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高中學生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在物理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下面以向心力教學為例開展應用研究.
1核心素養(yǎng)
通過“向心力”的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文章將從運動和力兩方面來探究圓周運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來源;(2)掌握向心力公式應用;(3)知道非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
2.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提出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勻速圓周運動進行研究,讓學生理解向心力概念;(2)在探究向心力與質量、半徑、速度三者的關系過程中,加深對控制變量法的理解.
2.3 1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從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及物理問題解決能力[1].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研究態(tài)度.
(2)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感知科技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① 掌握并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② 會用向心力的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2)教學難點
向心力的來源及公式的應用.
4教學思想
本節(jié)課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通過一段視頻,引入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利用演示實驗法來探究向心力的特點以及它與有關物理量的關系.
5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實驗儀器,測力計,鉤碼,光電門測速儀,天平等.
6主要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教師首先用PPT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圓周運動現(xiàn)象,例如:火車轉彎,摩天輪、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空中飛椅等,它們都在做勻速圓周運動.那么是什么力迫使它們做圓周運動?這個力在運動過程中有什么特點?這就是今天將要學習的問題—向心力.
6.2 新課教學
探究1 向心力的建立
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一根細線的一端系著一個小球,另一端用圖釘固定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給小球一個初速度,則小球在光滑桌面上以圖釘為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如圖1所示.
然后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做勻速運動的小球受幾個力?重力和支持力有什么關系?若剪斷細線,小球將做什么運動?是哪個力迫使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結論: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總指向圓心,故稱之為向心力 (Fn) ;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向心力是根據(jù)作用效果命名的.
探究2 向心力的大小思考:向心力的大小與哪些物理量有關?
猜想:可能與圓周運動中線速度、質量、半徑等物理量有關.
先通過一個自制的簡易小實驗進行定性驗證.
實驗器材:細繩、純凈水瓶.
結論:向心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線速度、半徑等物理量有關.
探究3物體的質量、線速度、半徑三者與向心力有什么定量關系?
通過自制的實驗儀器對其進行研究.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實驗器材說明:電子測力計(可以測量峰值),滑輪(質量比較輕且摩擦力較?。煌|量的鉤碼(質量都比較大且?guī)в姓诠馄?,光電門.
實驗原理:如圖3所示,先用刻度尺測出1號滑輪到鉤碼中心(近似重心)的距離,接著把鉤碼拉至某一位置,細線和1號滑輪分離,然后釋放鉤碼(釋放時要保持讓鉤碼、細線、1號滑輪三者共面),當鉤碼運動到某位置時,細線與1號滑輪接觸,此時鉤碼開始以1號滑輪為圓心做圓周運動.鉤碼運動到最低位置時,細線拉力最大,此時測力計就記下此時細線拉力值(峰值),通過光電門測出鉤碼運動到最低點時的速度.由于鉤碼質量比較大,故細線的拉力比較大,且遠大于滑輪和輪軸之間的摩擦力;所以實驗過程可以忽略滑輪和輪軸之間的摩擦力.
(2)實驗步驟及操作① 探討向心力與鉤碼質量的關系.
準備6個不同質量的鉤砝,分別用細線連接,從同一高度釋放,控制 r 和 v 不變,當它運動到最低點時讀出測力計的讀數(shù).由公式 ,可以計算出小球向心力的大小.記錄數(shù)據(jù),完成表1.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并且便于形象直觀地得出實驗結論,可以通過繪制 Fn-m 圖像.
② 探討向心力與鉤碼速度的關系.
用同一個鉤碼從不同高度釋放,控制其 r 和 ψm 不變.當鉤碼運動到最低點時,記錄好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算出小球的速度,并讀出此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完成表2.由公式 Fn=FM-mg ,可以計算出小球向心力的大小.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并且便于形象直觀得出實驗結論,可以通過繪制 Fn-v 圖像,這時會發(fā)現(xiàn)圖像與二次函數(shù)圖像相似,
③ 探討向心力與軌道半徑的關系.
用同一個鉤碼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通過改變1號滑輪的高度進而改變鉤碼運動的軌道半徑,控制 ψm 和 v 不變.當鉤碼運動到最低點時,通過測力計讀出此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完成表3.由公式 Fn=Fd∣g∣ -mg ,可以計算出小球向心力的大小.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并且便于形象直觀得出實驗結論,可以通過繪制 Fn-r 圖像,這時會發(fā)現(xiàn)圖像與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相似.
在演示實驗法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了解實驗器材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正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科學處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認識實驗在物理規(guī)律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 分析與論證.
實驗得出: 即
通過上面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代入計算發(fā)現(xiàn) k=1 所以向心力公式, 探究4 變速圓周運動與一般曲線運動的關系
及特點.實驗:使純凈水瓶在頭頂上方的做速度越來越
快的圓周運動.實驗現(xiàn)象:細線沒有沿半徑方向且線速度越來
越大.結論:非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力不指向
圓心.引導分析:在變速圓周運動中,合力一般不指向
圓心,根據(jù)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可以把合力分解為兩
個相互垂直的分力:一個沿切線方向的分力,一個沿徑向方向的分力(向心力).切線方向的分力,使得純凈水瓶的線速度越來越大,故切線方向的分力只改變速度大??;徑向方向的分力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
一般的曲線運動:
(1)定義:運動軌跡是曲線且不是圓周的運動,稱之為一般的曲線運動2」.(2)處理辦法:曲線可以看成由無數(shù)個小圓弧組成,因此可以將曲線運動分割無數(shù)個小段,物體在每小段上的運動看成圓周運動.這樣,物體在曲線上某段的運動就可以用圓周運動知識處理了[3-4].
7板書設計: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定義:勻速圓周運動所受的合力稱之為向心力.方向:指向圓心.
大?。? 或者 Fn=mω2r
性質: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8結語
本節(jié)課重點以理解向心力為核心,它是以后學習天體運動、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運動等有關知識的關鍵一課.通過實例分析和學生動手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知欲,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向心力的來源及大小,理解向心力與什么物理量有關,從而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向心力的概念,體會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根本原因,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通過圓錐擺實驗探究向心力大小與線速度、質量、半徑的定量關系,推導出向心力的公式,進而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也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簡潔美、方法美、實驗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精準設計問題,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橋梁,
參考文獻:
[1」韋敏鸞.問題式教學對培養(yǎng)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與實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2]何萬齡.解讀曲線運動的概念和條件[J].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一),2016(2):22-23.
[3]林春艷.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考點分析與總結[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4(8):6—7.
[4]莫章榮.深度學習理論下的高中物理課堂重構—以“曲線運動”為例[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3(14):51一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