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共產黨宣言》;斗爭精神;歷史演進;實踐進路
[摘 要] 發(fā)揚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產生、發(fā)展和強大的根本動力?!豆伯a黨宣言》蘊含著豐富的斗爭思想資源,深刻闡釋了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斗爭才能維護自身權益、無產階級斗爭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類的解放和發(fā)展、無產階級斗爭的方式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等基本觀點,深刻揭示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傳遞性和時代必要性。中國共產黨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斗爭理論,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凝練形成了“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寶貴經驗。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繼續(xù)發(fā)揚斗爭精神,就要打好斗爭組合拳,在把握斗爭形勢中明確斗爭方向,在增強斗爭意識中掌握斗爭理論,在錨定斗爭任務中堅守斗爭立場,在學習斗爭方法中錘煉斗爭本領,在堅定斗爭意志中賡續(xù)斗爭精神。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70(2024)02-0058-14
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作為黨在面對重大考驗時所必須把握的重要原則之一,并勉勵全黨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fā)揮歷史主動,自信自強,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固有品質,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p>
一、《共產黨宣言》蘊含的斗爭思想資源
堅持敢于斗爭,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理論范疇,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之一。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在《共產黨宣言》中,“斗爭”一詞出現(xiàn)了32次,反映出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斗爭思想資源?!豆伯a黨宣言》作為無產階級堅持敢于斗爭的宣言書,所闡述的思想內容始終閃爍著斗爭的精神、斗爭的智慧、斗爭的力量。深入研究和挖掘《共產黨宣言》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斗爭思想資源,解讀新時代發(fā)揚斗爭精神的理論意蘊和實踐價值,對于我們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找準斗爭方向、掌握斗爭主動、提高斗爭本領、應對風險挑戰(zhàn)、開展偉大斗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斗爭根源:通過斗爭維護自身權益
《共產黨宣言》闡釋了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以階級斗爭作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人類歷史進程特別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過程。馬克思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薄盁o論是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fā)現(xiàn)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瘪R克思認為,他所貢獻的新內容是將階級斗爭置于唯物史觀之上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為認清人類歷史發(fā)展脈絡提供了一條可視化、可理解的線索。同樣,恩格斯通過對英國工人階級進行的調查,發(fā)現(xiàn)工業(yè)革命加劇了經濟的不平衡性從而加重了階級對立,進而使政權逐漸集中。作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珠聯(lián)璧合產物的《共產黨宣言》,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對兩大對立階級的產生、發(fā)展及其相互斗爭的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兩大對立階級對生產資料的掌握情況,認為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斗爭才能改變自己的勞動條件,斗爭既是必然現(xiàn)象,也是必然結果,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他們還將階級斗爭置于整個人類社會來考察,提出自階級產生后,人類社會就存在斗爭,這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源,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只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才沒有階級斗爭。
《共產黨宣言》闡明了階級斗爭的“兩個必然”趨勢。資產階級分子最初產生于中世紀的城市市民階級。隨著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封建社會后期萌芽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直至取得資產階級政權,代替封建社會,建立新的社會形態(tài),即資本主義社會?!豆伯a黨宣言》肯定了資產階級對社會的促進作用,認為資產階級利用新技術帶來的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超過其他一切時代,并改變了人類歷史和生活。同時,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xiàn)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本家在進行機械化大生產的過程中,不僅生產出大量的社會化產品,也孕育出了摧毀自己的力量。在資本主義社會,科技、文化、教育的發(fā)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現(xiàn)實存在的頑瘴痼疾“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社會尖銳的基本矛盾,都證實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機械化、工業(yè)化的生產逐漸使工人的價值趨于統(tǒng)一,沒有生產資料且受限于資本家的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要聯(lián)合起來而斗爭。無產階級只有用暴力武裝起來,才能求得解放,建立起自己的統(tǒng)治。因此,斗爭是無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暴力手段向資產階級發(fā)起的革命,其目的是推翻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解放。
