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篩選出適宜在四川南部地區(qū)海拔1 700 ~ 2 400 m 高山地帶種植的無刺(少刺)花椒?!痉椒ā恳愿首沃菥硟?nèi)調(diào)查獲取的11 份無刺(少刺)花椒為材料,對其生長環(huán)境、表型性狀進行調(diào)查記錄,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主要表型性狀進行綜合分析?!窘Y(jié)果】在19 個性狀指標中,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127.27%,是差異最大的性狀指標;果徑的變異系數(shù)最小,為11.16%,其性狀差異最小。KD-3 和YJ-5 的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最少,為0;KD-3 的無刺枝段比例最高,為100%;YJ-2 的皮刺最??;YJ-4 平均果徑最大,為5.7 mm;KD-5 平均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最多,為78.80;YJ-4 的鮮果千粒質(zhì)量和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均最大,分別為111.19、21.70 g;KD-1 的頂葉面積和小葉面積最大,葉片最厚。通過對19 個表型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達到90.615%。綜合得分排名前3 位的依次為YJ-4、YJ-3、KD-1。通過聚類分析將11 份無刺(少刺)花椒材料分為3 類。YJ-4、YJ-3 聚為結(jié)實性狀較好類,KD-1與KD-3、YJ-1、YJ-2 聚為結(jié)實性狀中等類,其余參試材料與CK 聚為一類,該結(jié)果與表型性狀綜合得分排名較一致?!窘Y(jié)論】YJ-4、YJ-3、KD-1 在果實的豐產(chǎn)性和采摘的便捷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優(yōu)勢,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適宜進行培育和推廣。
關(guān)鍵詞:花椒;無刺(少刺);表型性狀;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S60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8981(2025)01—0040—09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屬于蕓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oxylum,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作為藥食同源植物,花椒不僅是傳統(tǒng)的調(diào)味品,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具有芳香健脾、除濕止痛、溫中散寒、止癢解腥等功效。此外,花椒還可用于香料提取,進一步加工成多樣化的制品,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1]。
近年來,得益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市場需求的驅(qū)動,我國的花椒種植面積顯著擴大,產(chǎn)量大幅度提升[2]。四川作為花椒主產(chǎn)區(qū),現(xiàn)有種植面積33.35 余萬hm2,年產(chǎn)干花椒10 萬t,居全國首位[3]?;ń贩N植受海拔、降水、氣溫和光照等因素的影響,紅花椒在四川境內(nèi)的適生區(qū)主要為海拔1 200 ~ 2 300 m 的高山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該區(qū)域人口密度低,勞動力匱乏?;ń贩N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因其枝條密生皮刺,育苗、種植、管護和采摘難度較大,勞動力需求大,生產(chǎn)經(jīng)營成本高,種植戶收益低,種植熱情不高,制約了產(chǎn)業(yè)發(fā)展[4]。
通過對中、高海拔地區(qū)不同無刺(少刺)花椒材料的比較,鑒定其無刺性狀、產(chǎn)量及經(jīng)濟價值,并進行綜合評估,從中選出適合該地區(qū)推廣的材料,加速花椒育種新成果的應用,對促進花椒生產(chǎn)和農(nóng)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5]。近年來,各地的花椒研究者對無刺花椒進行了大量的品種比較和評價工作,篩選適合當?shù)胤N植的無刺花椒品種。郭連東等[6] 通過引種陜西韓城5 個無刺花椒品種進行試驗觀察,篩選出了適宜慶陽當?shù)胤N植的無刺獅子頭、無刺伏椒大紅袍、興泰2 號3 個品種。任苗等[7] 通過相關(guān)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系統(tǒng)聚類分析對不同區(qū)試點的‘武選1 號’無刺梅花椒的果實和皮刺進行綜合評價,為無刺花椒的推廣種植提供了參考。
本試驗中以野外調(diào)查時獲取的11 份花椒類型為材料,對其皮刺、果實、葉片等主要表型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并進行綜合評價,旨在選出適宜四川南部地區(qū)海拔1 700 ~ 2 400 m高山地帶種植推廣的無刺(少刺)花椒類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以無刺或少刺為選育目標,在甘孜州的康定和雅江縣開展花椒種質(zhì)資源調(diào)查,共調(diào)查到無刺(少刺)花椒種質(zhì)資源11 個,其中花椒栽培類型1 個(對照),野生類型2 個,半野生半栽培類型8 個。試驗材料基本情況見表1。
1.2 觀測方法
