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司法工作。習近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法學思想和我國司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司法工作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論述,既為指導裁判說理作出了創(chuàng)新性貢獻,也奠定了其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面對新時代的法治發(fā)展需求,必須重視裁判說理的司法路徑,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依法對司法案件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程序問題和實體問題、規(guī)范問題和價值問題作出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的裁判結論。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必要性
符合理性的裁判說理追求依法裁判和實現(xiàn)個案正義的目標。說理就是舉出理由來支持最終判決結論的過程,理由包括規(guī)范性理由和非規(guī)范性理由,前者在司法中指的就是權威的法,是依法裁判之“法”,后者則指經(jīng)驗事實、實質價值和道德要素等,是實現(xiàn)個案正義的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指出,“依法辦案”只是底線要求,法定自由裁量范圍內,要在法律空間中尋求最佳處理效果,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2]。這就指出裁判說理的更高技藝是“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以逐步的工作來實現(xiàn)‘更多的正義’\"[3](P253),實現(xiàn)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統(tǒng)一。“更多的正義”指的應當是特定國家或地區(qū)中得到大多數(shù)人內心普遍認可的主流價值觀,即裁判說理的依據(jù)不是建立在個人恣意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而是必須具備可普遍化的特征。在中國式法治現(xiàn)代化的語境下,“更多的正義”指的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及其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客觀價值秩序。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是實現(xiàn)個案正義的必然要求。這并非承認司法裁判可以不按照既定的法律規(guī)范為裁判基礎而徑行適用主流價值觀,而是強調司法裁判應當在滿足底線的前提下,沿著恰當?shù)乃痉窂?,在法律?guī)范的基礎之上追求個案正義的實現(xiàn)。何況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是司法工作的指導思想,亦是立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已經(jīng)完美融入憲法和法律的具體細節(jié)中,成為得到法律制度化支撐的價值判斷,例如憲法中人權、自由和平等等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司法應當服從立法,實現(xiàn)個案正義絕不是脫離實在法的道德論證,而是在尊法守法的法治軌道上前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盵4](PI-4)在裁判說理過程中融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既能闡釋清楚法理,起到提綱挈領和升華說理的論證作用,促進法官高度重視裁判說理的分析能力、領悟能力、邏輯能力;亦能較好融貫情理,起到法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化作用,促進人民遵守法律、尊崇法律、信仰法律。司法者和普通民眾都自覺維護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既能響應司法裁判實現(xiàn)個案正義的必然要求,又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的實現(xiàn)。
以說理為核心的司法裁判作為審判過程最具體和最直接的載體,一方面展現(xiàn)法官的裁判技藝和內心價值,另一方面寄托當事人等民眾對司法公正和法律信仰的期盼。高質量的司法裁判說理對于法官和民眾極其必要,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重要。司法裁判說理為了實現(xiàn)提供正當理由的法律義務和滿足情理法理常識相融的需求,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其中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方法
一紙判決,或許能夠給當事人正義,卻不一定能解開當事人的“心結”,“心結”沒有解開,案件也就沒有真正了結[5](P23)。可見,解開“心結”是衡量案件是否妥當解決的重要指標。如何解開當事人的“心結”實際上就是要求法官在裁判說理時堅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解釋為方法、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論證為手段。
(一)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用高度凝練的法治話語表達的抽象理論,在將其融人司法裁判說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案件事實選擇恰當?shù)姆梢?guī)范結合適用,避免裁判說理陷人空洞式說教。
司法裁判若想實現(xiàn)法官和民眾都信仰法律的結果,不僅要踏實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內涵,還必須在既定法律內尋找裁判依據(jù),而非僅用抽象化的主流價值觀念恣意裁判。僅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或公平正義等作為裁判依據(jù),即使在司法實踐中實現(xiàn)了個案正義,但是由于缺失了法律規(guī)范的指引,所謂個案正義的實現(xiàn)也不過是一種巧合,難保以后的類似案件中依然能得到前后統(tǒng)一的裁判結論,更無法使司法裁判獲得總體的、可持續(xù)的、系統(tǒng)的良好效果。這就說明裁判說理的基礎在于法律規(guī)范,為了真正實現(xiàn)司法裁判中價值判斷與法律判斷相統(tǒng)一的良好法治效果,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
(二)以法律解釋為方法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還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解釋為方法。在司法實踐中,法律規(guī)范的穩(wěn)定性和固定性只具有相對意義,法律規(guī)范及其背后的價值、理念、原則、精神都在變化發(fā)展,單單依靠法律規(guī)范本身難以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司法的良好效果發(fā)揮出來。由于方法論要求法律與法官裁決之間應當具有一個推導關系,所以法官必須盡可能地準確地表達出他對法律規(guī)定的解釋。而準確的解釋既離不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也離不開科學的解釋方法。就裁判說理而言,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官在案件裁判中的解釋,即法官通過法律文本的解釋和說明來確定待決案件的裁判規(guī)則。
