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到外地參加一場大型古琴活動,席間我坐在一位濃眉大眼的中年男人旁邊。他很和善地與我打招呼,在交談中,得知他叫嵇孝華,是連云港市非遺項目“嵇氏古琴(斫琴)技藝”傳承人。從友人的口中得知,嵇孝華還是嵇康的后人。
古今以竹林七賢為題的繪畫作品不勝枚舉,而嵇康就是當時竹林七賢中的精神領袖。說起嵇康,古琴名曲《廣陵散》因他而流傳后世。嵇康字叔夜,譙國鐸縣人,魏晉時期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自幼聰穎,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他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尤為喜愛老莊學說。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司馬氏掌權后,隱居不仕,拒絕出仕。景元四年,因受司隸校尉鐘會構陷,而遭掌權的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嵇康行刑當日,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陽的影子,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失傳了。說完后,從容就戮。
從《琴書大全》中尋到珍貴史料
嵇孝華是從父親嵇國倫老先生那里傳承了斫琴技藝的。在他的制琴生涯中,“伏羲式”“神農氏”“仲尼式”等以先賢圣人命名的古琴型制,他都熟悉并制作過。當我問起他是從何時萌生了復制“嵇康款式”古琴想法的?稀孝華說:復制“嵇康款式”古琴的想法,是我在制琴過程中萌發(fā)的?!拔宜伎嘉覀兊淖嫦蕊倒谥袊徘偈飞嫌心敲锤叩牡匚唬矐撚小】悼钍健墓徘?。”
嵇孝華是從唐代李勉的《琴記》中了解到有關“稀康款式”古琴記錄的,不過他一直沒有找到《琴書大全》這套書,“開始雖然知道《琴記》中有關‘嵇康款式’古琴的尺寸和圖片,但是沒有真憑實據還是不能貿然去做‘稀康款式’古琴的?!比绱丝磥盹⑷A做事非常謹慎。嵇孝華說,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查閱資料、跑圖書館和博物館,“因為關于古琴的資料特別少,所以跑了兩年一無所獲?!焙髞?,嵇孝華聯(lián)系了揚州大學文學系的教授,想從大學的圖書館里找到一點線索。
幾個月后,揚州大學的郭教授從“文匯閣”書庫里查閱到了記載“稀康款式”古琴的資料。這份資料中記載明代蔣克謙編纂《琴書大全》里收錄的唐代李勉的《琴記》,書中描述了“嵇康款式”古琴的尺寸和樣式??吹竭@份資料后,嵇孝華十分驚喜,決定全力尋找《琴書大全》這套書。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年底,嵇孝華背回了《琴書大全》,這套由“中國書店”出版發(fā)行的十六冊書,是中國現(xiàn)存重要古琴文獻之一。全書共22卷,前20卷為論琴文字,后2卷為琴曲譜,計62曲,由明萬歷年間琴家蔣克謙經祖孫四代不斷積累,于明代萬歷庚寅年成書。
《琴書大全》中的《琴記》篇,詳細記錄了”嵇康款式”古琴的器型圖片及尺寸:“嵇康琴長三尺三寸三分,用魏中尺。一云三尺七寸?!憋⑷A如獲至寶,遂開始潛心琢磨如何復原先人所創(chuàng)制的古琴。
巧手復原“嵇康款式”古琴
嵇孝華的嵇氏古琴琴坊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每天嵇孝華都沉浸在琴坊里埋頭斫琴。2023年秋季,嵇孝華開始動手設計圖樣,之后他選用百年以上老杉木為琴面、梓木為琴底,全部采用傳統(tǒng)的工藝手工斫制。經過一年多時間反復打磨,他終于成功復制出“嵇康款式”古琴,讓先人創(chuàng)制的嵇琴得以復活,并以稀康的字“叔夜”為這張琴賦名。
經過資深琴家反復彈奏品鑒,這款“叔夜”琴音色深沉而富有變化,余音悠遠,溫暖而和諧,給人一種舒適和安心的感覺,能夠傳達出悠遠的意境和淳厚的情感。
“嵇康款式”古琴的形制看上去極為普通,古琴整體簡潔流暢,不事雕琢,與眾不同之處是底板中部龍池為四瓣梅花造型,而其他款式古琴龍池多為長條形或圓形。稀孝華介紹說,“稀康款式”古琴的腹腔比其他琴要稍大一些。“腹腔大能提供更廣闊的共鳴空間,使琴弦振動產生的聲音在腹腔內充分共
振和擴散,從而增強聲音的輻射能力,讓古琴發(fā)出的音量更大、傳得更遠。”嵇孝華認為,大腹腔的古琴有許多優(yōu)勢,可以讓琴音中的泛音更加豐富?!胺阂羰枪徘僖羯毺匦院?/p>
豐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泛音相互交織,能使音色變得更加醇厚、飽滿、柔和,韻味悠長,給人帶來更美妙的聽覺享受。同時,較大的腹腔有利于低音的共鳴和傳播,能夠讓古琴的低音部分更加深沉、厚實、穩(wěn)定。在演奏一些需要表現(xiàn)深沉情感或宏大意境的曲目時,沉穩(wěn)的低音可以更好地營造出相應的氛圍?!?/p>
他認為:“大腹腔能延長琴音的余韻,這種悠長的余韻可以增強音樂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讓聽眾有更多時間去品味琴音中的情感和意境?!?/p>
