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歷代傳承,不僅因其有健身養(yǎng)身的效用,還具有獨特的文化、育人價值。將其融入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夠體現(xiàn)傳統(tǒng)運動方式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融合,傳統(tǒng)文化意識對學科資源建設的延展,傳統(tǒng)文化認同對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從而讓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煥發(fā)生機。
【關鍵詞】小學體育;中華傳統(tǒng)項目;跨學科主題學習;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33-0065-03
【作者簡介】陸濤,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江蘇常州,213000)教師,一級教師。
新課標提出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日益成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其旨在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進行學科互聯(lián),通過不同學科間多種知識和經驗的交叉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基??鐚W科教學利用學科間的“聯(lián)結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讓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文化更能被認同。本文以“我們一起疊羅漢”主題學習為例,談如何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讓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煥發(fā)生機。
一、確定主題,整體設計
跨學科學習是通過一個主題活動,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經驗及思維方式等基于內在聯(lián)系地整合,是加強學生多學科知識技能學習與生活實踐應用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好的主題不僅能聚焦學習目標,引領活動開展,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吸引學生持續(xù)、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筆者圍繞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疊羅漢”,確定了“我們一起疊羅漢”的跨學科主題。這一主題具有真實性、整體性和綜合性等特征,它將各學科具有互通性和相關性的文化、方法、經驗等知識相融合,讓學生體驗疊羅漢活動的樂趣,感受疊羅漢活動背后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
二、重構內容,路徑探索
1.與信息技術學科相融合,豐富“疊羅漢”的呈現(xiàn)方式
信息技術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從而拓展學生的信息來源,拓寬他們的時空概念,通過教學軟件、網絡、多媒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和豐富化。筆者在課前讓學生在電腦上搜集、剪輯與“疊羅漢”相關的視頻資料,培養(yǎng)學生信息檢索和視頻制作的能力,助力學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筆者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將與“疊羅漢”相關的文字介紹、圖像畫面和視頻資料生動且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快速全面地了解“疊羅漢”的歷史背景、發(fā)展現(xiàn)狀等情況,建立知識技能的初步認知,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索疊羅漢活動的欲望。
教學過程中因為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使得疊羅漢活動搭建時的技術動作更直觀、清晰、持續(xù)地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每個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模仿,彌補了教師現(xiàn)場示范時空間角度上的缺陷。教師還能實時用設備展示學生的學練過程,講解技術重點以及錯誤動作,及時指出學生練習時的誤區(qū)并進行糾正。
2.與數學和美術學科相融合,理解“疊羅漢”的造型結構
疊羅漢活動又稱人體“金字塔”,由底座、尖子和后保三種位置完成造型的搭建。搭建過程中底座的人數最多,猶如建筑中穩(wěn)固的基石。隨著向上的堆疊,人數逐層減少,最高處僅有一人作為塔尖。整個造型下大上小、層次鮮明,因形似“金字塔”而得名。筆者在課中融合數學和美術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探索“疊羅漢”穩(wěn)固的奧秘。
首先,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遷移發(fā)現(xiàn),“金字塔”所呈現(xiàn)的三角形形狀是最穩(wěn)定的結構。隨后,筆者讓學生調整不同姿勢來支撐三角形,以此提升“金字塔”的穩(wěn)定性。想要讓造型更加穩(wěn)固平衡,就需要融入美術學科中對稱的概念。對稱的造型不僅能使搭疊時的力量承重做到均衡分配,還能使造型有一種整齊、平衡的美感。因此,筆者讓學生分小組溝通搭疊方案,確?!敖鹱炙眱蛇厡W生搭疊動作一致后再進行造型的搭建。
3.與音樂學科相融合,體驗“疊羅漢”的節(jié)奏之美
