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瀏
摘要:加強學生干部能力培養(yǎng),是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重要內容?;趧偃瘟碚摵蛦柧碚{查,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由政治素養(yǎng)、工作能力、個體特質三個維度,政治忠誠、執(zhí)行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領導能力、責任意識、作風正派、奉獻精神、紀律意識和自信樂觀等十要素構成,而工作培訓、師生互動、制度建設是加強學生干部能力培養(yǎng)的切入點。
關鍵詞: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能力培養(yǎng);警務人才
中圖分類號:G45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3-0013-04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新文科背景下公安院??平倘诤辖虒W模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索(課題編號:2022SCG322),項目負責人:鐘慧瀾
警務化管理是公安院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忠誠為魂、質量為本、紀律為綱、文化為基”辦學方針,對全體學生實施警務化范式的教育、訓練、規(guī)范和協(xié)調的活動過程,目的是培養(yǎng)卓越的警務人才,打造優(yōu)秀公安隊伍。學生干部作為警務化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其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警務化管理成效,直接影響全體學生的警務素養(yǎng)、紀律作風、學習效能。公安院校要發(fā)揮警務化管理鑄魂育警的獨特優(yōu)勢,構建與新公安人才培養(yǎng)模式相適應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就必須培養(yǎng)一支忠誠可靠、智勇雙全的高素質學生干部隊伍,發(fā)揮好學生干部隊伍在落實警務化管理制度中的基干性、引領性、支撐性作用。
學生干部是指在學生群體中擔任某些職務,負責某些任務,協(xié)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學生。相較其他高等院校,在警務化管理特殊背景下,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有以下要求。一是政治性。對于公安隊伍建設而言,堅定的政治立場具有秉要執(zhí)本的意義,堅決做到“對黨忠誠”,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才能形成抵御風險挑戰(zhàn)的最大合力,才能切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警鑄劍的神圣使命。公安院校作為培育預備警官的搖籃,提高學生干部的政治素養(yǎng)是首要任務。二是紀律性。公安院校以“從嚴治警、從嚴治?!睘樘厣﹀懺旒o律嚴明的過硬隊伍是公安院校學生干部的內在要求。公安院校學生干部需要發(fā)揮“領頭雁”作用,既要成為學生紀律作風約束的“指南針”,又要成為院校學生紀律作風建設的“定盤星”,牢固樹立紀律意識和規(guī)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guī)矩上成為表率。三是職業(yè)性。2017年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系統(tǒng)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提出“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公安機關的基本屬性和公安隊伍的職業(yè)特點。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在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實踐體系上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干部,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新公安人才的職業(yè)特質。
1.勝任力的內涵
勝任力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后被廣泛應用在企業(yè)管理、政府管理等領域。關于勝任力的概念,當前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特征論,強調優(yōu)秀業(yè)績體現(xiàn)出來的個體特征組合。McClelland等認為個人取得出色業(yè)績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技能、形象等特征能夠區(qū)分出績效優(yōu)異者和績效普通者,可被視為勝任力[1]。彭劍鋒等認為勝任力是個體產生優(yōu)秀績效特征的組合[2]。第二種是行為論,強調達成優(yōu)秀業(yè)績的行為方式。Woodruffe認為個體能夠勝任某項工作所體現(xiàn)出來的行為,且該行為能夠與其他行為有明顯區(qū)別,就可視為勝任力[3]。第三種是綜合論,認為特征論和行為論不是割裂的,而是統(tǒng)一在工作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的。仲理峰等指出勝任力是與工作相關的潛在的和持久的行為特征總和[4]。本著系統(tǒng)性、相關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筆者把勝任力界定為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中績優(yōu)者所具備的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征及由此產生的可預測的、指向績效的行為特征。
2.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的維度
隨著勝任力模型在企事業(yè)單位的廣泛應用和不斷完善,從勝任力角度開展高校學生干部能力培養(yǎng)成為可行路徑。曾慧從原則性、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尊重同學、關愛同學等五個維度提出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5]。冉槐通過實證分析構建了包括工作態(tài)度、成就動機、做事能力、領導魅力、溝通能力、捕捉機會等六維度的高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6]。在從現(xiàn)有文獻提取具有共識性的勝任力要素基礎上,著眼于新公安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警務化管理特色,筆者認為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由政治素養(yǎng)、工作能力、個體特質三個維度組成。首先,政治素養(yǎng)是指個體在政治信念、政治品格等方面的修養(yǎng),體現(xiàn)了公安院校堅持政治建校、政治育人的辦學特點,政治素養(yǎng)對學生干部的意識形態(tài)和履職行為能夠起到長期穩(wěn)定的積極作用,是勝任力模型的第一維度。其次,工作能力是指學生干部從事學生管理服務時所需具備的一組標準化條件,直接影響著學生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勝任力模型的核心維度。最后,個體特質是指完成學生工作所應具備的意識、心理、態(tài)度等個性化特征,是個人深層次的、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主觀條件,具有適用面廣、任務相關度低的特性,在不同工作場景中通用,是影響工作績效的重要原因,是勝任力模型的底層維度。
