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0-0025-04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化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雙師型課堂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重要的教學模式。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型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是以“主講教師 + 輔導教師”的形式構建,同時融合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充分整合優(yōu)質教學資源,輔助提升雙師型課堂實施與開展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雙師型課堂對提升語文教學實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等都有重要意義。然而,從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還未能有效落到實處,部分教師對雙師型課堂的實施缺乏重視,未能充分認識到實施開展雙師型課堂對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性。另外,部分教師在雙師型課堂建設與實施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未能實現(xiàn)雙師之間任務的合理分配與有效配合,導致雙師型課堂實施效果不理想。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化改革,教師應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型課堂構建與實施的研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的意義
(一)有利于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構建與實施雙師型課堂,對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重要幫助。具體來講,在雙師型課堂中,通過主講教師與輔助教師的相互配合,能夠更好地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實現(xiàn)在教學自標設計上、教學內容配置上以及教學方法選擇上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與此同時,在雙師型課堂中,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通過有效指導和幫助,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處。這樣既實現(xiàn)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始終都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中的主要目標。提升課堂教學實效關鍵就是要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得到知識、能力、素養(yǎng)的多方面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實效較低,學生參與互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不足。實施雙師型課堂,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有重要幫助。具體來講,通過實施雙師型課堂,教師資源以及教學資源都得到了合理優(yōu)化及配置,實現(xiàn)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充分整合,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優(yōu)質的資源保障,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與此同時,通過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之間的有效協(xié)作,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講解;通過設計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在雙師型課堂中,針對教學目標細化學生的學習目標,并輔助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目標,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當前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核心自標。小學語文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效實踐雙師型課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在雙師型課堂上,除了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和配合外,也越來越重視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和諧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及課堂辯論等競賽類學習活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實現(xiàn)了學生問題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偠灾?,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重要幫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的現(xiàn)狀
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路徑,也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措施。然而,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對雙師型課堂的構建不重視。部分教師缺乏對構建雙師型課堂的重視,并未充分認識到構建雙師型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學中未能針對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展開深入研究,而仍然以傳統(tǒng)課堂模式開展教學,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型課堂構建與實施的進展緩慢。二是雙師型課堂構建存在形式化問題。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在形式上構建了雙師型課堂,但是并未充分發(fā)揮雙師型課堂應有的職能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師之間缺乏合作意識,未能在備課、上課等環(huán)節(jié)中做好合理的分工與有效的協(xié)作,導致雙師之間仍然是各自辦公,缺乏有效的溝通,無法實現(xiàn)“雙師合璧”,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效果。三是與學生現(xiàn)實需求脫節(jié)。雖然近年來,眾多學者對雙師型課堂進行了深人研究,但對雙師型課堂的概念定義眾說紛紜。總的來說,在雙師型課堂構建的目標認知上是一致的,認為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雙師型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服務學生更好學習與發(fā)展為自標,設計教學方案。然而,當前部分語文教學中在雙師型課堂的構建上,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導致雙師型課堂教學活動無法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影響雙師型課堂構建與實施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的實踐策略
(一)“整體講解 + 個性指導”構建雙師型課堂
“整體講解 + 個性指導”的雙師型課堂強調的是主講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系統(tǒng)地講解,從而使學生在主講教師的整體講解下能夠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并完成課程知識與理論框架的基本構建,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主題以及課文中涉及的語言知識、表達技巧、文本結構等,使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完成對課程基礎知識的學習。而輔導教師則在主講教師的整體講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為學生答疑解惑,并做好學生學習、探究的個性化指導,使學生在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的基礎上能夠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發(fā)展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有效提升學生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在這種雙師型課堂的構建中,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主,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小組學習活動;主講教師與輔導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對學生做好充分的分析與合理的分組,在雙師協(xié)作下,共同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的雙師型課堂教學中,主講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負責給學生講解課文的文體結構、語言表達技巧、寫作背景,以及潮前、潮中、潮后的景象特點,組織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幫助學生構建基本的語言知識框架、梳理課文的結構及內容等。輔導教師主要是在學生小組學習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課文鑒賞與創(chuàng)意描繪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討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使學生的小組討論活動能夠順利推進,保障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同時在輔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學生能夠進一步深入感知課文的中心思想,細致分析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方式和技巧,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各個小組學生在輔導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積極參與討論、相互交流,都能分享自己對錢塘江漲潮這一奇景的理解與感受,并將自己感受到的錢塘江大潮的美進行創(chuàng)意性描繪。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作水平。
