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12.037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主要用于照護生理系統(tǒng)未充分發(fā)育成熟的早產兒,其在出生后通常需要在NICU接受專門的醫(yī)療干預[1]。目前,我國的NICU普遍采取封閉式管理模式,照顧者只能在特定時間通過窗口或監(jiān)控器觀察患兒,限制了照顧者的直接陪伴和護理作用[2-3]。這種模式可能導致照顧者的護理技能不足,從而影響早產兒出院后的母乳喂養(yǎng),不利于其健康成長。鑒于父母通常是早產兒出院后的主要照顧者,若其在NICU階段就能參與護理過程,將有助于提高早產兒出院后的護理質量[4]。因此,本研究選取2023年1月—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80例早產兒及其父母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NICU中實施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對其母乳喂養(yǎng)結局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1月—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80例早產兒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納入標準:1)早產兒入院時間 ?48h;2) 早產兒體重 gt;1500g;3) 父母無新生兒護理經歷;4)父母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肺疾病的早產兒;2)有遺傳代謝病史的早產兒;3)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的早產兒或照護者。對照組早產兒中,男29例,女11例;母親孕周為 28~35(33.81±1.21) 周;對照組照顧者中,男16人,女24人;學歷:初中及以下6人,高中20人,專科及以上14人。試驗組早產兒中,男26人,女14人;母親孕周為 28~35(33.93±1.19) 周;試驗組照顧者中,男17人,女23人;學歷:初中及以下7人,高中19人,??埔陨?4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本研究已取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批準(批準號:SWZ-2022-021-010)。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全面的人院評估和專業(yè)評估,按照醫(yī)生指示執(zhí)行治療性與非治療性護理措施,密切監(jiān)測早產兒的健康狀況,并及時發(fā)現(xiàn)和應對異常情況,同時進行常規(guī)家庭護理指導。
1.2.2 試驗組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
1.2.2.1 第1階段
入院當天至第7天,在早產兒病情穩(wěn)定以后,根據早產兒恢復情況,在入院當天對早產兒母親進行非醫(yī)學性常規(guī)生活護理指導,包括7步洗手法、皮膚貼皮膚的袋鼠式摟抱、臍帶護理、口腔護理、臀部護理、測量體溫、稱體重、皮膚護理、母乳喂養(yǎng)、嬰兒洗澡等,臨床護理人員需親自示范并提供指導,并評估照顧者操作的正確性。在指導過程中親自示范母乳喂養(yǎng)以及懷抱早產兒的正確方法;指導照顧者取鳥巢式體位將早產兒赤裸、抱直、俯臥在母親胸懷,再以棉被或大毛巾覆蓋,每次至少維持 1~2h ,在此過程中母親可以哺乳;給照顧者講解早產兒的睡眠生理知識,提升其認知與理解能力;引導照顧者學習正確的早產兒觸摸方式,并使用消毒后的用具,通過對照顧者護理知識的培訓提升其對護理管理知識的認知;講解與示范床旁護理方式,督促照顧者積極參與早產兒的護理工作,并通過“袋鼠課堂\"應用程序向照顧者詳細講解早產兒管理機制、臨床護理策略等內容。
1.2.2.2 第2階段
入院第8天至出院前1d,照顧者可以進入NICU24h 陪護新生兒,由專人指導其學習如何照護新生兒。在臨床護理人員對照顧者進行充分指導下,允許患兒照顧者進入病房參與早產兒住院期間非醫(yī)學性常規(guī)生活護理,時間不少于1周,每天時間不少于 3h 。照顧者進入病房期間,醫(yī)護人員根據早產兒的實際情況確定護理規(guī)劃與護理內容,并與照顧者及時進行交流,耐心解答照顧者提出的疑問,引導照顧者對早產兒的生長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并記錄,并積極對照護早產兒的方法進行調整,確保在早產兒出院時照顧者可以獨立自主地完成早產兒的日常照護和管理工作。
1.3 評價指標
1)照顧者照護能力:依據邢偉等5制定的新生兒照護能力問卷進行評價;該問卷包含護理知識、技巧和態(tài)度3個維度,共43個條目,總分為43~172分,得分越高表示照顧者的照護能力越好。2)純母乳喂養(yǎng)率:記錄兩組早產兒護理后實施純母乳喂養(yǎng)的情況,純母乳喂養(yǎng)率 (%)= (實施母乳喂養(yǎng)例數(shù)/納入研究總例數(shù) )×100% 。3)早產兒生長發(fā)育指標:干預前及干預后(出院前)分別測量兩組早產兒的體重、身長和頭圍;體重使用精度至 0.01kg 的電子秤進行測評,身長通過精確至 0.1cm 的嬰兒身高尺進行測量,頭圍采用精確至0.1cm 的軟尺進行測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表示,并通過t檢驗比較不同組間的差異;定性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 (%) 表示,使用 χ2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 Plt;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早產兒照顧者照護能力比較(見表1)
2.2 兩組早產兒純母乳喂養(yǎng)情況比較(見表2)
2.3兩組早產兒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見表3)
3 討論
