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重新提名;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突出普遍價值;世界遺產(chǎn)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志碼:A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5.03.041-048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omination of the Colonial Transisthmian Route of Panamá at the 46th Session of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ite and the nomination process,the concept of renomination in the World Heritage context, similar cas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of the old and new proper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omination of the Panamá case,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solving conservation problems of existing properties via renomination,as well as the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from this approach.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is approach, though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does not substantially address the threats to the properties; and that the replacement of old values with new valuesmayleadtolossofcredibility ofWorldHeritageList.
Keywords: renomination;the Colonial Transisthmian Route of Panamd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World Heritage
世界遺產(chǎn)的保護和管理問題在近年越發(fā)成為世界遺產(chǎn)大會討論的重點之一。2024年第46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為解決現(xiàn)有遺產(chǎn)保護問題而第二次發(fā)起重新提名的“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TheColonialTransisthmianRouteofPanamá)再度被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決議補報并引發(fā)委員國與咨詢機構間的長時間討論。本文將首先梳理該項目的背景、提名歷程及本屆大會上的討論情況,之后分析重新提名(renomination)的概念、與本案例相似的過往案例,以及本次重新提名帶來的有關新舊遺產(chǎn)價值關系的問題。
“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項目背景
1997年,巴拿馬城歷史區(qū)和玻利瓦爾廳(TheHistoricDistrictoftheTownofPanamawiththeSalonBolivar)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以下簡稱為《名錄》)?!鞍湍民R城歷史區(qū)”占地 29.4hm2 保存了部分殖民時期的防御工事、道路、17座重要歷史建筑及數(shù)百座建于19世紀中葉的房屋。歷史區(qū)中的玻利瓦爾廳曾是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SanFranciscoMonastery)的組成部分,也是該建筑群17—18世紀建筑的唯一遺存。遺產(chǎn)使用了標準(ii)(iv)(vi)。ICOMOS在評估報告中指出,該遺產(chǎn)完整保留了巴拿馬這一美洲太平洋海岸第一個歐洲殖民地的街道格局和大量早期建筑,玻利瓦爾廳見證了1826年西蒙·玻利瓦爾(SimonBolivar)召開泛美大會(PanAmericancongress)這一重要歷史事件[1]。
