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新生的入學心理普查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心理健康概覽,心理約談則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個別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機會。本文通過闡述在心理普查后的心理約談中,運用敘事療法進行“心理教育”,更有助于學生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幫助高職新生重構積極的自我認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并進一步探討敘事療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具體運用方式。
[關鍵詞]敘事療法;心理教育;心理普查;心理約談;高職新生
高職新生面臨著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新學習等方面的挑戰(zhàn),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上的困惑和問題。通過新生入學心理普查,可以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預防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學校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心理普查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心理健康概覽,心理約談則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個別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機會,對于一些確有心理問題的新生而言更是一個及時干預、防止問題惡化的機會。
一、高職新生在心理普查后心理約談中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職新生的“心理教育”內(nèi)涵
高職新生的“心理教育”內(nèi)涵豐富,涵蓋了適應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指導、人際關系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自我認知教育、應對壓力的教育、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和危機干預以及積極心態(tài)和樂觀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這些方面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提高心理素質(zhì)、預防和解決心理問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提高應對挑戰(zhàn)和壓力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高職院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后的心理約談——以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以筆者任職的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2022級高職新生心理普查在江蘇省教育廳的統(tǒng)一部署下,依托“江蘇省大學生心理成長精準支持系統(tǒng)”進行心理普查,問卷由“知情同意書+1個調(diào)查表+6套量表”構成,其中6份量表包括:大學生人格測試(UPI)、成人依戀量表(AAS)、中文人生意義問卷(C-MLQ)、領悟社會支持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及抑郁自評量表(SDS)。
以所有量表結果為依據(jù),新生心理普查后基本報告可按“預警等級”進行呈現(xiàn),預警等級是對新生進行心理工作的優(yōu)先級,而非問題嚴重程度。(預警等級內(nèi)涵:紅色表示當前痛苦程度高,可能存在自傷、自殺意念或行為。橙色表示當前自我體驗和情緒偏負面,現(xiàn)狀的成因較明確,可能存在穩(wěn)定的應激源。黃色表示當前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有不良反應但情況尚可。綠色表示當前的適應狀況較好,早期關系質(zhì)量良好,自我評價和問題應對方式較為積極。)
其中,我院22級學生中紅色預警比例為8.41%,其中紅色預警最高等級(紅三)人數(shù)占比3.54%。UPI量表中選擇“第25題(想輕生)”選項的學生有77人次,該選項表示可能該生曾經(jīng)有過或現(xiàn)在有想自殺的想法或行動計劃,這代表存在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危及生命安全,需要重點關注。
在完成新生心理普查后,進行及時的心理約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心理約談,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迅速識別問題、提供心理支持、制定干預措施、預防危機事件。對于那些正在經(jīng)歷心理困擾或面臨入學適應問題或生活壓力的學生,心理約談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對那些可能存在潛在心理危機或自殺意念的學生,心理約談及時的干預可降低危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而通過完成心理普查后的心理約談實踐反饋,學校也可以不斷完善自身的心理支持體系。這包括提高心理工作者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優(yōu)化心理咨詢服務流程,完善危機干預機制等,從而為新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支持服務[1]。
(三)高職新生心理約談中的“心理教育”
心理普查后的心理約談是指對一些需要參加心理約談的高職新生進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作為一個快速的應對措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導;心理工作者可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評估問題的嚴重性,并制定相應的干預計劃,這種及時的干預可以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心理困擾和挑戰(zhàn)。
同時,心理教育還可以幫助新生預防潛在的心理問題,促進他們的個人發(fā)展。比如,在心理約談中加入“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和技能,如情緒管理、壓力應對、人際關系處理等,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他們應對挑戰(zhàn)和壓力的能力,探索自己的潛力和興趣,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此時,心理教育能幫助新生建立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和應對方式,從而降低潛在心理問題的發(fā)生風險。
