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解讀“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價值的基礎上,從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利用任務驅動學生積極思考、組織成果交流活動、完善評價反饋機制等方面,探索“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期落實“教—學—評”一致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
作者簡介:王菁(1993—),女,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沙頭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這揭示了教、學、評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保障“教—學—評”一致性,注重評價育人,強化素養(yǎng)立意;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習結果的評估和應用,服務教育教學質量管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轉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理念,強調探究式學習。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征,積極探索“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為學生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一、“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極大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及分析問題。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落實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豐富經驗,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由“要我學”逐步過渡至“我要學”[1]。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順利遷移與運用知識,了解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教師通過探究教、學、評三者之間的關聯(lián),在優(yōu)化教學設計、變革教學方式、改進教學過程、促進教學評有效銜接的基礎上落實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方向,驅動學生有針對性地參與學習活動[2]。這種強調學生主動性,能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表達機會、發(fā)展空間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宗旨,將小學數(shù)學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學習任務中,能夠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推進“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下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利用具體案例說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方法,以供借鑒。
(一)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評”一致性要求教師不僅要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把握,還要預設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恰當?shù)恼n堂評價來調控課堂。為確保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順利實施,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學習項目,再根據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任務,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在后續(xù)評價期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任務實踐中的表現(xiàn)及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判斷,確保教學評三者緊密聯(lián)系,突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優(yōu)勢[3]。
以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
圖(一)”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在本課學習中,學生需要學習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且能夠從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中獲得相關信息,順利處理統(tǒng)計問題。圍繞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初步明確本課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向,即以“數(shù)據意識”為核心,重點關注學生數(shù)據分析能力與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接下來,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統(tǒng)計圖表的了解情況以及自己的學習訴求。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了解到大部分學生有預習習慣,并且對統(tǒng)計圖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二者的區(qū)別的理解不夠深入。并且,大部分學生希望在本課學習中了解更多關于利用統(tǒng)計圖表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目標:提取數(shù)據蘊含的信息,初步建立數(shù)據分析意識;認識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它們的結構和特點,突出描述數(shù)據在數(shù)據分析過程中的作用。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訴求,將本次驅動任務主題定為“調查運動與身體的變化”,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人體運動前及運動后的脈搏跳動情況,通過完成任務樹立健康意識。同時,為確?!敖獭獙W—評”一致性,教師還可以清單的方式制訂本次任務驅動活動中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確保學生在評價的引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投入學習過程。
(二)利用任務驅動學生積極思考,實施過程性評價
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圍繞驅動任務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探究,鼓勵學生嘗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來說,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教師在提出任務后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視頻、圖片或生活故事等材料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驅動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此外,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做出科學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評價及時完善自我、調整學習方法,彰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價值,保障教、學、評三位一體[4]。
以蘇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夠運用割補法巧妙解決面積問題,形成良好的模型意識。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以“校園綠地面積”為主題設計驅動任務,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前往室外測量校園內草坪、花圃和樹木的占地面積,結合所學知識計算校園綠地面積,再將最終結果除以全校師生人數(shù),得到人均綠地面積,并針對美化校園環(huán)境、保護綠化情況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學生參與任務前,為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手段為學生展示校園內的綠化圖片,喚醒學生生活經驗,激發(fā)其探索綠地面積的積極性。在學生參與活動期間,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問題:“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如果遇到難以順利求解面積的圖形應怎么辦?可以將六邊形拆分為哪些熟悉的圖形?”結合學生反饋的情況,教師可以對任務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例如,針對學生反饋的“無法了解校園總人數(shù),因而無法計算人均綠地面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為其提供真實的數(shù)據,輔助學生完成計算。同時,針對學生在任務實踐中缺乏合作意識、交流能力較弱等問題,教師要在評價中及時指出,督促學生及時改進。這樣,學生在參與任務的過程中,能進一步鞏固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知識,形成轉化思想,還能在教師評價的指引下逐步完善自我,改正不良學習行為。
(三)組織任務成果交流活動,培育學生學習自信
任務驅動教學法具有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序列化的任務設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任務完成是教學完成的標志。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任務完成質量,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在班級內組織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悟與體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存在的困惑,讓學生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反思學習過程。針對學生的任務成果,教師需要進行激勵性評價,幫助其逐步建立學習自信,為其初中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基礎。
以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利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具體方法,了解數(shù)對的含義,教師設計“制作校園路線圖”的任務,驅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知識來為參與一日校園參觀活動的家長設計校園導覽路線圖。在各組順利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各組在班級內展示本組設計的路線圖,分享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在小組交流期間,教師需要進行巡回指導,觀察每組成員設計的路線圖形式,從內容、美觀程度、位置正確程度進行打分,贊揚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行為,利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任務成果進行評價。此外,為保障評價的真實性,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優(yōu)秀作品評選活動,指導學生相互評價,表達自己對其他組作品的想法,順利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
(四)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優(yōu)化任務驅動教學組織形式
“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是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提出的要求。在“教—學—評”一致性背景下,為保障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順利實施,教師需要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完善評價機制[5]。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評價,提出學生在任務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需要改進的問題,并帶領學生共同分析解決方法。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提供自主評價表格,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按照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科學評價,判斷自己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有效確保評價的科學性,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促進小學數(shù)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
以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次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利用“探索表面涂色的正方體規(guī)律”這一任務,驅動學生參與學習并探索規(guī)律。在學生完成任務實踐后,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評價,提出部分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征的理解存在問題,需要利用課后時間有針對性地鞏固與復習知識。在完成教師評價后,為避免學生不了解如何開展自主評價,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自主評價表(表1),指導學生根據表格內容進行自主評價。
圍繞教師提供的表格信息,學生能進一步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利用課后時間尋求幫助,逐步完善自我,提高學習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合理應用,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關鍵。文章結合“教—學—評”一致性背景,總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方法,能讓學生在參與更加豐富、多元和有趣的學習任務期間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盧丹.任務驅動下小學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21):67-69.
[2]李秀銀.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目標設計[J].教師,2023(18):39-41.
[3]湯飛梅.教學評一體化: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改進策略[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23(7):3-7.
[4]陳惠芳.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體例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3(5):51-54.
[5]鄭秀霞.小學數(shù)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運用[J].天津教育,2022(3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