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開辟的井岡山道路,是一條具有深遠歷史意義與開創(chuàng)性的革命之路,其核心在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道路的成功開辟,絕非偶然,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智慧與實踐的結晶。在探索這條道路的征程中,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成為首要任務。他們深知,嚴明的紀律是凝聚力量、確保行動一致的關鍵。為此,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嚴格的軍隊規(guī)矩,從日常行為規(guī)范到作戰(zhàn)紀律,每一項規(guī)定都細致入微。這些黨紀軍規(guī)如同堅實的奠基石,為革命新道路開辟提供了根本保障。
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在瀏陽文家市里仁學校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將部隊轉移到敵人統(tǒng)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去,轉移途中不斷遭到敵人的尾追和阻擊。9月24日,部隊行至江西省萍鄉(xiāng)縣蘆溪鎮(zhèn)時,遭到國民黨軍的攔腰襲擊,總指揮盧德銘不幸犧牲,部隊損失慘重。
更為嚴峻的是,部隊中的一些軍官的軍閥作風暴露出來,打罵士兵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一些革命意志不堅定的同志開始尋找機會脫離部隊,部隊不斷減員。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卻發(fā)現(xiàn)有一個排沒有一個士兵逃跑。他對此很關注,特意調查了解其中的原因。原來這個排的排長是黨員,排里的黨員也比較多,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得好。黨員們通過持續(xù)的思想工作,不斷鼓舞激發(fā)士兵們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在這些黨員的帶動下,沒有一個人選擇離隊。
毛澤東深刻意識到共產黨員在部隊中發(fā)揮中堅骨干作用的重要性。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的三灣村后,毛澤東在此對部隊進行改編,改編采取的第一條措施,就是把支部建在連上,發(fā)揮共產黨員的中堅作用。他決定在部隊各級分別建立黨的組織,在班排里設立黨的小組,在連上建立黨的支部,在營、團建立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由同級黨組織的書記擔任。在討論部隊的重大問題時,都必須經黨組織集體討論,做出決定。這一舉措使軍隊牢牢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經過改編的起義部隊面貌煥然一新,部隊的凝聚力大大增強。
然而,部隊在繼續(xù)向井岡山進發(fā)的途中,一方面由于忙于轉移,這一原則得不到徹底落實;另一方面,由于頻繁的戰(zhàn)斗,許多黨員犧牲了,部隊中黨員人數(shù)不斷減少,甚至有的排里沒有黨員,連里的黨員也屈指可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連一級只能組成黨小組,營、團一級才能建立黨的支部。10月13日,部隊到達湖南酃縣(現(xiàn)為炎陵縣)的水口村。這時南昌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了部隊,原師長余灑度對革命完全喪失了信心,借口向湖南省委匯報工作,離開了革命隊伍,隨后又有一些戰(zhàn)士也離隊了。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認為必須盡快落實“支部建在連上”原則,用以加強黨的領導。他指示各連黨代表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抓緊發(fā)展新黨員,迅速組建支部。他還親自深入到連、排、班的戰(zhàn)士當中,與入黨對象談話。10月15日上午,毛澤東在住地橋頭江家召開連以上黨代表會議,經過討論,決定發(fā)展陳士榘、賴毅等6名同志為新黨員。毛澤東十分注意通過入黨宣誓儀式來強化新黨員的黨性意識。在葉家祠堂,他親自主持了這6名新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不僅向新黨員詳細解釋了入黨誓詞的內涵,還帶領他們面向黨旗莊嚴宣讀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
水口建黨,使“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原則真正落到實處,為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筑起堅實根基。不久,各連里紛紛建立黨支部,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連隊各種工作得到有序推進、高效運轉。
設立士兵委員會,構建新型官兵關系
