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488(2025)03-0052-05
Integration of the Confucian Spirit of Fortitude into Campus Ice and Snow Sport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Acculturation
LI Xiaolan,WANG Zhipeng,PANGBotao,DENGXin,ZHAOPeiyu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ooo1,China)
Abstract:Confucian culture represents the excellnttraditional cultureof China,and its spiritoffortitud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nspiring students to temper their willthrough iceand snow sports.By deconstructing the connotationofthe Confucian spirit offortitudeandthe content of iceand snow sports culture,this paper finds that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fucian cultural dimens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spirit of fortitude with ice and snow sportsculture needs to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mode ofacculturation.Italso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nditions,necesity,and modelsof theacculturation betweenthe Confucianspiritoffortitudeandiceand snow sports culture.The paper proposes paths for integrating the Confucian spirit offortitude into campus ice and snow sports teaching:in material acculturation,optimizing curriculum facility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acampus atmosphereof“revering proprietyandadvocating courage”;ininstitutionalacculturation,reform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 oriented by“self-cultivation”;in spiritual acculturation,nourishing sports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th culture and establishing the sports temperamentof“gentlemanly demeanor\".By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theConfucian spirit offortitude into thecampus iceand snow sports teaching system,this study aims to cultivate more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the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ce and snow sports cause,
realize the sinicization of iceand snowculture and Winter Olympic culture,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and a sports power.
Keywords:acculturation;spiritoffortitude;Confucian culture;ice and snow sports culture;ice and snow sportsteaching
青少年是冰雪運動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冰雪運動進校園為代表的冰雪教學活動是冬季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關鍵手段[。然而現(xiàn)實中,校園冰雪運動的開展往往會受到嚴寒、霧霾、風險、傷病等諸多負面因素的阻礙,致使冰雪運動教學大都流于形式,學生缺乏足夠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以及對技術深度、練習強度的具身體會。儒家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剛毅與果敢是儒家思想中強調(diào)的重要品質(zhì)之一[2]?!墩撜Z》等儒家傳統(tǒng)經(jīng)典著作中包含的積極進取、奮勇拼搏精神,可以有效融入冰雪體育文化并延伸到冰雪運動教學之中。如《論語》中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與冬季奧林匹克教育中的尊重對手、克己復禮等內(nèi)在價值存在聯(lián)系,又如儒家文化中的修身理念與在冰雪運動中挑戰(zhàn)嚴寒、戰(zhàn)勝自我的品質(zhì)之間具有相關性。因此,為冰雪運動教學賦以儒家剛毅精神,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冬奧精神和冰雪體育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冬奧文化的關聯(lián)式傳播以及中國特色冰雪文化的形成。