科學的解釋方法包含多種,如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法意解釋、目的解釋、合憲解釋、社會學解釋[6](P33)。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時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解釋為方法,比如法官進行文義解釋時,在依照基本語義將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確定清楚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在裁判說理過程中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精妙論述以達到畫龍點晴的效果;譬如體系解釋需要依據(jù)法律規(guī)范所處法律體系的位置、背后的意旨和價值綜合確定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而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深遠影響的價值可以在體系解釋中發(fā)揮顯著作用,依據(jù)二者的邏輯相關性實現(xiàn)法律規(guī)范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緊密聯(lián)系,以增強法官運用體系解釋作出裁判結論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再如法意解釋、目的解釋與作為我國立法和司法指導思想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多有重合,法官應當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意、目的之間認真權衡,尋找到解釋法律規(guī)范的最佳重合點,據(jù)此準確確定適用于案件的法律規(guī)范之意義。
(三)以法律論證為手段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論證為手段。司法裁判說理要求在任何案件中,無論其簡單還是疑難,都不能輕視理由和證立的力量。一般認為,科學的法律論證由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共同組成。前者處理的問題是,判斷所欲證立的命題是否從為了證立而引述的前提中邏輯推導出來,后者處理的是內部證成前提的正確性問題[7](P270)。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的論證過程也分為這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屬于內部證成,若法律規(guī)范已經(jīng)把相關經(jīng)典表述明確表達出來,案件適用該法律規(guī)范的論證過程也是適用相關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過程。第二種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屬于外部證成,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大多數(shù)經(jīng)典表述未明確以法律規(guī)范的形式表達,而是以價值的形式蘊含在法律規(guī)范背后。法官在適用該類法律規(guī)范時,若對該規(guī)范背后的價值表達理解不深或錯誤理解,是難以準確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中,自然難以達致具有高說服力的效果
法官的裁判說理不是隨意根據(jù)某一法律規(guī)范適用就了事,而是必須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證明法律規(guī)范和案件事實之間具有可證立的關聯(lián),并以邏輯嚴謹?shù)牟襟E連接起來[8](PI90)。這些關聯(lián)和步驟會經(jīng)常使用價值判斷和經(jīng)驗事實,但它們都必須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置于法律體系內部得以適用。司法實踐中多數(shù)的疑難案件之所以難以裁判的根源在于外部證成,即各方的價值判斷多有分歧或以一種自認為恰當?shù)膬r值立場對經(jīng)驗事實和各方主張的認識不清晰,而科學的法律論證能夠有效減少上述分歧和爭議,使得裁判說理變得清晰和完整。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的論證過程能促進可證立關聯(lián)的發(fā)現(xiàn),有序推進邏輯嚴謹?shù)牟襟E連接。因此,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的法律論證為手段。
面對司法裁判,尤其是疑難案件的裁判說理,法官應以堅定的法治信念將價值判斷和案件焦點置于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規(guī)范體系內解決,充分以科學的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必要時以科學的法律解釋為方法進行價值補充,以科學的法律論證為手段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和既有的實在法體系內尋求裁判依據(jù)。如此方能同時實現(xiàn)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易使民眾接受裁判說理的結論,使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司法權威在法官和民眾心中深深扎根發(fā)展。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保障機制
司法實踐中,習近平法治思想能否較好地融人裁判說理,一方面取決于法官職業(yè)能力和司法方法技藝的高低,另一方面還取決于配套完善的司法保障機制。唯有在兩方面共同合力的司法環(huán)境下,習近平法治思想才能得以準確理解,融入裁判說理才會提升裁判結論的可接受性。
(一)建立以大數(shù)據(jù)庫為核心的識別機制
司法裁判要保證以一定效率審結案件,而對裁 判依據(jù)和裁判理由的有效快速識別是提升司法裁判 審結效率的不二法門。
在裁判說理中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斷目前是一件耗費法官時間和精力工作,去紙質書籍中查找相關論述極易降低司法審判的效率,這為準確識別帶來了不利??梢詤⒄漳壳胺ü倏焖俨檎曳煞ㄒ?guī)、既往案例等依托大數(shù)據(jù)庫的系統(tǒng),專門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索庫。該檢索庫導人我國權威機關出版的有關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按照《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的體例分門別類整理。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民事、刑事等不同部門法、程序、實體等不同側重點的經(jīng)典論述清晰地編排成體,便于法官按照審判案件的各種需求查詢索引,有效解決引用經(jīng)典論述難和實際操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當裁判說理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逐漸成為規(guī)模時,可以建立相關案例數(shù)據(jù)庫,為以后出現(xiàn)相同或類似案例提供參考和對照,加強裁判說理的權威性和信服度。
(二)完善以法官為核心的人才培訓機制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實施在于人”[5](PI74)。裁判說理的主體是法官,以法官為核心的人才培訓機制是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司法裁判說理的前提性工作。
