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景觀(LinguisticLandscape)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學者羅德里格·蘭德里(RodrigueLandry)和理查德·Y.波伊士(RichardY.Bourhis)提出,主要關注公共空間和場所中的語言使用問題。此概念提出后,國外學者從社會學、地理學、社會語言學、教育學等不同理論視角對不同場域的語言景觀進行研究。尚國文、趙守輝較早梳理了語言景觀概念、功能,并探討語言景觀研究框架,為國內語言景觀學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2]
省位于京杭大運河的中段位置,是連接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加強大運河文化帶段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有利于加快省特色文化的對外傳播,使之成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國內外學者對運河文化和語言景觀的研究已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其成果為進一步深化語言景觀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到目前為止,學界對于運河周邊語言景觀的文化、價值、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鑒于此,本文從美學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以運河文化段語言景觀為研究對象,重構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框架,從文化、語境、意義、形式和媒體五個層面進行分析,探尋有效的語美策略,助力構建積極的運河文化形象。
一、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美學分析框架
語言景觀是呈現運河文化段內涵的重要窗口,涉及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是語言、視覺活動、空間實踐與文化維度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3劉麗芬、張莉認為對語言景觀的研究不應局限于單一的語言文本,還包括字體、字形、載體、版式、燈光、時間、空間等多模態(tài)符號。4多模態(tài)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5]對語言景觀的研究就是對某一區(qū)域語言景觀多模態(tài)符號的研究。美學語言學的研究范疇涉及語言美和言語美,研究對象包含語言結構、語言層次等,研究目的是提升審美價值。因此,本文以語言景觀為載體,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為基礎,以提升語言審美價值為目的,構建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美學分析框架。
(一)理論基礎
1.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源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認為語言是人們有目的進行表達的社會符號,并提出語言表達的意義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這三大元功能分別從語言本身、人際交往、上下文的角度對語言的使用進行剖析,并大多運用于文本模態(tài)的分析中。視覺語法是英國學者岡瑟·克雷斯(GuntherKress)和荷蘭學者西奧·范·魯文(TheovanLeeuwen)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法以及社會符號學理論提出的,他們還創(chuàng)建了圖像分析的多模態(tài)系統(tǒng)。該理論是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研究的補充,為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提供了更為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研究角度。
在國內,朱永生對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進行綜述,并提出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具有跨學科性質。8張德祿依據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包含五個層面,即文化層面、語境層面、意義層面、形式層面、媒體層面。
2.美學語言學
美學語言學是一門美學和語言學融合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語言的審美選擇和審美觀。意大利美學家貝奈戴托·克羅齊(Benedetto Groce)曾在《美學原理》一書中從哲學角度提及語言學的美學。國內著名美學家、翻譯家朱光潛引入國外美學思想,將現代心理學的美學思想運用于文學和翻譯研究,為后續(xù)的美學研究開辟了新領域。錢冠連教授撰寫的《美學語言學:語言美和言語美》一書標志著國內美學語言學研究的開始。