1.2.1 皮刺表型性狀
每株樣樹選擇20 根結(jié)果枝,統(tǒng)計皮刺數(shù)量,測量枝條長度和無刺枝段長度。選取10 根2 年生枝條,每根隨機摘取2 枚皮刺,測量皮刺的高、寬、厚3 個指標。計算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的皮刺數(shù)量和無刺枝段的比例(無刺枝段長度占總長度的百分比)。
1.2.2 果實表型性狀
在每株樣樹樹冠外層任選10 個果穗,統(tǒng)計單穗結(jié)實數(shù)量,測量果梗長度,每穗任取1 粒鮮果測量果徑。稱量千粒鮮果質(zhì)量,將其烘干后稱量千粒皮質(zhì)量和千粒籽質(zhì)量。
1.2.3 葉片表型性狀
在樣樹樹冠外層任選10 個春梢中部的頂葉和頂葉下第1 對小葉,測量其長度和寬度,以及小葉厚度。
1.2.4 開花性狀
在樣樹樹冠外層任選10 根結(jié)果枝,記錄其花序數(shù)量和每序小花數(shù)量。
1.3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 23.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少刺(無刺)花椒主要性狀指標的差異
不同花椒材料的主要表型性狀指標如表2 所示。在這19 個表型性狀指標中,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127.27%,是差異最大的性狀指標。皮刺高、皮刺寬、皮刺厚、無刺枝段比例、結(jié)果枝長、結(jié)實數(shù)量、每枝花序數(shù)量這些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為53.35% ~ 82.79%,表明這些性狀的差異較大。果徑的變異系數(shù)最小,為11.16%,表明其性狀差異最小。其余性狀變異系數(shù)為12% ~ 50%,差異較小。
2.1.1 皮刺表型指標的差異
皮刺數(shù)量(無刺枝段比例、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和大?。ǜ?、寬、厚)是評價無刺花椒性狀的直接依據(jù)。由于其材料類型的差異,各參試材料的皮刺數(shù)量和大小亦不同。
KD-3 和YJ-5 的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最少,為0;其次是CK 和KD-4,四者差異不顯著(P > 0.05)。在11 種參試材料中,KD-3 的無刺枝段比例最高,為100%,隨后依序為KD-4、YJ-5、CK、YJ-1、YJ-2,其差異不顯著;KD-1 的無刺枝段比例為6%,與YJ-3、YJ-4 差異不顯著。
在皮刺大小方面,由于KD-3 和YJ-5 的2 年生枝上無皮刺,因此不將其與對照材料的進行比較。KD-1、KD-4、YJ-3、YJ-4 在皮刺高方面與CK 差異顯著,其中YJ-2 的皮刺最短,KD-1 的皮刺最長;KD-4、KD-5、YJ-2、YJ-3、YJ-4 在皮刺寬方面與CK 差異顯著,其中YJ-2 的皮刺最窄,KD-4 的皮刺最寬;KD-1、KD-2、KD-4、KD-5、YJ-1、YJ-2 在皮刺厚方面與CK 差異顯著,其中YJ-2 的皮刺最薄,YJ-4 的皮刺最厚。從上述結(jié)果可看出,YJ-2 的皮刺最小。
2.1.2 果實表型指標的差異
果實性狀是用來評價花椒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其中:YJ-4 的平均果徑最大,為5.7 mm,顯著大于其余參試材料;KD-5 的平均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最多,為78.80,顯著多于其余參試材料;YJ-4的鮮果千粒質(zhì)量和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均最大,分別為111.19、21.70 g,顯著大于其余參試材料。
2.1.3 葉片表型指標的差異
由表2 可知,各參試材料與對照大紅袍葉片的各項指標均有顯著差異(P < 0.05)。在頂葉長度和寬度方面,KD-1、YJ-3、YJ-4 與CK 有顯著差異;在小葉長度和寬度方面,KD-1 與CK 有顯著差異;在葉片厚度方面,KD-2、KD-3、KD-4、YJ-1、YJ-2、YJ-3、YJ-5 與CK 有顯著差異。其中,KD-1 的頂葉面積和小葉面積最大,葉片最厚,說明其葉片受光面積大,光合速率更高。
2.2 少刺(無刺)花椒表型性狀的相關(guān)性
參試材料與對照大紅袍的皮刺、果實及葉片表型性狀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見表3。由表3 可知,皮刺高與皮刺寬、皮刺厚、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葉片厚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無刺枝段比例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顯著正相關(guān)。皮刺寬與皮刺厚、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無刺枝段比例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小葉寬度、葉片厚度顯著正相關(guān)。皮刺厚與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葉片厚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無刺枝段比例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小葉寬度顯著正相關(guān)。無刺枝段比例與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極顯著負相關(guān)。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與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葉片厚度顯著正相關(guān)。