三灣改編除了確立“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外,另一項創(chuàng)舉就是在連以上設立士兵委員會,廢除舊軍隊的作風,建立新型的官兵關系。連里每個士兵都是士兵委員會的成員,士兵委員會的領導機構是士兵執(zhí)行委員會,由推選產生的1名主席、7至9名執(zhí)委組成。
士兵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有:
一是實行官兵待遇平等。明確禁止軍官打罵士兵,賦予士兵在會議中建言獻策的權力。即使是討論打仗等軍事要務,士兵也可以充分參加討論,發(fā)表自己意見。生活方面官兵一律平等,統(tǒng)一在大食堂用餐,衣食住行標準一致。除了傷病兵外,其他人不能搞特殊。
二是取消雇傭制度。不同于以往當兵,或為養(yǎng)家糊口,或為升官發(fā)財,如今不發(fā)薪餉,卻讓廣大士兵有了更強的歸屬感。士兵多數(shù)出身工農階層,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所處的軍隊是完全屬于工農兄弟自己的隊伍,當兵打仗不是為了追逐升官或貪圖財富,而是要為千萬工農大眾謀出路,幫助勞苦人民翻身成主人。
三是維護部隊紀律。士兵委員會管理部隊紀律,處理各種違紀現(xiàn)象,引導士兵們自覺地遵守各種紀律,包括群眾紀律和軍人紀律。有一次,紅32團連長徐彥剛與一些干部賭錢,并引發(fā)一些矛盾,被連士兵委員會發(fā)現(xiàn)了,將這件事報告給紅4軍士兵委員會主任陳毅。陳毅對徐彥剛進行了嚴肅地批評,并給予了組織處分。這時,湘贛邊界正在召開“一大”,陳毅罰徐彥剛為大會站崗三天。大家看到作為連長的徐彥剛違反規(guī)定都被罰了,于是再也不敢賭博了。
實行官兵平等,士兵們頭一回有了當家作主人的感覺。平時,軍官與士兵同甘共苦,摸爬滾打;戰(zhàn)時就能上下同欲,團結一心,迸發(fā)出無堅不摧的強大戰(zhàn)斗力。
確定三大任務,密切軍民關系
秋收起義部隊剛上井岡山時,雖然打著工農革命軍的旗號,但由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念和起義部隊的方針政策尚不被了解,加上敵人的惡意造謠和歪曲宣傳,當?shù)厝罕妼@支新生革命力量心存疑惑和畏懼,不敢與部隊接觸,有的甚至攜家?guī)Э诙氵M深山。井岡山老紅軍陳士榘回憶說:“當時,雖然我們已經改為工農革命軍,打的是五角星加鐮刀斧頭的紅旗。但部隊的服裝與舊軍隊沒有什么顯著的區(qū)別。舊軍隊給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是抓夫、派差給他們挑東西,拿東西不給錢,動不動就打人罵人。老百姓見到‘丘八’就要‘跑反’,到山上去。說明群眾對軍隊是非常痛恨和害怕的。”因此,要使群眾真正了解工農革命軍的性質,必須通過深入廣泛的群眾工作,通過宣傳起義部隊“為工農大眾謀解放”的革命理念,讓群眾認識到這是一支與舊式軍隊完全不一樣的新型人民軍隊。
1927年11月,毛澤東命令1團團長陳皓、1營黨代表宛希先率部攻下茶陵縣城,部隊進駐縣衙門,成立了茶陵縣人民委員會。陳皓不懂如何施政管理,于是將縣政事務委任給曾在北伐途中當過短暫縣長的譚梓生。新成立的政府沒能擺脫舊章程,依然沿用舊政府的治理模式,無論是征糧征款還是升堂審案,都沒能把服務民眾的宗旨落到實處。群眾見此意見很大,批評新的縣政府是“換湯不換藥”。
毛澤東獲悉情況后,馬上給宛希先寫信,指示“:由部隊派縣長是不對的。新的政權不能按國民黨那一套搞。要成立工農兵政府,要發(fā)動群眾,要保護商店,保護郵局,保護醫(yī)院,保護學校?!蓖鹣O认蜿愷﹤鬟_了毛澤東的指示,陳皓不敢怠慢。宛希先立即組織人員深入到縣城和鄉(xiāng)村中發(fā)動群眾,成立了工會、農會、赤衛(wèi)隊等組織。1927年11月28日,由工人、農民和士兵自己選出的代表,組織成立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譚震林任主席。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的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不久,湘軍吳尚第8軍向茶陵進攻,工農革命軍在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后,為防備敵人的再次進攻,便主動撤出茶陵縣城。此時,團長陳皓認為革命前途渺茫,想帶人叛逃到國民黨軍方鼎英部。毛澤東得知情況后,立馬下令追上陳皓等一伙人,并將工農革命軍全部帶回寧岡礱市。
在礱市河灘上,毛澤東組織全團指戰(zhàn)員召開會議,宣布處決陳皓等人,任命張子清為第1團團長、何挺穎為黨代表、朱云卿為參謀長。同時,為了進一步做好以后的工作,毛澤東對工農革命軍在茶陵開展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明確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一、打仗消滅敵人;二、打土豪籌款子;三、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的提出,使工農革命軍的干部和戰(zhàn)士對于什么是革命、怎樣革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白了革命不只是單純打仗,還要籌款子和做群眾工作。由此以后,工農革命軍的干部戰(zhàn)士在工作中都自覺地把打仗和做群眾工作結合起來。