因早產兒胎齡不足,身體各項器官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均需要住進NICU進行護理,傳統(tǒng)NICU照護模式為無陪護機制,臨床醫(yī)護者負責照護早產兒的生活,照顧者無須參與其中。因照顧者無法陪伴在早產兒身邊,易增加其心理負擔,這對構建良好的早產兒與父母關系極為不利。因此,早產兒照顧者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以及明顯的心理問題。有研究顯示,目前照顧者照護早產兒的要求較高,希望盡快照護早產兒[6。家庭參與式綜合管理方法在早產兒病情穩(wěn)定后鼓勵照顧者參與其中,提升照顧者在早產兒照護工作中的積極性。通過臨床護理人員的指導,讓照顧者完成對早產兒的護理管理工作,照顧者可以照護與接觸早產兒,對其身份的轉變與緩解不良情緒幫助較大。同時,照顧者照護能力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能更好地保證早產兒出院后可以繼續(xù)得到有效的護理。系統(tǒng)化的家庭參與式管理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護理模式,其整合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和成長性照顧的理念,強調新生兒照顧者在照護過程中的積極角色,有助于提高其新生兒護理的整體水平[7]。在這種模式中,護理專業(yè)人員的角色轉變?yōu)榻逃?,在提供必要治療性護理的同時著重對照顧者進行專業(yè)護理教育和指導。照顧者則負責全部非治療性的護理任務,這一轉變有助于提升照顧者的護理技能,進而有利于早產兒的生活質量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采用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模式后,早產兒照顧者的照護能力明顯增強,這證實了該模式在提升家長護理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赡艿脑驗椋簜鹘y(tǒng)NICU護理中的母嬰分離限制了照顧者與新生兒的互動,影響了照顧者護理技能的學習和親子關系的建立,降低了其護理自信心。而家庭參與式管理則允許照顧者在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習積累護理經驗。同時,通過照顧者親自執(zhí)行非治療性的護理操作,其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均得到了實質性提升,增強了其新生兒護理上的自信心[8]。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可以提高純母乳喂養(yǎng)率,且試驗組早產兒的身高、體重均高于對照組 (Plt;0.05) 。說明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能夠提高早產兒生長發(fā)育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該方法邀請照顧者直接參與早產兒的護理,能夠在根本上保證母乳喂養(yǎng)的充足[9]。加上開展一對一喂養(yǎng),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早產兒健全胃腸道喂養(yǎng)功能,積極滿足早產兒體重增長的需要,改善早產兒體重增長速率[10]。
4小結
綜上所述,將系統(tǒng)化家庭參與式管理模式應用于早產兒NICU護理中能有效提升照顧者的照護能力,增加純母乳喂養(yǎng)率,促進早產兒生長發(fā)育。
參考文獻:
[1]姚玫賢,吳桂麗,盧曉霞,等.NICU出院早產兒及照護者延續(xù)性護理網絡平臺應用的范圍綜述[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3,29(1):122-127.
[2]何佳慧,羊蕓,丁焱,等.心理-生理-社會綜合視角下NICU早產兒母親健康教育需求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15):1432-1435.
[3]程莉萍,李磊,高榕瑛,等.家庭化護理模式在超早產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應用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3):263-266.
[4]陳盈香,孫靜,楊瑩,等.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兒父親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策略的范圍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3,39(33):2634-2641.
[5]邢偉,張會,孫萌,等.新生兒照護能力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17,31(1):29-32.
[6]金倩,湯曉麗,陸紅,等.NICU醫(yī)護人員對住院患兒家長的培訓情況與臨床實踐的現(xiàn)況調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2,28(35):4921-4925.
[7]向希盈,高翔羽,高喜容,等.家庭參與式護理對早產兒體格生長及隨訪影響的多中心群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20,35(6):435-438
[8]金倩,湯曉麗,陸紅.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護人員家庭參與式照護態(tài)度的現(xiàn)況調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30):4176-4180.
[9]唐洪濤,于夕麗,董玲玲,等.家庭參與式過渡期護理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照護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23):2171-2175.
[10]王曉燕,孫彩霞,孫志薇,等.家庭參與式護理對早產兒母親積極感受及出院準備度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2,31(10):899-904.
(收稿日期:2024-08-28;修回日期:2025-05-30)
(本文編輯 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