2003年,該項目進行了一次邊界重大修改(significant boundarymodification),將緊鄰巴拿馬灣、占地 28hm2 的“巴拿馬老城考古遺址”
納入遺產(chǎn)的組成部分(componentpart),遺產(chǎn)名隨之改為“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名區(qū)”(Archaeological Site of Panamá Viejo andHistoricDistrictofPanamá,以下簡稱“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在價值標準上,標準(ii)強調遺產(chǎn)地展示了幾個世紀以來通過跨洋、跨洲實現(xiàn)的價值觀交流;標準(iv)強調遺產(chǎn)地展示了代表西班牙殖民社會發(fā)展重要階段的房屋和教堂形式,以及從殖民向后殖民社會的過渡;標準(vi)強調其與歐洲人發(fā)現(xiàn)太平洋、西班牙殖民美洲的歷史,非洲僑民以及海盜和代理人戰(zhàn)爭的歷史密切相關[2]。ICOMOS在評估報告最后指出:“應尊重總體環(huán)境,并特別關注可能存在的視覺風險,主要是緩沖區(qū)內可能進行的開發(fā)”[3]。
2009年,由世界遺產(chǎn)中心和ICOMOS組成的聯(lián)合反應性監(jiān)測團首次報告了締約國在建設的沿海環(huán)城公路(CintaCostera);201O年的反應性監(jiān)測團提出,該公路第三期工程計劃環(huán)繞歷史城區(qū)所在半島,可能會嚴重影響歷史城區(qū)的重要景觀和視域,進而對遺產(chǎn)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造成威脅(圖1)。締約國在2012年遞交了建造沿海環(huán)城公路高架橋的最終計劃。委員會在2013年第37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審議后認為,這將不可逆轉地損害歷史城區(qū)與海洋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遺產(chǎn)所在半島的環(huán)境及其防御區(qū)的獨特性,并在37COM7B.100號決議中提出通過進行邊界重大修改和修改遺產(chǎn)地突出普遍價值(outstandinguniversal value,OUV)的方法來解決前述問題,同時要求締約國邀請反應性監(jiān)測團討論解決方案的可能性。監(jiān)測團在同年考察后提出了3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① 進行邊界重大修改,使保護范圍僅集中于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并修改緩沖區(qū); ② 結合方案1,縮小組成部分“巴拿馬城歷史區(qū)”的面積,僅包含論證OUV所需的價值屬性(attribute); ③ 一個分階段的總體構想,將該遺產(chǎn)作為與5個世紀以來大洋間和洲際商業(yè)有關的更廣泛系統(tǒng)的一部分,使用不同的價值標準重新提名4。根據(jù)上述建議,巴拿馬首先在2016年第40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提交了對該遺產(chǎn)的邊界重大修改,希望減少歷史中心部分 ?7.4hm2 的面積。ICOMOS評估后認為這一調整很小,不影響遺產(chǎn)的價值屬性,但縮減面積的理由不充分,也不能解決沿海環(huán)城公路對遺產(chǎn)完整性造成的影響[5,委員會最終否決了本次邊界重大修改的申請。
2 “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的2次重新提名
2.1提名過程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巴拿馬根據(jù)監(jiān)測團提出的第3個方案,提交了新的申報項目“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締約國計劃分3階段完成全部提名:2019年提交的第1階段是由“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和“十字架之路”(CaminodeCruces)組成的系列遺產(chǎn);第2階段是納入2段“皇家之路”(CaminoReal);第3階段將會把已列入《名錄》的“巴拿馬加勒比海岸的防御工事:波托韋洛-圣洛倫索”(Fortificationson theCaribbeanSideofPanama:Portobelo-SanLorenzo,以下簡稱“波托韋洛-圣洛倫索”)①整合列入新的系列遺產(chǎn)。第1階段提名包含5個組成部分,分別是“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的2個組成部分“巴拿馬城歷史區(qū)”和“巴拿馬老城考古遺址”,以及“十字架之路”的3個段落,使用標準(ii)(iv)(v)(vi)[2]。