“三大任務”提出后,各級黨組織和工農革命軍深入群眾當中,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把群眾組織和武裝起來,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群眾真正認識到了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是自己的軍隊。隨著革命斗爭形勢的不斷發(fā)展,“三大任務”的內容在不同時期又得到豐富和發(fā)展,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日益牢固。
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烙印人民軍隊屬性
1927年10月23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一部從大汾鎮(zhèn)出發(fā),準備向桂東方向游擊。當部隊經過長崗坪時,由于警惕性不夠,遭到遂川縣反動頭目、靖衛(wèi)團團長肖家壁部的突然襲擊,部隊遭到重大損失。為此,毛澤東決定率領部隊返回井岡山。機動途中,毛澤東決定會一會尚未謀面的井岡山農民自衛(wèi)軍首領王佐,他覺得要想在井岡山站穩(wěn)腳跟,必須要得到王佐的支持。
這時,由于部隊后勤補給出現(xiàn)嚴重困難,戰(zhàn)士們經常吃不飽,一些不良苗頭在隊伍里出現(xiàn)。一日行軍途中,走在前面的戰(zhàn)士看到山野間成熟的紅薯,顧不上部隊的紀律要求,一擁而上,在地里肆意挖掘,把紅薯地踩得一片凌亂。正當戰(zhàn)士們圍坐一起吃紅薯的時候,毛澤東從隊伍后面趕來,見此情景,語氣嚴厲地說:“幾個紅薯看起來是小事,但體現(xiàn)了一支軍隊的作風和紀律。我們是代表工農利益的革命軍,更應該有鐵的紀律。只有做到不侵犯群眾的利益,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隨后,他要求大家照價賠償,大家便把錢并同寫下的信一起埋在了紅薯地里。
部隊到達荊竹山后,在與王佐會面前,毛澤東給全體部隊指戰(zhàn)員作動員中講道,王佐在群眾中很有威信,群眾都擁護他,要求大家一定要與王佐的部隊和山上的群眾搞好關系。隨即,提出了最早的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p>
1928年1月5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一部攻克了遂川縣城,不僅支持了萬安縣的暴動,還解決了部隊的給養(yǎng)問題。占領縣城后,部隊廣泛開展宣傳活動,積極發(fā)動農民打土豪、籌款子。但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戰(zhàn)士連普通商人和小販的貨物也沒收,還有的甚至把藥店的戥稱也沒收了,引起了普通商人的不滿。毛澤東在城里進行調研時,了解到群眾對部隊的一些不好的反映,于是就把部隊集合在遂川縣城的李家坪,向工農革命軍宣布了保護中小商人的“六項注意”:一、還門板;二、捆稻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不拉夫,請來夫子要給錢;六、不打人罵人。
1928年3月28日,為策應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部隊,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從酃縣中村到達湖南桂東縣沙田鎮(zhèn),繼續(xù)深入開展群眾工作,領導農民打土豪、分浮財。但由于部分戰(zhàn)士對政策把握不準,甚至把老百姓嫁閨女的新嫁妝也沒收了。為此,4月3日上午,毛澤東又把部隊召集起來,對全體指戰(zhàn)員及桂東縣沙田一帶的赤衛(wèi)隊員、少先隊員,宣布了做好群眾工作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其中“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農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傲椬⒁狻笔牵阂?、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這次,毛澤東把原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內容作了部分修改,比如把三大紀律第三條“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農一點東西”等等?!叭蠹o律”和“六項注意”結合起來實施,形成了一套更具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紀律體系,不僅彰顯了工農革命軍令行禁止的嚴明作風,更為廣大官兵提供了具體操作的指南,讓官兵能更加精準把握行為邊界。至此,以《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為基礎的人民軍隊紀律制度基本形成。
5月4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成立。在成立大會上,毛澤東莊嚴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全體官兵認真執(zhí)行。這樣,《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被正式確定下來。
