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8-0068-03
高中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至關重要.“圓周運動”作為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和豐富的物理內涵,為學生提供了深入理解力與運動關系的寶貴機會,但其相關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計算比較復雜,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困難.問題鏈是一系列精心設計、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的問題集合,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從已知出發(fā),逐步深入未知領域,還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將問題鏈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對促進學生概念建構與思維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高中物理問題鏈設計的要點
1. 1 堅持學科立場,明確學習目標
問題鏈的設計應始終圍繞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內容和教學目標展開.教師需要清晰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每一節(jié)課或每一個教學單元的學習目標,確保問題鏈能夠緊密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高問題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興趣的重要手段.在設計問題鏈時,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具有趣味性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和價值,并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進而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1.3 注重內在邏輯,設問應有深度
問題鏈中的每個問題都應承載特定的教學任務,或引導學生回顧已知,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設基石;或激發(fā)學生思考,促使他們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綜合分析問題;或幫助學生揭示物理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邏輯,從而保證問題鏈的邏輯性和連貫性1.此外,教師應注重問題的開放性與啟發(fā)性,避免使用過于封閉或絕對化的表述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與創(chuàng)造力.
1.4設計形式多樣,追求功能各異
不同形式的問題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并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和能力水平學生的需求,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與探索欲,又能促使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審視和理解物理知識[2].同時,教師應注重問題的功能性,盡可能使不同類型的問題承載不同的教學功能,并將這些問題穿插組成問題鏈,這有利于學生從低到高、從表層到深層、從簡單到復雜的思維發(fā)展,最終形成高效課堂.
2 巧用問題鏈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策略
2.1 設置引入問題鏈,強化整體感知
對于有難度的教學內容,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快速進人學習狀態(tài)并對知識產生整體感知.引入問題鏈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通常以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為載體,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后續(xù)深人學習鋪設基石[3].因此,教師在物理課程開始時,應精心構思引入問題鏈,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投人學習.
以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第3章“圓周運動”為例(下文均以此版本此章節(jié)為例),教師應設計以下引入問題鏈.
問題1:請描述一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物體做圓周運動的例子.
問題2:你認為描述一個物體做圓周運動需要以下哪些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圓周半徑、圓周角速度).
問題3: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它做圓周運動有影響嗎?請舉例說明.
問題4:當我們乘坐摩天輪時,為什么感覺到的是平穩(wěn)地上升而不是在做圓周運動?
問題5:如果我們將一個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簡化為一個點,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這種簡化是合理的?
在上述問題鏈中,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現(xiàn)象對學生來說既親切又有熟悉感.學生可以從旋轉的風扇葉片、旋轉木馬、陀螺等現(xiàn)象出發(fā),初步意識到描述圓周運動所需的要素,再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突出“簡化物體為質點\"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很明顯,問題5是整個問題鏈的核心,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四個引入問題作為鋪墊,學生直接將現(xiàn)實物體簡化為“點”的概念會顯得突兀且缺乏過渡.通過這樣的引入問題鏈,學生能夠自然過渡到圓周運動的正式學習之中.
2.2 設置遞進問題鏈,深度發(fā)展思維
遞進問題鏈是指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深入提出一系列相關聯(lián)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點,進而在復雜場景的知識應用中逐漸提升思維水平.在“圓周運動”的教學中,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師應遵循以下思路設置遞進問題鏈:首先,從圓周運動的含義和特點等基礎概念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基本原理,幫助學生建立對圓周運動的基本認知,為后續(xù)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4].其次,教師應該深化問題層次,引導學生探討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以便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把握圓周運動的本質.再次,教師應該進一步擴展問題的范圍,如讓學生探討“一個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受到的向心力,以及改變物體質量或者運動速度時向心力產生的變化”,促使學生將抽象概念與具體的物理現(xiàn)象相結合,加深對向心力的理解.最后,教師應該設置綜合性問題,如分析“摩天輪上的乘客所感受到的向心加速度,以及空氣阻力影響下的真實圓周運動”,使學生在不斷思考中逐漸掌握更加深入的知識,并同步提升思維能力.