在邊界劃定上,“巴拿馬城歷史區(qū)”的邊界由城墻范圍確定。締約國希望借此表明:由于防御性城墻的存在,城內歷史街區(qū)與大海之間的視覺關系并不重要。ICOMOS在評估報告中總體認可了新的邊界劃定,但不認可締約國宣稱歷史區(qū)與海洋視線關系不重要的陳述。在價值標準上,ICOMOS認為:新的系列遺產(chǎn)有支持甚至增強標準(ii)(iv)的潛力,但現(xiàn)有論述難以證明標準(v)和標準(vi)。此外,ICOMOS一方面認可巴拿馬將現(xiàn)有遺產(chǎn)置于其誕生時更大的文化和歷史進程中重新闡釋遺產(chǎn)價值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指出新遺產(chǎn)所可能滿足的價值標準與現(xiàn)有遺產(chǎn)所使用價值標準的不同帶來了“需要充分理解的復雜性”。ICOMOS還對締約國能否在《實施lt;世界遺產(chǎn)公約gt;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操作指南》)規(guī)定的時間周期內改善現(xiàn)有2處世界遺產(chǎn)的保存狀況,并完成3階段申遺計劃的巨大工作量表達了擔憂??紤]到締約國承諾“波托韋洛-圣洛倫索”已達到移出《瀕危世界遺產(chǎn)名錄》(以下簡稱《瀕危名錄》)的保護狀態(tài),ICOMOS建議締約國將原計劃的3期申遺調整為2期,對應2條遺產(chǎn)線路,并將“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和“波托韋洛-圣洛倫索”作為起、終點同時納入2條遺產(chǎn)線路的組成部分2。委員會接受了ICOMOS的建議,給出了重報的決議。
2024年,巴拿馬第2次提交該項目提名,接受ICOMOS建議將3期改為2期。與2019年相比,本次提交的1期提名除了“十字架之路”的3個段落和“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的2個組成部分外,新增了“波托韋洛-圣洛倫索”中的“圣洛倫索”作為組成部分;2期提名則計劃包含“皇家之路”和“波托韋洛-圣洛倫索”中的“波托韋洛”(表1)。本次提名,締約國使用標準(ii)(iv)(vi),強調該線路作為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交通系統(tǒng),在16一19世紀殖民時期見證的歐洲與巴拿馬本地的文化交流、克服自然條件開辟道路的工程成就,及其與藝術家和歷史事件的關系。
ICOMOS認可了締約國對標準(ii)和標準(iv)的論證,也認可了締約國通過修復歷史建筑對“巴拿馬城歷史區(qū)”完整性的改善(盡管仍認為沿海環(huán)城公路和高層開發(fā)損害了該組成部分的完整性)。最終,出于對遺產(chǎn)地完整性脆弱與保護管理仍存不足的考慮,ICOMOS給出了補報(R)的結論8。
2.2 第46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的會場討論
第46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在ICOMOS介紹項目情況與評估結論后,黎巴嫩代表指出,由于本項新提名與2處已列入《名錄》的項目相關,且其中1項還在2012年被列入《瀕危名錄》,因此向ICOMOS提出3個問題: ① 若新項目列入《名錄》,既有項目“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該如何處理; ② 新申報項目包含的2處現(xiàn)有遺產(chǎn),一個面臨完整性問題、一個被列入《瀕危名錄》,這是否合理; ③ 本次決議草案為何沒有涵蓋2019年該項目第一次提名時相關決議的關鍵內容。ICOMOS回應稱:首先,若新提名申報成功,“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將被納入新項目,因為新項目本質上是對既有項目的重新提名;第二,《瀕危名錄》中的“波托韋洛-圣洛倫索”不會因為新項目申報成功而從《瀕危名錄》中除名,但鑒于“圣洛倫索”保護狀況的改善,將其作為新項目的組成部分是可行的;
關于2019年的決議,ICOMOS認為他們已經(jīng)在提交的建議中涵蓋了涉及本次1期提名的主要內容。同時,ICOMOS還強調,締約國在本次提名中納入“圣洛倫索”作為組成部分是對ICOMOS建議與2019年遺產(chǎn)大會決議的回應,即新線路遺產(chǎn)成立之條件是它能同時觸及西側的太平洋與東側的加勒比海。此后,印度等代表又與ICOMOS確認了現(xiàn)有遺產(chǎn)與新申報遺產(chǎn)之間的關系,ICOMOS強調本提名是2013年反應性監(jiān)測團提出的方案之一,即對現(xiàn)有遺產(chǎn)的重新提名。因此,若新提名項目被列入《名錄》,“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將被新項目所吸納,不再作為獨立的遺產(chǎn)存在于《名錄》;“圣洛倫索”則仍保持獨立的遺產(chǎn)身份不變。由于沒有委員國提出修正案,委員會通過了未經(jīng)修改的決議草案。巴拿馬在隨后的發(fā)言中重申了本國對遺產(chǎn)保護的重視,希望借助本次補報的機會完善文本論述,包括對標準(vi)論證的加強,從而在之后的提名中成功列入《名錄》。
