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彌
摘要:線條畫教學在美術課程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其獨特的趣味性和游戲性,深受學生喜愛,且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高度契合。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緊抓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開展有針對性的線條畫專項訓練,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文章結合美術學科特點,從認識線條、感知線條、表現(xiàn)線條、運用線條等方面對美術課程中的線條畫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作潛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程;線條畫;教學策略;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3-0125-04
美術學科以其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為構建富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環(huán)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當前仍有部分美術課堂依舊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側重于單一的繪畫練習、制作模仿以及知識灌輸,這種方式不僅削弱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且阻礙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緊抓學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烈的成長特點,優(yōu)化教學方案,設計更加多元、生動的學習活動,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美術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1]。本文以三年級下冊教材為例,探討美術課程中的線條畫教學策略。
1.觀察線條特點
線條,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元素,以其多變的方向和形狀、粗細和質(zhì)感,傳遞出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與情感信息。每一種線條,都如同創(chuàng)作者手中的筆觸,承載著他們獨特的情緒、性格與深刻感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線條的豐富內(nèi)涵,教師可以運用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展示、實物模型、現(xiàn)場繪制等,為學生呈現(xiàn)多樣化的線條樣式[2]。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可以仔細觀察這些線條的特點,深入解讀它們所蘊含的特質(zhì),并分析不同線條所試圖傳達的復雜情感。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思考、討論和實踐操作,學生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線條通過靈活變換、穿插組合、長短調(diào)整、粗細變化以及濃淡對比等方式所帶來的豐富美感。
例如,在教學“恐龍世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綜合性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對線條的感知與應用能力。課前,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收集與恐龍相關的各類資料。課堂上,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展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材料,包括生動的恐龍畫冊、多樣化的恐龍卡片,以及逼真的恐龍玩具等。然后,教師鼓勵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材料,特別是分析組成恐龍形象的線條特點,捕捉不同恐龍的特征,并嘗試用線條畫的形式來描繪恐龍世界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恐龍的外形、動態(tài)、種類、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而且能夠初步感知和體驗線條在造型表現(xiàn)中的應用。
2.發(fā)現(xiàn)線條之美
在學生對線條有了初步認知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層次的訓練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線條在不同應用場景中的獨特魅力??紤]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可以從線條的觀察、模仿到繪制等多個維度出發(fā),量身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和要求,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中獲得啟迪與成長[3]。
例如,在教學“畫中的線條”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長城》《八十七神仙卷》等經(jīng)典畫作,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他們暢談自己的觀賞感受,并嘗試梳理出與線條相關的學習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廣泛地理解線條的應用,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從美術作品延伸到日常生活、音樂旋律和書法作品等領域,去探索線條的多樣表現(xiàn)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線條的豐富變化,還能深刻體會到線條所蘊含的情感與意境。
1.全面認識線條屬性
在線條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精細刻畫并深入理解線條的魅力,首要任務是讓他們?nèi)嬲J識線條的各種屬性。這不僅涉及線條的基本分類,如直線、曲線、曲線組合等,還包括線條的粗細、長短、方向、速度以及它們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線條屬性,教師可以設計名作鑒賞、課堂辯論、室內(nèi)寫生以及美術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深入觀察繪畫對象,全面認識線條的屬性,從而提升他們對線條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物與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以線條表現(xiàn)為主的經(jīng)典畫作,如中國的白描人物畫或西方的線描插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感受線條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營造環(huán)境氛圍中的重要作用。在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畫作中線條的運用技巧,如線條的粗細變化、疏密對比、流暢與頓挫等,以及這些技巧如何共同促成畫面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線條屬性的掌握,教師可以設計“你畫我猜”的互動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一個人物或環(huán)境的初始線條,然后讓其他學生依次上臺,在已有線條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筆觸,共同創(chuàng)作出一幅完整的人物畫或環(huán)境畫。通過這些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線條的各種屬性,并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精細刻畫,深入理解線條的魅力。
2.表達線條內(nèi)涵