(二)“文本解析 + 價值觀塑造”構建雙師型課堂
“文本解析 + 價值觀塑造”強調的是在雙師型課堂的構建過程中,能夠根據具體的課程教學需求,打造“多主線”的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由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分別負責不同的教學主線,二者分工明確,同時又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配合,從而實現(xiàn)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具體來講,在“文本解析 + 價值觀塑造”的雙師型課堂的構建中,主講教師負責文本解析這一教學主線,帶領學生分析課文內容、學習語言知識和寫作技巧,能夠對課文的主題思想、語言特點、文本結構以及文學價值等多方面有準確的認知;輔導教師則主要負責價值觀塑造這一教學主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健全的人格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更是深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在傳統(tǒng)課堂上,由語文教師獨自完成語言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價值觀塑造等系列教學任務,會給教師帶來較大的教學壓力,而且由于精力有限,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雙師型課堂的構建中,做好教學主線的分工,由輔導教師專門負責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價值觀引導,對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實效有重要幫助。輔導教師在負責價值觀塑造這一主線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能夠深人感知課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共情能力和情感感知與體驗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情感的教育和熏陶下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草船借箭》的雙師型課堂教學中,首先由主講教師組織學生共同學習課文內容,為學生詳細地講解這篇課文中所涉及的策略的運用以及諸葛亮的智慧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使學生能夠通過在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智慧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智慧不僅僅取決于知識積累的多少,也關乎方法和策略的運用。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形成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智慧應對的意識。與此同時,主講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課文語言特點的詳細講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課文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語言上的藝術魅力,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表達的方式和技巧。在主講教師完成其主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輔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能夠深刻感知課文中諸葛亮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沉著、從容、自信,讓學生能夠從人物身上感受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以此為榜樣,注重提升自身的品質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知識教學與情感教育,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人落實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三)“語文學科 + 其他學科”構建雙師型課堂
“語文學科 + 其他學科”的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強調的是“跨學科合作”的雙師型教學,由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相互合作,整合多學科知識,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資源,開展學科融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強調要積極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能夠挖掘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其他學科知識,建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有效關聯(lián)。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受到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限制,跨學科教學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語文學科 + 其他學科”的形式構建雙師型課堂,實現(xiàn)語文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之間的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學水平的專業(yè)性,為學生帶來更加立體、豐富的課程戲體驗。具體來講,在“語文學科 + 其他學科”雙師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中,主講教師由語文教師擔任,主要負責進行有關語文學科的相關內容的教學,包括對語文課文內容的講解、語言知識的教學、主題的分析以及語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了解課文內容、扎實掌握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語言知識,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輔導教師由其他學科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給學生講解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包括科學、美術、歷史、音樂等方面的其他學科。在輔導教師的配合下,主講教師能夠順利完成該學科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下更深入地理解語文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既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能發(fā)展學生的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鳥的天堂》這節(jié)課的雙師型課堂教學中,首先由主講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和分析系統(tǒng)掌握課文的文本結構、語言特點以及課文的主題思想等,同時能夠使學生在精細閱讀中感悟課文語言美、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的意識。然后,再由輔導教師給學生講解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地理知識和科學知識,比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建視頻和圖片情境,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生物的多樣性,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課文作者所描繪的鳥類的樣子以及這些鳥類所生活的環(huán)境。構建和實施跨學科的雙師型課堂,能夠讓課堂教學資源更豐富,實現(xiàn)多種學科的相互交融,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構建雙師型課堂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與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加大對雙師型課堂實施的重視,能夠將“主講教師 + 輔助教師”的雙師型課堂落到實處,結合課程教學需要及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求,做好雙師的任務劃分與教學上的相互配合,從而有效提升雙師型課堂的教學實效。未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持續(xù)加強對雙師型課堂建設與實施的研究和探討,不斷豐富雙師型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求,持續(xù)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盧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雙師型課堂的實踐策略研究[J].教師,2024(30):30-32.
[2]林小華.小學語文“雙師型”教學實踐[J].新課程(上),2018(10):220-221.
[3]丁巧艷.構建“雙師型”交互式的“溫暖課堂”—“暖認知”理念下的中職會計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3(6):109-111.
[4]祝振華,張翠燕,周勇磊.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雙師型STEM教學模式構建[J].互聯(lián)網周刊,2023(2) :77-79.
[5]李新,李艷燕,李巧英.雙師型STEM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1,31(5) :119-126.
[6]李軍芳,張芳第.試論網絡時代下“雙師型”課堂教學的開展——以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為例[J].新課程(上),201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