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田忌賽馬。
師:下面檢查大家的預習。這些詞語每個讀兩遍。預備——齊!
賞識" "腳力" "對陣" "猜測" "輸贏" "引薦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 "興致勃勃
遙遙領先" "不動聲色" "出謀劃策" "如實相告
(生齊讀)
師:“興”是后鼻音,請注意。其他都讀得很準確。這里加點的字是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字特別難寫?
生:(齊)贏。
師:我相信大家用心觀察這個字,就能牢牢記住它。
生:上面是“亡”,中間是“口”,下面依次是“月”“貝”“凡”。
師:這個“贏”字實際上是上中下結(jié)構,但是下邊又有三個部分。大家一起回憶,這個字包含哪幾個部分?
生:(齊)“亡”“口”“月”“貝”“凡”。
師:對了。(師范寫,生書空。)那么,《田忌賽馬》中最后那次比賽誰贏了呢?
生:田忌。
師:可是剛開始卻不是他贏,他總是——
生:輸。
師:后來在誰的幫助下贏了?
生:孫臏。
師:很好。說明大家把故事讀得很明白,讀懂了。現(xiàn)在,請你們把書捧起來,我們齊讀課文。
(生雙手捧書,齊讀課文。師認真傾聽,相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真好!請把書放下。下面我們正式開始學習活動。
(評析:導入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樸實自然,體現(xiàn)了樸素語文的教學思想。先破題,勾連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檢查預習并著力指導“贏”字的書寫,簡約扎實,快速順利地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充分體現(xiàn)了對語料積累的重視。)
二、請你還原現(xiàn)場
師:我們先進行第一個活動——(出示)
生:(齊)請你還原現(xiàn)場。
師:怎么還原呢?請看第一個問題:孫臏出現(xiàn)之前,田忌和齊威王一共舉行了幾次賽馬?每次都是怎么比的?結(jié)果如何?
(生靜思、討論;師巡視指導。)
生:應該是三場,因為文中將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
師:分成三等就賽了三場?同學們請注意,這里有個量詞,大家可能忽略了。我問的是:田忌和齊威王一共舉行了幾次賽馬?一次就分三場,每個等級的馬都要上場。那么有幾次呢?
(生陷入深思)
生:有很多次。
師:是的!在孫臏出現(xiàn)之前,田忌和齊威王一共比過很多次。那么,他們怎么比的?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生:他們把馬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每次都用對應等級的馬對戰(zhàn)。
師:對了。前面他們比過很多次,但不管怎樣比,他們的規(guī)則都是一樣的。(師板書上對上、中對中、下對下,連橫線。)這樣比的結(jié)果如何?
生:都是齊威王3∶0勝田忌。
師:每次比都是田忌輸。上等馬比上等馬,田忌輸;中等馬比中等馬,田忌輸;下等馬比下等馬,田忌輸。每次結(jié)果毫無懸念。
師:孫臏出現(xiàn)后,田忌和齊威王是怎么比
的?結(jié)果如何?
生:田忌的下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的上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中等馬,田忌的中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下等馬。
(師在剛才比賽結(jié)構圖上繼續(xù)板畫,用另一種顏色的粉筆和之前的線條做區(qū)分。)
師:這樣比下來的結(jié)果如何?
生:田忌以2∶1贏了齊威王。
師:大家弄明白了。
(評析:陳老師的課以主問題為牽引,包含了大量整體性學習活動,以高質(zhì)量、有挑戰(zhàn)的問題驅(qū)動課堂進程。比如這一問,陳老師以“場”和“次”兩個量詞的細微差別為著眼點,以孫臏出現(xiàn)前后的比賽情況發(fā)問,帶領學生在較短時間內(nèi)理順了課文主體內(nèi)容,又不拘泥于原文,立足文本、超越文本,開始將學生思維打開。)
三、請你深究原因
師:孫臏幫助田忌獲勝,必須借助一些條
件。琢磨琢磨:他借助了哪幾個條件?
生:馬的等級。
師:能稍微闡述一下嗎?
生:田忌用高一級的馬去對齊威王低一級
的馬,肯定能獲勝。
師:第一個條件,是田忌的上等馬一定要比齊威王的中等馬跑得快,加上田忌的中等馬一定要比齊威王的下等馬——
生:(齊)跑得快。
師:這就是馬的實力要擺在這兒。(板書:馬匹實力)如果田忌的上等馬連齊威王的中等馬都跑不過,那么田忌能獲勝嗎?
生:(齊)不能!