1儒家剛毅精神與冰雪體育文化的解構
1.1儒家剛毅精神的內(nèi)涵
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價值,同時也將剛健有為的精神品格與道德實踐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在概念層面,“剛毅”最早見于《論語·公冶長》“剛毅木訥,近仁”,強調(diào)堅定的意志與質(zhì)樸的品格。在哲學基礎上,儒家以《周易·乾卦》象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宇宙觀為根基,將天道運行的剛健屬性內(nèi)化為人的精神追求,使剛毅品格獲得形而上的支撐[3],鼓勵世人積極進取、不懈奮斗。在實踐維度,剛毅精神體現(xiàn)為三重境界:其一為“士不可以不弘毅”(《論語·泰伯》),要求士人以弘大志向與堅忍毅力承擔社會責任;《禮記》提出“可殺不可辱,其剛毅有如此者”,不僅代表著面對困難時的不屈不撓,還代表著對于榮譽的執(zhí)著追求[4]。其二為儒家經(jīng)典《孟子》中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是對剛毅精神和德行修養(yǎng)的極致追求,孟子將其稱之為“浩然之氣”,也是君子所應具備的精神狀態(tài)和道德水準[5]。其三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彰顯超越功利的道德勇氣??梢?,儒家文化強調(diào)將剛毅精神與心性修養(yǎng)結合,通過道德自律實現(xiàn)人格的剛正不阿。這一思想體系既塑造了中國士人的精神脊梁,也為現(xiàn)代個體在困境中堅守價值、踐行理想提供了重要啟示。
1.2冰雪體育文化的內(nèi)容
當前,我國在推廣冰雪運動進校園過程中所普及的冰雪體育文化,是以冬季奧林匹克文化為核心的冰雪運動教育內(nèi)容[]。冬季奧林匹克教育與夏季奧林匹克教育相對應,是奧林匹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冰雪教學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點從我國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的主要承接單位被命名為“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也可以看出[6-7]。我國開展冬季、夏季奧林匹克教育的關鍵,均在于傳播“卓越”“尊重”“友誼”等價值導向,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向青少年傳授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與生活哲學等內(nèi)容[8]。第一,在行為文化方面,體育教師通過傳播冰雪運動技能來實現(xiàn)文化傳播,如講究“智勇兼?zhèn)洌瑘F隊合作”的冰球項目,講求“互動博弈,取舍智慧”的冰壺項目,講求“親近自然,陶冶身心”的越野滑雪項目等,不同的冰雪項目蘊含著不同地方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追求。第二,在制度文化方面,冬奧會以規(guī)則為表現(xiàn)、以尊重為內(nèi)涵等內(nèi)容構成學生學習冰雪制度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在尊重規(guī)則、尊重對手的過程中提升榮譽感和自我尊重。第三,在物質(zhì)文化方面,冬奧會的會徽、火炬、吉祥物以及獎牌等仿品的復現(xiàn)能夠從符號學角度影響學生的審美和意識,為冬奧價值觀普及提供物質(zhì)基礎,讓學生與冬季奧林匹克文化產(chǎn)生共情。第四,在精神文化方面,冬奧精神以及冬奧會運動員或其他工作人員的事跡所帶來的示范效應,能夠從心靈層面影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競爭、包容、超越意識。
2儒家剛毅精神與冰雪體育文化的涵化
文化涵化是文化變遷理論體系下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代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文化之間,通過持續(xù)接觸、相互借鑒和接受對方的文化特質(zhì),從而使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不斷增加的過程和結果[9]。相較于文化涵化,文化變遷更加側重的是文化內(nèi)容或者文化結構方面的變化,強調(diào)一種靜態(tài)的結果,而文化涵化則是處在變遷過程當中的一種現(xiàn)象,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文化傳播是文化涵化的基礎條件,但文化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直接傳播也可以通過中介間接傳播,文化涵化則僅限于直接傳播。在校園冰雪運動教學過程中,由于冰雪項目的開展存在難度和資源限制,間接傳播的效率有限,難以有效達成傳播目標。由于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因此,以剛毅精神為特征的儒家文化側面與冰雪體育文化的融合需要以涵化這種直接的方式進行,在降低傳播難度的同時提升傳播效率。
2.1儒家剛毅精神與冰雪體育文化涵化的條件