二、在高職院?!靶睦斫逃敝幸霐⑹炉煼ǖ脑瓌t
(一)隱喻性
高職新生沒有太多社會經(jīng)驗,只有基本的學習經(jīng)歷,但每個人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和經(jīng)驗總結。敘事療法中的“隱喻性”要求心理工作者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選擇恰當?shù)碾[喻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處理他們的情感和問題。隱喻可以是一種象征或類比,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并激發(fā)他們更深層次的自我認知。通過隱喻,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經(jīng)歷,并從中找到積極的經(jīng)驗和教訓,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行為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通過隱喻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面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將隱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來鞏固他們在心理教育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二)重寫性
高職新生通常對自己的經(jīng)歷進行消極的詮釋和理解,這會限制他們的自我價值和成長。敘事療法中的重寫性是指通過重新編寫故事來改變對過去經(jīng)歷的看法和感受,以達到療愈和成長的目的。從“重寫性”的角度在心理教育中運用敘事療法,幫助高職新生重新審視自己的經(jīng)歷并從一個更積極的角度去詮釋和理解這些事件,幫助他們認識到,事情的發(fā)生并不是他們本身的問題,而是外在的因素、情境等因素所導致的。通過重寫故事,學生可以找到自己內(nèi)在的力量和潛能,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成長,并在重寫故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反饋和支持。
三、敘事療法在高職院校新生的“心理教育”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一)雙重傾聽: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另一面
敘事療法中的“雙重傾聽”是需要心理工作者刻意練習的技法,類似一種“知識考古學”,就是當學生講述他的生命故事的時候,工作者內(nèi)心應知道這是一種講法(不是對方的全部),可以盡量從里面聽到一些積極的東西,并要及時把這些“積極”指出來。這種“指”不是對峙,而是通過詢問細節(jié)的方式來把它指出來,這種傾聽是一種干預性強且?guī)в幸欢ㄖ笇缘膬A聽;這種傾聽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幫助其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去講述他的生命故事。如果心理約談中運用敘事療法“教育”學生改變對其生命故事的講法,包括選擇講哪些事件、什么樣的方式去講,那么他就會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當他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回過頭來看他以前經(jīng)常講述的一些創(chuàng)傷事件(以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2022級新生心理普查后進行心理約談的學生79%都顯示經(jīng)歷過不愉快事件;或認為自己的家庭不幸;或有睡眠或情緒困擾),那些創(chuàng)傷事件的“定義”就會發(fā)生改變,此時“原有的故事”就不再單純是“創(chuàng)傷”,而是一種力量,從而變成自身的資源。
(二)問題外化:人生是一個動詞
敘事療法的外部化對話是將問題與人分開,讓學生意識到問題不是他們自身的一部分,而是可以與之對抗的外部實體。
比如案例:新生小李感到極度焦慮,認為自己無法適應高職生活。心理教育工作者與小李進行對話,引導他將焦慮感視為一個“不速之客”,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通過外部化對話,小李開始理解焦慮感是可以管理和克服的,而不是自己無法改變的缺陷。這樣小李就不會認為是“人”有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確定“問題”,外化問題,給問題命名,不是把學生變成“責任的承擔者”,而是讓他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三)解構故事:發(fā)起挑戰(zhàn)
解構故事是幫助在心理約談中的新生識別和挑戰(zhàn)他們故事中的消極元素,并“教育”其以新的、更積極的視角重新理解這些元素。
比如案例:新生小張在分享自己經(jīng)歷時,總是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失敗者。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與小張一起探討她在哪些情況下感到成功或有成就感。這可以幫助她意識到自己并非總是失敗者,而是有很多成功和進步的時刻。接著可以與小張一起挑戰(zhàn)她對失敗的消極自我認知,通過比較不同的視角,可以幫助她從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失敗,并意識到其他人可能并不會像她那樣看待自己的失敗。
與小張一起探討失敗經(jīng)歷中可能存在的價值,幫助她認識到失敗可以成為成長和學習的機會,并從中獲得寶貴的教訓和經(jīng)驗。小張可能會對自己進行自我批評或自我貶低。與她一起挑戰(zhàn)這些自我批評的想法,并鼓勵她以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方式看待自己[2]。
(四)重構對話:在敘事中把握“心理教育”方向
運用敘事療法進行“心理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與學生展開對話,在心理約談中必須要求工作者給予學生獨立敘事的信心,并幫助學生努力敞開自己的心扉。嘗試雙重傾聽的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和體驗,耐心地尋找在學生故事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不斷將學生的問題與故事剝離開來,在解構和重構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他們重新審視和梳理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解決問題。以下是一段心理教育與敘事療法相結合的對話:
心理工作者:“你好,從你的心理普查結果來看,有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嗎?”