師:對!那樣的話哪怕十個孫臏來都沒有辦法了。第一個必備條件找到了,非常棒。接著找,還要借助什么條件?
生:我認為第二個條件是,孫臏確定齊威王馬出場的順序。
師:什么樣的順序?
生:先出上等馬,再出中等馬,最后出下等馬。
師:為什么孫臏能判斷出齊威王的出馬順
序呢?
生:可能是因為齊威王一直是那樣做的。
師:就是齊威王他沒有那么“奸詐”,是吧?(生笑)我們再看看板書。以前齊威王和田忌怎么比?
生:上對上、中對中、下對下。
師:第一次是這樣比,第二次還是這樣比,第三次依舊是,第十次也是,第N次——
生:還是這樣。
師:這叫什么?
生:他的習慣是這樣。
師:對了!這就叫作人物的思維習慣。(板書:思維習慣)慣性的力量太大了,一旦養(yǎng)成習慣,很難改變。這是第二個條件,請大家接著找。
生:田忌非常信任孫臏。
師:這點為什么很重要?
生:如果田忌不信任孫臏,不用他的方法的話,他還是會輸給齊威王。
師:這個條件也很關鍵。(板書:田忌信任)還有,請大家繼續(xù)琢磨。
生:因為田忌突然變了套路,而齊威王還是原來的套路。
師:就是其他人都按套路來,但孫臏偏不。這叫打破——
生:常規(guī)。
師:(板書:打破常規(guī))這是孫臏主觀方面能夠取勝的原因。我們再到課文里去看看。齊讀課文第11自然段。
(生齊讀)
師:請大家看黑板,以前是上等馬對上等
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且每個同等級馬的腳力相差不多。也就是齊威王的上等馬“嗒嗒嗒”剛過終點,田忌的上等馬也很快就過終點了。這就叫作馬力相差不多?,F(xiàn)在是齊威王的上等馬“噔噔噔”已經(jīng)過了終點了。往后看,田忌,你的馬呢?(師作驚異狀)怎么還沒來呀?文中有個詞——
生:(齊)遙遙領先。
師:如果這個時候齊威王發(fā)現(xiàn)了貓膩,他能不能獲勝?
生:不能。
師:真的嗎?請再深入思考。如果我是齊威王,我的馬都已經(jīng)跑過終點這么久了,你的馬還沒來。這很奇怪,不應該呀。我明白了,你在耍花招。你現(xiàn)在派的根本就不是上等馬,一定是你的下等馬。你要用下等馬對我的上等馬,是不是?接下來,你肯定想——
生:用你的上等馬對我的中等馬,再用你的中等馬對我的下等馬。
師:我才不上你的當!好,接下來你用上等馬時,我派出我的下等馬,我輸給你,但最后,誰對誰?
生:中等馬對中等馬。
師:最后還是誰贏了?
生:(齊)齊威王。
師:可是為什么這種局面沒有出現(xiàn)呢?
生:因為齊威王從前一直贏田忌,很驕傲。他并不認為田忌能贏他。
師:齊威王完全沉浸在自己勝利的喜悅當
中,根本就沒有想到田忌已經(jīng)調(diào)換了馬的出場順序。這就涉及齊威王的心理。(板書:齊威王心理)孫臏就是料定了齊威王一定沉浸在喜悅當中,根本就不會發(fā)現(xiàn)貓膩。
師:如果他們的游戲規(guī)則是這么定的:先出下等馬,再出中等馬,最后出上等馬。這樣田忌就需要先出中等馬,再出上等馬,最后出下等馬。你覺得這樣田忌還有可能獲勝嗎?
生:不可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當齊威王發(fā)現(xiàn)自己第一場輸了的
時候,他就已經(jīng)料定事情有點不大對勁兒了。他也會馬上調(diào)整馬的出場順序,這樣田忌就不能獲勝了。
師:可是這種情況,為什么也沒有出現(xiàn)?
生:因為他們的游戲規(guī)則可能規(guī)定要按照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的順序來。
師:對了。(板書:游戲規(guī)則)有的是客觀條件,有的是主觀條件。我們來看一下,孫臏憑什么斷定這些條件都成立?馬匹實力,他怎么確定?兩匹馬沒有在一起跑過,能不能判斷誰跑得快?
生:(齊)不能。
師:田忌的上等馬和齊威王的中等馬比過嗎?
生:(齊)沒有。
師:田忌的中等馬和齊威王的下等馬比過嗎?