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至少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理論培訓,重點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既包括原文著作等一手文獻的閱讀學習,也包含該領域專家學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二手文獻的學習理解;二是實務培訓,在裁判文書說理的過程中開展“以案釋案”的裁判案例式的教育與學習培訓,以集體的形式共同探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如何在案件中引用,把它和法律規(guī)范以及具體案件事實結合起來思考,避免不恰當?shù)慕忉尯蜖繌姼綍恼撟C。在理論和實務的雙重培訓下,法官才有可能心藏精深的法治理念、熟稔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規(guī)范、精通法理、擅長法律解釋、通達法律論證、洞察社會現(xiàn)實。這些素質的具備,除依賴法官自身,還須依賴以法官為核心的人才培訓機制。
(三)構建以法律效果為核心的激勵機制
法官除了主動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有關司法理論和實踐的知識以外,還需要被動的激勵機制以保障法官群體沿著加強釋法說理的道路不懈前進。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人裁判說理的法律效果可以作為法官績效考核的一種指標,根據(jù)法律效果的好壞給予不同的評價結果。該種機制可以較好地激勵法官必須熟練掌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內涵,將之運用到事理、法理、情理和文理當中,形成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核心的裁判說理體系。以法律效果為核心不僅對法官具有激勵效果,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效果。當有法官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釋法說理時存在錯誤或者不恰當,其他法官可以以此為戒,避免不當引用或為了引用而引用的虛假引用。
(四)強化以社會效果為核心的監(jiān)督機制
司法裁判的一頭是法官另一頭是當事人等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對司法是否信仰以及有多大信仰的直接因素就是裁判說理的社會效果如何。
為了形成法官和民眾共同的司法信仰,應當加強對案件裁判的監(jiān)督管理,對不符合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裁判說理要堅決摒棄,對可能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卻極易引發(fā)負面社會評價的案件裁判要慎之又慎。就司法裁判的社會效果而言,“它(法律)通過社會控制的方式而不斷擴大對人的需求、需要和欲望進行承認和滿足;對社會利益進行日益廣泛和有效的保護;更徹底和更有效地杜絕浪費并防止人們在享受生活時發(fā)生沖突一總而言之,是一項日益有效的社會工程”[9](PI61)。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內蘊含著人民群眾公認的價值因素,這構成法官司法裁判說理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根基,亦構成以追求良好社會效果、樹立正向價值導向、主動服務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機制的基石。
(五)堅持以案例匯編為核心的宣傳機制
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保障機制除了按照釋法說理步驟的以上四種機制外,還必須包含裁判說理后的宣傳保障機制。宣傳的對象應當是各級法院中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經(jīng)典論述說理優(yōu)秀的案件和裁判文書。參照案例匯編的制度將運用經(jīng)典論述效果較好的案件逐一匯編起來,定期整理后并積極宣傳。一方面向法官積極宣傳,將收集并匯編的案例和優(yōu)秀裁判文書供法官學習借鑒和交流匯報,進一步提高法官釋法說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向民眾積極宣傳,將匯編后的案例和優(yōu)秀裁判文書進行通俗化和簡單化的改編,以新聞媒體、網(wǎng)絡平臺等民眾熟悉的大眾傳播方式進行傳播,促進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保障機制應當分別建構以大數(shù)據(jù)庫為核心的識別機制、完善以法官為核心的人才培訓機制、構建以法律效果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強化以社會效果為核心的監(jiān)督機制和以案例匯編為核心的宣傳機制。以上五種機制可能不盡全面,但共通之處在于都是圍繞司法裁判聯(lián)結的法官和民眾進行布局的,設立任何司法保障機制都必須重視法官和民眾在司法裁判說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導作用,否則將難以發(fā)揮實際效用。
結語
習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出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盵10](P3-8)裁判說理亦是如此,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思想,沿著恰當?shù)乃痉窂綄⑵淙谌氩门姓f理的全過程。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裁判說理的司法路徑應當以法官和當事人等民眾為主體構建相應的科學的司法方法和完善的司法保障體制。習近平法治思想必須沿著以上恰當路徑融入裁判說理,在融人的過程中就是在具體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使得公平正義落在實處。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實踐中得以具體的運用和發(fā)展,可以為當代司法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永葆活力的新鮮素材,而當代司法理論的其他成果,也必然助推著習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地融入裁判說理。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
[2]潘庸魯.加強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助推法治社會建設[N].人民法院報,2023-04-29.
[3]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黃家鎮(zhèn),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4]王軼.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進法治中國建設[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36(6).
[5]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6]王利明.法律解釋學導論——以民法為視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7]羅伯特·阿列克西.法律論證理論——作為法律證立理論的理性論辯理論[M].舒國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8]舒國瀅.法學方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
[9]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