首先,社會需求是文化涵化的先決條件。儒家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支柱文化,在新時代需要有全新的表達方式和時代內(nèi)涵,應通過具有時代特征的表述方式加以創(chuàng)新宣傳。冰雪體育文化在經(jīng)過北京冬奧會、哈爾濱亞冬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宣傳和推廣后,已成為新時代體育文化的重要代表,不僅極具時代特征,也能反映社會需求。其次,從文化特質(zhì)來看,兩種文化只有具備共同之處,才能順利實現(xiàn)涵化過程。儒家剛毅精神以積極進取、奮發(fā)拼搏、擔當責任、堅守原則為核心[10],其與冬季奧林匹克價值和冰雪文化中強調(diào)的追求卓越、尊重規(guī)則等思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種文化之間的互動能夠進一步深化彼此的文化特質(zhì),并有利于文化之間的融合與涵化。最后,宏觀導向賦予了“古為今用”以充分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加以改造,對其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涵,激活其生命力[]。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高度重視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他曾在五棵松體育場激勵進行冰球訓練的小運動員“少年強則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12]。因此,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校園冰雪運動教學勢在必行,通過對傳統(tǒng)思想的時代演繹、創(chuàng)新融合與文化涵化,能夠更好地促進相關活動的開展。
2.2儒家剛毅精神與冰雪體育文化涵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儒家文化的開放特征呼喚新時代的全新內(nèi)容加入其文化體系。雖然儒家文化在兩千多年來始終延續(xù)其核心價值與核心理念未曾改變,即以“仁”“禮”“君子”“浩然之氣”等為核心的內(nèi)容體系。但無論是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還是唐宋后期的“儒釋道”三家融合,都表明儒家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征[13]。這種開放呼喚著全新的內(nèi)容加入其中,同時對于儒家文化的自我進步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冰雪體育文化亟需中國化的現(xiàn)實改造?,F(xiàn)代冰雪運動項目多起源于歐洲國家,如源自于挪威軍隊的越野滑雪[14、源自于古代挪威“死刑”的跳臺滑雪、源自于英國的花樣滑冰、源自于蘇格蘭的冰壺等。諸多冰雪項目的文化背景均源于歐洲國家,這對于開展冰雪體育文化的本土化教育是一項挑戰(zhàn),需要以剛毅的姿態(tài)迎難而上,在改造傳播中樹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同時,將儒家剛毅精神靈活融入冰雪項目文化之中,有利于降低舶來文化的影響,提升本土優(yōu)秀文化的比例,豐富冰雪項目的文化內(nèi)涵。
2.3儒家剛毅精神與冰雪體育文化涵化的模式
根據(jù)文化涵化的相關理論,儒家文化與冰雪體育文化之間涵化的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替代增添模式,由某種文化的部分特質(zhì)將另一種文化的部分特質(zhì)直接取代或者植入。如在冰雪項目教學過程中,直接以儒家剛毅精神要素取代或者增加進冰雪項目的原始文化要素中,在不顧及冰雪項目原始特點的基礎上直接實現(xiàn)文化涵化。第二種為混合創(chuàng)新模式,使兩種文化在涵化融合的過程中,由雙方協(xié)調(diào)各自產(chǎn)生與原有文化不同的一些新特質(zhì)與新要素。如某些冰雪項目在通過儒家剛毅精神的底蘊賦能后,其文化內(nèi)涵的意義更加豐富,在不丟失項目原始特色的基礎上進行適度涵化。
對比這兩種涵化模式,前者方式簡單,涵化速度較快,但會丟失特定項目文化的原始特質(zhì),雖然能夠在儒家剛毅精神的引導下實現(xiàn)冰雪體育文化中國特色的涵化,但會對該項目融入世界冬季奧林匹克文化體系造成阻礙。后者難度較高,涵化速度也會較慢,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兩種文化的和諧共生,為創(chuàng)新后的“中國特色冰雪文化”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基礎和前進方向,更適合于長期推廣。當然,兩種涵化模式對于不同層次文化特質(zhì)的涵化速度是不同的,替代增添模式也并非沒有用武之地。根據(jù)文化分層理論,現(xiàn)行的冰雪運動文化可以分為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15],儒家文化主要是以精神文化為主,物質(zhì)文化和制度文化則相對缺乏。而根據(jù)文化墮距理論,在文化變遷過程中,物質(zhì)文化是優(yōu)先變化的,制度文化隨后,精神文化相對更加穩(wěn)定[16]。因此,在物質(zhì)文化層面,可以直接以替代增添模式將儒家剛毅精神內(nèi)容嵌入冰雪運動場地等物質(zhì)文化要素中;在制度文化層面,則轉換為替代增添與混合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模式,將儒家剛毅精神中的核心價值巧妙地植入其中,以此提升文化融合與涵化的效率;在精神文化層面,則以混合創(chuàng)新模式為主,將儒家剛毅精神融入冰雪體育文化的內(nèi)核,開發(fā)出全新的冰雪項目文化。
3儒家剛毅精神融入校園冰雪運動教學的路徑
3.1物質(zhì)涵化:優(yōu)化課程設施建設,培育“崇禮尚勇”校園氛圍
長期以來,校園冰雪運動教學在內(nèi)容上存在項目單一、趣味性不足、對學生精神品質(zhì)培養(yǎng)不夠等問題,冰雪運動場地設施成本較高也一直都是困阻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現(xiàn)實難題。由于儒家文化更多側重于精神文化,對其物質(zhì)層面的涵化與呈現(xiàn)具有一定挑戰(zhàn),因此必須從課程建設及物質(zhì)條件本身出發(fā),多管齊下加以完善。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打破傳統(tǒng)課程的局限,增加多樣化的冰雪運動項目。除了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項目外,還應引入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能夠展現(xiàn)青少年剛毅精神的項目,如冰球、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勇氣、毅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其次,要注重挖掘每個項目中蘊含的剛毅精神元素。