生:(齊)沒有。
師:可是孫臏就是鐵定認為田忌的上等馬
一定比齊威王的中等馬——
生:(齊)快。
師:田忌的中等馬就是比齊威王的下等
馬——
生:(齊)快。
師:這個條件,他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憑借馬跑的時間,上等馬短,中等馬長些,下等馬更長。
師:我明白了。因為馬跑的賽道——
生:是一樣的。
師:距離是——
生:一樣的。
師:當這些都一樣時,那么花的時間越少——
生:速度越快。
師:可是,當你去看比賽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記錄時間呢?
生:很少。
師:可是,誰記錄了?
生:孫臏。
師:即便這兩匹馬沒有在同一個賽道上跑
過,可是孫臏也能通過獨特的觀察手段,發(fā)現(xiàn)誰的速度快、誰的速度慢。用獨特的觀察方法,了解了馬匹的實力;加上他對齊威王的了解,或者對一般人的了解——人們都習慣于慣性思維,這個條件也具備了;他還知道,齊威王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上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超出老遠的時候,一定會——
生:笑。
師:對,得意。這個時候,他就不會發(fā)現(xiàn)貓膩。
師:當然,齊威王也知道田忌會對他——
生:言聽計從。
師:同時,孫臏對整個游戲的規(guī)則,可能早就——
生:了如指掌。
師:所有的客觀條件匯集在一起,再加上孫臏自己敢于打破常規(guī),最終他就幫助田忌——
生:戰(zhàn)勝了齊威王。
師:這場比賽終于結(jié)束了。我們不禁要問:這個辦法為什么只有孫臏才想得到?田忌的門客一定很多,為何沒有其他人想到呢?
生:我覺得其他人可能重結(jié)果、不重過程。孫臏在觀察比賽的過程中很仔細,了解了馬匹實力,也看出了齊威王的思維習慣,是一位細心觀察和足智多謀的人。
師:所以,孫臏就是一位奇才。所有的普通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都敢想敢做。這就叫有勇有謀。
[評析:這個板塊的設計真是高潮迭起、酣暢淋漓,令人拍案叫絕!教語文就要教會學生思維,服務其成長和發(fā)展。這篇課文承載著可訓練學生思維的豐厚資源,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挖掘、發(fā)現(xiàn)并將之恰當?shù)剞D(zhuǎn)化為有效的教學活動。陳老師的上述學習活動設計,以“條件”為激活點,通過三個主問題(他借助了哪幾個條件?孫臏憑什么斷定這些條件都成立?這個辦法為什么只有孫臏才想得到?)的連環(huán)發(fā)問,運用斟酌、推敲、揣摩、領會、推理等方法,將孫臏贏齊威王的主、客觀條件刨根究底,由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生成,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性,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可謂獨具匠心,直指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
四、請你現(xiàn)場提問
師:根據(jù)組委會安排,賽后雙方運動員將和媒體見面,接受各方媒體提問。請你以電視臺或報紙記者身份面對面向比賽雙方提問。如果你是記者,你最想問誰?問哪些刁鉆問題?如果你是齊威王或者田忌、孫臏,你會怎樣回答記者的刁鉆提問?
(選擇三名學生分別扮演三個角色。全班扮演記者。)
師:請記者們提問。
生(記者):田忌,你為什么這么相信孫臏呢?
生(田忌):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孫臏是個奇才。
師:這個問題不夠刁鉆。
(生笑)
生(記者):你為什么要效力田忌,不直接效力齊威王呢?
生(孫臏):因為我發(fā)現(xiàn)齊威王一直沉溺于賽馬的快樂中,并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玄機。而田忌很了解我,很信任我。
師:其實這個問題你可以查閱歷史資料或在網(wǎng)絡上查找答案。還有嗎?
(生笑)
生(記者):我想問齊威王:如果給你一個后悔的機會,你愿意做什么改變嗎?
生(齊威王):我不想改變。因為雖然我比賽輸了,但我發(fā)現(xiàn)了優(yōu)秀的人才。
師:噢,你輸了比賽,但贏得了人才?。』卮鸬糜兴?!
生(記者):我要問齊威王:在第一場比賽時,當你看到田忌的馬那么慢,你就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請回答。
生(齊威王):我怎么可能發(fā)現(xiàn)得了呢?我太高興了。(師生大笑)
師:我高興都還來不及呢!最后一位記者請?zhí)釂枴?/p>
生(記者):我想問田忌和孫臏:你們就不怕齊威王知道你們的“陰招”后殺了你們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來,兩位。
生(孫臏):我相信齊威王不會對他未來的軍師這樣做,因為我是來輔佐他的。
生(田忌):以我對齊威王的了解,齊威王不會這樣做。齊威王求賢若渴,借此機會,我可以把孫臏推薦給他,讓孫臏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有何不可呢?