果梗長與果徑、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小葉長度、小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果徑與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頂葉寬度、葉片厚度顯著正相關(guān)。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與頂葉長度、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鮮果千粒質(zhì)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鮮果千粒質(zhì)量與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小葉寬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與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葉片厚度顯著正相關(guān)。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與頂葉長度、頂葉寬度、葉片厚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頂葉長度與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頂葉寬度與小葉長度、小葉寬度、葉片厚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小葉長度與小葉寬度極顯著正相關(guān)。
2.3 少刺(無刺)花椒表型性狀的主成分分析
對參試材料的19 個表型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表4),以特征值大于1.0 為標準,提取到5 個主成分。由表4 可知,前5 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依次為43.448%、19.253%、13.598%、7.694%、6.622%,累計貢獻率達到90.615%,說明采用此5 個主成分能較好地解釋結(jié)果,可以用此5 個主成分代替原始的19 個性狀指標進行評價。
由表4 可知, 第1 主成分貢獻率最高, 為43.448%,占比較高的指標分別為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皮刺厚、皮刺寬、皮刺高,說明第1 主成分貢獻因子可歸納為結(jié)實性狀因子、皮刺性狀因子。第2 主成分占比較高的指標為小葉長度和小葉寬度,說明第2主成分主要影響因子為葉形指數(shù)。第3 主成分占比較高的指標為結(jié)果枝長和每枝花序數(shù)量。第4主成分主要影響因子是結(jié)果枝長和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第5 主成分主要影響因子是葉片厚度和每序小花數(shù)量。
根據(jù)因子得分系數(shù)矩陣及其所對應的主成分,可以計算出5 個主成分因子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F1=0.24X1+0.24X2+0.25X3-0.23X4+0.25X5-0.06X6-0.06X7+0.22X8-0.06X9+0.29X10+0.25X11+0.26X12-0.03X13+0.15X14+0.24X15+0.25X16+0.13X17+0.16X18+0.11X19;
F2=0.13X2+0.15X3+0.06X4-0.06X5+0.17X6-0.28X7+0.21X8+0.22X9+0.07X10+0.19X11+0.25X12+0.18X13+0.07X14-0.22X15-0.24X16-0.37X17-0.36X18;
F3=0.36X1+0.33X2+0.27X3+0.04X4-0.09X5+0.43X6+0.26X7-0.09X8+0.03X9-0.17X10-0.27X11-0.14X12+0.37X13+0.02X14-0.01X15-0.03X16+0.07X17+0.07X18+0.08X19;
F4=0.16X1+0.14X2+0.20X3+0.31X4-0.30X5-0.40X6+0.19X7+0.10X8+0.40X9-0.22X10+0.01X11+0.05X12-0.36X13+0.12X14+0.01X15-0.01X16+0.01X17+0.04X18+0.21X19;
F5=-0.09X1-0.01X2-0.02X3+0.29X4-0.15X5-0.07X6-0.17X7+0.09X8-0.26X9-0.07X10+0.15X11+0.10X12+0.28X13-0.48X14-0.06X15+0.16X16+0.06X17+0.13X18+0.56X19。
式中:X1 ~ X19 分別表示皮刺高、皮刺寬、皮刺厚、無刺枝段比例、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結(jié)果枝長、果梗長度、果徑、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鮮果千粒質(zhì)量、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每枝花序數(shù)量、每序小花數(shù)量、頂葉長度、頂葉寬度、小葉長度、小葉寬度、葉片厚度等19 個性狀指標;F1、F2、F3、F4、F5 分別表示主成分1 ~ 5 的得分。以各主成分特征值比率為權(quán)重,構(gòu)建參試無刺(少刺)花椒材料表型性狀綜合評價得分函數(shù):
F=0.48F1+0.21F2+0.15F3+0.08F4+0.07F5。
式中,F(xiàn) 為參試花椒材料19 個表型性狀的綜合得分。
將X1 ~ X19 分別代入主成分因子得分函數(shù)式和綜合評價得分函數(shù)式中,計算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并排序,結(jié)果見表5。F 值越大,表明該材料的綜合表型性狀越好。其中,YJ-4 的F 值為2.04,排名第1 位;YJ-3 的F 值為1.57,排名第2位;KD-1 的F 值為0.59,排名第3 位;CK 的F值為0.34,排名第6 位。