1929年12月,紅4軍主力在福建省連城縣新泉村整訓期間,有一天,紅軍一個連隊在訓練和勞動結束后,到村中的一口水塘去洗澡。由于水塘不大,平時村民們洗澡時,用谷墊在中間隔開,區(qū)分男女浴區(qū)。這次洗澡的人太多,出現(xiàn)了男女混在一起洗澡的過界現(xiàn)象,被群眾認為有損民風,向部隊提出意見。于是毛澤東在“六項注意”中加入第七條:洗澡避女人。同時,還有戰(zhàn)士喜歡掏俘虜口袋的煙抽,于是毛澤東又加了第八條:不搜俘虜腰包。最后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在各地各軍中略有出入,為此,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又親自起草并由解放軍總部發(fā)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統(tǒng)一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其中“三大紀律”是: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鞍隧椬⒁狻笔牵阂?、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從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固定下來,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在頒布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基礎上,部隊又陸續(xù)出臺了一些戰(zhàn)時紀律和一般紀律。這些紀律成為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構建起人民軍隊強大的政治生命線。有了嚴明的紀律,人民軍隊得以不斷地發(fā)展和壯大。
頒布《黨代表工作大綱》,奠定軍隊政治工作基礎
三灣改編時,已經確立了“連以上設立黨代表”的基本制度。紅4軍成立后,為進一步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毛澤東為紅4軍親自領導制定了《黨代表工作大綱》,包括黨的方面、軍隊方面、民眾方面、做報告、民眾調查五個部分。這個大綱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個關于軍隊政治工作的大綱,對紅4軍各級黨代表的職責、任務、工作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都做了明確詳細的規(guī)定。
第一,確立了黨代表的職責和使命。《黨代表工作大綱》規(guī)定,黨代表是代表黨在軍中工作,一言一行都必須對黨負責。黨代表要積極貫徹執(zhí)行黨的各項政策,在軍隊和民眾中積極發(fā)展黨員和團員,加強組織建設,把群眾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黨代表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在各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黨代表由黨委派,主要做好部隊的政治工作,同時也要協(xié)助軍事首長做好軍事工作。
第二,確定了黨代表的工作方法。首先,黨代表要善于采用上課、講演、開會、座談、談話等方式,向士兵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提高廣大士兵的思想覺悟。如給士兵學員講解《共產黨綱領》《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教材,在學員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思想教育,讓士兵知道他們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戰(zhàn)。黨代表要參加士兵委員會的工作,幫助士兵學習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作戰(zhàn)時,黨代表要做好充分的戰(zhàn)前動員工作,使戰(zhàn)士們?yōu)榱穗A級利益而勇于犧牲。其次,在作戰(zhàn)中,黨代表應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勇猛殺敵。如擔任特務連黨代表的羅榮桓,打仗時總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戰(zhàn)斗結束后,羅榮桓又及時調查了解戰(zhàn)斗的情況,幫助傷殘兵和掉隊的戰(zhàn)士扛槍。再次,黨代表要做好群眾工作。這種群眾工作包括士兵群眾和普通老百姓的工作。要向士兵群眾說明,士兵來自工人、農民和平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是受壓迫剝削的對象,與工人農民是一家人。要向普通老百姓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工人農民自己的軍隊。
第三,制定了黨代表的請示報告和調查研究制度。請示報告制度要求,黨代表的一切工作應該隨時報告,包括向上級的匯報和聽取下級的報告,保持上下級溝通順暢,及時掌握情況。調查研究制度要求,黨代表應該注意開展官兵調查和民間調查。其中官兵調查主要包括調查士兵委員會提出的問題、黨在廣大士兵中的發(fā)展情況以及官兵參加群眾運動的情況等。民間調查主要包括政治調查和經濟調查兩部分。政治調查主要摸清舊政治機關的組織狀況、反動武裝的組成以及舊政治機關采取的各種反動措施及罪惡等。經濟調查重點掌握田地分配比例、苛稅的種類及田租、利息的高低情況等。作為紅4軍的黨代表,毛澤東非常注重調查研究,他在井岡山根據(jù)地先后寫下了《寧岡調查》《永興調查》等調查報告,為全面掌握部隊和地方實際情況提供了充分的依據(jù)。
