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獨立于學科教學之外,而要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學科融合與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與情感元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資源支撐。教師可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健康、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心理成長,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尊重他人,在集體環(huán)境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深化自我認知,建立并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逐步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三)識別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家長能夠及時識別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通過有效的心理支持與干預,幫助學生調節(jié)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困擾時能夠主動尋求幫助,從而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惡化。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理品質,增強自信心,養(yǎng)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1]。此外,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學會正確面對挫折與困難,增強韌性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未知挑戰(zhàn)。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技能與溝通能力。具體而言,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學會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價值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元素。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情緒管理能力。具體而言,在學習以親情、友情為主題的課文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將閱讀體驗與自己的真實感受聯(lián)系起來,體會親情和友情的重要性,以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以經典文學作品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道德困境,通過探究性學習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實現(xiàn)自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2]。隨著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會不斷增強,從而能夠清晰地確立人生方向,為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關鍵期。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社交平臺,學生能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溝通、合作、協(xié)商等社交技巧。具體而言,通過參與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演講等活動,學生能夠鍛煉表達能力,學會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觀點。通過參與合作類的項目,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良性發(fā)展。
(四)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緩解情緒
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小學語文課堂更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與感受。通過閱讀有趣的童話故事、扮演故事角色、欣賞詩歌、品讀名著,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放松心情,有效緩解學習壓力。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通過文字表達來釋放情緒。隨著多元化語文活動的開展,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心理韌性得到強化,能夠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挖掘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元素,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資源,不僅要完成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3]。教師可在課文分析與講解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識,并設計啟發(fā)性話題,引導學生學習勇敢、踏實、認真等優(yōu)秀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的教學為例。該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展開,記敘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贊揚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高尚品質。教師可將課文講解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培養(yǎng)學生謙遜樸實的品質。
比如,在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從課文中的對話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父親想借花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在學生回答出“謙遜樸實”等答案后,教師可以提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一品質?”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分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模擬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現(xiàn)謙遜樸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通過課文學習、角色扮演等活動,學生能夠逐漸認識到謙遜樸實品質的重要性。
再如,教師可帶領學生感悟落花生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比如,教師可提問:“落花生代表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通過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經驗思考,學生能夠意識到落花生不僅是一種食物,更代表了一種為社會和他人默默作貢獻的精神。通過學習課文,學生能夠認識到“為人處世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只求有益于社會和他人”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教師可以圍繞課文的核心主題,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滲透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讓學生形成良好品質,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巧用口語交際,給予學生展示平臺
小學語文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說”指的是表達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語交際活動落實??谡Z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教師可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口語交際活動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幫助其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質[4]。
具體而言,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某一話題,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不同觀點,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還能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自信心。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我們與環(huán)境”的教學為例。該口語交際活動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并鼓勵學生列舉保護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從而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為了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應對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以下口語交際活動。
活動伊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呈現(xiàn)兩張對比鮮明的圖片,一張呈現(xiàn)自然風光的秀麗景色,一張展示環(huán)境污染的觸目景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以問題“你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存在哪些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隨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大膽分享、交流觀點,提出保護環(huán)境的具體建議。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
最后,教師可與學生一同篩選出切實可行、簡單易行的十條環(huán)境保護建議,印成《保護環(huán)境小建議十條》,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和宣傳。
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能夠擁有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機會,并通過解決問題、合作探討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獲得積極情感體驗,進而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關注偶發(fā)事件,抓住教育切入點
小學語文課堂中常常會發(fā)生一些偶發(fā)事件,這些事件雖然看似偶然,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教師可敏銳地抓住此類偶發(fā)事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具體而言,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情緒波動或不適當?shù)男袨闀r,可借此機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正確面對挫折與困難,從而培養(yǎng)其心理調適能力,確保其心理健康發(fā)展[5]。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為例。課文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中的童年趣事,展現(xiàn)了祖父對“我”的疼愛與呵護,以及“我”在園子中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偶發(fā)事件為契機,恰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班級中的一名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祖父,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此類情感反應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筆者針對這一偶發(fā)事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筆者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引導該學生分享自己在閱讀課文時的感受,并鼓勵學生簡述課文中引發(fā)自己共鳴的地方。學生答道:“我想起了祖父和我一起放風箏的故事。”筆者回應:“親情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情感。”隨后,筆者布置了“繪制祖父的園子”和“寫信給祖父”的任務,鼓勵學生用畫筆表達對祖父或其他親人的思念,或是通過寫信來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通過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活動,抓住偶發(fā)事件教育契機,教師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情感的體會,還能鍛煉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使其以更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深度挖掘語文教材資源,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傊瑢W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性、持續(xù)性的過程,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唐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究[J].求知導刊,2024(36):77-79.
[2]余寶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34):74-76.
[3」郭婭.基于“生動語文”教學觀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24(11):38-42.
[4」加木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人生與伴侶,2024(41):82-84.
[5]謝秀芳.為心靈“護航”,為成長“揚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4(3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