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年的一件事。
那次我去二樓辦公室找人,走到門口忽然聽到一個同事說到我的名字。我不由停下來,沒想到她竟然背地里說我壞話,內容多半是捕風捉影。原以為這樣的場景只發(fā)生在電視劇里,誰知生活中真有這樣巧的事。我登時怒不可遏,沖進去跟她理論。她一聲不吭,可我怒氣難消,如果不是別人攔著,我必定要給她兩個耳光才解氣。
后來有位老同事說:“你就是心眼太小,誰人背后不說人呢?你這么沖動跟她撕破臉,以后怎么相處?你沒見她剛才低頭認罪的樣子,其實她也覺得自己說話不當了?!蔽曳此甲约旱淖龇ǎX得確實太沖動了。其實這也是胸襟不夠寬廣的表現(xiàn),那時候年輕,聽不得別人說自己半個不字。
這些年,我經歷了職場的沉浮,也經歷了各種圈子的是非,聽過了太多真心或者假意的褒獎,也聽過了太多言辭犀利的批評甚至出語惡毒的污蔑誹謗。不過我淡定了許多,幾乎能做到寵辱不驚。無論別人說我好或者不好,我都能一笑了之。
這是豐富的人生閱歷撐大了我的胸襟,當然也撐大了我的格局。這是歲月賜給我的禮物。好比從未受過傷的人,手上扎個小刺就會覺得疼痛難忍。而隨著閱歷的增加,你經歷過被扎得鮮血淋漓的痛苦,有時還會經歷斷骨折臂的傷害,再遇到手上扎了小刺,就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也好比你已經在人生之海上迎戰(zhàn)過驚濤駭浪,闖過急流暗礁,便會覺得從前經歷的種種不過是海面上的小浪花,根本不值得大動肝火。再經歷類似的事,也會因為有閱歷做鋪墊,不會像從前那樣處理。
另外,人生閱歷漸漸讓我們看清楚了人性。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是跟別人有交集而發(fā)生的。你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會受傷害,會被詆毀,慢慢會摸索出一些人性的特點。經歷的事多了,你會洞悉到人性中那些幽暗的部分。比如,人性是以“利己”為中心的。如果你妨害到別人的利益,必然會遭到一些傷害。還有,人性中的“嫉妒因子”很可怕,有人會因為嫉妒而瘋狂,所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懂得了這些道理,無論你以后經歷什么,都會坦然許多。
我們這些平凡人的胸襟,是被閱歷撐大的。那些才華卓越之人,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比如蘇東坡,如果沒有烏臺詩案,沒有屢次被貶,沒有顛沛流離,他的胸襟和格局肯定不會打開得那么徹底。“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闭l能有這樣笑看人生的胸襟和格局?他超然豁達的姿態(tài),是閱歷撐起來的。漫漫旅途中,你結識的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段故事,遭遇的每一次挫折,都是生命的一次次向外拓展。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其實這話也是在說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格局慢慢打開的過程。到了六十歲,對各種言論兼收并蓄了,這不就是胸襟開闊的表現(xiàn)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蔽覀兊囊簧?,其實就是一個容納百川的過程。遇到各種人,經歷各種事,品嘗各種滋味,體會各種情感,種種生活的細流涓涓匯入生命之海,便能包容一切了?!澳切⒉凰滥愕?,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比菁{百川,閱盡千帆,人生終將海闊天空。
(編輯""" 高倩/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