3 對重新提名和新、舊遺產(chǎn)價值關系的分析
縱觀本案例提名歷程,締約國的核心目標是通過重新提名增加遺產(chǎn)組成部分,以修改價值主題,變相削弱沿海環(huán)城公路對OUV的影響,從而“解決”這一保護問題;該案例在第46本屆遺產(chǎn)大會上引發(fā)的討論主要聚焦于新舊遺產(chǎn)間的關系。下文將首先辨析重新提名的概念,之后以比較分析的方法討論該策略的有效性,最后討論重新提名前后遺產(chǎn)價值關系的問題。
3.1 重新提名概念辨析
《操作指南》中沒有關于重新提名的官方定義或解釋,僅在附件6中提到“如申報遺產(chǎn)是對現(xiàn)有世界遺產(chǎn)的重新提名、擴展或邊界修改(renominations,extensions and boundary modifications),IUCN將考慮所有與該遺產(chǎn)保護狀況相關的、曾報告給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的事項”[10],似乎暗示重新提名與擴展或邊界修改存在差異。
在委員會通過的一些決議和世界遺產(chǎn)中心的一些工作文件中,“重新提名”指在不改變遺產(chǎn)區(qū)的前提下修改遺產(chǎn)所使用的價值標準,與邊界重大修改相異一后者強調對組成部分或遺產(chǎn)區(qū)邊界的大幅修改。這雖然有可能影響遺產(chǎn)的OUV,但并非邊界重大修改的主要目的。在2004年關于“明清故宮\"(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的28 COM14B.30號決議中,第2條為“根據(jù)現(xiàn)有文化遺產(chǎn)標準(iii)和(iv),同意擴展‘明清故宮’以納入沈陽故宮”,第3條為“在現(xiàn)有文化遺產(chǎn)標準(iii)和(iv)的基礎上,將‘明清故宮’根據(jù)文化遺產(chǎn)標準(i)和(ii)列入《名錄》。第2條關于遺產(chǎn)區(qū)的邊界修改,第3條關于遺產(chǎn)價值標準的改變,涇渭分明。在30COM11G號決議中,“改變價值標準”被注為“重新提名”,與“邊界重大修改”并列②。在第39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關于申報項目的工作文件中,“方芽-科邦國家公園\"(Phong Nha-KeBangNationalPark)被注明是“依據(jù)標準(ix)(x)的重新提名及對‘方芽-科邦國家公園’的拓展”。同一份文件中的“開普植物保護區(qū)”(CapeFloralRegionProtectedAreas)因不涉及對標準的修改,僅標注了“對‘開普植物保護區(qū)’的拓展”,而不稱為“重新提名”[1]。
但在更多時候,重新提名僅僅是對“重新提名某遺產(chǎn)地”行為的客觀描述,往往也伴隨對遺產(chǎn)邊界或組成部分的重大修改。如31COM8B.28號決議要求菲律賓補報“巴丹群島文化景觀”(BatanesCulturalLandscapes),根據(jù)研究進展“重新提名該遺產(chǎn),將群島的所有島嶼納入核心區(qū)或緩沖區(qū)”③。又因邊界重大修改在程序上相當于對現(xiàn)有遺產(chǎn)地的重新提名,二者有時也被混用。如世界遺產(chǎn)中心在其網(wǎng)站上備注為重新提名的“烏盧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Uluru-KataTjutaNationalPark)和“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qū)\"(NgorongoroConservationArea),均是在不改變組成部分或遺產(chǎn)區(qū)面積的情況下增加文化遺產(chǎn)標準,從自然遺產(chǎn)變?yōu)殡p遺產(chǎn)。但2項遺產(chǎn)的頁面卻均將這一改變標注為“邊界重大修改”。
回到本文討論的巴拿馬案例。反應性監(jiān)測團在
2013年建議的“重新提名”事實上是通過邊界重大修改的方法改變遺產(chǎn)的價值論述。這既非僅修改價值標準而保持遺產(chǎn)區(qū)不變的狹義概念,也與邊界重大修改的目標存在微妙差異,應視為一種對包括邊界重大修改在內的重新提名行為的客觀描述。因此本文在后續(xù)篩選比較案例時,將不局限于在相關決議中出現(xiàn)“重新提名”的案例,而包括情況相近的邊界修改案例。
3.2 過往相似案例比較分析
