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高啟;陶淵明;范成大;田園詩;詠史詩;農(nóng)事詩;接受【中圖分類號】1207 【文獻標識碼】A【D0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17.006【文章編號】2097-2261(2025)17-0026-03
《四庫全書總目》謂高啟“擬六朝似六朝”,筆者認為主要指其繼承陶淵明田園詩清新自然風(fēng)格的特點,而謂“擬宋似宋”則主要指其詩歌與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在內(nèi)容、風(fēng)格、諷諫等方面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以下分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采菊東籬下”是陶詩中一個經(jīng)典意象,這在高詩中亦有,如前所引《九日》中有句:“逢辰少歡意,愧此籬下菊。”詩人形單影只,知音寥落,沒有陶淵明采菊的閑情逸致。《菊鄰》有云:“幽人苦愛菊,自是柴桑倫?!憋@然以陶后千年知音自況。“須信陶翁醉歸后,西風(fēng)塵土滿東籬?!保ā额}遜庵墨菊》)在此,“東籬”的意象也被經(jīng)典化了,但自有高爽之氣概在其中。
一、“賦詩繼陶公”
酹柴桑,有酒吾自漉?!保ā毒湃铡罚磅裆!憋@然是向陶淵明致敬。
首先,高啟在行事與情志上有意效仿陶淵明。陶淵明云:“偶有名酒,無夕不飲…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保ā讹嬀贫住沸颍捌缴恢咕?,止酒情無喜?!保ā吨咕啤罚霸祜嬢m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可謂是無酒不歡,而高啟則在《因病不飲》中云:“我昔無所求,但求酒杯空…酒徒散去盡,歡呼與誰同從此便可止,賦詩繼陶公。”高啟雖沒有像白居易那樣稱自己為“異世陶元亮”或像蘇軾那樣稱“我即淵明,淵明即我也”,但顯然有意在志向上踵繼陶淵明。又如《擬古十二首》之三:“生時不肯飲,死后將如何?”這句詩使人想到陶淵明《挽歌詩三首》之二:“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鄙安患皶r痛飲一番,死后又哪里再能嘗到美酒的滋味呢?這樣的詩句在《高青丘集》里還有很多,比如:“人生苦難知,世事差可卜。但須
總之,詩人“更擬長夏眠,風(fēng)期結(jié)陶叟”(《初開北窗晚酌》,期望于夢中結(jié)識“陶叟”,把盞言歡,同銷千古之憂愁(淵明《游斜川》:“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
其次,高啟自覺地在詩歌主題與風(fēng)格上模擬陶淵明。譬如《始歸田園二首》(其一)有云:“辭秩還故里,永言遂遐心?!雹佟扒宄繂柼飶],荒蹊尚能尋。”這首詩怎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與《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一)》?“辭秩還故里,永言遂遐心”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是多么地契合,“清晨問田廬,荒躁尚能尋”與“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又仿若相隔千年的回響,復(fù)現(xiàn)出同一個回歸田園生活的主題。再看《始歸田園二首(其二)》,“高柳蔭巷疏,清川映門流”與“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落日望禾黍,離離滿西疇”與“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構(gòu)成互文關(guān)系。然而些微不同的是,陶詩所追求的是“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fù)返”,而高詩在“策杖頻覽游”之時仍然心懷“皇恩”,并且在他看來“名宦”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事物,只不過因為“懼愆尤”暫時退隱山林,“相逢勿稱隱”道出他仍希冀建立功名的心曲。諷刺的是,無論高啟在詩中歌頌“天子圣”是出于避禍考慮還是其他緣由,正是這個“圣君”朱元璋因為高啟寫詩頌揚蘇州知府魏觀復(fù)建的張士誠府治,將其定為謀逆死罪,處以腰斬的酷刑,高啟終究沒能逃過禍患②。高啟有首名為《牧》的五言律詩,尾聯(lián)云“相逢休挾策,回首恐亡羊”,用的是《莊子·駢拇》中臧牧羊并挾策讀書以致亡羊之典,即是說讀書識字反倒會帶來災(zāi)禍,不料此語竟一語成讖。