錢冠連認為美學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審美屬性、日常言語活動和言語行為,既要研究語言的美,又要研究人們創(chuàng)造和欣賞言語美的特點和規(guī)律,是美學和語言學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層次包含語言美和言語美。美學語言學的審美價值是輸出可以讓聽者欣賞的,能滿足聽者精神愉悅要求的價值,有完整性、社會性、精神性、功利性的特點。為了實現語言的審美價值,美學語言學會進行審美選擇,包含對符號、渠道、語言變體、語體、交際類型、言語行為、語音、詞、句子、語篇等語言結構和語言層次的選擇。
(二)分析框架
筆者基于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和美學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將語言景觀的分析框架整理如圖1所示。
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美學分析框架分為五個層面:文化層面(包含語體和語篇選擇)、語境層面(包含交際類型和語音選擇)、意義層面(包含詞和句子選擇)、形式層面(包含語言變體和符號選擇)、媒體層面(包含渠道選擇)。每個語言結構和層次的選擇背后,都有審美因素的影響,并產生相應的審美價值。
二、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美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語料來自運河文化段的代表性地點之一— 臺兒莊古城。語料既包含物理空間中的語言景觀,如標識牌、匾額、景點介紹等,也涉及虛擬空間中的語言景觀,如網站宣傳、網絡視頻等。
(一)文化層面
文化層面處于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研究的首要位置。這個層面包含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習慣、行為準則等,直接影響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整體構建思路。張德祿認為文化層面就是文化語境,包含意識形態(tài)和體裁兩方面。12綜合美學語言學的理論,筆者認為對語言景觀的研究涉及語體和語篇的審美研究。
語言景觀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性,因此臺兒莊古城文字性的語言景觀均使用正式語體,如文化宣傳、景點介紹等。象征功能是語言景觀的第二個功能,體現文化價值。運河文化古城的部分景點采用文言文介紹,側面展示景觀的地域文化和歷史積淀,起到文化傳承和文化教育的作用。正式、莊重的語言景觀審美選擇可以彰顯語言景觀建構者的重視程度和建構目的,讓語言景觀接受者在一定語境下感受到文化凝聚力和城市文化。恰當的語言審美選擇能使語言景觀更具形式美,產生相應的審美價值,進而對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語境層面
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中,語境層面包含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13]結合美學語言學在語言結構和層次上的審美選擇,語境層面的語言景觀審美選擇主要通過語言的交際類型和語音來體現。臺兒莊運河古城屬于旅游景點,因此語言景觀在交際類型上的審美選擇包含廣告交際類、宣傳交際類和描述交際類。廣告交際類的審美意識強烈,它的實用目的和審美目的是產生利潤;宣傳交際類則是通過語言景觀進行旅游宣傳和文化宣傳等非商業(yè)目的的言語活動;描述交際類則是對人物、地點、新聞等進行描述,并通過調動美的手段吸引聽話者的注意力,達到交際目的。[14]
語言景觀在語音上的審美選擇主要體現在宣傳片的解說詞、景點播放的宣傳語、電子導游解說、景點商鋪招攬顧客的廣告語等方面。有節(jié)奏、有旋律、能押韻的聲音才會悅耳,才會產生審美價值。因此在運河文化語言景觀的審美選擇上,相關人員應選擇能和自然、文化融為一體的背景音樂;選擇音色好、普通話或其他語種發(fā)音標準、語速適當的人進行宣傳和講解;并對商鋪的廣告招攬語嚴加把關,幫助其組織與自然、人文景觀相和諧的外放廣告語。例如,在臺兒莊古城的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中,有“漫游運河老字號\"的視聽講解,講解隨著動態(tài)視頻娓娓道來,讓人身臨其境。這種審美選擇可以使觀眾感官舒適、身心愉悅,不僅滿足了個體的精神需求,也對文化的對外宣介有推動作用。
(三)意義層面
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中,意義層面正好契合美學語言學中詞和句子的審美選擇,也是語言景觀的主要研究對象。
在詞和句子的審美選擇上,語言景觀構建者首先要考慮社會和聽話人的可接受性;其次要基于放置場景、交際目標、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構建恰當的語言景觀。臺兒莊古城的宣傳標語為“好客,尋夢臺兒莊”。其宣傳語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古城的語言景觀構建中,以“夢\"字為題,首先展示臺兒莊古城具有獨特魅力和景觀,表明臺兒莊古城是一生中值得一去的地方;其次顯示臺兒莊古城擁有悠久的古運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置身其中,仿佛夢回古時;再次,臺兒莊古城夜景尤為出名,徜徉在夢幻的夜色里,可以放空疲憊的心靈。