雖然目前還沒有以狹義“重新提名”方法解決保護問題的先例,但有格魯吉亞和尼泊爾的2個通過邊界修改或調整來解決保護問題的案例可供比較。
第一個案例是格魯吉亞的“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BagratiCathedralandGelatiMonastery)。該遺產(chǎn)于1994年列入《名錄》,使用標準(iv)。2008年,格魯吉亞啟動了巴格拉特大教堂的重建項目,導致該遺產(chǎn)于2010年被列入《瀕危名錄》。盡管委員會多次在決議中要求締約國停止重建,大教堂的重建仍在2012年完成。委員會在37COM7A.32號決議中指出,巴格拉特大教堂的真實性“已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不再符合列入《名錄》的標準”,因此要求締約國提交邊界重大修改,“以使格拉特修道院能獨立滿足列入《名錄》的標準”[12]。此后,締約國2次提交邊界重大修改申請,仍使用標準(iv),最終在2017年被通過。新的遺產(chǎn)名稱也隨之改為“格拉特修道院”(GelatiMonastery)。
另一個類似的案例是尼泊爾的“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Valley)。該遺產(chǎn)于1979年列入《名錄》后一直面臨遺產(chǎn)區(qū)內建筑更新或拆除重建的問題,最終于2003年因“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普遍喪失”與“無節(jié)制開發(fā)的威脅”而被列入《瀕危名錄》。委員會在決議中建議締約國重新劃定核心區(qū)與緩沖區(qū),并建立管理機制[13]。2006年,締約國提交了邊界細微調整(minorboundarymodification),重新劃定了7個組成部分的遺產(chǎn)區(qū),縮小了其中4個組成部分的面積,擴大了另外3個,同時為其中6個組成部分新增了緩沖區(qū)。ICOMOS在評估報告中認可了其中5個組成部分的區(qū)劃調整,但建議委員會待締約國完善保護機制和遺產(chǎn)地的《突出普遍價值聲明》,并編制完整文件重新提名該遺產(chǎn)時再考慮同意邊界調整[14]。但委員會在當年同意了該邊界調整,并在2007年將該遺產(chǎn)移出《瀕危名錄》。
上述2個案例雖然都通過邊界修改達成了解決保護問題的目標,但這種解決僅停留在邏輯層面,無法對遺產(chǎn)物質載體遭受的改變有任何緩解或改善。如果說“加德滿都谷地”作為最早被列入《名錄》的遺產(chǎn)之一,由于劃定遺產(chǎn)區(qū)時不夠嚴謹造成保護范圍過廣,于是以邊界細微調整的方式重新梳理遺產(chǎn)的OUV、價值屬性及其載體,排除無關元素以緩解保護壓力,還有其合理之處,“格拉特修道院”則是在重建已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后,通過邊界重大修改,將已被咨詢機構和委員會判定不再具有OUV的巴格拉特大教堂移出《名錄》,而使格拉特修道院仍能保留世界遺產(chǎn)地位的亡羊補牢。但這顯然是在無法對現(xiàn)有遺產(chǎn)及價值實施有效保護時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甚至可以被視為某種妥協(xié)和退讓。委員會與咨詢機構也不完全接受這種策略。1994年,阿曼的自然遺產(chǎn)“阿拉伯羚羊保護區(qū)”(ArabianOryxSanctuary)在遺產(chǎn)區(qū)邊界、法律保護和管理規(guī)劃均不明確的情況下被列入《名錄》。此后,遺產(chǎn)地的野生阿拉伯羚羊始終面臨嚴重的盜獵威脅,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在委員會的多次督促下,締約國于2007年以法律形式將保護區(qū)面積從列入時的 27500km2. 大幅縮減至2 824km2[15] 。委員會認為這一舉措破壞了遺產(chǎn)的OUV與完整性,決定將該遺產(chǎn)從《名錄》中除名。
“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重新提名的方法和目標同上述案例大體一致。在具體操作上,巴拿馬采取增加遺產(chǎn)組成部分、重構價值論述的方法解決問題,而非簡單縮小或刪除受沿海環(huán)城公路影響的遺產(chǎn)區(qū)。目前,“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的價值載體為舊城、舊城中的建筑以及考古遺址,沿海環(huán)城公路因損害了舊城的完整性而直接威脅遺產(chǎn)OUV。重新提名后,價值主題發(fā)生改變、受影響的舊城也成為6個組成部分之一,沿海環(huán)城公路不再構成對新價值的重要威脅,其對整個遺產(chǎn)的影響程度也相應減小,遺產(chǎn)面臨的完整性問題因此被削弱并得到“解決”。
