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熱浪掠過街角,黏稠的空氣壓得人無法喘息,讓人總想尋些覺得輕快的吃食。
在眾多夏日滋味中,青翠幼嫩的毛豆堪稱當季主角。作為黃豆鮮美的“童年版”,六月至八月正是品嘗毛豆的好時節(jié)。它幾乎貫穿了人們的夏日記憶:無論是下酒涼菜鹽水毛豆、涼拌毛豆,還是家常菜絲瓜炒毛豆、茄子毛豆燒河蝦、茭白肉丁炒毛豆,抑或更進階的六月黃燒毛豆,這粒粒飽滿的綠珠,總能讓人在齒頰間咀嚼出夏天的鮮嫩。
在江南,毛豆的冷吃“榜首”當屬糟毛豆。糟貨是江南人在夏日里的“續(xù)命”法寶——無論天氣多么酷熱,一口糟香便能驅(qū)散大半暑氣。糟毛豆做法簡單:將剪去兩頭的毛豆莢焯水,用冷水激出毛豆的脆嫩,再浸入糟鹵,冷藏半小時就可食用。揭開玻璃罐,糟香混著豆香撲面而來。
毛豆不僅能做菜,亦能化作羹湯。
浙江麗水一帶特有的“豆腐娘”,便是其中代表。選用長在水田埂一側(cè),經(jīng)過充足水分和陽光滋養(yǎng)而顆顆飽滿、清脆透亮的田岸豆。將剝好的毛豆磨成豆糊,顏色翠亮,直接轉(zhuǎn)入鍋中煮開,滿室彌漫著豆香和柴火香。熬制好的豆羹依據(jù)個人口味加上姜、蔥、蒜或香菜、辣椒調(diào)味,添些墨魚干、蝦米等鮮味,或是加入蘿卜絲錦上添花,就成了一碗飽含地域風味的消暑佳品。
當蟬鳴愈發(fā)聒噪,暑氣更盛之時,清冽飲品的誘惑變得難以抵擋。街頭巷尾悄然興起的茉莉冰豆?jié){,成了消夏的新寵。它摒棄了傳統(tǒng)豆?jié){的滾燙濃稠,只取豆香精華,再以冷藏鎖住清涼。點睛之筆在于那幾朵窨制過的茉莉干花,馥郁的花香溫柔地滲透進醇厚的豆?jié){。無論是輕啜還是豪飲,冰涼的液體裹挾著清甜花香滑過喉嚨,豆的質(zhì)樸醇和與花的靈動芬芳交織,足以驅(qū)散喉間的燥熱與黏膩。
若論甜蜜的清涼,嶺南的紅豆沙糖水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紅豆需耐心熬煮,直至粒粒酥爛開花,沙瓤盡出,化作一汪深沉而溫柔的絳紫色。講究的,會加入一小片陳皮,那縷若有似無的柑果辛香,巧妙化解了甜膩,更添幾分層次。冰鎮(zhèn)后的紅豆沙,稠滑綿密,入口即化,沙沙的口感裹著清甜的汁水,帶著豆香特有的溫潤,從舌尖一路熨帖到心脾。它是午后小憩的慰藉,也是夜宵攤檔的收尾,一碗下肚,暑氣頓消,只余滿足的喟嘆。
在兩廣地區(qū),另一種以陳皮入饌的經(jīng)典糖水是陳皮海帶綠豆湯。制作時,先將食材沖洗干凈,把綠豆與切絲的陳皮一同下鍋,以小火慢燉。隨著燉煮時間的推移,陳皮的獨特芳醇會慢慢滲透到湯中,隨后加入海帶和冰糖繼續(xù)熬煮。當綠豆熬煮至出沙,原本清透的湯水便會轉(zhuǎn)化為濃稠的糊狀。待溫度降至適口時飲用,綠豆的清爽、陳皮的幽香與海帶的甘鮮相互交織,不僅口感豐富,還能舒緩腸胃。
作為夏季消暑的經(jīng)典食材,綠豆在不同地域衍生出多樣的風味。江南一帶的蘇式綠豆湯則更顯清涼。選用顆粒飽滿的綠豆,冷水浸泡后文火慢煮,不必煮至出沙,粒粒分明、軟而不爛最好。碗中綠豆做底,再鋪一層糯米,再疊放冬瓜糖、金橘脯和紅綠絲,最后淋上薄荷水,色彩繽紛的配料在微微冒泡的薄荷水中顯得賞心悅目。入口時,糯米的軟糯、果脯的酸甜與薄荷的清涼交織,清爽解膩。