線條,作為線條畫的核心要素,通過其獨特的排列、組合與穿插,不僅構建了畫面的骨架,更承載著創(chuàng)作者的深邃思維與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為了幫助學生探尋和領悟這一內(nèi)涵,教師需要從欣賞與再創(chuàng)造的角度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多樣化的線條畫作品,激發(fā)學生的鑒賞興趣。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每一根線條背后的意義,體會創(chuàng)作者如何通過線條的精細刻畫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所欣賞的線條畫進行再創(chuàng)造。通過對原有線條的重新組合、變形和拓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線條的無窮魅力,并嘗試將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從而塑造出全新的藝術形象[4]。最后,通過對比觀察原畫與再創(chuàng)造后的作品,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線條內(nèi)涵的差異和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鞏固對線條表達技巧的認知,還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表達線條的內(nèi)涵,從而為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大嘴怪”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線條繪畫活動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表達線條的內(nèi)涵。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簡潔的直線,并邀請學生觀察這條線,分享這條線給他們帶來的直觀感受。學生可能會聯(lián)想到平穩(wěn)、寧靜或和平等抽象概念。教師在直線上巧妙地添加一個半圓弧線,形成一個簡單的圖形組合。教師再次邀請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線條給他們帶來的新感受。學生可能會將這些線條解讀為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或是吞噬大象的巨蛇等生動場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這些線條,逐步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個獨特的“大嘴怪”形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條原本簡單的直線竟然變成了“大嘴怪”的夸張嘴唇,這種視覺上的轉變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線條的奇妙魅力,還為他們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對黑板上的線條進行重組和變換,創(chuàng)作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大嘴怪”形象。在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深入地理解線條的內(nèi)涵,還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1.深度觀察線條
在美術學科中,觀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細致觀察力和藝術感悟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線條進行深入的探索與觀察。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多樣化的線條藝術作品,如中國書法、經(jīng)典繪畫等,讓學生領略線條在不同文化、不同風格中的獨特表現(xiàn)[5]。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線條的靈感,觀察自然景物、建筑設計中線條的運用,以及線條如何影響我們的視覺感受。通過這樣的深度觀察,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線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還能夠培養(yǎng)起對線條美的敏感度和鑒賞力。
例如,在教學“別致的小花瓶”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觀察活動,深化學生對線條的理解。在初步介紹“別致的小花瓶”這一主題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花瓶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花瓶的線條設計。教師可以提問:這些花瓶的線條有哪些特點?它們是如何通過線條來展現(xiàn)花瓶的形狀和質(zhì)感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會更加關注線條在花瓶設計中的運用。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小花瓶或橡皮泥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作品中的線條設計,以及這些線條是如何表現(xiàn)出別致之美的,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夠增強他們對線條美的感悟。
2.細致發(fā)掘線條
在美術教學中,細致發(fā)掘線條的魅力和內(nèi)涵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和藝術感受力上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游戲和繪畫實踐,引導他們感受線條的流動性和表現(xiàn)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線條的藝術價值和表現(xiàn)技巧。通過細致發(fā)掘線條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線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還能夠提高觀察力、創(chuàng)新力和藝術鑒賞力。
例如,在教學“有趣的蛋殼造型”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細致發(fā)掘線條的教學理念,進一步設計教學活動。課前,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廢棄的蛋殼、彩紙、彩筆和蠟燭等制作材料。課堂上,教師首先展示自己事先制作好的蛋殼藝術品,并分發(fā)給學生傳看。在傳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蛋殼上的圖案設計和線條走向,讓他們感受線條在蛋殼造型中的獨特魅力。學生通過觀看和觸摸這些精美的蛋殼藝術品,瞬間點燃創(chuàng)作欲望,他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工具,開始投入到創(chuàng)作之中。教師則在班級中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保手工制作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蛋殼的獨特性質(zhì),還能夠學會運用剪、貼、折、卷、畫等多種手法和不同線條的組合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立體形象。
1.科學運用線條
線條,作為繪畫的基本元素,其運用不僅關乎畫面的美觀,更在于能否準確傳達作者的情感和意圖。在線條畫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運用線條,不僅要對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向等屬性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要通過不同的穿插組合,創(chuàng)造出千變?nèi)f化的線條畫。首先,線條的長短、粗細和方向,是構成線條畫的基本要素。長線條可以表現(xiàn)出流暢、舒展的感覺,而短線條則顯得利落、有力。粗線條給人厚重、強烈的印象,細線條則顯得輕盈、柔和。至于線條的方向,更是千變?nèi)f化,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和動態(tài)感[6]。其次,線條的穿插與組合,是線條畫中的關鍵技巧。通過合理的穿插和組合,可以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線條的穿插指的是線條在畫面中的交叉、重疊和穿透,這種穿插可以是有意的,為了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形態(tài)或結構,也可以是無意的,由筆觸的自然交錯而形成。無論是何種情況,線條的穿插都能為畫面增加層次感和空間感,使原本平面的畫面變得立體。線條的組合是指將多根線條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或意圖進行排列和組合,這種組合可以是平行的、垂直的、斜向的,甚至是曲線和直線的混合。不同的組合方式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如平行線條的組合能帶來一種平穩(wěn)、安寧的感覺,而斜向線條的組合則能營造出一種動感、不穩(wěn)定的氛圍。
