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新聞是一種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文體,其特點是真實、及時、新鮮、公開,且用事實說話,用形象說話,用重點說話。閱讀新聞作品,我們可以深度觀察社會,形成個人認知,塑造價值觀念。
延伸閱讀
【選文一】
“中國天眼”發(fā)現罕見掩食脈沖星
◎張 泉
北京時間2025年5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fā)表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帶領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fā)現了一個罕見的毫秒脈沖星,與伴星以3.6小時的周期相互繞轉,且有六分之一的時間被伴星遮擋(即掩食,猶如日食或月食)。這一發(fā)現對恒星演化理論、致密星吸積物理和雙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浩瀚的銀河系中,大多數恒星都是成對出現、共同演化。雙星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長期以來是天文學的前沿課題。”韓金林說。
雙星演化理論認為,質量較大的恒星一般會率先演化,塌縮成密度極高的致密星,如脈沖星或黑洞。質量小的伴星物質會被致密星吸積,并因質量流失而體積膨脹,甚至脹大到把致密星“攬入懷中”。此后,雙星在一個公共包層中演化約一千年。公共包層演化后,留下快速自轉的致密星與高溫氦星,在非常緊密的軌道上相互繞轉。
“然而,公共包層演化后產生的這類特殊雙星系統(tǒng)的存活時間僅約一千萬年,然后伴星就演化成白矮星,進入新的階段。這點時間對于138億年的宇宙而言,稍縱即逝。據估算,這樣的雙星系統(tǒng)在銀河系中只有幾十個,極為罕見,因此很難捕捉?!表n金林說。
2020年,團隊利用“中國天眼”對銀河系進行脈沖星深度搜索時,發(fā)現了PSR J1928+1815,自轉周期為10.55毫秒,它與伴星相互繞轉的軌道周期僅為3.6小時,且伴星質量至少有1個太陽那么大。
“綜合這些結果推斷,它的伴星應該是高溫氦星。脈沖星信號掩食是氦星甩出的星風物質遮擋引起的?!表n金林說,這個脈沖星和伴星應該是經歷過共同包層演化之后的特殊雙星。
《科學》審稿人認為,這一發(fā)現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開展雙星系統(tǒng)公共包層演化研究,并有望為恒星群體演化、致密星吸積、引力波源預測等多領域科學研究提供觀測依據。
(選自“新華網”2025年5月23日,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新聞類消息稿件,結構特征明顯。導語簡潔明了,直接點明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發(fā)現了一顆罕見的掩食脈沖星這一事件,包括發(fā)現的主體、工具以及發(fā)現成果,讓讀者快速抓住新聞的重點。主體部分層次分明,首先介紹了發(fā)現該掩食脈沖星的研究團隊和成果發(fā)表情況,增強了新聞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接著通過引用專家韓金林的話,介紹了雙星演化的理論知識,為讀者理解掩食脈沖星的發(fā)現意義提供了相關信息。之后詳細描述了該脈沖星及其伴星的特點、發(fā)現過程以及對其類型和形成原因的推斷,新聞內容豐富且邏輯連貫。最后以《科學》審稿人的評價收尾,凸顯了該發(fā)現的科學價值和重要意義。
【選文二】
當好社區(qū)維修“多面手”
◎門杰偉
深夜11時27分,吉林長春市南關區(qū)環(huán)城社區(qū)的一棟居民樓下,維修工人蔣勝龍停好摩托車,背起工具包,三步并作兩步邁上臺階,敲響二樓住戶的門。
“蔣師傅,燒水時家里突然跳閘,現在一片漆黑,您快給看看該咋整?!笔蛛姽鈷哌^家中的插座、電器,蔣勝龍掀開配電箱,精準地將漏電保護器復位,住戶家中重現光亮。
“沒啥大事,熱水壺插頭換個新的就行?!笔Y勝龍一邊收拾著工具包,一邊安慰著住戶,“下次遇到跳閘別著急,隨時打我電話!”
今年是蔣勝龍從事社區(qū)維修工作的第三十七個年頭。在他的工具包里,測量電壓電流的萬用表,維修水管的扳手、鉗子等工具塞得滿滿當當?!霸谏鐓^(qū)里做維修工作,就得當好‘多面手’。”蔣勝龍說,“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復雜多樣,要想服務好各類需求,就得鉆進去、沉下去,練好十八般武藝。”
經過年復一年的自學、訓練、實踐,蔣勝龍在維修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全、手藝越來越精。社區(qū)居民也都認準了蔣勝龍的“金字招牌”,無論家里是漏水還是斷電,“找蔣叔,準能行?!?/p>
現在,蔣勝龍還新增了線上“問診”服務。居民拍攝視頻傳至維修群或者給他打視頻電話,他能通過插座焦痕判斷線路問題,聽水閥異響鎖定堵塞管道。
這些年,蔣勝龍騰出時間向年輕維修工傳授經驗。“過去修100次積累的好做法,現在要變成人人能用的標準模式?!笔Y勝龍介紹,維修團隊構建起快速響應機制,維修工人接到需求后5分鐘即可到達現場,普通問題30分鐘內解決,復雜問題4小時內解決,特殊復雜問題1天內形成解決方案,讓居民的需求第一時間得到回應。
(選自“人民網”2025年5月23日,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新聞類通訊稿件,屬于人物通訊。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總結出這篇通訊具有以下幾個亮點:
運用真實感人的素材。文章中的事例都是基于蔣勝龍實際的工作經歷,像深夜維修跳閘事件、線上“問診”服務等,都是社區(qū)維修工作中常見的場景。這種真實性增強了通訊的感染力。
使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訊從一個小小的社區(qū)維修工作入手,反映出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人都在默默地奉獻。
選取典型的人物事跡?!敖衲晔鞘Y勝龍從事社區(qū)維修工作的第三十七個年頭”,工作時間跨度很大,足以體現出他對社區(qū)維修工作的執(zhí)著和堅守?!敖涍^年復一年的自學、訓練、實踐,蔣勝龍在維修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全、手藝越來越精”,突出了他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的進取精神。
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吧钜?1時27分……背起工具包,三步并作兩步邁上臺階”,這個細節(jié)描繪了蔣勝龍接到維修任務后迅速行動的狀態(tài),“三步并作兩步”展現出一個積極為住戶服務的維修工人的形象。
鏈" 接
閱讀新聞,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新聞事實
首先是抓住新聞的五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來幫助我們全面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然后了解事件發(fā)生、人物出現的歷史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新聞事實。對于存在疑問的新聞內容,可以通過查閱文件、公告或其他權威報道等進行驗證。
二、思考社會意義
思考新聞事件、新聞人物對不同社會群體、不同社會行業(yè)的直接影響,從新聞中挖掘社會存在的問題、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和價值觀念的變化。聯系歷史與現實,思考新聞事實的深遠意義,探討其反映的人生價值與時代精神。
三、培養(yǎng)思辨能力
不同媒體在報道同一新聞事件時可能存在立場差異和不同傾向,導致其在報道中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觀點傾向。因此我們要思考新聞報道中展現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新聞,避免被動接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