2.3 設置彈性問題鏈,強化自主創(chuàng)造
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學習任務時,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新的解決方案,并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挑戰(zhàn).彈性問題鏈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所設計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問題.在彈性問題鏈下,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發(fā)揮,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逐漸提升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圓周運動”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如下問題.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可以視為圓周運動的例子?請列舉至少三個例子,并嘗試用物理語言描述這些運動的特點.
問題2:如果要設計一個模擬圓周運動的實驗裝置,請你描述這個裝置應該如何構造?需要哪些材料?
問題3:請設想物體正在做非勻速圓周運動的情境,嘗試描述這個物體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受力情況,并解釋其速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上述問題給予了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問題1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的旋轉門、旋轉木馬等常見物體,體驗和描述圓周運動;問題2要求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設計實驗方案;問題3鼓勵學生在虛構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復雜的物理現(xiàn)象,從而加深對非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
2.4設置遷移問題鏈,促進知識遷移
遷移問題鏈是指能夠引導學生將已掌握的知識、技能或方法應用于新的情境或問題中的一系列問題的集合.在物理學科中,盡管物理現(xiàn)象紛繁復雜,但其背后的物理規(guī)律卻具有普適性和簡潔性.當學生能夠基于某一物理定理或定律,自主構建邏輯推理模型,并在現(xiàn)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時,便實現(xiàn)了知識的有效遷移,達到了深度學習的層次.例如,在“圓周運動”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以下遷移問題鏈.
問題1:請用自己的話描述什么是向心力,并給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向心力的作用.
問題2:當一個物體繞固定軸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如何確定它所受向心力的大?。?/p>
問題3:實驗中常用哪些方法來測量向心力?
問題4:除了實驗室常用的測量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間接測量一個物體在圓周運動中所受的向心力?
在上述遷移問題鏈中,問題1從“圓周運動”的核心概念出發(fā),讓學生用自己理解的語言來闡述基本的物理規(guī)律;問題2則遷移到這一規(guī)律的具體表現(xiàn)層面,即如何計算向心力;問題3遷移到驗證這一規(guī)律的實驗手段層面;問題4是整個遷移問題鏈的核心,要求學生基于問題1中提到的向心力概念,設計出新的測量方法.
2.5 設置探究問題鏈,強化問題解決
探究問題鏈是發(fā)掘物理現(xiàn)象本質、歸納物理規(guī)律的有效手段,能夠促使學生從物理現(xiàn)象、概念、定理等淺層學習過渡到深度學習.由此可見,探究問題鏈具有意義建構功能,能夠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補充舊知識體系,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從而利用新的知識結構順利解決問題.例如,在“圓周運動”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如下探究問題鏈.
問題1:在勻速圓周運動中,物體的線速度方向是否始終沿軌跡的切線方向?為什么?
問題2:向心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何關系?它是如何影響物體的運動軌跡的?
問題3:如果將一個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然后在水平面內讓它做圓周運動,繩子上的張力與向心力之間是否存在直接關系?如果繩子突然斷裂,小球會如何運動?
問題4:排除所有理想化假設,考慮空氣阻力等因素,物體在實際的圓周運動中是否仍然保持勻速?如果考慮這些因素,物體的速度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問題5:假設現(xiàn)在有一個質量為 m 的小球,用一根長度為 L 的輕繩連接,使其在豎直平面內做完整的圓周運動.為了保證小球在最高點不脫離軌道,需要滿足哪些條件?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理論.
從上述探究問題鏈來看,問題5是整個問題鏈的核心,但其根本價值并不在于實驗設計的精確性,而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過程,認識到圓周運動中涉及的各種力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從而消除物理學中絕對理想化的狀態(tài),這也是探究問題鏈的價值所在.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問題鏈的設計與實施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知識的遷移應用.通過合理設置引入、遞進、彈性、遷移及探究問題鏈,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海霞.高中物理教學中巧用“問題鏈”激活課堂的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4(09):71-73.
[2]汪少宇.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使用問題鏈教學的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4,53(11):50 -52.
[3]楊發(fā)茂.高中物理問題鏈設計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4,13(08):92-95.
[4]楊鳳樓.促進高中物理深度學習的“問題鏈”策略研究[J].物理教師,2021,42(06):34-37.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