在詠史詩方面,高啟與陶淵明同題的詩作《詠三良》《詠荊軻》不但在題材上相似,在風(fēng)格上也都頗為豪放。如陶詩《詠荊軻》云:“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薄傲鑵栐饺f里,逶迤過千城?!备咴姟对伹G軻》云:“酒酣涕難落,筑聲和悲謳?!碧赵姸嘁环趾肋~,高詩多一分悲壯。然而,在對歷史事件的評價上,筆者認為兩人大異其趣。“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陶詩對三良采取的是一種贊許與同情的態(tài)度?!妒酚洝氛x引應(yīng)邵曰:“秦穆公與群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許諾。及公薨,皆從死。”“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既然許諾了君王一同赴死,雖十分令人哀憐,但陶詩終究對三良持肯定態(tài)度。與此相對,高啟《詠三良》除了同情之情,更多的是一種批判?!把吃峁潘?,秦國固戎風(fēng)”,開篇即批評秦國殉葬制度野蠻,“一旦使俱斃,無人國將空”“但懼嗣主孤,誰當共成功”,忠實履行對君王的承諾固然可貴,但高啟認為這只是滿足了秦王一己之私欲,對秦國前途命運卻有害無益,是為愚忠。陶詩《詠荊軻》對荊軻刺秦一事亦持肯定態(tài)度,“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只不過“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高詩《詠荊軻》則對荊軻與太子丹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燕丹一何愚,區(qū)區(qū)祖遺謀”③,這里的“遺謀”是指曹沫(劌)在盟會上挾持齊桓公以逼迫其歸還侵地一事,對此高啟亦稱“劫盟非義舉,曹沫已可羞”,認為這純粹是耍無賴之舉,非禮儀之邦所為。至于刺秦,則屬逞莽夫之勇,“豪主一按劍,社稷倏已丘”“胡為任輕易,自趣滅亡憂”,刺殺一旦失敗,造成人亡國滅,實在是愚蠢,不如招攬一位像樂毅這樣的大將,運籌帷幄:“先王禮樂生,破齊震諸侯。茍能得此賢,伯(霸)業(yè)猶可修?!?/p>
清代學(xué)者多認為陶詩借古喻今,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陶澍指出陶淵明《詠三良》所謂“厚恩固難忘,投義志攸?!彪[射劉裕指派張祎鳩毒晉恭帝而張祎服毒自殺一事,溫汝能等學(xué)者亦認為陶詩《詠荊軻》意在表露晉宋禪代之憤,我們可以借此推知詩中之旨趣。而高啟詠史則就史論史,就事論事,更能抓住事情的關(guān)節(jié)要害,評價顯得更為尖銳深刻。
二、“穗落連枷聲拍拍”
高啟還有一類田園詩,筆者認為它們的內(nèi)容和風(fēng)格更接近于范成大以《四時田園雜興》為代表的農(nóng)事詩,兩人都歸隱于江南蘇州,雖然時代不同,詩中風(fēng)俗風(fēng)物類似也在情理之中。例如高啟的《打麥詞》就描繪了打麥穗的勞動場景,首先要割麥,“行割黃云隨手斷”;只是去冬無雪,麥穗長勢衰頹,“疏莖短若牛尾垂”;而后才是打麥,“場頭負歸日色白,穗落連枷聲拍拍”。“連枷”是打麥的工具,此用具也可以用來打稻谷,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中有一詩道: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江南地區(qū)自三國吳時即開始種植水稻,永嘉之亂后,北人紛紛南渡,將麥苗種植技術(shù)帶到江南④。
范詩洋溢著歡歌笑語,“輕雷動”等比喻新奇悅耳,充滿了輕快色彩,而高詩則暗含憫農(nóng)與諷諫意味,這在另外一些反映農(nóng)家生活的詩作里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如描寫牧人生活的《牧牛詞》有句“牛勞牛饑唯我知”“夜歸還向牛邊臥”,人和牛簡直親密無間,形影不離,末句卻筆鋒突轉(zhuǎn),顯露真意:“但恐輸租賣我牛。”
關(guān)于農(nóng)人賦稅之沉重,范成大《后催租行》亦云:“傭耕猶自抱長饑,的知無力輸租米。自從鄉(xiāng)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秉S紙是皇帝發(fā)布的免稅文告,白紙則為地方官催繳田賦的命令,這是說朝廷的形式主義與州府官吏的聚斂之毒。百姓起初還能賣衣交稅,最后竟落到被迫賣女的地步。“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說得是何等痛切!像這樣有弦外之音的農(nóng)事詩在《高青丘集》里又如《養(yǎng)蠶詞》:
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fēng)雨響。二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zhí)筐,頭發(fā)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滿簇如云繭成早。檐前繅車急作絲,又是夏稅相催時。
農(nóng)歷四月在吳地為養(yǎng)蠶之月,有著養(yǎng)蠶人之間為防止傳播蠶病停止來往的風(fēng)俗。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之六亦云:“三旬蠶祭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蹤?!薄岸摺敝感Q第二次蛻皮時不眠不動?!叭谩笔莻髡f中的養(yǎng)蠶女神?!翱墶笔菍⑿Q繭放在沸水里抽絲,“巢車”是巢絲的工具。整首詩好像都是在說養(yǎng)蠶人如何忙碌,蠶繭結(jié)得如何厚實,但結(jié)句“又是夏稅相催時”再次顯示出高啟詩歌的諷喻特性,表現(xiàn)了詩人對養(yǎng)蠶人沉重負擔的深切同情。這里,高啟很可能再次受到了范成大的強烈影響,《夏日田園雜興》有詩道:“小婦連宵上絹機,大耆催稅急于飛。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薄按箨取笔谴逯袨楣俑哒髯舛惖膽糸L,“連宵”與一個“飛”字夸張地寫出了逼人的急迫感,好在今歲并無蠶病流行,織戶尚可以留一點次等的黃絲織夏衣(上等白絲則須交納給官府)。