在宣傳片《運河風味千萬家一臺兒莊》中,有這么一句話\"The world wrapped up in a thin pancake,issimpleyetwonderfulone”,意為“用薄薄的面餅卷起乾坤宇宙,質樸卻厚重大氣”。這句話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來形容運河特色美食一菜煎餅。首先,這句話展示了菜煎餅的制作過程;其次,這句話顯示出菜煎餅的由來與運河在古代糧食運輸中的重要地位息息相關;再次,這句話隱含了臺兒莊是南北文化的融合地,其運河文化兼容并蓄、異彩紛呈。
(四)形式層面
在美學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內,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形式層面包含對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研究。為區(qū)別上述對詞和句子的語言研究,這里的語言符號特指語言的形式變化,包含字體、語碼等方面的轉變;非語言符號則指蘊含語言意義的圖像。
筆者通過對古城進行實地調查,發(fā)現其語言景觀的語言符號分為兩類:歷史性語言標牌和現代化語言標牌。在古城景點中,參將署、關帝廟、中華珠算博物館等歷史性景點的匾額均采用黑底或棕底的木質材料,字體顏色為燙金色,字體大部分為繁體楷書、隸書和行書。門牌匾額作為標志性的文化符號,其制作和書寫體顯示著語言景觀的文化底蘊和整個景區(qū)語言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彰顯了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F代化語言標識包含商鋪招牌、景點介紹、指示牌等。在古城中,商鋪招牌并未做統(tǒng)一安排,但均根據景點規(guī)劃,帶有唐宋、民國及現代的時代特征。景區(qū)的景點介紹標牌和指示牌均使用金黃色背景、金屬材質的牌子,字體以黑體、宋體為主,字體顏色為黑色,有漢語、英語和韓語三種語碼。古城現代化的語言標識既可以顯現出時代變遷所遺留的文化痕跡,又可以體現政府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重視以及對外傳播文化的信念。
當使用人覺得在特定場合中使用自然語言不美時,會舍棄使用語言符號,選擇另外的非語言符號,這是語言使用者的審美選擇。例如,中國運河糧倉博物館里有一幅以“糧\"字為中心的介紹圖,該圖的下方有一行字,寫著“糧豐廩實,水載糧行,倉滿城興”,顯示該博物館的核心主題為中國千年糧倉文化和運河文化。為避免部分人不認識繁體字,下方配有漢語拼音,方便識別。該圖的點睛之筆是其背景圖為京杭大運河。“糧”從水上過,更能展示出運河水運對糧食安全和運輸的重要性。該語言景觀的設計以獨特完整的形式把圖片和文字融合起來,不僅實現了語言景觀建構者文化傳播的意圖,還給予語言景觀欣賞者美的體驗。
(五)媒體層面
張德祿在多模態(tài)分析框架中提到,媒體層面是話語在物質世界的最終表現形式,包含語言類和非語言類。15語言類包含字體、布局、音調、聲音、文字等。在美學語言學的研究中,這些被劃歸為對語音、詞和句子的研究。因此,這里主要分析非語言符號。在美學語言學的研究范疇里,對非語言符號的選擇是對渠道的審美選擇。因此,在媒體層面對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美學研究不涉及語言本身,而是對語言展示渠道的研究。
在符號系統(tǒng)中選定語言符號后,選定什么渠道來展示語言景觀以實現最佳交際目的是研究的主要內容。錢冠連提到影響渠道選擇的因素是實用和審美。而如何能最大程度實現審美和實用目的?其指導原則是:在恰當的語境中選擇恰當的渠道。從構建主體上看,運河文化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展示渠道分為官方和非官方;從構建平臺上看,分為物質載體的語言景觀及包含官方網站、網絡社交媒體等在內的虛擬平臺。臺兒莊古城在文旅宣傳上使用多渠道來展示其運河文化。官方宣傳包括《運河風味千萬家一臺兒莊》宣傳片,臺兒莊古城官網,文旅局的文化旅游板塊介紹等;非官方宣傳包含短視頻、微博、小紅書、攜程網等。不同的渠道所使用的語體、語篇、語音、交際類型、詞、句子和符號的審美選擇會根據交際場景的目的而略微不同,以求在語美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實現交際目標。
三、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審美建議
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文化底蘊、旅游資源和經濟價值,具有極大的構建前景和開發(fā)利用價值。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提出的“三美說\"指“意美、音美、形美”,即“意境美,音韻美,形式美”[17魯迅的“三美說”對于我們在語言景觀的構建中深挖語言文字的審美特質和文化價值有重要啟示作用。
(一)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意美
語言之美主要體現在意美。美在字意,也美在文化。語言景觀是生成于特定空間的文化符號,是地區(qū)文化、地方特色、民族精神、人們價值觀的物化呈現。18在構建語言景觀時,設計者要挖掘語言文字的文化內涵。
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地域文化構建和傳播功能。語言景觀的建設要重視地方文化的挖掘和呈現,充分體現地方傳統(tǒng)和文化內涵。官方機構和社會主體要將語言景觀的地域文化構建納入整體建設中,在內容上深層次挖掘文化內涵,并注重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不斷推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塑造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語言景觀。其次,為推動文化傳播,在語言景觀的建設上,設計者要合理使用不同的語種,并遵循語美原則。在翻譯具有地域文化的術語時,設計者可在有注釋的前提下使用拼音,保留文化特色。