(二)深刻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斗爭使命:為人類的解放和發(fā)展
《共產黨宣言》闡明了共產黨的革命斗爭精神。馬克思指出,作為大工業(yè)的產物,赤貧的無產者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需要加以保護,是真正革命的階級。他們只有摧毀一切保護私有財產的東西,才能徹底獲得解放。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進組織,在對抗資產階級的運動中,領導無產階級運動。共產黨同無產階級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任何自身的利益,“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無產者的不同的民族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在階級斗爭中,馬克思闡明了共產黨“當前的運動”實現(xiàn)最終目的即推翻資產階級,完成“當前的運動”后,才能進一步實現(xiàn)“運動的未來”,即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獲得整個世界。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決裂,是實現(xiàn)最近目的和最終目標的必然要求,“兩個決裂”思想深刻體現(xiàn)了共產黨的革命斗爭精神。
《共產黨宣言》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斗爭使命。恩格斯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作為他對未來社會根本特征的認識,并具體地描述了未來社會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狀態(tài):“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到那時,“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的憧憬將變?yōu)楝F(xiàn)實,人們可以自由地進行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每個自由人在一起組成的共同集體,為一切自由人的發(fā)展開辟道路。但是這種真實的自由狀態(tài)是要建立在且必須建立在階級和階級對立消失之中的。只要階級和階級對立還存在,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那就不存在人的自由解放。要消除階級對立,實現(xiàn)“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就必須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舊式分工,歸根結底,就是“消滅私有制”。《共產黨宣言》不僅抨擊了形成于私有制下的雇傭勞動給無產者帶來的個性和自由的泯滅,并且尖銳指出資產階級企圖將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變成一種規(guī)律性現(xiàn)象,且這種意識形式只有在完全不存在階級對立時才會消除。因此,無產階級要通過暴力建立自己的政權,掌握一切生產工具,增加生產力,實現(xiàn)當家作主。這是無產階級斗爭的使命。
(三)深刻指出了無產階級的斗爭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共產黨宣言》從理論維度駁斥了資產階級對共產黨人主張的質疑和謬誤理論。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從不同方面對共產黨人所要進行的革命提出質疑。對此,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進行了深刻的批駁。首先,針對資產階級聲稱共產黨人要消滅個性和自由,馬克思在分析“資本與雇傭勞動”中指出,資產階級所謂的工人的自由活動、工人自己賺的財產,是“活的勞動”為“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增殖,這種“自由”和“獨立”的實質是資產階級對工人的剝削和支配,只有在資產階級需要的時候,工人才有“活著的自由”,馬克思要剝奪的也即是“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其次,針對資產階級污蔑共產黨人要消滅教育,《共產黨宣言》指出,現(xiàn)行的教育受資產階級支配,為資產階級服務,共產黨人要消滅的正是這種偏私的教育,而是使教育惠及廣大工人,不再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專屬權利。再次,針對共產黨人要取消祖國和民族的謬論,《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要首先打倒本國資產階級,使自己上升為民族的領導階級,消除本民族間的隔閡和剝削,民族和民族間的壓迫和敵對才能隨之消滅。最后,針對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攻擊,馬克思指出,社會意識源于社會存在,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資產階級所謂的“永恒真理”是站在資產階級的角度提出的,但是這種“永恒真理”在共產主義社會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所以《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主義要廢除“永恒真理”,“這些意識形式,只有當階級對立完全消失的時候才會完全消失”。
《共產黨宣言》從實踐維度論證了共產黨人政治斗爭策略。共產黨人制定的政治斗爭策略不僅著眼于工人的眼前利益的實現(xiàn),同時這種為爭取當前利益實現(xiàn)的運動的總目標是指向“運動的未來”,即實現(xiàn)共產主義。要實現(xiàn)最終目的,達到理想境界,則必須要參加斗爭。共產黨人在進行斗爭時,要支持一切有利于無產階級的運動,“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朝著實現(xiàn)最終目的的方向努力?!豆伯a黨宣言》依據(jù)上述斗爭策略,具體分析了德國、瑞士、法國等反對黨派的情況。如在面對德國的反對黨派時,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要采取聯(lián)合資產階級的策略共同反對封建制度,并且指出在這個運動中,無產階級不能停止對廣大工人的教育工作,始終要使工人群眾堅定階級立場。針對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在全世界相互勾結的狀況,《共產黨宣言》向全世界無產者發(fā)出“聯(lián)合起來”的強音。只有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們才能掙脫長期以來被資本家鉗制的“鎖鏈”,而獲得整個世界。綜上,共產黨人要在實踐中堅持斗爭策略的靈活性,廣泛開展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贏得自身的自由與解放。
