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對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延伸護理,研究組采用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比較兩組肝功能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及心理狀態(tài)[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TBIL、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應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能夠顯著改善其肝功能,提升生活質量,減輕抑郁、焦慮情緒。
關鍵詞:肝硬化;腹水;行為轉變理論模式;延伸護理;肝功能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是終末期肝病的嚴重臨床表現(xiàn),具有病程遷延、復發(fā)率高及預后不良等特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1]。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因疾病認知不足及自我管理能力缺陷,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因此,探尋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對于改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延伸護理是指患者在出院后仍能接受的連續(xù)性護理模式,通過電話、家訪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院外健康管理支持,旨在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改善其健康狀況[2]。行為轉變理論模式是一種分階段行為干預框架,通過引導個體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問題,激發(fā)其改變行為的意愿,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策略,幫助個體實現(xiàn)健康行為的長期鞏固[3]。該理論模式已在多個領域的行為改變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護理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對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肝硬化診治指南》[5]中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依從性良好;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等嚴重疾?。活A計生存期<6個月;合并精神類疾病或存在認知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延伸護理
依據患者病案制定延伸護理計劃;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定期發(fā)送疾病健康知識、科普貼士;詳細記錄患者的藥物、飲食情況,并定期開展保健知識講座與討論交流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慮與問題。持續(xù)護理三個月。
1.2.2 研究組采用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延伸護理
(1)行為階段評估:通過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自我管理行為的現(xiàn)狀及改變意愿,確定患者所處的行為轉變理論模式階段。(2)具體需求評估:內容包括疾病知識、飲食管理、用藥依從性、癥狀管理、心理支持等。(3)前意向階段干預:對患者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為其講解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及預后等,強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分享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引導患者思考自身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并探討改變的可能性。(4)意向階段:與患者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行為改變目標,如限制鈉鹽攝入、規(guī)律服藥、定期復查等;提供具體的自我管理技能培訓,如記錄每日鈉鹽攝入量、識別腹水加重的癥狀等;幫助患者識別和克服行為改變的障礙,如提供低鹽食譜、推薦適合的運動方式等。(5)準備階段:鼓勵患者開始嘗試改變行為,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幫助患者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同時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的護理,為其提供精神支柱。(6)行動階段干預:定期隨訪,了解患者行為改變的情況,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鼓勵;幫助患者應對行為改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對于患者進步的方面及時予以肯定,以增強其自我效能感。(7)維持階段:鼓勵患者將健康行為融入日常生活,形成習慣;提供持續(xù)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應對壓力和高危情境;定期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并及時調整干預措施,確保干預的有效性和可持續(xù)性。持續(xù)護理三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肝功能指標:護理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2)比較兩組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估,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護理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6]評估,包括精神健康、機體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活力情況及健康總體自評8個維度,總分8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護理前TBIL、ALT及AS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TBIL、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是慢性乙型肝炎發(fā)展期的嚴重并發(fā)癥[9]。腹水反復發(fā)作及頻繁住院治療不僅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加重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集中于住院階段,出院后缺乏持續(xù)性健康管理和行為干預,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顯著增加[10]?;谠摾碚摰难由熳o理模式逐漸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同時為優(yōu)化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護理模式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肝功能指標情況方面,研究組護理后,TBIL、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核心在于引導患者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和治療依從性不足對肝功能的嚴重損害,從而激發(fā)其主動改變行為的內在動力。在此基礎上,延伸護理通過多維度隨訪干預確?;颊咴诔鲈汉笠廊荒軌虮3挚茖W的生活習慣和高度的治療依從性。這一綜合性的干預措施,不僅有助于減輕肝臟的負擔,還能有效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生活質量評分方面,研究組護理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應用有助于促使患者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自我管理中來,不僅顯著提高了其生理健康水平,還增強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提升了健康生活質量。心理狀態(tài)評分方面,研究組護理后,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長期受疾病困擾,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行為轉變理論模式通過引導患者深入剖析負面情緒的產生根源,幫助其認識到這些情緒對疾病治療的不利影響,從而鼓勵其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綜上所述,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應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能夠顯著改善其肝功能,提升生活質量,減輕抑郁、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王磊.肝硬化腹水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2,38(9):1956-1961.
[2]蔡波爾,朱楓,柏曉金,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個案管理延伸護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中的應用[J].內科理論與實踐,2023,18(5):344-347.
[3]嚴曉琴,王婷,余娟,等.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4,21(1):84-89.
[4]閆琴芬,王雅琴,胡水娟.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在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20,26(6):105-108.
[5]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硬化診治指南[J].現(xiàn)代醫(yī)藥
衛(wèi)生,2020,36(2):320,后插1-后插18.
[6]郝偉,范辰辰,宋偉,等.SF-36量表用于妊娠早期女性生命質量評價的信度和效度[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21,15(4):362-367.
[7]朱興婕,楊泉先,畢惠瓊,等.內含焦慮自評量表的自制調查表在初治涂陽肺結核強化治療期患者心理干預護理中的應用[J].家庭醫(yī)藥·就醫(yī)選藥,2020,(9):202-203.
[8]吳姍姍.優(yōu)質護理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指標情況的影響研究[J].母嬰世界,
2019,(7):249.
[9]北京醫(yī)師協(xié)會門靜脈高壓??漆t(yī)師分會,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門靜脈高壓學組,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多學科診治(基于肝靜脈壓力梯度)專家共識[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1,37(9):2037-2044.
[10]朱玉艷,張永萍,廖禮梅.慢性疾病個性化延伸護理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22,45(5):575-580.
[11]劉曉玉,郭現(xiàn)平,尚學敏,等.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模式的延伸護理對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4,30(1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