學生在疊羅漢時的上法和下法也是教授的重點之一,好的上、下“金字塔”的方法決定了造型的成敗。在上、下“塔”的過程中,若踩不準支撐點、不夠輕巧、時間太長,都有可能造成搭疊的失敗。因此,想要安全地搭建既高又穩(wěn)的造型,除了技術動作外,上法和下法的節(jié)奏感也同樣重要。筆者用音樂節(jié)奏幫助學生控制上下造型的時間,能提升造型的安全性,還能增加展示的觀賞性。學生以四個八拍動作為單位,第一個八拍上造型,第二至三個八拍停留展示,第四個八拍下造型。這樣的節(jié)拍劃分不僅控制了上下造型的時間,還讓造型的展示更充分。筆者又引導學生探索,在一個八拍內如何更精準地把握上下造型的時機呢?學生討論后,嘗試將八拍繼續(xù)劃分,第一至二拍準備,第三至六拍合力向上(向下),第七至八拍穩(wěn)定。在音樂的伴奏下,小組共同喊著節(jié)奏,反復嘗試上和下造型的方法,用踩拍的方式統(tǒng)一合力的時間。而音樂的渲染也讓疊羅漢活動更具真實感和氛圍感。
同時,筆者借助音樂,讓疊羅漢活動和新興體育運動啦啦操進行學科內融合。啦啦操中有一分類叫技巧啦啦操,它是結合了舞蹈、口號、托舉、跳躍等的運動,而這里的托舉與疊羅漢中搭疊的動作極為相似。筆者將技巧啦啦操與疊羅漢活動相融合,不僅豐富了疊羅漢活動中搭疊的展現(xiàn)形式,還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團結的品質。
4.與德育相融合,體會“疊羅漢”的團隊精神
新課標提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和體育品德的培育都需要德育的參與。體育學科中的德育,旨在身體力行中塑造體育精神、遵守體育道德、涵養(yǎng)體育品格。疊羅漢是一項團隊合作項目,且具有較高難度,可依托德育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疊羅漢活動中有角色的分配,因底座這一角色需要承受較大的重量,且需保持一段時間,分配角色時,學生就會出現(xiàn)不愿意或是不配合的情況。有的拒絕接受這一任務,有的在練習時發(fā)出各種聲音干擾練習,還有的堅持不了多久就癱倒了……筆者提出團隊配合的重要性,每個人在團隊中要勇于承擔重要的職責。筆者安排學生輪流體驗每個位置后,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斷明晰自己的任務與職責。在學生練習中,教師不斷激勵學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由易到難地提升疊羅漢活動的難度,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攀高峰;在小組成功完成疊羅漢練習后,評價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精神。德育還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安全意識的貫穿、溝通交流的協(xié)作、審美評價的表達,等等。學生在積極正面的引導下,樂于參與疊羅漢活動,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基于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的思考
1.主題確定體現(xiàn)跨學科性
跨學科融合一直是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筆者在“我們一起疊羅漢”主題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數學、美術、德育等相關學科知識實施綜合性教學,使各學科相互關聯(lián)、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主題的選取不宜過小,否則會限制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也不宜過大,否則會使各學科的融合過于雜糅。
2.學習內容體現(xiàn)綜合性
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簡單的學科相加,是在扎實本學科教學基礎上的跨越和交融。因此,教師需要架通學科間的橋梁,建立學習內容上的關聯(lián),使得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容具有綜合性。例如,學生在疊羅漢活動中學習的內容除了有體育技能,還有數學結構、美術欣賞、音樂節(jié)奏以及德育融合。學生不僅學會了運動技能,還培育了體育品德,養(yǎng)成了健康行為,提升了綜合素養(yǎng)。
3.學習方式體現(xiàn)實踐性
跨學科主題學習讓學習的途徑更加豐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整合多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復雜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筆者在此主題學習中,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尋找自己與屏幕中標準動作的差異;結合數學和美術學科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科學的思考與理性的設計中尋找搭疊方案;引導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合理地進行角色分工,在反復練習中鼓勵學生尋找到上下造型最安全快速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郭子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意蘊及其方式[J].教育科學研究,2023(3):5.
[2]曹媛.跨學科學習理念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落實[J].小學語文,2023(2):27-32.
[3]孫嘉政,呂強國.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3(3):20-24.
[4]董艷,夏亮亮,王良輝.新課標背景下的跨學科學習:內涵、設計邏輯、實踐原則與基礎[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3(2):24-32.
[5]趙鑫君.“融體育”:新課標下初中體育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與行[J].今日教育,2023(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