師:回答得天衣無縫,掌聲送給三位。謝謝!
(評析:陳老師善于汲取前輩的有益經(jīng)驗,在教授古代故事的課堂中,打破了時空邊界,精心創(chuàng)設了“現(xiàn)場提問”的情境,鏈接學生生活,賦予學生記者、齊威王、孫臏、田忌等角色,引領學生在角色的演繹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和課文要旨,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請你閱讀原文
師:最后我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的原文。
(師領生共讀,邊指導朗讀邊釋意。)
師:大家讀得不錯。文白對照也是學習課文的好方法。最后,我還想問一個問題:如果賽馬再來一次,孫臏同樣還有十足的把握贏齊威王嗎?
生:不一定。
師:因為一切都在——
生:變化。
師:以后齊威王還會不會老老實實地按順
序派上、中、下等馬出場了?
生:應該不會。
師:你變——
生:我也變。
師:但是孫臏就抓住了這一次機會,以百分之百的把握獲勝了,最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用軍事術語來說,就是:知己知彼——
生:(齊)百戰(zhàn)不殆!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評析:在古今文本的對讀中,學生能直觀地捕捉異同點,顯然,在陳老師看來,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一種途徑。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對全篇的教學進行了收束和提升,最終用“知己知彼”來啟發(fā)學生要善于觀察、分析、思考,強化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教學總評
細細地欣賞完這一課,回味良久,深感一堂好課的能量如此巨大。
什么是樸素語文?陳老師進行了較為細致且系統(tǒng)的闡述?!笆紫?,它的目標是樸素的、純粹的。其次,它的過程是樸素的、科學的。最后,它的策略是樸素的、實用的?!标惱蠋煆娬{(diào)樸素語文不搞花架子,而是致力于讓每個學生都愛上語文、都學好語文。自然,樸素語文也考驗著教師文本解讀、課堂實施、教學評價等各種能力。
對照來看,這堂課正是陳老師踐行樸素語文理念的又一生動的教學案例。不揣淺陋,我認為這堂課上出了如下幾個亮點:
一是教學目標純粹。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動力引擎和方向燈,朝向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應是針對“這一節(jié)課”的微觀教學目標,因文而設、識體而設,并沒有千篇一律的固有模板。陳老師也說,在目標上,“樸素語文就是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立,則語文立”。這種思想洞察了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本課“請你還原現(xiàn)場”“請你深究原因”“請你現(xiàn)場提問”“請你閱讀原文”等活動,都緊緊地回扣了通過課文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核心教學目標。
二是教學過程科學。陳老師說:“樸素語文就是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展開教學,讓學生學得投入、學得扎實、學得有趣?!边@節(jié)課沒有任何“花枝招展”之處,非常質(zhì)樸甚至有些傳統(tǒng),集中火力指向?qū)W生思維訓練——通過“還原”“深究”“提問”等多個板塊和一系列有關聯(lián)的連環(huán)追問,把學生引入思維引向深入。如果說“請你還原現(xiàn)場”這一環(huán)節(jié),陳老師領著學生基于課文產(chǎn)生了初步的思維撞擊,那么,在“請你深究原因”環(huán)節(jié),陳老師領著學生逐條分析“孫臏幫助田忌獲勝,借助了哪幾個條件”“孫臏憑什么斷定這些條件都成立”“這個辦法為什么只有孫臏想到了”,則讓學生在思維里來回往返、激蕩捭闔,到達了新的境界。
三是教學策略實用。提及教學策略,陳老師說:“樸素語文的策略可以概括為三個字:讀、思、言。讀,就是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輸入;思,就是思考,是消化,是理解,是思辨;言,就是言說,是傾吐,是表達,是輸出。我們通過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深刻地思考、快樂地表達,去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痹谶@堂課中,他在預習檢查、對讀原文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讀”,夯實語文學習的基本功;他在“還原”“深究”“提問”等主要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思”,在思維的秘境里走許多個來回;他在整堂課中把時間和機會充分地還給學生,特別是深究原因和現(xiàn)場提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言”,充分表達,集體學習,課堂的生成由淺入深,厚實可感。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收獲想必是特別豐厚的。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東城教育管理中心/廣東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