2.4 基于表型性狀的無刺(少刺)花椒材料聚類
無刺(少刺)花椒材料的聚類分析結(jié)果如圖1所示。由圖1 可見,在歐式距離10 處,可將11 種花椒材料分為3 類。其中,KD-1、KD-3、YJ-1、YJ-2 聚為第1 類,特征是果徑中等,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少,鮮果千粒質(zhì)量較小,出皮率(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和干制千粒籽質(zhì)量)中等,表明其果實顆粒較大, 果皮較厚;KD-4、KD-2、YJ-5、KD-5、CK 聚為第2 類,特征是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多,鮮果千粒質(zhì)量中等,出皮率較高,表明其果實顆粒小,果皮較??;YJ-3、YJ-4 聚為第3 類,特征是皮刺大,果徑大,鮮果千粒質(zhì)量大,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大,出皮率高,表明其果實顆粒大,果皮厚。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研究中通過對11 種無刺(少刺)花椒參試材料的19 個表型性狀進行測定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皮刺性狀方面,KD-3 的無刺枝段比例最高;KD-3、YJ-5 的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最少,均為0;YJ-2 的皮刺最??;在果實性狀方面,KD-1 果梗最長,YJ-4 果徑最大,KD-5 每穗結(jié)實數(shù)量最多,YJ-4 的鮮果千粒質(zhì)量和干制千粒皮質(zhì)量最大;在葉片性狀方面,KD-1 的頂葉面積和小葉面積最大,葉片最厚。差異分析結(jié)果表明,這些性狀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單位長度有刺枝段皮刺數(shù)量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127.27%,是差異最大的性狀指標;其余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均大于10.00%,說明各材料的性狀間差異明顯。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明,YJ-4、YJ-3、KD-1 是綜合性狀較好的無刺(少刺)花椒材料,適宜在四川南部地區(qū)中、高海拔區(qū)域種植和推廣。
在種質(zhì)篩選過程中,應注重各表型性狀之間的相關(guān)性,以篩選出兼具獨特優(yōu)勢和多種優(yōu)良性狀的種質(zhì),為品種選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8]。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無刺(少刺)花椒的表型性狀大多存在極顯著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少數(shù)為極顯著負相關(guān),極少數(shù)為顯著正相關(guān)。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經(jīng)濟作物的品質(zhì)性狀進行綜合評價的研究報道較多[9-14]。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明,結(jié)實性狀因子和皮刺性狀因子為主要的表型性狀因子。主成分得分排前3 位的材料依次為YJ-4、YJ-3、KD-1,CK排名第6 位,說明排名前5 位的無刺(少刺)花椒材料的綜合性狀優(yōu)于對照大紅袍。通過聚類分析,可將11 種花椒材料劃分為3 類,各類群之間差異顯著,這與羅友進等[15] 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林木生長周期長,本研究中僅對試驗材料的當代表型性狀進行了觀測和分析,其子代性狀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和特異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任苗, 種培芳, 楊建雷, 等. 幾個無刺花椒無性系果實及皮刺性狀對比研究[J]. 林業(yè)科技通訊,2018(7):7-10.
REN M, CHONG P F, YANG J L, et al. Comparison of fruit andprickl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prickless clones inZanthoxylum bungeanum[J].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7):7-10.
[2] 孫學彥. 無刺花椒的培育及其生長和適應性分析[J]. 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2021,11(11):112-113.
SUN X Y. To analyze the cultivation, growth and adaptability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M[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Catastrophology,2021,11(11):112-113.
[3] 葉萌. 四川花椒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 中國農(nóng)村科技,2020(9):70-73.