3.基于問卷調查的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構建
為了探明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不同維度的組成要素,筆者以公安院校Z為案例,面向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干部發(fā)放問卷,共獲得836份有效問卷,其中涉及男性610人,女性226人,校學生干部21人、大隊學生干部97人、區(qū)隊學生干部622人。
第一,政治素養(yǎng)維度。對黨忠誠、聽黨指揮是公安院校政治建校和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遵循。調查顯示,學生干部中認為政治忠誠非常重要的占80.86%,重要的占16.63%,兩者相加占比超過97%,樣本均值為4.78分,說明絕大多數(shù)學生干部高度重視政治忠誠對做好學生工作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工作能力維度。在工作能力維度,溝通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的樣本均值都超過了4.8分,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占比之和高達98%,說明學生干部非常重視與大隊教師溝通和執(zhí)行力,這與警務化管理具有密切聯(lián)系。學生干部是警務化管理的重要參與主體,上級命令的服從和執(zhí)行是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的常態(tài),這是公安院校學生工作與普通高校明顯的不同點。重要性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應變能力,樣本均值為4.73分,學生工作場景多元,高效執(zhí)行離不開因地制宜調適。重要性程度排在第四位的是領導能力,樣本均值為4.61分,因為自上而下的警務化管理運行機制強調大隊教師的領導和管控作用,壓縮了學生干部開展領導工作的空間。知識技能的樣本均值為4.32分,是所有要素中均值最低的,說明學生干部更傾向從實干中鍛煉工作能力。學生工作能力是一種經驗感知,抽象的理論知識難以吸引學生干部的注意力。因此,工作能力維度保留執(zhí)行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領導能力,去掉知識技能要素。
第三,個體特質維度。個體特質維度方面,責任意識的樣本均值為4.9分,在勝任力模型所有要素中重要性程度排在第一,這與公安院校政治建校的組織文化有關。重要性程度排在第二的是作風正派,樣本均值為4.85分,一方面反映出公安機關高標準隊伍建設和紀律嚴明的工作作風對警校生的角色期待影響,另一方面與責任意識和執(zhí)行能力兩個要素有重要聯(lián)系,高責任意識和執(zhí)行能力往往會形成正派的行事風格。奉獻精神和紀律意識樣本均值均在4.7分左右,注重公安英模精神教育是公安院校的一大特色,強化了警校生對奉獻價值的認同。公安院校按照嚴于一線警隊、看齊部隊院校的標準來進行學生管理,有規(guī)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和較強的紀律意識成為警校生的常態(tài)。自信樂觀的樣本均值為4.68,在個人特質要素中重要性程度排在最后一位,這可能與公安院?!叭灰惑w”招生綜合測試中的心理測試篩選有關,能夠在公安院校就讀的學生通常都表現(xiàn)出積極陽光、自信樂觀的特點,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在這個特質上的差別并不是特別明顯。
為了探明哪些因素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培養(yǎng)產生影響,筆者在文獻研究基礎上,把工作培訓、師生關系、制度建設作為自變量,學生工作勝任度的自我評價作為因變量,用問卷“我的自身工作能力能夠勝任學生管理服務工作”來測量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勝任力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
1.工作培訓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度自評的影響
工作培訓用培訓質量來測量,培訓質量由培訓目標清晰、培訓內容精準、培訓方法科學、培訓效果明顯四道題的評價總分來測量,并根據四道題總分把非常同意和同意視為高分組,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視為低分組做單因素方差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生干部的工作勝任度自評的綜合均值上存在顯著差異,F(xiàn)=48.78,P<0.05,說明工作培訓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力培養(yǎng)有影響。
2.師生關系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度自評的影響
筆者用師生信任、在線交流、老師肯定、經驗指導四道題的評價總分測量師生關系,并根據四道題總分把非常同意和同意視為高分組,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視為低分組做單因素方差分析。調查結果表明,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生干部的工作勝任度自評的綜合均值上存在顯著差異,F(xiàn)=56.52,P<0.05,說明師生關系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力培養(yǎng)有影響,這是因為學生工作中師生互動而形成的關系會給學生干部開展工作帶來多樣的情緒體驗,而情緒體驗會對勝任力模型產生不同的工作激勵。
3.制度建設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度自評的影響
制度建設用制度使用規(guī)范科學、制度激勵、選拔與退出機制三道題的態(tài)度評價總分測量,并根據三道題總分把非常同意和同意視為高分組,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視為低分組做單因素方差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生干部的工作勝任度自評的綜合均值上存在顯著差異,F(xiàn)=60. 861,P<0.05,說明學生干部管理制度對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工作勝任力培養(yǎng)有影響,因為制度是一種信號機制,通過規(guī)范和獎勵產生工作激勵。
1.基于警務化管理明確學生干部培養(yǎng)的重點
一是擦亮學生干部的“警務化”底色。牢牢把握預備警官和學生干部的雙重身份定位,注重學生干部隊伍的政治性、紀律性、層階性、執(zhí)行性、示范性等素質內涵,充分發(fā)揮公安院校鑄魂育警的鮮明特質,在警務化管理框架下加快建設系統(tǒng)、規(guī)范、科學的公安院校學生干部培訓體系,促進學生干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二是發(fā)揮學生干部的“引領者”功能。切實調動學生干部在工作、管理、生活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既成為警務化管理要求的踐行者、模范,又成為警務化管理工作的實施者、推動者,打造一支能力過硬、敢于作為的學生干部隊伍,使其成為新時代公安鐵軍后備力量。三是激活學生干部的“開拓性”價值。堅持剛柔兼濟,把握好警務化管理剛性要求與學生成長特點,既要避免一味強調紀律剛性帶來的活力不足問題,也要避免一味松綁紀律規(guī)矩帶來的失范、失序問題,注重發(fā)揮學生思維活躍、觀念多維、富于創(chuàng)造的優(yōu)點,善于傾聽、吸納、借鑒學生干部的有益建議。
