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熱敏灸聯(lián)合刺絡拔罐法在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22年8月- 2024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行刺絡拔罐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熱敏灸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數字評分,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48h、14d,疼痛程度評分均逐漸下降,但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治療14d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5%,低于對照組的22.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熱敏灸聯(lián)合刺絡拔罐法在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 熱敏灸;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氣虛血瘀型;刺絡拔罐法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09--03
在中醫(yī)理論中,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病機主要是余毒未清或正氣不足,以致氣虛或氣滯血瘀,不通則痛[1]。帶狀皰疹的發(fā)生和熱、濕、毒有很大關系,而其后期疼痛則是因為熱、濕、毒阻滯氣血、氣機,以至氣滯血瘀而成。對于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其發(fā)病機制具體表現為患者素體陰液不足,或氣郁日久化火傷陰,陰虛火旺,不榮而痛;或疼痛日久致正氣虛弱,無力驅邪外出;或年老正氣不足,脾腎陽虛,氣虛無力推動邪氣外出,使余毒不清,致經絡氣血為之阻塞而痛[2]。刺絡拔罐法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指導,通過放血和拔罐的方式,達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的作用。這種方法符合中醫(yī)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不通則痛”的認識,通過刺激經絡和穴位,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其能夠直接作用于患處皮損,通過放血減輕局部的炎癥水腫,減輕對神經的刺激與壓迫,從而緩解疼痛[3]。但刺絡拔罐法并非適用于所有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尤其對于基礎病變較多、病程遷延日久的患者,單純使用該療法效果欠佳。為此本研究將熱敏灸聯(lián)合刺絡拔罐法治療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2年8月- 2024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診斷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醫(yī)分型為氣虛血瘀型,病變部位存在于軀干部位;精神狀況正常,認知功能正常;入組前未接受針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相關治療。排除標準:病變部位位于頭面部者;病變部位位于會陰部者;病變部位位于肢體末端者;對擬定使用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和(或)哺乳期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局部嚴重感染者。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入組同意書。
根據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3~93歲,平均73.5±6.8歲;病變部位:胸部者16例、腰部者24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4~91歲,平均73.9±6.5歲;病變部位:胸部者18例,腰部者22例。兩組上述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刺絡拔罐療法治療,具體方法為:局部消毒并使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頭定位疼痛最明顯部位快速點刺直至真皮層或出血,各最嚴重疼痛部位單次針刺5次,隨后于局部拔火罐,7~10min后起罐,每間隔兩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4d為1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刺絡拔罐療法的基礎上聯(lián)合熱敏灸干預,選穴為氣海穴、關元穴以及皮膚疼痛最明顯部位,定位后操作者右手持點燃之艾條,于定位點2.5cm左右高度行回旋灸,并結合雀啄灸探尋敏化腧穴,隨后行溫和灸30min,每間隔兩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4d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評分:采用疼痛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該量表評分范圍為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表示最嚴重的疼痛?;颊呖梢愿鶕约旱母惺苓x擇1個數字來描述他們的疼痛程度。
(2)睡眠質量:主要從睡眠時長、入睡時間、睡眠深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睡眠時長即患者每晚的睡眠時長,通常成年人每晚應該睡7~9h;入睡時間即患者入睡所需的時間,長時間入睡可能表明睡眠質量不佳;睡眠深度即患者在睡眠過程中的深度和質量,包括深睡眠和快速眼動期睡眠,睡眠中斷及患者在夜間是否頻繁醒來或睡眠中斷的次數,睡眠效果及患者在白天是否感到疲倦、困倦或精神不集中,以及是否需要白天補眠情況。分值范圍0~20分,分值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理想。
(3)生活質量:主要從生活功能、心理健康、社交支持、生活滿意度等方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生活功能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狀況,包括工作、社交活動、家務等方面是否受到影響;心理健康即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焦慮、抑郁、情緒波動等方面的影響;社交支持即患者在家庭、朋友和社會支持方面的情況,是否能夠得到理解和支持;生活滿意度即患者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理想。
(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主要包括局部感染、局部麻木、皮膚破潰等不良反應。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 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48h、14d,疼痛程度評分均逐漸下降,但觀察組患者治療48h、14d后的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14d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僅有1例發(fā)生皮膚破潰,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5%,低于對照組的22.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帶狀皰疹急性發(fā)作期間,邪氣灼傷血絡,陰血流到脈絡之外,形成瘀血,阻礙了氣血的正常運行。這種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在中醫(yī)理論中被稱為“不通則痛”[4]。瘀血阻塞經絡,使得氣血無法順暢地滋養(yǎng)肌膚和神經,從而導致疼痛的產生。部分患者可因濕熱毒蘊而導致氣滯血瘀,經絡阻塞不通,進而出現疼痛。帶狀皰疹的發(fā)生與熱、濕、毒邪密切相關。在帶狀皰疹的后期,這些濕熱毒邪可能阻滯氣血、氣機,導致氣虛血瘀的形成[5]。濕熱毒邪的阻滯不僅影響氣血的運行,還可能引發(fā)局部炎癥和水腫,進一步加重對神經的刺激和壓迫,從而引發(fā)疼痛[6]。針對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醫(yī)治療方法通常包括藥物內服、外用,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原則上以活血化瘀為主,通過藥物或針灸等方法,促進氣血運行,消除血瘀,緩解疼痛。兼具益氣養(yǎng)血,即針對氣血虧虛的患者,采用益氣養(yǎng)血的藥物和方法,增強體質,緩解疼痛,與清熱解毒相結合,針對濕熱毒蘊的病因,采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和方法,消除病因,減輕疼痛[7]。