如在滑雪訓練中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關卡,鼓勵學生挑戰(zhàn)自我,克服恐懼心理,培養(yǎng)其“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在冰球團隊訓練中,強調(diào)每個隊員的責任與擔當,鼓勵學生在面對強手時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拼搏精神。最后,在物質(zhì)條件優(yōu)化方面要力求采取社會聯(lián)動,充分挖掘政策和科技的紅利,實現(xiàn)校園氛圍的營造。如利用好政府購買冰雪運動公共服務的政策,通過學校與周邊商業(yè)場館、冰雪俱樂部建立合作關系,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并在冰雪場地周邊懸掛剛毅精神宣傳標語,營造“崇禮尚勇”文化氛圍;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購置仿真冰場、可拆卸移動冰場等先進設施,以多種形式解決教學場地資源不足的問題。此外,學校還應合理規(guī)劃、拓展和利用既有體育場地設施,可在非冰雪季通過開設夏季輔助訓練實現(xiàn)陸地技能遷移。如增加力量訓練區(qū)、攀巖墻等能強化學生身體素質(zhì)和磨練意志品質(zhì)的設施,一以貫之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剛毅品質(zhì)。
3.2制度涵化: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突出“自我修養(yǎng)”導向過程
現(xiàn)行的校園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大多以學生的體能測試成績和運動技能掌握程度為主要評價標準,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也不利于剛毅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需要重構冰雪運動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以突出過程、經(jīng)歷和體育精神為導向的多元評價機制。
在過程評價方面,要關注學生在冰雪運動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精神面貌和進步情況。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中庸·第十三章》)的思想品質(zhì),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成長檔案,記錄學生每次課堂的表現(xiàn)、課后的訓練情況以及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度。如對于體能基礎較差但每次都堅持完成訓練任務且不斷進步的學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對于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策劃、組織和志愿服務的學生,也要在評價中體現(xiàn)其貢獻。通過過程評價,讓學生體會儒家文化中“勞而不怨”“泰而不驕”的思想,明白努力和堅持的重要性,從中培養(yǎng)個人毅力和自律精神。
經(jīng)歷評價側重于考查學生在課外冰雪活動中的獨特體驗和收獲。學??梢越M織各類冰雪運動競賽、戶外拓展、冰雪文化節(jié)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成績與表現(xiàn),更要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成長和感悟,以“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的思想倡導知行合一、避免空談。當然,想要在冰雪體育實踐中有所收獲不免要經(jīng)受身心和意志上的考驗,如學生在參加完一場艱苦的冰雪比賽后,就能深刻體會到堅持的意義和戰(zhàn)勝自我的喜悅,儒家剛毅精神的可貴也能從中得以體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撰寫活動總結等方式,及時了解與展現(xiàn)學生的經(jīng)歷和收獲,并將其納入評價體系。
體育精神評價應成為新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評價學生是否具備儒家剛毅精神所包含的拼搏精神、品德修養(yǎng)等。可以通過學生在冰雪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的行為表現(xiàn)來進行綜合評價,如觀察學生在比賽失利后是否能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足夠尊重對手和裁判;在團隊項目中是否能主動配合隊友,“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充分為團隊利益著想。通過構建這種強調(diào)“自我修養(yǎng)”的教學評價維度,引導學生注重冰雪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智成長,以此促進剛毅精神在冰雪運動教學中的融入。
3.3精神涵化:文化濡養(yǎng)體育思政,樹立“君子風度”運動氣質(zhì)