2.完善學生干部培養(yǎng)的政策支持體系
一是完善學生干部的選任制度。選拔前加強宣傳工作,吸引優(yōu)秀同學參與學生干部工作,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選拔時將勝任力模型應用于公安院校學生干部的選拔之中,采取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選拔合適的人才擔任學生干部,并選拔出適合各崗位的人選。二是完善學生干部的監(jiān)督考核與獎懲制度。根據勝任力模型,依照不同學生崗位設立不同的考核指標,通過指導教師打分、學生干部互評、監(jiān)督部門評分、定期述職等方式定期對學生干部工作進行監(jiān)督考核。同時,將學生干部工作成績與分管指導老師業(yè)績掛鉤,促進指導老師對學生干部工作監(jiān)督負責。在獎懲方面,根據勝任力模型分類評價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干部,發(fā)揮學生干部先進事跡示范效應,提高制度獎勵的精細化程度,還要對學生干部違紀、違規(guī)行為及時給予懲罰,做到獎懲有度。三是建立能進能出的干部淘汰制度。及時調整不適合各自崗位的學生干部,充分發(fā)揮各學生干部的才能。學生干部之間應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保證人盡其才,減少內耗,營造良好氛圍。
3.創(chuàng)新學生干部培養(yǎng)的路徑
公安院校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工作,應堅持“在工作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中提高”的原則,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指導,使學生干部各方面能力和素質全面提升,讓學生干部能在工作中提升自我,有更多滿足感和獲得感。在建立一整套干部培訓制度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新干部培訓方式,以講座為主線,穿插分組討論、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邀請專家、學者、基層民警、在校老師、教官等對學生干部知識水平與技術能力、性格動機與職業(yè)品德兩個維度進行指導,提升學生干部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同時,可以通過與派出所等基層機關部門合作、參加實踐活動等實踐方式,組織學生干部參加校外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干部實踐能力,在保證學生干部工作有科學的指導的同時鍛煉學生干部的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干部正確履職,減少錯誤。
4.強化教師在學生干部培養(yǎng)中的指導作用
學生干部是師生關系的橋梁,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不僅對學生干部工作有促進作用,能減少學生干部的工作錯誤,而且能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減少決策失誤,有利于校內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與培養(yǎng)。為加強師生互動,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師生交流會,使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干部述職及時提出學生干部工作的不足與改進措施,形成良好互動。在日常工作中,可邀請教師定期參加工作例會,對各階段學生工作進行點評,提出意見。對于教師提出的意見,學生干部應及時改正,及時與教師溝通,反饋情況。同時,學校應鼓勵學生干部主動與教師溝通。各學生干部工作部門應當設立特定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干部工作,并對相應部門工作以及學生干部監(jiān)督負責。日常工作中,學生干部應主動與指導教師溝通聯(lián)系,匯報日常工作,提出工作中的疑惑,并向教師反饋情況。指導教師也應主動關注學生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督促改正。
參考文獻:
[1]McClelland D C,Boyatzis R E.Leadership motive pattern and long-term success 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2,67(06):737-743.
[2]彭劍鋒,饒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Woodruffe C.What is meant by a competency[J].Leadership&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1993,14(01):29-36.
[4]仲理峰,時勘.勝任特征研究的新進展[J].南開管理評論,2003(02): 4-8.
[5]曾慧.高校學生干部能力調查研究:從勝任力理論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14(03):168-171.
[6]冉槐.高校學生干部勝任特征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1(08):87-8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for Student Cadr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Liu
(Student Affairs Office of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cadres abiliti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olice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enc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competency model for student cadr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consists of three dimensions: political literacy, work ability, and individual traits, as well as ten elements: political loyalty, execu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daptability, leadership abili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upright work style, dedication, disciplinary 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and optimism. Work train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re the entry point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cadres abilities.
Key words: publicsecurity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studentcadres;competence;abilitydevelopment;police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