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6.036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UniversityLibrariesin theNewEra
Taking the Library of Xiang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 Haiyan
(Libraryof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Hunan )
AbstractIn the new era,talent cultivation,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and soci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The article takes the libraryof Xiangnan Universityas anexample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new era.By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innovation,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the libraryof Xiangnan University from the dimension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means,service models and mechanisms.Research has shownthatbyinnovatingthefun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universitylibrariescaneffectivelyenhance theffectivenes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providestrongsupportforthe work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related work in other libraries. Keywordsnew era; librar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al innovation
圖書館作為高校知識與文化的重要匯聚地,承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作用。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資源整合、教育方式以及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為研究新時代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提供典型案例。本文旨在通過對的研究,深入分析新時代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和實踐路徑,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1.1契合人才培養(yǎng)新需求
新時代對人才的定義更為全面和多元,不僅要求專業(yè)能力過硬,還強調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育。圖書館作為知識與文化的匯聚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與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求高度契合。
功能創(chuàng)新促使高校圖書館對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整合與優(yōu)化。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書籍借閱,而是通過打造特色思政資源庫,將紅色文獻、先進人物事跡、優(yōu)秀傳統(tǒng)文
|科教導刊
化典籍等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更便捷的方式提供給讀者。這種創(chuàng)新方式激發(fā)了讀者主動探索思政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了其批判性思維和正確的價值觀。
1.2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升級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能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活力,推動其實現質的升級。
功能創(chuàng)新助力圖書館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創(chuàng)新展示方式,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校園歷史文化、優(yōu)秀校友事跡等,使圖書館成為傳播校園文化的前沿陣地。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增強了師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功能創(chuàng)新促進圖書館與校園其他文化載體的深度融合,圖書館與學校的社團組織、教學部門等合作,開展聯(lián)合思政教育活動,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1.3助力社會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
在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創(chuàng)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傳承角度看,功能創(chuàng)新使圖書館能夠更有效地挖掘和保護文化遺產。通過數字化技術,對珍貴的歷史文獻、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等進行搶救性保護,并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進行展示和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創(chuàng)新方面,圖書館的功能創(chuàng)新鼓勵高校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通過舉辦創(chuàng)意文化活動、學術研討會等,激發(fā)社會各界對文化創(chuàng)新的思考和實踐。
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缺乏有效融合
第一,圖書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資源缺乏有效融合與提煉,難以滿足師生深入學習與研究的需求;第二,圖書館特色思政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如對本地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不足,對讀者深入探究本地紅色歷史缺乏有力支撐;第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整合情況欠佳,也未完成數字化處理,阻礙了資源檢索與傳播的途徑。第四,資源共享程度低,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地方文化機構缺乏合作,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機制不完善,極大限制了師生的資源獲取渠道,同時對地方歷史檔案資料挖掘不充分,在區(qū)域內思政教育資源共建項目中參與不足,無法形成廣泛的思政教育資源網絡。
2.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對傳統(tǒng)單一
在教育方式上表現出傳統(tǒng)單一的顯著問題。在信息傳播層面,過度依賴傳統(tǒng)媒介,對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資源利用不足,致使思政知識的傳播缺乏吸引力與感染力,難以引導師生深入思考思政問題,更無法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正確價值觀。在活動開展方面,缺乏沉浸式思政活動,難以營造濃厚的思政氛圍,學生無法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導致思政教育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參與度低,教育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2.3服務缺乏針對性與協(xié)同性
在服務方面缺乏針對性與協(xié)同性。未建立讀者興趣檔案,不了解師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偏好,無法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的文獻推送以及契合其研究課題、課程作業(yè)、論文寫作等需求的信息定制服務。館內未設置專門的思政學習研討室,難以滿足師生開展小組討論、學術研究等活動的需求。在協(xié)同合作層面,圖書館與學校思政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及其他部門合作松散,未能將自身資源和服務融入思政課程教學以及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未構建起各部門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極大地阻礙了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
