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歌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在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單元、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選擇性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單元共選編了四首杜甫詩歌:《登高》《登岳陽樓》《蜀相》《客至》。這四首詩歌各具特色,或體現詩人憂國憂民之心,或抒發(fā)詩人懷才不遇之情,或表達詩人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高中語文杜甫詩歌,應結合詩人經歷,探索其內容與情感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語言能力。
一、高中語文杜甫詩歌的價值探尋
1.愛國主義教育
杜甫出身于北方大士族,受家族傳統和儒家文化影響,其詩歌總是體現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閱讀杜甫詩歌,感受詩人的忠君愛國、憂國憂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登高》作于公元767年,當時杜甫流寓夔州,年老多病,漂泊無依。全詩以秋景營造空曠寂寥的意境,通過描寫詩人的病困潦倒之態(tài),映射國家的多災多難,體現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兜窃狸枠恰纷饔诠?68年,彼時杜甫身患重病,國家也處于多事之秋。詩人抱病登上岳陽樓,憑軒遠望,“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描繪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更暗含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教學這兩首詩歌,應由“景”到“情”,深入挖掘其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2.人格生命教育
杜甫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但其一生仕途坎坷,多有漂泊。閱讀杜甫的詩歌,能夠體會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以及他在懷才不遇中仍心系天下、熱愛生活。教學高中語文杜甫詩歌,落實人格生命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1。比如,《蜀相》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所作,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國家處于動蕩之中。杜甫對諸葛亮忠心報國、輔佐兩朝的功績深表敬仰,又為自己無法施展抱負而感慨,全詩既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也體現詩人立志報國的崇高志向。《客至》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不久,客人來訪時所作,此時杜甫結束長期漂泊,暫時過上安定生活,心情愉悅??椭林畷r,詩人雖然家貧卻盡力款待,展現出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這兩首詩歌,應由“淺”人“深”,挖掘詩人的高尚人格和生活情操,落實人格生命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3.審美文化教育
杜甫詩歌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對中國古典詩歌產生深遠影響。高中語文杜甫詩歌教學應當重視審美鑒賞與文化理解,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比如,《登高》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觀巧妙融合,展現深邃的藝術美感?!兜窃狸枠恰芬詨验煹亩赐ズ楸尘?,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妒裣唷酚玫渚?,既表達詩人對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動蕩不安的現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犊椭痢氛Z言質樸、情感真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古代文人的待客之道,具有深刻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方法,落實審美文化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共鳴,促進其文化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4.語言藝術教育
杜甫詩歌沉郁頓挫,有“詩史”之稱,無論在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還是在當代的語言學習中,都具有重要價值。教學高中語文杜甫詩歌,要深入挖掘其語言藝術,啟發(fā)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比如,《登高》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全詩結構緊湊,層層遞進,富有節(jié)奏感,且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樸實而富有表現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兜窃狸枠恰芬栽狸枠堑膲邀惥吧匆r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悲涼,全詩意境渾厚深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蜀相》起承轉合章法有序,全詩脈絡清晰,情感層次分明,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有力?!犊椭痢芬约页T捳Z描述待客情景,細膩入微,情感真摯,充滿生活情趣,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剖析詩歌的章法結構、修辭手法等,落實語言藝術教育,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高中語文杜甫詩歌的教學策略
1.知人論世,啟發(fā)課堂思考
知人論世是理解古代詩歌的重要方法。杜甫詩歌深深植根于他所處的時代,反映唐代社會的政治動蕩、民生疾苦、個人遭遇等2。因此在教學中,應當知人論世,使學生聯系詩人的人生經歷,準確理解詩歌主題、意象、情感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并鼓勵學生自主收集歷史資料,了解杜甫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主要經歷。此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尋找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線索,如地名、官職、時間、事件等。
比如《登高》創(chuàng)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杜甫時年56歲,生活窘迫,身體衰弱,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觸景生情,創(chuàng)作了這首“七律之冠”。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詩歌,結合注釋發(fā)現關鍵詞,確認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杜甫的晚年時期。其次,教師提供詳細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杜甫“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具體處境,通過想象自己遠離故鄉(xiāng)、多病潦倒,與詩人初步形成共鳴。最后,引導學生逐句欣賞詩歌,感悟其無限悲涼之意,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通過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準確理解詩人的心境和創(chuàng)作意圖,學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詩歌內涵,落實有效學習。
