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8 -0062 -03
數學屬于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結合高中數學知識分析,其帶有較強的抽象化、復雜化特點,較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思維阻礙問題,增加學生學習壓力.問題能夠達到啟發(fā)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以問題導學法輔助高中數學課堂活動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其探究意識、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更能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課堂活動實施效果奠定基礎.為此,加強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實踐具有一定意義.
1 以問題導入新知,喚醒學習欲望
事實上,在以往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也嘗試過應用問題導學法,但應用效果始終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忽略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問題的設置,更多注重以問題提高學生數學成績與技能,進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的提升[1].對于新課教學而言,導入屬于首要環(huán)節(jié),甚至關系到后續(xù)課堂活動的開展.良好的問題設置不僅能夠延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注重新知導人環(huán)節(jié)問題的設計,以問題側面?zhèn)鬟f新知主題,啟發(fā)學生思維,并引導學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以此作好課堂學習準備.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一“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課為例,針對本課,教師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設置問題,并有序導入新知識內容.首先,結合信息化資源與設備,向學生展現初中階段學習的關于一次函數的相關內容,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減少學生對新知的陌生感,使學生能夠基于一次函數視角,解讀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把握三者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其次,在學生逐步進入思考狀態(tài)后,教師提出關于本課的問題:大家能否從二次函數視角解讀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能否自主總結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提出問題后,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和討論空間,鼓勵學生關于問題展開交流,以此發(fā)散學生數學思維.最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總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由此逐步把握本課教學重點.上述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進人深度學習與思考狀態(tài),有效喚醒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同時,問題的交流與互動環(huán)節(jié)也能夠有效拓展學生思維與認知空間,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 以問題關聯生活,促進思考應用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亦是如此.從生活場景中代入數學知識,更有助于鍛煉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與技能[2].同時,生活元素也能有效降低學生對高中數學的畏難心理,使其在相對熟悉的經驗、情境中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應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回顧生活經驗,并將生活中接觸并積累的數學現象與經驗帶入數學問題解析中,以此實現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二“點到直線的距離”一課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學生需要充分把握“兩平行線間距離的重要公式”,并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將點到直線的定性認識逐步上升為定量認識.為了基于問題導學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將數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并提出相關問題[3],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具體而言,教師以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校園環(huán)境,提出問題:校方領導準備在暑假期間對花園到涼亭之間的區(qū)域進行修繕,并在該區(qū)域鋪設一條石子路,以方便教師和學生通行,避免踩踏周圍花草.請大家思考如何設計才能保障石子路到兩處距離最短?此問題融合了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經過以往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很快便能得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結論,并結合本課知識提出修繕方案.為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使其經歷完整的問題解析過程,教師可再次提出相關問題:假設將花園和涼亭分別看作一條直線 l 和點 P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點P(x0,y0) ,那么點 P 到 x 軸和 y 軸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假設已知直線 l 的方程和點 P(x0,y0) ,又該如何求解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上述問題關聯學生實際生活,能夠有效緩解學生因數學問題難度過大而產生的抵觸情緒.同時,在問題引領下,學生也能充分把握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為提升數學應用能力奠定基礎.
3 以遞進式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思維也各不相同同一難度的問題設置無法滿足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也難以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深度學習思維[4」.因此,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應設置帶有遞進式特點的問題,即遵循知識螺旋遞進特點構建問題.具體來說,在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前期,教師可設置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幫助學困生建立解題自信,同時適配其認知發(fā)展水平.隨后,在學生逐步把握知識特點后,嘗試提高問題難度,按照理解、掌握、應用、遷移的順序,設置不同問題.在契合問題螺旋遞進特點基礎上,滿足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的發(fā)展需求,使不同階段的學生均能在解題中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增長,為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與實踐領域的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助力.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二“導數的運算”一課為例,結合本課教學主旨不難發(fā)現,學生需要在把握初等函數導數公式基礎上,了解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具備求解簡單函數導數、理解復合函數求導法則的能力.本課知識帶有一定抽象化特點,為啟發(fā)學生深度學習思維,迎合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設置遞進式問題.首先,提出較為簡單的問題: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是什么?此問題可在教材中獲得答案,為促使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教師可引導學生研讀教材,并將問題答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然后,經歷上一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大多已奠定學習基礎,初步形成對本課的認知.此時,教師便可嘗試提出更高難度的問題:導數公式能否通過加、減、乘、除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而獲得?此問題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初等函數的求導法則.最后,提出一些帶有拓展性特征的問題:曲線 y=ex 在點 A(0,1) 處的切線方程是什么?假設 是某質點的運動方程,該質點在 t=3 時的瞬時速度是多少?上述問題帶有遞進式特點,能夠由淺至深地帶領學生逐步從淺層進人深度學習狀態(tài),不僅契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而且能夠輔助學生在解題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導數運算法則.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其面對問題時將產生差異化的學習思維,因此,教師有必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問題解析狀態(tài),必要時提供教學指導,以此確保遞進式問題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精準實施,實現以問題提升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目的.
