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動作為高考中的必考問題,多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雖然這類問題難度不大,但是所涉及的知識點容易混淆,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效率不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考點,本文對歷年高考試卷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了常見的考點,以期提高學生對此知識點的學習效率.
1 開普勒定律
開普勒第三定律的表達式為 ,或變換為
勻速圓周運動及多顆行星繞同一恒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等相關問題.當在題目中知道一顆星體的 R,T 和另一星體 R 或 T ,此時則可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進行解題.
例1“天琴計劃”中發(fā)射地球衛(wèi)星 P ,其軌道半徑約為地球的16倍;另一地球衛(wèi)星 Q 的半徑為地球的4倍,則 P,Q 的周期比為
(A)2:1. (20 (B)4:1 . (C)8:1 : (D)16:1 解析 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由 根據(jù)題意信息,可得
(故正確答案為(C).
點評 在本題中借助開普勒第三定律能夠較
快地解答問題.根據(jù) ,將 P,Q 半徑的倍數(shù)
關系代入,則可得 =
2 萬有引力定律
方有引力公式作為解答天體運動重要的公式,其表達式為 .在涉及距離、質(zhì)量等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中,學生可以借助萬有引力進行快速解答.在一些較為復雜的天體運動問題中,往往需要借助多個相關定律.常用的表達式有
等,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還需要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靈活選擇相關定律進行解題.
例2火星半徑為地球的 ,質(zhì)量約為地球的
則同一物體在火星表面所受引力與在地球之比約為( )
(A)0.2. (B)0.4. (C)2.0. (D)2.5.
解析 由萬有引力定律, 則物體在地球表面所受引力
:物體在火星表面所受引力
聯(lián)立可得:
,則正確答案(B).
點評本題為同一物體在不同行星所受引力問題,可借助萬有引力定律進行解題.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首先列出物體在不同行星上所受引力的表達式,分別為 ,通過代入比值數(shù)據(jù)可得
(號
3 近地衛(wèi)星問題
這類問題是高考中常見的一類問題,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所涉及的衛(wèi)星的種類.以此為基礎,可以將其拓寬到其他星體.
例3“嫦娥四號”繞月飛行中,某段時間可認為繞月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月球半徑的 K 倍.已知地球半徑 R 是月球的 P 倍,地球質(zhì)量是月球質(zhì)量的 Q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 g ,則“嫦娥四號”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的速率為( )
(A (E
C
解析 當探測器在地球表面時, 難有 在月球表面時,有
由題意可知,“嫦娥四號”圓周運動半徑 為KR月, 則有
將以上各式聯(lián)立可得
故正確答案為(D).
點評 在解答本題中,探測器在地球、月球表面時分別存在 ,由題意可知圓周運動的半徑,有
將各式聯(lián)立則可得
4 雙星問題
雙星系統(tǒng)是一類較為特殊的天體運動類型,及諸多較為特殊的性質(zhì).如雙星系統(tǒng)中,軌道半徑分別為 R1 和 R2 ,質(zhì)量分別為 m1 和 m2 ,距離為 L ,角速度為 ω ,周期為 T ,有 ,
m2ω2R2 ,則可得
由 R1+R2=L ,得
例4雙星系統(tǒng)中,兩星質(zhì)量分別為 Φm1,m2 ,距離為 L ,受相互間萬有引力的作用,繞連線上一點運動,運動過程中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變,已知引力常量為 G .若運動過程中 m1 動能為 Ek ,則 m2 動能為
(C)
解析 雙星系統(tǒng)中,
二
此時對
對
故
故選項(C)正確,(D)錯誤
由G
可得
兩式相加可得 ,選(A)錯誤.
點評 本題為經(jīng)典的雙星系統(tǒng)問題,在解題中需要靈活借助相關定律.由Gm1m2
等,可得
;由
可得 Ek=
(204 ,即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總結了高中物理中常見的關于天體運動的考點,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牢固掌握這些知識點,并能在解題中做到熟練運用,以有效提升解答此類問題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夏偉.高中物理天體運動問題的解題策略分析[J].高考,2016(36):166.
[2]師小兵.高中物理天體運動問題的解題策略分析[J].數(shù)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20(9):3-4.
[3]王金權.高中物理天體運動常用解法探析[J].湖南中學物理,2020(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