正如一位業(yè)內人士所言:“‘稀康款式’古琴的成功復制,有助于喚起社會對古琴文化的關注和重視。這不僅是對古代技藝的一次重現(xiàn),更是為當代的制琴師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借鑒的范例?!?/p>
“嵇康款式”古琴復制完成后,稀孝華專門賦詩《詠叔夜琴》:“叔夜琴音韻無窮,古琴彈撥意融融;山水之間傳佳音,仙樂飄飄入夢中?!彼€請書法家嵇加龍題寫后刻于琴底,以作銘記。
嵇康后人與琴為伴
在中國歷史畫卷中,嵇氏家族人杰輩出,除了二世祖嵇康,還有三世祖嵇紹也是撫琴高手?!断∈献谧V》記載四十四世祖嵇迪“雅尚清修、謙德弗耀、善琴瑟”。元代嵇厚(四十六世)亦善琴棋書畫,著有《長薌書院記》。嵇鋼(五十二世),字克堅,明萬歷丙午舉人,歷任海鹽縣令、河州知州、臨洮知府,歸訂《安東縣志》,以文字和撫琴自娛。安東縣,就是鄰近海州(今連云港)的漣水縣,海州古地圖上經??梢钥吹健o诿希ㄎ迨耸溃?,字子震,號淑子,淮安府安東縣(今漣水)人,天資穎異,22歲拔貢生員,23歲中舉人,50歲中進士,明清之際詩文家。曾任武昌府丞、杭州知府,致仕皇授“博學鴻詞”,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其詩文聲氣遍于海內。嵇良善(六十三世)清同治十年出生,光緒十五年考取生員功名,一生在嵇氏家族祠堂“竹林書屋”教家族子弟讀書識字和彈琴。
根據《竹林堂嵇氏宗譜》記載,稀孝華為六十六世,他的斫琴技藝與嵇氏家族傳承手藝可謂一脈相承。嵇孝華已成為連云港市“嵇氏古琴斫琴技藝”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嵇孝華表示,嵇氏斫琴人崇尚、繼承并遵循歷代先賢相傳下來的傳統(tǒng)斫琴之道,嚴格遵守古制,反對在古琴結構和材料上刻意標新立異、無序改造。
目前江蘇有揚州的嵇玉峰(嵇康后裔,族譜第六十七世,斫琴非遺傳承人)、漣水縣嵇禮艷(稀孝華斫琴弟子)等人都是嵇氏古琴斫琴傳人。
致力于弘揚傳承傳統(tǒng)文化
作為嵇康后人,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如何去做?我他坦言:嵇康是魏晉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作為他的后裔,在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方面,我可以從以下多個方面著手:
1.深入研究稀康文化
在學校、社區(qū)、文化場館等場所舉辦嵇康文化講座,向公眾介紹嵇康的生平事跡、思想成就和藝術責獻,提高公眾對嵇康文化的認知度。舉辦嵇康文化展覽,通過展示嵇康的著作、書畫、音樂作品等相關文物和資料,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嵇康文化的魅力。
2.傳承嵇康古琴藝術
學習和傳承嵇康的音樂作品,如《廣陵散》等。邀請專業(yè)的古琴演奏家進行指導,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并通過演出、錄制音樂作品等方式,將稀康的音樂傳承下去。
嵇孝華表示,今后打算開展古琴教學活動,培養(yǎng)更多的古琴愛好者,讓嵇康的音樂藝術在當代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發(fā)展?!巴瑫r,以嵇康的歷史故事為靈感,進行詩歌、散文等文學創(chuàng)作,組織嵇康文學創(chuàng)作比賽,以吸引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參與,激發(fā)他們對嵇康文化的創(chuàng)作熱情。傳承和發(fā)揚嵇康的文學風格和精神內涵。
嵇康作為三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竹林七賢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聲無哀樂論》《琴賦》等作品展現(xiàn)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哲學思考。他的音樂造詣尤其被后人稱道。唐代季白、白居易等詩人贊其風骨;宋代蘇軾稱“嵇康之為人,類皆有所托而逃”。
宣傳推廣“嵇康款式”古琴
稀康崇尚老莊哲學,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人格,不被污濁的政治環(huán)境所同化。其剛正不阿、不屈的氣節(jié)世代為后人景仰。
嵇孝華表示,作為嵇氏后人和一名斫琴人,他會積極參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與其他文化團體和機構合作,推廣嵇康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文化交流,豐富和發(fā)展稀康文化,促進文化的多元共生和交流互鑒。
嵇孝華認為,嵇氏古琴斫琴技法也是稀氏家族文化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門家族技藝,稀孝華、嵇玉峰等已經將嵇氏家族的斫琴技藝收集整理成文字,提供給嵇氏后人和廣大斫琴人作為參考資料。
“我打算把推廣‘嵇康款式’古琴作為今后的一項任務,并爭取把這款古琴做得像其他名琴那樣家喻戶曉?!闭f這話時,嵇孝華語氣堅定,目光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