傳統(tǒng)冰雪運動教學往往側重于技能傳授與體能訓練,而容易忽視對學生精神品質(zhì)的培養(yǎng)。2025年,《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17]提出“深化五育融合,強化體育筑基功能,培育學生剛健自強的精神品格”的戰(zhàn)略要求。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重塑體育課程教學理念,將儒家文化及其中的剛毅精神深度融入冰雪運動教學與體育課程思政當中,能夠顯著提升體育育人水平,促進學生智育與體育的內(nèi)生性融合。即冰雪體育課程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儒家剛毅精神所倡導的士族風骨與君子之風及其蘊含的堅韌不拔、勇于挑戰(zhàn)、團結協(xié)作等品質(zhì),與冰雪運動項目文化屬性緊密結合,助力學生養(yǎng)成運動家風范。同時,要充分挖掘冰雪項目中的思政元素,讓儒家剛毅精神在新時代體育思政教育中煥發(fā)生機。以速度滑冰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介紹我國速度滑冰運動的歷史淵源,講述歷代速度滑冰健兒為國爭光、弘揚民族氣節(jié)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滑冰技巧的同時,感受到中華兒女的剛毅之氣與愛國情懷。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冬奧會賽事紀錄片、開展體育精神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度感悟剛毅精神的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對自我提升的追求。同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升思政素養(yǎng),以身作則,用“威而不猛”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將剛毅精神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逐步建立起有所有為、自強不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結束語
新時期,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冰雪運動教學體系是推動我國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路徑之一。而將儒家剛毅精神有機融入到校園冰雪運動教學體系中,有助于冰雪文化和冬季奧林匹克文化的多樣化、中國化發(fā)展,并帶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體育對外話語權。在這一漸進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持續(xù)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守正創(chuàng)新為導向,實現(xiàn)對以文化人、以體育人教育理念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深入落實,以此為國家冰雪體育事業(yè)的振興培養(yǎng)更多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趙鵬,趙富學.我國冰雪運動教育的現(xiàn)實審視、向度設計與普及路徑[J].中國體育科技,2024,60(6):73-84.
[2]張學軍.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陽剛美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學術論壇,2005(5):29-33.
[3]馬英.《周易》教育思想探析[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2):71-74,46.
[4]常昭,常青.“士可殺不可辱\"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4):6-8.
[5]任鵬程,沈順福.浩然之氣即性[J].東岳論叢,2017,38(12):57-63.
[6]李博,唐寶盛.冰雪體育文化在北方搞笑素質(zhì)教育中的特點與作用[J].冰雪運動,2009,31(6):62-65.
[7]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師范學校遴選工作的通知[EB/OL].(2020-01-09)[2024-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001/t20200119_416043.html.
[8]茹秀英,何麗娟.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5):32-50.
[9]李安民.關于文化涵化的若干問題[J].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4):45-52.
[10]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奧林匹克文化讀本[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22:107.
[11]任友群.有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J].紅旗文稿,2024(23):10-14,1.
[12]葉海波,張宏宇,闞軍常.習近平關于冰雪運動發(fā)展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核心要義與實踐要求[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39(1):10-17.
[13]王京生.儒家文化之當代傳播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4(24):20-22.
[14]景磊,袁曉毅,胡忠忠,等.越野滑雪[J].青少年體育,2019(3):21-23.
[15]姚芳虹,賀婉婷,張戈.面向健康治理建設生活體育文化的內(nèi)涵、價值與路徑:基于文化分層理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4,47(7):70-79.
[16]秦麗,姜傳銀,虎曉東.從\"墮距\"到\"彌合\"傳統(tǒng)武術現(xiàn)代化存續(xù)的并聯(lián)式實踐-基于富縣\"Y拳\"的田野考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12):61-68.
[17]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EB/OL].(2025-01-19)[2025-01-21].https://www.gov.cn/gongbao/2025/issue_11846/202502/content_700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