《黨代表工作大綱》的頒布,推動各級黨代表積極投身思想政治工作。他們用無產階級思想引導教育干部戰(zhàn)士,幫助他們樹立無產階級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心,為強化黨對部隊的思想領導和部隊的集中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宣傳執(zhí)行黨紀軍規(guī),筑牢紀律建設生命線黨紀軍規(guī)一旦制定,就必須
做好宣傳,執(zhí)行到位,否則便會形同虛設。為了使各項紀律條文轉化為廣大指戰(zhàn)員的自覺行動,毛澤東率先垂范,親自宣講紀律。例如,針對“損壞東西要賠”這一條紀律,他以水缸為例向戰(zhàn)士們解釋,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群眾的一口水缸,即使賠的新缸不如舊缸光滑,但只要賠了,群眾就不會有意見。
為讓部隊紀律深入人心,紅軍采用了豐富多樣的宣傳形式。曾在井岡山戰(zhàn)斗過的老同志曾志回憶道:“我們走進一個小鋪子,那里擺了一些東西:有幾根針、幾條線、幾個紅薯、幾雙鞋子、幾張紙、幾束禾草……旁邊寫上說明,‘這些東西,哪怕一根針、一個紅薯都不能拿’。為了說明‘到老百姓家借東西要還、打破東西要賠’,旁邊還擺了一塊門板,一個破壇子,一個破碗。為了說明‘紅軍要幫助孤寡老弱的老百姓挑水、掃地’,旁邊就擺了一個水桶,一把掃帚??傊?,東西不多,都是一些實物,把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內容逐一表達出來了。”
宣傳紀律與執(zhí)行紀律,是紀律建設中相互關聯(lián)、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確保紀律得到嚴格執(zhí)行,工農革命軍專門設立了紀律檢查組,負責對各部隊遵守紀律情況進行檢查,并根據(jù)違紀行為的具體情形作出相應處置。例如,紅4軍31團團長朱云卿與黨代表何挺穎歷經周折籌集到700銀元,從白區(qū)商人處購得600多斤食鹽,隨后指派1連1排1班班長王耀南帶領戰(zhàn)士前往挑運。不料返回途中,食鹽被當?shù)鼐感l(wèi)隊搶走,王耀南因嚴重失職需承擔責任。
此事上報至軍長朱德后,起初,他認可了朱云卿提出的槍決王耀南的處置意見。后經警衛(wèi)班戰(zhàn)士蕭新槐再三懇請,朱德免除了其死罪,但仍處以40軍棍的處罰,令其帶罪立功——利用他掌握的熬鹽技術,從硝鹽中提煉食鹽。五天后,王耀南成功提煉出幾十斤食鹽,實現(xiàn)了將功補過。
在執(zhí)行各項紀律方面,毛澤東、朱德等黨和紅軍的領導人堪稱楷模。那時,在國民黨的反復“進剿”與嚴密封鎖下,井岡山根據(jù)地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境:糧食短缺、布匹匱乏,食鹽、藥品等日用必需品更是極度緊缺。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渡過艱難危機,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率先垂范,帶頭厲行勤儉節(jié)約。曾戰(zhàn)斗在井岡山的朱良才將軍之子朱新春,曾向筆者講述過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的往事:那時糧食極度匱乏,毛澤東便與戰(zhàn)士們一同采食野菜,還風趣地說“野菜雖苦,卻有豐富的政治營養(yǎng)”;為節(jié)省用油,他夜里點燈撰寫文章時,僅用一根燈芯。朱新春還詳細講述了朱德帶領包括朱良才在內的戰(zhàn)士們一同挑糧的故事。朱良才撰寫的《朱德的扁擔》一文后來還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
工農革命軍第1師副師長余賁民,因工作需要調任一家小型被服廠廠長。面對職務調整,他毫無怨言,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履職。當被服廠第一批棉衣趕制完成后,后方留守處主任鄧允庭考慮到余賁民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特意勸他留下一套御寒,卻被他堅決拒絕。最終,這批棉衣全部送到了基層士兵手中。
在井岡山根據(jù)地的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從嚴建軍:通過制定嚴明的黨紀軍規(guī),筑牢紀律根基;建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強化核心領導,進而打造出一支聽黨指揮、紀律嚴明的人民軍隊。正是這些強有力的舉措,讓紅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與衷心擁護,為成功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從井岡山燃起的革命星火,由此逐漸燎原全國,最終引領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級調研員)
責任編輯: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