3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路徑探討
3.1創(chuàng)新資源整合與利用
3.1.1構建特色思政資源庫
高校圖書館要高度重視特色思政資源庫的構建工作。在紅色文化資源領域,應積極深入挖掘本地的紅色歷史故事與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圖書館可組織專業(yè)人員走訪湘南地區(qū)的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廣泛收集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留存下來的珍貴文獻資料,包括戰(zhàn)斗日志、革命家書等。同時,還應采集相關圖片,如歷史場景照片、先輩人物肖像,以及珍貴的影音資料,如老一輩革命家的口述歷史等[3]。隨后,將這些豐富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并精心整合到紅色文化資源庫中。資源庫要詳細記載湘南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為讀者全面深入了解本地紅色歷史提供極為豐富且翔實的素材。
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高校圖書館同樣可進行系統(tǒng)且細致的整理。不僅要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古籍,還要特別關注湘南地區(qū)獨特的民俗文化,如當地特色的節(jié)慶習俗、民間傳說等,以及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如湘南刺繡、木雕工藝等相關資料。通過科學的分類整理與先進的數字化處理手段,提高資源的可檢索性,使讀者能夠便捷、系統(tǒng)地獲取這些資源,從而深入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
為契合新時代的發(fā)展需求,高校圖書館應著力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資源庫。廣泛收集相關的政策文件,涵蓋各個領域的具體政策解讀。同時,收納眾多學術著作和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為師生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堅實有力的資源支持。
3.1.2促進資源共享與合作
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拓展與其他高校圖書館的合作,大力推進資源共享。通過建立完善的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機制,實現思政教育資源在不同高校間互通有無。
高校圖書館還應積極與地方文化機構展開合作。與市博物館合作舉辦主題展覽,巧妙地將博物館的文物資源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相結合,以展覽的形式生動地開展思政教育。與各縣市檔案館合作,深入挖掘本地的歷史檔案資料,進一步豐富圖書館的思政教育資源儲備。
3.2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式與手段
3.2.1運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政教育
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思政教育內容,包括每日金句、經典文獻解讀、紅色故事分享等。同時,圖書館可利用微博平臺開展話題討論活動5。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和思政教育相關話題發(fā)起討論,引導師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互動交流,促進師生對思政問題的深入思考,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正確的價值觀。
3.2.2舉辦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動
高校圖書館應舉辦多種形式的沉浸式思政活動。如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通過精心設計展覽布局,展示紅色文物復制品、歷史圖片、文獻資料等,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同時,配合展覽舉辦講解員培訓活動,讓學生擔任講解員,使學生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圖書館還可舉辦情景朗誦會等活動。選取經典的紅色文學作品、詩詞等進行朗誦,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參與者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這種沉浸式的活動形式,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動有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教育效果。
3.3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與機制
3.3.1提供個性化服務,助力思政教育
高校圖書館要根據師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思政教育服務。通過建立讀者興趣檔案,了解師生對不同思政教育內容的偏好,開展個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務。根據師生的研究課題和學習需求,為其定制專屬的思政教育信息資源庫。
高校圖書館還應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服務。設置專門的思政學習研討室,配備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和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為師生開展小組討論、學術研究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3.3.2建立協(xié)同育人機制
高校圖書館要與學校的思政教學部門建立緊密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與思政課教師合作,將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融入思政課程教學。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與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合作,共同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如聯(lián)合舉辦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
高校圖書館還要與學校的其他部門,如宣傳部、團委等進行合作。與宣傳部合作開展校園文化宣傳活動,傳播思政教育理念;與團委合作,組織學生志愿者參與圖書館的思政教育服務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通過建立協(xié)同育人機制,形成學校各部門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提高思政教育的整體效果。
4結語
新時代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對于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傳承社會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資源整合與利用,構建特色思政資源庫并促進資源共享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且優(yōu)質的資源保障;通過教育方式與手段上的創(chuàng)新,運用新媒體平臺和舉辦沉浸式思政活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與機制,提供個性化服務并建立協(xié)同育人機制,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基金項目:湘南學院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研究一一”(2021XJ67)。
參考文獻
[1]易蓮.圖書館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價值與踐行路徑[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5,31(1):92-95.
[2]陳永光,張江霞,馬波,等.全媒體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網絡育人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5,44(2):149-152.
[3]石麗麗.基于思政課鑄魂育人戰(zhàn)略的民族高校圖書館協(xié)同育人服務路徑[J].大學,2025(3):37-40.
[4]何為“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實踐探究-以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為例[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25,38(1):70-73.
[5]蘇守波,趙曉強,張龍波,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圖書館賦能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以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5,69(4):1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