堂最后,教師還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于兩個單元語言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思考,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縱向連接:將不同冊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冊教材中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教學內(nèi)容關聯(lián),從而幫助學生有效鞏固舊知、記住新知,同時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度理解。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又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2]。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1“Thelionandthemouse”時,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五年級上冊Unit1“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的教學內(nèi)容展開學習。這兩個單元的Storytime板塊均為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包含許多關于動物的詞匯,教師據(jù)此設計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比較兩個單元Storytime板塊的故事,分析兩個單元核心詞匯、句式的側重點。接下來,教師分享以動物為主角的英語繪本TheVeryHungryCaterpillar,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繪本后,運用在兩個單元學到的詞匯、句式描述這一繪本的主人公毛毛蟲的行為,然后回家用英語和爸爸媽媽分享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系列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理解知識、積累知識,而且可以靈活運用知識展開思維活動,進行描述、分享,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和滿足感。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指導完成任務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單元教學起始階段,教師可以先結合教材中的故事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建立對單元主題的基本認知,并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在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是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設置與教材中的故事緊密相關的模仿與表演任務[3]。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4“Seeingthedoctor”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結合Storytime板塊SuHai和Mike生病就醫(yī)的故事創(chuàng)設“Doctor'sDay(醫(yī)生體驗日)”的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后,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就醫(yī)的生活經(jīng)驗,再布置“Talkabout cough, toothache,cold,headache”“Givesomeadvices”“Establishrecords”三個學習任務。在完成這一系列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記住了cough、toothache等核心詞匯以及與就醫(yī)相關的核心句式,并將這些語言知識與具體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還感受到了與同伴交流互動的樂趣,從而對后續(xù)教學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簡單生活情境,引導解決問題
在學生對單元主題形成初步理解且基本掌握核心詞匯、核心句式之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簡單生活情境,設計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在簡單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4]。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4“Seeingthedoctor”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師細化“Doctor'sDay”這一教學情境,增加了更多生活元素,要求學生完成“模擬掛號”“填寫病歷單”等任務,并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段用英語在不同科室間轉(zhuǎn)診與溝通的對話。在完成這一系列學習任務時,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教師補充的新詞匯和自已以前學過的句式,以解決有一定難度的生活問題。由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學生也會感受到英語知識的實用性。
(三)創(chuàng)設復雜生活情境,綜合運用語言
在單元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復雜的生活情境,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此時,教師應布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知識與技能。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4“Seeingthedoctor”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包含許多具體信息的復雜生活情境:五年級學生Tim在早上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頭痛、咽痛,而且開始流鼻涕。爸爸媽媽了解Tim的癥狀之后,急忙從家里的藥箱翻出溫度計,給Tim量體溫。Tim發(fā)現(xiàn)自己體溫并沒有明顯升高,爸爸媽媽認為Tim應該是因為前一天淋雨感冒了,于是拿出感冒藥。Tim按照感冒藥的說明書服藥后,又睡下了。接下來,教師布置學習任務:1.請嘗試用英語描述Tim的病癥,總結Tim采用的治療方法;2.請結合Tim的故事,用英語談一談如何避免感冒(使用shoulddo和shouldnotdo進行表達);3.請嘗試用英語描述自己生病的經(jīng)歷,介紹爸爸媽媽給自己提供的幫助。在完成上述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討論感冒的病癥和治療方法,而且需要分析如何避免感冒。由此,學生可以掌握相關生活常識,并將所學英語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
三、完善任務細節(jié),提高學習質(zhì)量
(一)設計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英語學習任務
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理論將認知劃分為識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層次,為教師完善任務設計提供了框架。教師可據(jù)此設計難度逐步提升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任務有效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6“Keepourcityclean”時,教師可以設計四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第一層次學習任務聚焦于知識獲取與理解,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教師提供的閱讀資料掌握rubbish、recycle、planttrees等核心詞匯,然后朗讀并概述教材Storytime板塊的故事,初步認識到保持城市干凈的重要性。第二層次學習任務轉(zhuǎn)向技能掌握與初步應用,要求學生深入剖析教材Storytime板塊的故事蘊含的語法知識,學習使用情態(tài)動詞can說明自己的打算。第三層次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參與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活動,運用所學詞匯、句式進行分析、思考、表達。第四層次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回顧,并制作思維導圖。
(二)深化英語學習體驗
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處于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作品。教師可以在學生已經(jīng)扎實掌握課內(nèi)知識后,布置項目式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更加具體而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中解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從而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語言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7“Summerholidayplans”時,教師布置了“制作創(chuàng)意手賬”的項目式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分四個階段完成學習任務:在第一階段,學生寫下自己的summerholidayplans;在第二階段,學生需要和小組同伴分享自己的summerholidayplans,并根據(jù)同伴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計劃;在第三階段,學生需要收集與自己summerholidayplans有關的圖片;在第四階段,學生需要制作創(chuàng)意手賬,以有趣的形式展示自己的summerholidayplans。在完成上述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回顧生活經(jīng)驗,而且需要進行小組討論、自主收集資料、學習拓展詞匯和句式,還要嘗試通過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假期計劃。由此,學生可以更扎實地掌握知識,同時充分鍛煉語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三)構建問題解決框架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學習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在設計這個類型的學習任務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準確描述問題、多視角分析問題、形成解決策略、評估解決效果這五個步驟解決問題,以保障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our cityclean”后,教師可以布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學習任務。首先,教師展示一組關于城市環(huán)境的圖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Howisourcity?”,并鼓勵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述自已遇到的城市環(huán)境問題。比如學生可以說:“Last Saturday,Iwasin the park,and Isawa lot of trash on the grass.\"。其次,教師帶領學生從多視角分析問題。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探討“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omakes our city dirty”“Why should we keep our cityclean?”等問題。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分析結果形成解決策略。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分組討論保持城市清潔的具體措施。比如有學生提出“Wecanorganizevolunteeractivitiestocleanuptrashin parksandstreets.”的建議。最后,教師帶領學生評估不同解決策略的效果。在這一階段,學生以討論的形式明確不同解決策略的利弊,并根據(jù)同伴和教師的意見進一步優(yōu)化解決策略。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從而順利發(fā)展能力。為此,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設計學習任務,以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任務推動學生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孫玲,徐文彬.“問題解決導向”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2):99-105.
[2」吳剛平.義務教育課程修訂的改革特點與實踐建議[J].上海教育科研,2022(4):5-9.
[3]梁蘭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高效教學實踐:以魯科版《英語》五(下)Unit4NeighbourhoodLesson2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2(9):68-69.
[4」李博,呂立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中的真實任務:內(nèi)涵、設計與實施[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4,44(2):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