4以主動提問形式,培養(yǎng)問題思維
以往高中數學課堂中,盡管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頻率有所提升,但問題設計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問題并跟隨思考.師生之間長時間處于一種“各司其職”的狀態(tài),較難有效提高問題導學效果,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嘗試引入主動提問形式.研究中強調的主動提問,旨在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思維,通過增強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引導其主動提問的行為,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實現從“被提問者”向“提問者”身份的轉變.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學生轉換學習思維,從問題提出者和設計者的角度,對數學知識展開綜合思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此方式更能豐富問題數量和內容,也能帶領學生經歷不同的問題解析過程,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為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與實踐領域的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基礎.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一課為例,針對本課,教師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問題導學設計:(1)教師講解本課基礎知識,輔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了解本課相關概念.(2)提供與本課相關的經典例題:某城市準備發(fā)行A,B,C三種報紙,經調查顯示,居民家庭中訂購C報的占 30% ,同時訂購A,B兩報的占 10% ,同時訂購A,C,B或C兩報的各占 8% , 5% ,三報都訂的占3% .假設此過程中,隨機在城市內選擇一戶調查只訂購A和B兩種報紙的概率是多少?以該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內化和遷移概率相關知識點,并為主動提問作好準備[5].(3)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要求學生結合本課內容自主創(chuàng)編問題,如假設某工廠共有100件產品,其中涵蓋5件次品,現從中抽取任意兩件不放回,求解第一件取得正品情況下,第二件取得次品的概率是多少?此類問題是對上一問題的創(chuàng)編和延展,符合本課教學主題,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也能從不同角度形成對數學知識點的深度思考.為檢驗每位學生在主動提問時的狀態(tài),教師還可將評價引入其中,具體而言,組織學生開展自評活動、闡述自己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敘述問題創(chuàng)編的思路等,由此輔助學生積累更多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開展生生互評活動,即學生之間根據對方在課堂中的表現和所創(chuàng)編的問題進行評價;由教師開展總結性評價,檢驗學生在高中數學課堂的綜合表現情況,包括問題思維、解題行為等,以綜合評價數據為下階段問題導學法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依據.
5 結束語
高中數學課程具有復雜化、抽象化等多種特點,問題導學法能夠在啟發(fā)學生數學思維、拓展其學習深度與廣度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問題導學法的設計與實施并非一蹴而就,問題主題的設計是否符合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問題內容的布置是否迎合高中生學情,均直接影響問題導學法最終的實施效果.為此,教師應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做好問題導學法的設計,通過問題導入新知、關聯生活實際,并設置遞進式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fā)其深度學習思維,培養(yǎng)其問題意識,促進其在數學學習領域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施能建.“問題導學”模式下高中數學復習教學的實踐與感悟:以“參數方程”的復習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4(30):73-74.
[2]鮑健,桑艷艷.實施單元問題導學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以“平面與平面垂直”概念課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19):21-24.
[3]張大春.高中數學“問題導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正弦定理”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13) :16 -18.
[4]汪亞運,葉秀錦.基于“問題導學”的高中數學思維培養(yǎng)教學探索:以“函數的單調性”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01):46-48.
[5]朱叢云.問題導學式數學課堂的實施:以“二項式系數的性質”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3(16):40-42.
[責任編輯:李慧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