YE 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ichuan pepperindustry[J]. China Rural Science amp; Technology,2020(9):70-73.
[4] 李彩玉, 牛曉慶, 梁彥偉. 花椒新品種“ 早紅椒” 的選育與栽植技術(shù)[J]. 陜西林業(yè)科技,2021,49(6):56-58.
LI C Y, NIU X Q, LIANG Y W.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newvariety of Chinese red pepper “Red Early Pepper”[J]. Shaanxi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49(6):56-58.
[5] 梁勇, 劉佳佳. 無刺花椒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策與建議[J].現(xiàn)代園藝,2023,46(19):54-55.
LIANG Y, LIU J J.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 of prickly prickly ash industry[J]. ContemporaryHorticulture,2023,46(19):54-55.
[6] 郭連東, 何聰陽, 王小亞. 無刺花椒在慶陽市的引種觀察及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 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22,19(20):64-66.
GUO L D, HE C Y, WANG X Y. Observ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thornless pepper in Qingyangcity[J].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2022,19(20):64-66.
[7] 任苗, 王勃, 楊建雷, 等. 無刺梅花椒‘ 武選1 號’ 區(qū)域試驗[J].經(jīng)濟林研究,2020,38(4):222-229.
REN M, WANG B, YANG J L, et al. Regional test of Zanthoxylumbungeanum ‘Wuxuan No.1’ prickless[J]. Non-wood ForestResearch,2020,38(4):222-229.
[8] 蔣芯, 顏麗菊, 尤建林, 等. 部分楊梅種質(zhì)資源表型性狀多樣性分析[J]. 果樹學報,2023,40(7):1281-1293.
JIANG X, YAN L J, YOU J L, et al. Phenotypic traits diversityanalysis of some Chinese bayberry germplasm resources[J].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23,40(7):1281-1293.
[9] 白沙沙, 畢金峰, 王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蘋果品質(zhì)綜合評價研究[J]. 食品科技,2012,37(1):54-57.
BAI S S, BI J F, WANG P,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apple quality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 Food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37(1):54-57.
[10] 高艷娜, 牛華琳, 李營,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對不同番茄品種的綜合評價[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23,51(12):106-113.
GAO Y N, NIU H L, LI Y,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f different tomato varieti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51(12):106-113.
[11] 李偉明, 吳旭東, 胡衛(wèi)叢,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不同品種辣椒綜合評價[J]. 北方園藝,2022(9):55-60.
LI W M, WU X D, HU W C,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different pepper varieti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J]. Northern Horticulture,2022(9):55-60.
[12] 鄭彩霞, 孫小東, 楊振常, 等. 基于主成分和聚類分析的50份冬小麥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評價[J].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24,59(1):102-112.
ZHENG C X, SUN X D, YANG Z C, et al. Evaluation of mainagronomic characters of 50 winter wheat varieties based on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luster analysis[J]. Journal of Gansu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4,59(1):102-112.
[13] 張中偉, 楊海龍, 付俊,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玉米品種的綜合評價[J].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22(6):30-35.
ZHANG Z W, YANG H L, FU J,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f maize varieti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analysis[J]. 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6):30-35.
[14] 劉桂英, 張錦梅, 滿麗婷, 等. 基于主成分和隸屬函數(shù)值法的海棠表型分析與觀賞性綜合評價[J]. 經(jīng)濟林研究,2024,42(4):195-206.
LIU G Y, ZHANG J M, MAN L T, et al. Phenotypic analysis andornament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alus spp. based onprincipal component and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J]. NonwoodForest Research,2024,42(4):195-206.
[15] 羅友進, 陳霞, 吳純清, 等. 西南地區(qū)青花椒種質(zhì)資源表型性狀多樣性分析[J]. 南方農(nóng)業(yè),2021,15(34):1-6.
LUO Y J, CHEN X, WU C Q, et al. Phenotypic trait diversityanalysis of green pepper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outhwestChina[J]. South China Agriculture,2021,15(34):1-6.
[ 本文編校:聞 麗]
基金項目:四川花椒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SCCXTD-2024-23);四川省科技廳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24JBKY02);雅安市創(chuàng)建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揭榜掛帥”項目(kczx2023-2025-20);四川省院所科技成果轉(zhuǎn)化項目(2024ZHYS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