巴拿馬的這一解決方法雖然沒有全然相似的先例,但它符合重新提名或邊界重大修改的程序,以更宏觀、整體的視角再認識遺產(chǎn)價值的嘗試也值得肯定,沿海環(huán)城公路對遺產(chǎn)價值造成的影響也的確能通過這一重新提名得到緩解。但該策略僅能在邏輯上解決保護問題,不能在客觀上改變沿海環(huán)城公路對舊城造成的影響,并且,重新提名前后遺產(chǎn)價值的大幅變動也將帶來一系列理論和理解上的問題。
3.3 新舊遺產(chǎn)價值的關系
與巴拿馬案例不同,“加德滿都谷地”進行的邊界細微調整不會對OUV造成任何影響?!案窭匦薜涝骸边M行的邊界重大修改雖然在《操作指南》的定義中有可能影響OUV,但在該案例中,修改前后的價值論述沒有本質區(qū)別(表2)。
反觀巴拿馬案例,重新提名前后的遺產(chǎn)價值發(fā)生了本質改變(表3)。盡管締約國在新價值論述中仍嘗試使用標準(ii)(iv)(vi),并圍繞殖民時代的文化交流展開,但價值屬性已從原本的城市格局與建筑形態(tài)轉變?yōu)檫z產(chǎn)線路的體系、位置等內容。這種程度的改變相當于用新價值替代了舊價值一一事實上,這也是該重新提名策略的主要目標。但這種替代相當于變相否認了“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的OUV,即在列入新遺產(chǎn)線路的同時,將舊遺產(chǎn)“除名”。
就新舊價值的關系而論,巴拿馬案例重新提名前后價值的關系,更接近北京中軸線的價值與其組成部分明清故宮和天壇價值之間的關系(表4):2個新項目均以更宏觀的視角串聯(lián)起更多類型的組成部分(或遺產(chǎn)要素),并將其置于更廣泛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中認定新遺產(chǎn)的OUV。但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故宮或天壇獨立的世界遺產(chǎn)身份并未因此受到影響—甚至在巴拿馬項目中,“波托韋洛-圣洛倫索”也將在新的遺產(chǎn)路線列入后維持其獨立的世界遺產(chǎn)身份一—這說明宏觀價值的成立不意味著對具體價值的否定。反觀巴拿馬項目,由于采取了重新提名的方式,現(xiàn)有聚焦于巴拿馬遺址及歷史區(qū)的OUV,將被新的聚焦于遺產(chǎn)路線的價值代替,客觀上取消了現(xiàn)有OUV。但目前,無論是委員會決議還是監(jiān)測團報告,都沒有做出現(xiàn)有遺產(chǎn)OUV受沿海環(huán)城公路的影響已不再成立的結論。為了從邏輯上“解決”巴拿馬舊城面臨的保護問題,不惜以否定舊城OUV為代價,很難說這是對保護問題的“解決”,還是對本應受到保護的遺產(chǎn)地價值的輕視。
4總結
本文梳理了“巴拿馬跨地峽殖民線路”的項目背景、提名歷程以及本屆遺產(chǎn)大會上的有關討論,分析了該項目采用重新提名這一方法的概念、相似案例及帶來的新舊遺產(chǎn)價值關系的問題。
巴拿馬案例所使用的“重新提名”,在狹義上指在不改變遺產(chǎn)區(qū)劃的情況下修改遺產(chǎn)所使用的價值標準,廣義上則指對包括邊界重大修改在內的、對遺產(chǎn)地重新開展提名流程這一行為的描述。過往的重新提名或邊界重大修改多為對已列入項目的豐富和補充,不涉及價值論述的本質改變。但巴拿馬案例恰恰是希望通過對價值的根本改變,來“解決”遺產(chǎn)面臨的保護問題。這一策略雖無法實現(xiàn)新、舊價值兼顧,也不違反現(xiàn)行《操作指南》的要求。因此在技術層面,巴拿馬能夠合規(guī)地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現(xiàn)有遺產(chǎn)所面臨的完整性問題,甚至在不改變現(xiàn)有遺產(chǎn)保護身份的前提下豐富遺產(chǎn)敘事。但在技術之外,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很難說能對遺產(chǎn)起到實質意義的保護一沿海環(huán)城公路與巴拿馬歷史城區(qū)的關系不會因為重新提名發(fā)生任何改變,改變的只是對后者價值認知的角度。若因現(xiàn)有價值遭受威脅便輕易修改甚至放棄已被論證的OUV,不僅不利于開展真正的保護工作,也會使價值論證墮入文字游戲的陷阱,損害世界遺產(chǎn)的聲譽。此外,如黎巴嫩代表所言,“波托韋洛-圣洛倫索”在尚未從《瀕危名錄》除名的狀況下作為組成部分被納入新的提名,也將帶來邏輯問題。
“確認、保護、保存、展示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并將其代代相傳”是《世界遺產(chǎn)公約》的宗旨[10]。“巴拿馬跨地峽殖民路線”所采取的策略是否符合公約宗旨、能否起到對OUV的保護令人懷疑。而本案例若成為樣本被更多面臨保護問題的遺產(chǎn)地效仿,則很有可能對《名錄》的可信度造成損害。
參考文獻
[1] ICOMOS.World Heritage List Panama(Panama) No 790[R/OL].[2025-02-26].https://whc.unesco.0rg/ document/154280.