再如高啟《采茶詞》,清明前后正是采茶最佳時節(jié),茶之嫩芽好似短槍與旗桿,“高品先將呈太守”不正與“留得黃絲織夏衣”有著同樣的弦外之音嗎?“衣食年年在春雨”,農(nóng)業(yè)時代的農(nóng)人靠天吃飯,這句詩道出了萬般艱辛與無奈?!锻泶禾飯@雜興》中有句,“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高詩中的“湖南商”也是行商,因為茶葉交易長期由官府壟斷,行商必須先取得官方所給的“茶引”才能買茶于種茶園戶,這其中又有多少苦辛也只有販茶人自己心中知曉。
三、結(jié)語:“我本東皋氓”
美國漢學(xué)家牟復(fù)禮(F.W.Mote1922-2005)在《高啟:詩人的窮途》(The Poet Kao Ch’i 1336-1374)一書中指出,“高啟后期最好的作品是《出郊抵東屯》五首……這組詩很好地概括了高啟最后幾年的心境”,其中第三首全詩如下:
我本東皋氓,偶往往州城。茲來臥農(nóng)舍,頓愜田野情。如魚反故淵,悠然樂其生。臨去謝主娼,重來自藜羹。我非催租吏,叩門勿相驚。
這首詩可以說是高啟一生情志的縮影。熟悉陶淵明詩歌的讀者很可能對“東皋”“故淵”“藜羹”這些詞非常敏感,會立即聯(lián)想到陶詩的詩句,如“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如“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其一),如“弊襟不掩時,藜羹常乏斟”(《詠貧士》之二),陶詩經(jīng)典元素的再現(xiàn)使得人們很自然地將這兩位詩人聯(lián)系到一起,然而高詩并非一味模擬蹈襲,卻有自出之機鋒,“我非催租吏,叩門勿相驚”誠如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注》里所言,“…使脫離現(xiàn)實的田園詩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氣息”,錢先生此語本是形容范成大的田園詩,但用來評價高啟的詩也恰如其分。通過比較三位詩人同題材的詩作可以發(fā)現(xiàn),高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對兩位前輩詩人的繼承與發(fā)展,成就是十分突出的。
注釋:
① 清人馬辰瑞《毛詩傳箋通釋》在對《邶風(fēng)·二子乘舟》通釋時指出,“遐”與“暇”在古代有所通用,見馬辰瑞撰《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第162-163頁。
② 《明史·文苑傳》:“觀以改修府治,獲譴。帝見啟所作上梁文,因發(fā)怒,腰斬于市,年三十有九?!币姀埻⒂竦茸睹魇贰?,中華書局,2013,第7328頁。
③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日:‘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于齊桓公,則大善矣!不可,因而刺殺之...\"”可見,太子丹授命給荊軻的首要目標并非刺殺贏政而是逼秦歸地。見司馬遷撰《史記》,中華書局,2014,第3071頁。
④ 東晉建立之初,司馬睿即下詔:“徐、揚二州,土宜三麥,可督令旱地投秋下種。”南齊時期的徐孝嗣亦上表提到淮南地區(qū)的糧食生產(chǎn)情況,稱:“今水田雖晚,方事菽麥。菽麥二種,蓋是北土所宜。彼人便之,不減粳稻,開創(chuàng)之利,宜在及時?!笨梢姰敃r在淮南地區(qū)麥類種植是相當普遍的。詳見王利華主編《中國農(nóng)業(yè)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9,第101-102頁。
⑤ 中譯本見牟復(fù)禮:《高啟:詩人的窮途》,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第243頁。
參考文獻:
[1]高啟.高青丘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陶淵明.陶淵明集校箋[M].陶澍,等注.龔斌,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馬辰瑞.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7]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3.
[8]牟復(fù)禮.高啟:詩人的窮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
[9]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10]王利華,主編,中國農(nóng)業(yè)通史:魏晉南北朝卷[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張周(1985-),男,湖北武漢人,文學(xué)學(xué)士,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24級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海外漢學(xué)、比較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