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9.012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Law Cours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BAO Keyu, ZHU Yann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Anhui ) AbstractEconomic law,tax law and other legalcourses are the professionalfoundation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anagement.These courses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egal knowledge related to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using legal knowledge.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composite talents with both legal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single teaching mode,lack of practical links,and homoge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in different majors in the law courses of management majors.Specific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law courses in management majors.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law courses; major i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 (2020-2025 年)》明確指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日趨完善,新形勢對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的法學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合格的經管類人才不僅要掌握經濟管理技能,還需熟悉相關法律知識、具備法治思維。同時,根據(jù)新文科建設倡導的學科交叉理念,將法學與經濟管理類學科融合,培養(yǎng)兼具法律與經管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優(yōu)化經管專業(yè)法學課程,實現(xiàn)法學教育與經管類專業(yè)融合勢在必行。
針對經管專業(yè)法學課程優(yōu)化改革問題,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全丞相分析了稅法課程的專業(yè)差異傾向性問題,強調應根據(jù)不同教學對象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劉淑萍提出根據(jù)“法律知識體系把握一法律問題解決一法律價值培養(yǎng)”的課程設計,解決法學與經管類學科分離等問題,幫助學生認識法律價值、熟悉法律法規(guī),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郭曉琳強調,應在教學計劃中先行安排與法學課程相關的基礎理論課程,減少學生學習法學課程的壓力5。韓晗強調,因經濟社會發(fā)展,稅法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在教材選擇方面應注意選擇修訂頻次高、更新及時、新型案例較多的教材。初振波認為,在經濟法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模式時,應注意把握好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系,選擇精當且高質量的案例,并充分開展互動式教學。胡菲菲提出,通過體驗式教學的形式將學生置于教學情景中,并強調教師需要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總結[]。翟艷提出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E-Leaming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以優(yōu)化教學效果[。
1經管專業(yè)法學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內容繁雜,授課時間有限
法律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多為法律條款,邏輯嚴謹,語言精練且涉及大量專業(yè)術語,需掌握的知識點多,且內容抽象難懂。學生不僅要理解經濟法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學習財政、稅收、金融和計劃四類宏觀調控法律制度,掌握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的相關內容。這些內容涉及法律、財稅、金融、市場營銷、經濟學等相關知識,內容繁多且跨度大。而授課時間相對有限,學生對所學內容難以完全理解和全面把握。
1.2課程設計不明確,跨學科融合不足
經管類專業(yè)的法學課程往往體現(xiàn)出較大相似性,不能與專業(yè)的實際需求緊密契合。一些法學課程涉及其他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如經濟法課程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多學科知識,如果缺乏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另外,法學課與其他課程間又可能存在重復情況。如經濟法課程中的稅收調控法律制度與稅法課程重復,金融調控法律制度的部分內容與貨幣銀行學等課程內容交叉,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教學資源浪費,影響課程進度。經管類專業(yè)法學課程普遍缺乏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能響應解決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1.3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積極性差
法學課程的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往往注重對法律理論和條款的解讀,缺少對實際經濟活動中法律問題的分析。通過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雖可活躍課堂氛圍,但教師偏重完成授課內容,對在線課程及資源等開發(fā)不足,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其學習需求。法律課程學習需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常規(guī)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被動聽,死記硬背,缺乏自主學習和自我思考的過程,難以理解法律精髓。法學課程涉及大量法律條款、理論知識及抽象概念,內容枯燥乏味。若學生對未來職業(yè)方向不明,將難以認識法律知識與職業(yè)技能的關聯(lián)性。
1.4教學內容滯后,案例更新緩慢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經濟類法律制度需不斷調整,以實現(xiàn)對市場經濟的科學調控及規(guī)制。例如,2019年增值稅改革措施下調了一般納稅人的適用稅率。2022年,國家將電子煙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在煙稅目下增設電子煙子目。2023年,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有所提高。這些都體現(xiàn)了經濟類法律制度的時效性。而法學課程的教材和授課內容可能難以及時更新,無法體現(xiàn)最新的法律動態(tài)和社會需求。教學案例往往沿用教材中的案例,不能反映當前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如數(shù)字經濟和互聯(lián)網金融的監(jiān)管、跨國企業(yè)稅務籌劃等法律問題。
1.5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考核形式單一
目前,經濟法類課程多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為主的方式,未設置實踐課時。學生缺少對經濟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認知途徑,在面對實際法律問題時,往往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此外,課程考試以書面考試為主,考查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而較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評價,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1.6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問題
經管類法學課程多面向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及財會類專業(yè)學生,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法學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定位可能存在差異。以稅法的教學目標為例,經濟學、管理學專業(yè)學生僅需了解我國的稅法原理、稅法結構及征納管理方式,掌握基本的稅務處理知識。而財會類專業(yè)學生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具體稅額的計算,熟悉稅收征納的實務工作。但這些專業(yè)的法學課程往往雷同,對各類專業(yè)的課程定位不明確,教材相同、課程內容無差別、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式等基本一致,這種無差別化的粗放教學方式忽略了不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職業(yè)需求的差異。