(二)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音美
人們在說話時,語言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地表達出來的。人說話的快慢、話語的長短、音調的高低都會賦予語言一定的旋律和意義。因此,在語言景觀的建設上,設計者也要考慮音韻美。
在運河文化語言景觀的構建上,首先要避免部分語言景觀音量高、無限重復、內容簡單俗氣等問題。景觀設計者可以通過改良商鋪的廣告語、景點指示語和電子導游詞的外放宣傳語等語言景觀的音量、發(fā)音、說話節(jié)奏、感情基調、詞語技巧等,讓聽眾在聽清、聽懂的前提下感受到語音和人為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其次,在部分現代語言景觀標牌、指示語和店鋪名的構建中,設計者可以采取廣告語的創(chuàng)建思路,采用押韻、擬聲等技巧,讓人們在閱讀中產生美的體驗,達到宣傳的目的。再次,部分景點可以放置電子屏,創(chuàng)建視聽雙模態(tài)的語言景觀,使觀眾身臨其境,豐富語言景觀觀賞者的多角度體驗。
(三)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形美
在運河文化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的形美創(chuàng)建上,設計者首先應把語言符號的書法、字體、色彩材質、放置位置等因素考慮在內,讓受眾在快速有效提取信息的同時,感受到語言景觀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其次,政府和相關機構在弘揚運河文化上要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如書畫展、舞臺劇、宣傳視頻、民間文化交流展、運河文化攝影展等,給運河文化提供多樣化的傳播平臺。再次,在非語言符號的設計上,設計者要挖掘運河文化元素,提煉文化符號,使其不僅在語義上具有信息功能,還能傳遞文化價值。
四、結語
運河承載著千年歷史,孕育出深厚的運河文化。作為運河文化對外展示的窗口,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綜合了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等多種信息交流方式。對運河文化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進行美學分析可以滿足運河文化傳承和傳播的社會需求,并對經濟的轉型發(fā)展起到助推作用。因此,本文從文化、語境、意義、形式和媒體層面分析運河文化語言景觀的審美選擇和審美價值,并從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對運河文化段多模態(tài)語言景觀規(guī)劃和發(fā)展提出建議,助力構建具有美學價值的運河文化語言景觀,推動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參考文獻
[1]RodrigueLandry,RichardY.Bourhis.LinguisticLandscapeandEthnolinguisticVitality:AnEmpiricalStudy[J].JournalofLanguage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23-49.
[2]尚國文,趙守輝.語言景觀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2):214-223,320.
[3般成竹.語言景觀中參與者因素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2022(2):84-90.
[4劉麗芬,張莉.語言景觀符號學闡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2-08.
[5]
[9]
[12]
[13]
[15]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24-30.
[6]M.A.K.Halliday.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ThirdEdition.ChristianM.I.M.Matthiessen,Revised.London:HodderArnold,2004:29-30.
[7]Gunther Kress,Theo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Routledge,2Oo6:41-43.
[8]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10][意]克羅齊.美學原理[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153.
[11]
[14]
[16]錢冠連.美學語言學:語言美和言語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4-95,71.
[17]魯迅.魯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54-355.
[18]張景霓,王佳赫.文化性、地方性與現代性:多模態(tài)旅游語言景觀的功能與規(guī)劃[J].社會科學家,2022(3):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