[2]ICOMOS.2019 Evaluations of Nominations of Cultural andMixed Properties[R/OL].[2025-02-26].https:// whc.unesco.org/document/173600.
[3] ICOMOS.Evaluations of Cultural Properties[R/OL]. [2025-02-26].https://whc.unesco.org/document/ 1440.
[4]WHC,ICOMOS.Report of the Joint WHC-ICOMOS Reactive Monitoring Mi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Property“Archaeological Site of Panamá Viejoand Historic District of Panama”[R/OL].[2025-02-26]. 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8501.
[5]ICOMOS.2016 Evaluations of Nominations of Cultural and Mixed Properties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R/ OL].[2025-02-26].https://whc.unesco.org/document/ 141702.
[6]World Heritage Committee.Decision 40 COM 8B.34[EB/ OL].[2025-05-06].https://whc.unesco.0rg/en/ decisions/6812.
[7]World Heritage Committee.Decision 43COM 8B.40 [EB/OL].[2025-02-26].https://whc.unesco.org/en/ decisions/7403.
[8]ICOMOS.2024 Evaluations of Nominations of Cultural and Mixed Properties[R/OL].[2025-02-25].https:// whc.unesco.org/document/206976.
[9]National Government Republic of Panama.The Colonial Transisthmian Route of Panama[R]. Panamá: Ministry of Culture,2023:18.
[10] World Heritage Commitee.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EB/OL].(2024-07-31)[2025-04-30]. https://whc.unesco.org/document/203803.
[11]World Heritage Committee.WHC-15/39.COM/8B[R/ OL].(2015-05-15)[2025-05-04].https://whc.unesco. org/document/135702.
[12]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Decision 37 COM 7A.32 [EB/OL].[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en/ decisions/5009.
[13]World Heritage Committee.Decision 27 COM 7B.52 [EB/OL].[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en/ decisions/635.
[14] ICOMOS.Kathmandu Valley(Nepal) No 121 rev[R/OL]. [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document/ 152076.
[15]World Heritage Centre.Arabian Oryx Sanctuary[EB/ OL].[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en/ soc/973.
[16] ICOMOS.World Heritage List Bagrati and Gelati No 710[R/OL].[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 document/154078.
[17] World Heritage Centre.Gelati Monastery[EB/OL]. [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en/list/710.
[18] World Heritage Centr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Panamá Viejo and Historic District of Panama[EB/ OL].[2025-06-08].https://whc.unesco.org/en/list/790.
[19] World Heritage Centre.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EB/OL]. [2025-05-06].https://whc.unesco.org/en/list/439.
[20] World Heritage Centre.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Itar in Beijing[EB/OL].[2025-05-06]. https://whc.unesco.org/en/list/881.
[21] World Heritage Centre.Beijing Central Axis:A Building Ensemble Exhibitingthe ldeal Orderofthe Chinese Capital[EB/OL].[2025-05-06].https://whc.unesco. org/en/list/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