2經管專業(yè)法學類課程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
2.1明確法學課程教學目標
經管專業(yè)開設法律類課程的目標不僅是傳授法治理念,還應樹立學生的法治觀念,使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公正意識,能夠運用法律邏輯解決實際問題。經管類法學課程應服務于這些目標,使學生明確法理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如通過學習經濟法,使學生理解國家如何通過財稅、金融、計劃等宏觀調控手段調節(jié)供需、優(yōu)化結構、穩(wěn)定就業(y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認識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明確對上述行為的規(guī)制途徑;了解消費者所享有的合法權益等。明確教學目標、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其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2.2合理安排基礎課程,注重學科融合
因經管專業(yè)的法學課程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需要先行學習一些基礎課程。如在經濟法課程之前開設經濟學、金融學、市場營銷學等課程,在稅法課程之前學習財政學、會計學等課程。同時讓學生明確經濟類法律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緊密關系:根據(jù)經濟學知識,分析經濟法制度對經濟行為及經濟效益的影響,探討宏觀調控和市場規(guī)制如何促進社會經濟秩序;根據(jù)稅法學知識,學習如何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基于電子商務學知識,研究如何應對網絡經濟帶來的經濟法律挑戰(zhàn)。
2.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情境導入,凸顯問題導向。法律課程教學應以解決特定問題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的情景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收集、篩選授課內容相關資料,如基礎知識小測試、法律案例、新聞報道等,并針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了解所學法律知識的實際應用。
以講授法為根基,解剖重點難點。我國法律體系屬于成文法系,法律體系嚴密,語言表達嚴謹。教學中教師需以講授法為主,對重難點進行分解,采用對比等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如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涉及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前減扣不同,經營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等的稅前減扣不同問題,可采用列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并進行區(qū)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采用案例教學法,強化理論知識理解。經管專業(yè)法律類課程的教學案例應盡量簡單、生動,與社會熱點相結合。可以是課前的案例導入,為將要講授的內容埋下伏筆;也可以是講解知識點時插入案例,使學生強化對該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是章節(jié)結束后提出的綜合性案例,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對于經管專業(yè)的學生,所選案例應貼近專業(yè)背景和職業(yè)目標,從解決特定問題入手,側重案例包含的法學基礎理論,注重對案例法律價值、法律原則和法律規(guī)范的分析。其次,可采用辯論式或研討式等方法促使學生主動梳理法律關系,思考解決問題,形成批判性思維,對知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可將教學重難點進行分割,利用網絡平臺把學習內容推送給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根據(jù)自身情況重點學習所需內容。這種單個碎片化內容的學習時間較短,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適當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在課堂內講解重點、引入案例、答疑解惑、展開討論,協(xié)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2.4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教師應及時關注社會熱點,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學習領會其包含的法學理論基礎。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整理資料,使法律類課程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體現(xiàn)實際應用價值。教師應緊跟經濟政策動向,將最新的法律條文和政策融入教學內容;收集整理各類相關案例,建立案例庫;收集法律宣傳視頻、慕課課程等多媒體教學資源補充教學內容;聚焦經濟類法學領域研究動態(tài),將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引入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2.5設置模擬實訓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考核方式
對于財會類專業(yè)學生而言,稅法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稅務實操能力,因此設置實訓環(huán)節(jié)非常必要。如使用會計師考試的習題讓學生學習稅額的計算及審查,通過稅務實訓平臺模擬稅務申報等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在課程考核方面,要改變單一的以卷面成績?yōu)橹鞯脑u價模式,應結合課堂討論參與度、課外自主學習進度、在線練習評分、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項目式考核完成情況等綜合考慮,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2.6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實施差異化教學
對于不同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部分法律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有差別。就稅法課而言,財會類專業(yè)學生側重稅額計算與審查,關注稅收成本預測及稅務籌劃能力的培養(yǎng)。而其他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僅需了解國家稅收法制原理、熟悉常見稅種的征納管理程序、明確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等,無須過多關注具體稅務實操過程。
★基金項目:理工大學2023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實踐教學共同體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2023XJJY45);理工大學項目\"新文科視域下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金融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G2023043)。
參考文獻
[1]劉風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的法理闡釋[J].東岳論叢,2021,42(12):174-183,192.
[2]劉偉.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體會[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12):3-8.
[3]全承相.稅法學課程教學中的專業(yè)差異傾向性[J].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9,14(6):64-67.
[4]劉淑萍.面向經管專業(yè)學生的《經濟法律通論》課程思政實踐[J].經濟資料譯叢,2024(2):96-100.
[5]郭曉琳.經管類專業(yè)經濟法教學改革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9):138-139,150.
[6]韓晗.應用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稅法學》課程教學之實踐與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21):181-183.
[7] 初振波.經濟法課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經濟師,2020(3):193.
[8] 胡菲菲.體驗式教學在經管專業(yè)《經濟法》課程中的運用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9(11):120-122.
[9]翟艷.經管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互動混合教學體系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9(3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