家常綠豆百合湯注重食材本味,取綠豆與百合同煮,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慢煨,至湯色呈琥珀色即可,最后加入適量冰糖調(diào)味。百合中和綠豆的微寒,綠豆的綿密與百合的粉糯結(jié)合,清甜適口。
暑熱難耐時,最渴望那口冰滑透心涼的觸感。涼粉,無疑是此道的集大成者。因為制作涼粉所用的淀粉原料不同,成就了涼粉千姿百態(tài)的賣相。
蘇魯交界處的贛榆涼粉,在制作過程中加入的食用堿和鹽,去除了豆腥味,充分保留了綠豆的清香。如果配上蒜水油醋,那股子蒜香味兒在酸香的激發(fā)下濃烈而獨特,光是聞著就令人舌下生津、食指大動了。
而遠在西南的麗江,納西族的特色雞豆涼粉則呈現(xiàn)獨特的黑色。雞豆涼粉是麗江納西族人用一種小扁豆制成的傳統(tǒng)小吃,這種豆類學名兵豆,因外表小而扁圓,形似雞的眼睛而被當?shù)厝朔Q為“雞豆”或“雞豌豆”。兵豆起源于新月沃地(今亞洲西南部和地中海地區(qū)),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我國。雞豆涼粉的制作工藝講究“慢工出細活”,通常需將豆子浸泡 1~3 天后,剔除癟豆雜質(zhì),磨漿過濾并沉淀。隨后入大鐵鍋以文火熬制,期間需持續(xù)攪拌防止焦糊,直至呈黏稠狀。由于這種豆子中含有黑色素,因此雞豆涼粉會呈黑色。黑亮的涼粉條與翠綠的豆芽、韭菜共浴酸醋與紅油,酸辣在舌尖炸開。一碗涼拌涼粉化作消暑的“涼方”,將燥熱拂得干干凈凈。
跳出中式傳統(tǒng),鷹嘴豆正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質(zhì)和獨特的堅果風味,在夏日輕食界大放異彩。煮熟的鷹嘴豆瀝干水分,與清脆的黃瓜、番茄、彩椒、紫洋蔥丁混合,淋上檸檬汁、橄欖油,撒上新鮮歐芹或薄荷,便是一道色彩繽紛、口感豐富、飽腹又清爽的地中海風味沙拉。如果追求更絲滑的體驗,就將煮軟的鷹嘴豆與冰鎮(zhèn)牛奶、少許楓糖漿或椰棗,甚至一點香草精一同攪打,瞬間化身順滑濃郁的鷹嘴豆奶昔。其質(zhì)地醇厚,豆香溫和,是補充能量、撫慰腸胃的健康冰飲選擇。
分明、軟而不爛最好。碗中綠豆做底,再鋪一層糯米,再疊放冬瓜糖、金橘脯和紅綠絲,最后淋上薄荷水,色彩繽紛的配料在微微冒泡的薄荷水中顯得賞心悅目。入口時,糯米的軟糯、果脯的酸甜與薄荷的清涼交織,清爽解膩。
家常綠豆百合湯注重食材本味,取綠豆與百合同煮,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慢煨,至湯色呈琥珀色即可,最后加入適量冰糖調(diào)味。百合中和綠豆的微寒,綠豆的綿密與百合的粉糯結(jié)合,清甜適口。
暑熱難耐時,最渴望那口冰滑透心涼的觸感。涼粉,無疑是此道的集大成者。因為制作涼粉所用的淀粉原料不同,成就了涼粉千姿百態(tài)的賣相。
這些或傳統(tǒng)或時興,或質(zhì)樸或精巧的豆之滋味,為酷暑中的人們帶來清涼、慰藉與滿足。它們根植于土地、順應天時,串聯(lián)起我們對每一個炎炎夏日的鮮活、滋味記憶。從田間青翠的豆莢到碗中千變?nèi)f化的美味,豆,以其樸素而豐盈的姿態(tài),穩(wěn)穩(wěn)托住了暑熱中的一方清涼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