例如,在教學“綠色和紫色的畫”時,教師可以著重引導學生科學運用線條,結合綠色和紫色的色彩特點,創(chuàng)造出富有層次和動感的畫面。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并感受綠色和紫色給人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綠色通常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而紫色則顯得神秘、浪漫。在了解這些色彩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線條來增強這些色彩的表現(xiàn)力。
然后,教師可以示范如何運用長線條和短線條來描繪綠色和紫色的自然景物。如使用流暢的長線條來勾勒出一片綠色的草地,再用短促有力的線條描繪出草地上的紫色小花。通過線條的長短變化,不僅可以表現(xiàn)出草地的舒展與小花的精致,還能在綠色和紫色的對比中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來塑造畫面的立體感。如在描繪遠處的山脈時,可以使用較細的線條來勾勒山體的輪廓,而在表現(xiàn)近處的樹木時,則可以使用較粗的線條來強調(diào)樹木的質(zhì)感。通過線條的粗細搭配,學生可以更好地塑造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
2.別樣繪制線條
首先,要別樣繪制線條,就必須理解線條的多樣性。線條不僅僅是簡單的直線或曲線,它可以有無數(shù)種變化和組合。在繪畫中,線條可以表現(xiàn)形狀、輪廓、紋理,也可以傳達節(jié)奏、情感和氛圍。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線條多樣性的敏感度,學會觀察并捕捉各種線條的美。其次,別樣繪制線條需要掌握創(chuàng)新的線條技法。傳統(tǒng)的線條表現(xiàn)方式雖然經(jīng)典,但過于依賴這些方式可能會使作品顯得陳舊和缺乏創(chuàng)意[7]。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新的線條技法,以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掌握創(chuàng)新的線條技法,能夠使學生在作品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chuàng)造力。最后,別樣繪制線條需要融入個性化的繪畫情感。線條不僅僅是客觀的繪畫元素,更是學生主觀情感的載體。在繪制線條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筆觸之中,使每一根線條都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通過融入個性化的繪畫情感,學生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加生動、真實和引人入勝的作品,觸動觀眾的心靈深處。
例如,在教學“有趣的生肖郵票”時,教師可以別樣繪制線條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并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線條美。首先,在觀察生肖郵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郵票中線條的運用,觀察直線、曲線、曲線組合等不同線條如何表現(xiàn)生肖動物的形狀、輪廓和紋理。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線條的多樣性和表現(xiàn)力,為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然后,在繪制生肖郵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線條技法來表現(xiàn)動物的特征和情感。如可以使用流暢的曲線來表現(xiàn)動物的柔和與優(yōu)美,使用短促有力的線條來表現(xiàn)動物的活潑與力量。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相比,現(xiàn)在的美術教學更加注重實踐和創(chuàng)新。對線條畫教學策略的探討是美術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通過研究和實踐,可以推動美術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使美術教學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在線條畫教學中,美術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策略,從初識線條到感受其美感,再到精細刻畫與個性表現(xiàn),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因勢利導,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線條畫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張曼.初中美術“欣賞·評述”課程教學研究[J].江西教育,2023(43): 34-36.
[2]韋建新.書畫融合:在讀寫畫中感悟線條的語言之美———以蘇少版美術第十冊第三課“線條的魅力”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22):68-70.
[3]王俊蘭.美術中的數(shù)學之美———以中國畫的線條與角為例[J].美與時代,2022(12):120-122.
[4]彭曉希.基于美術文化傳承的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以《線條的魅力》一課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14):176-178.
[5]馬姣.小學美術水墨畫的“線條、色彩、構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2):100-101.
[6]蔡琳.讓兒童的藝術表達心象飛揚———以美術課《線條的魅力》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1(26):32-33.
[7]代鵬,周楨普.美術教學中線條“生命力”的探索[J].藝術教育,2019(08):118-119.
Childlike Heart Onlin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Line Drawing in Art Courses
Zheng Mi
( Fujian Province Wuyishan City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Teachers Further Education School, Wuyishan 354300, China)
Abstract: Line drawing teac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rt courses, and is deeply loved by students for its unique fun and gameplay, which is highly in line with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laws. In art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losely grasp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continuously innovate teaching design, and carry out targeted line drawing special training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discipline and explores in depth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line drawing in art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understanding lines, perceiving lines, expressing lines, and using lines, aim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stimulat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potential.
Key words: primaryschool; artcourses;linedrawing; teachingstrategies;comprehensiv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