2.比較閱讀,豐富課堂內容
比較閱讀強調從多個角度比較和理解文學作品,通過發(fā)現其異同點,深化審美鑒賞與文化理解。在高中語文杜甫詩歌教學中,既可以將相同思想、相同體裁、相同表達方式的內容匯集起來,比較其共同點;也可以將不同情感、不同風格、不同藝術手法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比較其差異性。靈活運用比較閱讀策略,能豐富課堂內容,優(yōu)化學生的審美體驗。
以《登高》《登岳陽樓》為例。兩首詩歌均通過融情于景的手法抒發(fā)杜甫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而具體分析詩歌語言,其藝術手法略有不同。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先進行求同比較、再開展求異比較?!扒笸容^”側重于總結兩首詩歌的情感共性?!兜歉摺方枋捝锞胺从扯鸥r局艱難、個人命運多舛的深刻感慨,體現詩人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和對個人遭遇的無奈?!兜窃狸枠恰吠瑯佑删扒腥?,抒發(fā)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擔憂和對歷史的沉思。通過求同比較,學生能深刻體會杜甫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充分理解杜甫的博大胸襟和愛國情懷?!扒螽惐容^”側重于對詩歌藝術手法的具體分析?!兜歉摺芬庀竺芗覍φ坦ふ嵌鸥υ姼琛俺劣纛D挫”的典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之句,“天”對“風”、“高”對“急”、“沙”對“渚”、“白”對“清”、“猿嘯”對“鳥飛”,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登岳陽樓》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實則以“昔聞”為“今上”蓄勢,為后面描繪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轉寫孤舟老病之身營造氛圍。頷聯以夸張的手法描繪洞庭湖宏闊壯觀的圖景,暗含對國家命運的宏大思考。頸聯既“老”且“病”,自敘落寞,于詩境突變中展現無限情意。尾聯“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直接點出國家動蕩的現實,以小見大,實現情感升華。全詩注重宏大敘事與細膩情感的結合,通過對比和映襯的手法,將詩人的孤獨和無奈寓于景色當中。通過求異比較,學生能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獲得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啟示。
3.議題教學,促進課堂探究
高中語文教學應進行必要的議論和辨析,以深化學生的探究學習,杜甫詩歌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議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詩歌中的復雜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3]。議題應符合詩歌本身的內容特點和教學目標,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
比如在《蜀相》一詩中,杜甫先記行寫景、后議事論人,不僅對諸葛亮忠心報國、輔佐兩朝的功績深表敬仰,而且為自己無法施展抱負而感慨萬千。教學《蜀相》一詩,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人對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及自身懷才不遇的沉悶憤慨,反思個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可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置本課議題為“杜甫對諸葛亮的敬仰與自我情感的投射”,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蜀相》中的“忠”與“憾”。議題探究伊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組織學生合作收集歷史資料,強化思維碰撞,提高學習效率。進入議題探究關鍵階段,讓學生統一匯報各組的討論成果,說明從詩歌中獲得的關于處理個人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啟示。最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總結,解讀杜甫如何將自己的懷才不遇的感慨投射在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中,展現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個人品格。
4.專題拓展,升華課堂感悟
專題拓展是對教材內容的延伸。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編四首杜甫詩歌,帶領學生初步進人杜甫的精神世界。在關于杜甫詩歌的研究中,還有許多資料可供學生學習,助力其深入杜甫的精神世界,拓寬文學視野。教師可以整理課內外資料,組織專題拓展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延伸學習,升華課堂感悟。
比如《蜀相》《客至》均創(chuàng)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時期,展現了詩人西南漂泊、草堂定居的心路歷程。教師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整理杜甫在草堂定居時期創(chuàng)作的其他詩歌,如《春夜喜雨》《堂成》《江畔獨步尋花》等,設置拓展學習專題“草堂歲月”。該專題旨在引導學生深人探究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歌,全面了解杜甫在這一時期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歷程。草堂為詩人提供了心靈的避風港,草堂的自然之趣是詩人詩意生活的源泉。定居草堂期間,詩人從未忘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草堂中的歷史沉思和人際交往,都是詩人人生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通過專題拓展學習,學生能深入感悟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草堂精神,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三、結語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編的杜甫詩歌,如《登高》《登岳陽樓》《蜀相》《客至》,都是杜甫在不同人生階段創(chuàng)作的最具代表性的篇目。教學中,應當知人論世,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拓展探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如此,方能提升高中語文杜甫詩歌的實際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增強愛國情懷,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升審美水平和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莉.高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一一以杜甫詩歌作品為例[J].求知導刊,2023(32).
[2]曾凡華,華祿,高中語文杜甫專題教學的可能要素、目標及特征[J].讀寫月報,2022(18).
[3]蔣梅.基于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一一以“杜甫沉郁頓挫詩風賞析”的單元教學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