刺絡拔罐法通過三棱針或梅花針刺破人體特定穴位,放出少量血液,再配合拔罐,達到活血通絡、祛瘀瀉毒的效果。該方法可以調暢患病部位的氣血,有效緩解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疼痛癥狀[8]。刺激局部神經和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病變組織的營養(yǎng)供應,有助于加速炎癥介質的吸收,促進神經組織的修復,從而緩解疼痛,促進患者的康復[9]。作為中醫(yī)的一部分,注重整體調節(jié),通過刺激穴位,可以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增強體質。但刺絡拔罐法雖然能夠緩解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癥狀,但無法根治病因。尤其對于病毒損害的神經組織,刺絡拔罐法無法完全恢復其功能,因此無法徹底治愈后遺神經痛[10]。同時在拔罐過程中,如果負壓過大或時間過長,可能會對皮膚造成損傷。為此本研究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熱敏灸進行干預,結果顯示,治療48h和治療14d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但觀察組患者各時點的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熱敏灸結合了艾草的作用和灸的熱效應,其中艾草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通過燃燒艾葉產生的熱量,能夠深入肌膚,促進氣血運行。熱敏點是一種對艾熱極為敏感的陽性反應點,會產生多種特殊反應,如喜熱、透熱、傳熱等,在治療過程中,醫(yī)生會在病變區(qū)域及氣海、關元穴位附近探尋相應熱敏點,并進行針對性的熱敏灸治療[11]。通過刺激局部神經和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癥介質的吸收,從而緩解疼痛。且熱敏灸還能調節(jié)免疫功能,促進神經組織的修復,進一步改善疼痛癥狀[12]。
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治療14d后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熱敏灸聯(lián)合刺絡拔罐法能夠顯著減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癥狀,降低疼痛程度。疼痛是影響患者睡眠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疼痛緩解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自然得到提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能夠加速炎癥介質的吸收和神經組織的修復,從而縮短疼痛的持續(xù)時間,意味著患者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擺脫疼痛的困擾,進而改善睡眠和生活質量。在治療過程中能夠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焦慮情緒,從而改善睡眠和生活質量。隨著治療效果的顯現,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逐漸增強,這有助于他們更積極地面對疾病和治療[13]。信心增強可以促進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進一步改善睡眠和生活質量[14]。通過分析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僅發(fā)生不良反應1例,發(fā)生率為2.5%,低于對照組的22.5%。熱敏灸作為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之一,其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在治療過程中,醫(y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熱敏灸的溫度和時間,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不會對患者造成明顯的創(chuàng)傷,因此不良反應較少[15]。熱敏灸和刺絡拔罐法結合使用能夠更全面地促進氣血運行、調節(jié)免疫功能、促進神經修復,從而更有效地緩解疼痛和其他癥狀,有助于減少單一療法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16]。
綜上所述,熱敏灸聯(lián)合刺絡拔罐法在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4" 參考文獻
[1] 孔舒玲,周萍,胡鳳鳴.序貫康復護理聯(lián)合熱敏灸療法在帶狀皰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23, 29 (22): 59-61.
[2] 黃芬,黃港.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研究概況[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23,44 (10): 76-80.
[3] 張海霞,黃海蓮,文娜.熱敏灸干預聯(lián)合激勵式心理疏導對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睡眠質量及疼痛接受度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3,27 (21): 73-75.
[4] 林晶晶,劉云,張娟.熱敏灸聯(lián)合隔藥灸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體會[J].中國民間療法,2023,31(2): 14-16.
[5] 李曉健,陳施宇,陳小敏,等.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熱敏點分布規(guī)律初探[J].山西中醫(yī),2022,38(9): 34-36.
[6] 晏娟,鄒佳華,黃港.火針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21,37(11): 1933-1934.
[7] 嚴張仁,王歡,申淑嫻,等.熱敏灸聯(lián)合中藥熱奄包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1,36 (11): 6877-6880.
[8] 馬力穎,宮樹豐,戰(zhàn)軍林,等.圍刺法結合熱敏灸治療背肌筋膜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18): 49-51.
[9] 周萍,孔舒玲,胡鳳鳴.熱敏灸療法對帶狀皰疹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21,43(2): 242-243.
[10] 王娜娜,王偉,王海泉.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研究概況[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21,37(1): 154-155.
[11] 楊瑜,潘路平,岳艷,等.臨床實用艾灸療法操作及應用比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0,35(12): 6395-6397.
[12] 優(yōu)麗杜孜·烏斯?jié)M,馬忠.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yī)藥,2020,38(4): 81-84.
[13] 陳文光,余新雅,李琳慧,等.淺析熱敏灸療法在熱癥治療中的意義[J].江西中醫(yī)藥,2020,51(6): 52-53.
[14] 謝寶全,陸艷紅,李斐,等.腕踝針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20,33(5): 91-92.
[15] 劉明強,杜曉燕,邱桂榮.圍針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0例[J].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32(1): 62-64.
[16] 溫明菲,許文斌,陳自雅.熱敏灸結合電針治療老年頑固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40例療效觀察[J].國醫(yī)論壇, 2019,34(6): 25-27.
[2024-12-2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