二、中國共產黨發(fā)揚斗爭精神的歷史演進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學習把握《共產黨宣言》的斗爭思想,在斗爭中誕生、發(fā)展和壯大,高揚敢于斗爭、堅持斗爭的旗幟,把斗爭精神融入黨的血脈,成為黨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正如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的:“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毕到y(tǒng)考察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發(fā)揚斗爭精神的歷史,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共產黨宣言》所蘊含斗爭思想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更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斗爭實踐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一)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武裝斗爭
1840年之后,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尋找救國出路,擺脫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局面,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進一步喚醒了中國的先進分子,使他們從科學真理中看到了希望。1920年,中文版《共產黨宣言》誕生,一大批中國先進分子通過《共產黨宣言》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革命道路?!豆伯a黨宣言》不僅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其中蘊含的斗爭思想更是成為不斷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精神武器。毛澤東在閱讀《共產黨宣言》后說,《共產黨宣言》使他加深了對階級斗爭的認識,并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鄧小平曾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彭德懷也提到,他是在讀了《共產黨宣言》后,才開始懷著為改造社會的信念工作?!豆伯a黨宣言》激發(fā)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意識,激起了中華民族奮起反抗精神的覺醒,指引著中國先進分子走上了通過革命斗爭求得自身解放的道路。所以,“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用革命斗爭方式贏得無產階級政權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被提出。在斗爭意識的引導下,英勇斗爭的建黨精神、百折不撓的紅船精神相繼產生并延續(xù)發(fā)展,終于使中國革命看到了新的曙光。
大革命失敗的血淚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妥協(xié)和退讓只會讓自己陷于被動,掌握革命領導權和進行武裝斗爭,才能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南昌起義的爆發(fā)、八七會議的召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武裝奪取政權的提出等,都是斗爭精神在中國共產黨身上的迸發(fā)和映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充分發(fā)揚斗爭精神,成功地抵御了外來侵略、推翻了反動統(tǒng)治,改變了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社會面貌,以中國革命的勝利印證了《共產黨宣言》中斗爭思想的正確性。同時,中國共產黨人還依據(jù)中國革命的實踐發(fā)展,總結提煉了《共產黨宣言》中的斗爭內涵、斗爭對象和斗爭策略。關于斗爭內涵,毛澤東強調,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推動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有矛盾就會有斗爭。關于斗爭對象,毛澤東指出,敵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要辨析敵友,團結力量,取得斗爭勝利。關于斗爭策略,毛澤東指出,要敢于斗爭但不能草率斗爭,斗爭是建立在科學分析之上的判斷。如在《論持久戰(zhàn)》中毛澤東鮮明提出堅持“抗戰(zhàn)到底”,就是他在全面、客觀地分析敵我實際情況基礎上作出的慎重決策。這不僅振奮了人心,而且為戰(zhàn)爭的勝利指明了方向。可見,《共產黨宣言》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寶貴經驗,增添了歷史主動,同時中國革命也體現(xiàn)了對《共產黨宣言》中斗爭精神的傳承與堅守,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
(二)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斗爭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異常嚴峻的復雜形勢,中國共產黨以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氣吞山河的偉大斗爭,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斗爭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在政治領域,堅決徹底地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殘余勢力,實現(xiàn)祖國大陸全面統(tǒng)一,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二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面對經驗缺乏、基礎薄弱、外部封鎖等不利因素,黨領導人民開展了經濟領域轟轟烈烈的斗爭,包括穩(wěn)定和恢復國民經濟、改造舊的生產關系、發(fā)展工農業(yè)、科技等領域實現(xiàn)新突破等,徹底打破了“經濟上零分”的評價。三是在外交領域,提出并推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終結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拓展了對外交往朋友圈。四是在國防軍事領域,面對所謂“聯(lián)合國軍”的威脅和侵略,中國共產黨以非凡氣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策,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強敵,捍衛(wèi)了新中國的領土安全。同時,人民軍隊和國防工業(yè)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實現(xiàn)了“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的突破。經過這些斗爭,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變革。
歷史和實踐證明,我們黨在斗爭中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形勢和環(huán)境的變化,相應提出不同的斗爭策略。如抗美援朝,正是黨在全面估量國內外形勢,科學分析戰(zhàn)爭的必要性和戰(zhàn)勝的可能性基礎上作出的歷史性決策,體現(xiàn)了斗爭目的由“爭取民族獨立”向“在世界站穩(wěn)腳跟”方向的轉變。再如,面對當時黨內想要壓垮私營工商業(yè)的錯誤傾向,毛澤東提醒作為一個大黨要特別注意策略的實施,發(fā)展私營工商業(yè),與其說對資本家有利,不如說對人民有利,對資本家要既團結又斗爭,體現(xiàn)了斗爭策略的靈活性。綜上,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階段,斗爭精神所體現(xiàn)的具體任務目標和側重點各不相同,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斗爭方法、策略也隨之不斷完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黨宣言》中斗爭精神的繼續(xù)發(fā)展。