學生:“是的,填寫問卷的那段時間我很焦慮,感覺壓力很大。”
心理工作者:“嗯嗯,焦慮和壓力是常見的情緒體驗,尤其是對于一些進入新環(huán)境的人而言,雖然常見但也需要得到適當?shù)奶幚恚憧梢院臀曳窒硪幌伦罱龅绞裁蠢щy了嗎?”
學生:“我感覺現(xiàn)在學的這個專業(yè)很不適應,很難,我沒有繪畫基礎,感覺自己無法應對。我覺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p>
心理工作者:“遇到這么多具體的問題啊,那怪不得會有這樣的情緒波動了。你提到的無助我似乎也能理解,新環(huán)境新專業(yè),他們就像“不速之客”一般,需要你警覺備戰(zhàn)啊?!?/p>
學生:“嗯嗯,是的,是“不速之客”。我感覺以前我挺聰明和自信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遇到了一些學習上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高中,我感到自己無法適應學業(yè)壓力和競爭環(huán)境,現(xiàn)在高考算是失利吧,到了這本想好好學習,沒想到選的專業(yè)這么不適合自己,鬧心?!?/p>
心理工作者:“是的,你看新專業(yè)學不好并不是你的問題,是一個新挑戰(zhàn)而已,畢竟從你剛剛說的來看,你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那么,你認為這些情緒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嗎?”
學生:“有很大影響啊。我無法集中精力學習,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我覺得自己很差勁啊。”
心理工作者:“我理解你的擔憂。那么,我們一起來重新審視一下這個問題。首先,你覺得優(yōu)秀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給我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學生:“我覺得優(yōu)秀就是像班長那樣,學習好、體育也好,還總是能贏得別人的贊賞?!?/p>
心理工作者:“非常好,那么你是否認為只有達到班長的水平才算優(yōu)秀呢?”
學生:“其實也不是,我只是覺得那樣的人很讓人羨慕。每次看到自己不行,我就喜歡去比一下,然后把自己給‘拍死了’?!?/p>
心理工作者:“我明白你的感受。那么,你是否想過自己的優(yōu)點和價值呢?比如你的人際關系很好,一進學校就能加入社團,跟舍友也相處得很好;或者你熱愛運動,身體健康?!?/p>
學生:“嗯,其實我的人際關系確實不錯,朋友們都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打籃球?!?/p>
心理工作者:“非常好,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從你的優(yōu)點出發(fā),嘗試找到一些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感呢?比如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或者學習一些新技能,或者看看除了專業(yè)課上學畫畫,能不能從其他地方找找你畫畫的興趣呢?比如畫一下你打籃球的樣子?”
學生:“哈哈,這是個好主意。畫自己想畫的。好的,我會嘗試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和志愿者服務的。”
心理工作者:“是的呢,學習上遇到了一些挑戰(zhàn)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困難。但這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過分打壓自己,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是的,老師,遇到點困難就先把自己‘拍死了’的確是我一個壞習慣。好的,我可以嘗試去找一些更適合我的學習繪畫的方法,也在其他方面發(fā)展一下自己吧?!?/p>
以上對話是通過對話進行故事的“重構”方法,以心理教育為主,解決學生學業(yè)困難這樣的具體問題,幫助學生意識到負面情緒來自于固有觀念對經(jīng)歷事件的解讀,從而重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結束語
通過心理普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高職新生。在進行心理約談中,運用敘事療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幫助新生重新審視和編排自己的故事,挑戰(zhàn)原有的負面認知,注入新的、更積極的元素。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新生解決現(xiàn)有的心理問題,還能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敘事療法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心理約談中。通過日常的心理教育課程和活動,我們也可以運用敘事療法和技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學會一些基本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技巧。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和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煒.敘事心理療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新課程,2022(29):232-233.
[2]何嘉敏.重寫生命故事,走出“被分手”的藩籬:敘事療法在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9):45-48.
作者簡介:唐潔(1986— ),女,漢族,江蘇江陰人,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基金項目:“‘敘事療法’在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SJB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