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真味總是偏愛于藏在好山好水之間,就像常山,你或許對這座浙西的縣城不甚了解,但一來到這里,就能被其山水風(fēng)味所打動。
常山下轄于衢州,與安徽、江西、福建三省臨近。
常山江是當(dāng)?shù)氐哪赣H河,它貫穿全縣,與群山相映,沿岸風(fēng)光曾吸引歷代眾多文人墨客到訪。尤其是宋代,陸游、辛棄疾等人都曾于此寫下詩篇。因此,常山江也被稱為“宋詩之河”。常山江是錢塘江水系源頭的重要河段,水質(zhì)十分清澈。它滋養(yǎng)了一方水土風(fēng)韻,也帶來了眾多好食材,比如清水魚、蝦、清螄、小石斑等等。因此,常山人對本地美食總是有滿滿的自信,風(fēng)味與技法暫不提,食材定是足夠新鮮有品質(zhì)。常山豆腐有名,也離不開優(yōu)質(zhì)的水源,好豆好水,加以講究的工藝,令人贊不絕口。常山球川鎮(zhèn)還有“浙西豆腐第一鎮(zhèn)”的美譽。常山人對豆腐制作是足夠精心的。豆子要用清澈的山間泉水浸泡,豆香味和泉水的清甜從一開始就鋪就了常山豆腐的底味。將泡過一夜的黃豆磨出漿,再把漿汁一邊煮一邊攪動。
待煮開后,將其舀到撐開的紗布中過濾,擠瀝出細(xì)汁。再于其中灑入石膏水,令其結(jié)塊,以磨具定型,就做成了豆腐。
常山豆腐豆香足,質(zhì)感上細(xì)膩,口感軟嫩又帶有適中的韌度,深受本地人喜歡,于是家家戶戶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各種各樣的豆腐。
普通的白豆腐做好后還可以加工成臭豆腐、霉豆腐、油豆腐、毛豆腐、煙熏豆腐、香干等等。這不禁令人贊嘆,菽水雖素,卻可創(chuàng)百味。做好的豆制品還能與各種食材組合出其他美食。譬如“土肉圓”這道常山美食,是將番薯粉和芋艿融合在一起,加上豆腐、肉末、蘿卜絲、冬瓜等等,結(jié)成凍,可以搓成圓球,也可以切片,細(xì)細(xì)咀嚼時便能感到它層次豐富的香氣中充滿風(fēng)土韻味?!旧秸錈跚虼ǘ垢坑贸I矫莨綗醵垢?,辣味中透著濃香與菌菇之鮮,使回味層次更加豐富。
【常山白石素雞】
常山白石鎮(zhèn)的素雞出名,這又是在豆腐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這里的素雞和市面上常見的豆制品做的素“雞肉”
完全不同。白石素雞是用番薯粉和雞蛋做外皮,里面包裹上肉末、筍干、辣椒和球川豆腐。一入口,多種食材的香氣交融,帶來滿滿的余味。
七月之后,暑意漸濃,常山本地的白辣椒的風(fēng)味則由濃烈變得柔和,在豆腐菜肴中加點白辣椒,可以辣意提香,增添風(fēng)味余韻。不得不說,常山人是頗愛這一味鮮辣感的,家常餐桌上家燒一條清水魚,炒一盤清螄或是白臘肉,切點辣椒碎,撕上幾片采來的野生紫蘇。再用毛草菇辣燒球川豆腐,配上常山非遺貢面或者手工醬果,就是一桌地道的常山菜。
外地人初來常山,總會去北山歷史文化街區(qū)走走。
這是常山祖輩生活的地方,也是常山人心中的“根”之所在。老街城門觀瀾門旁就是衢州常山開元觀堂酒店,在酒店的雅宴集中餐廳嘗嘗球川豆腐做的本土佳肴和常山江鮮的土菜,走進老街的歷史和古韻,淺嘗老常山的時光記憶,百味有余香。
【青椒黃燜球川豆腐】
將白豆腐兩面煎黃,加入菜籽油與辣椒炒香,再以燜燒的手法令其更加入味,口感軟嫩而伴著鮮香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