(三)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斗爭道路
“文革”結束后,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敢于斗爭的精神,打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桎梏,推動真理標準大討論,沖破思想的禁錮,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及時撥亂反正,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斗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面對新的需要和挑戰(zhàn),以頑強的斗爭精神迎難而上,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使斗爭重心逐漸向經濟領域轉變,并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偉大斗爭精神,解放思想,勇往直前,開辟出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嶄新道路。
在這一時期,我們黨深刻認識到:“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偉大斗爭,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復雜的情況,國際國內的嚴峻形勢和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思想體系的對立與斗爭,經??简炛總€黨員?!敝袊伯a黨立足世情深刻調整、國情深刻發(fā)展、黨情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以前瞻的眼光、卓越的智慧、超凡的膽識,破除了“姓資姓社”的爭論,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在實踐中繼續(xù)發(fā)揚偉大斗爭精神。其一,開展生產斗爭。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為此,“如何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斗爭主題。我們黨不斷革新經濟體制,煥發(fā)經濟活力,最大限度激發(fā)生產力,特別是推進“價格闖關”、打破國企“鐵飯碗”等市場化改革,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奮勇前行的斗爭魄力。其二,推進反腐敗斗爭。這一時期,鄧小平強調要高度警惕黨內腐敗對斗爭精神的弱化,提出要從制度上解決腐敗問題。江澤民強調要堅持把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堅決同腐敗現(xiàn)象、腐敗分子作斗爭。胡錦濤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推進反腐敗斗爭,進一步提出了斗爭策略問題,斗爭要懂得變通,講求靈活,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其三,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作斗爭。面對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我們黨同資產階級自由化、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錯誤思想與傾向作堅決的斗爭。對此,鄧小平指出對有些想脫離、搞自由化的傾向,就必須“要進行正確的,有力的批評和必要的斗爭”。鄧小平特別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針對僵化守舊的勢力,要勇于打破舒適圈,拿出敢闖敢創(chuàng)新的斗爭精神。這些重要思想理論是對《共產黨宣言》中斗爭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其四,在處置重大危機中充分發(fā)揚斗爭精神。黨領導人民以無所畏懼的斗爭精神,妥善應對和處置歷次重大危機事件,取得了應對中美撞機事件、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斗爭的偉大勝利,彰顯了鮮明的斗爭精神,也使我們黨在一個又一個斗爭實踐中鍛造了日益強大的斗爭本領??傊@段時期的斗爭雖不如階級斗爭那般猛烈,但這些偉大變革和創(chuàng)新是對黨內短板的查缺補漏,正是體現(xiàn)了對《共產黨宣言》斗爭思想的繼續(xù)傳承與發(fā)展。
(四)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大局,堅持傳承發(fā)揚斗爭精神,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闡明了新時代斗爭的目的、斗爭的方法、斗爭的本領等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斗爭要求。一是提出“偉大斗爭”論斷。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多次談到“偉大斗爭”,并深刻闡明了“偉大斗爭”的時代內涵,突出強調了“偉大斗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二是注重提升斗爭本領。面對世界挑戰(zhàn)與風險不斷增加、國內改革發(fā)展進入深水區(qū)與攻堅區(qū),習近平強調,全黨必須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進行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提高斗爭本領,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斗爭要不怕困難、斗爭要講究藝術、斗爭要把握火候,進一步豐富了《共產黨宣言》斗爭內涵與策略原理。三是準確把握斗爭目的。習近平指出,斗爭“是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學會斗爭、敢于擔當,面對困難不低頭、面對危機敢挺身、面對是非敢亮劍,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斗爭的信心和信念。同時,習近平還圍繞斗爭理論和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嶄新論斷,進一步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斗爭思想。
新時代,針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黨發(fā)揚偉大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并取得顯著成就。在國際上,開展同霸權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斗爭,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天下一家理念,堅定維護世界貿易健康有序發(fā)展。在國內,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并積極與各種錯誤思想進行斗爭,破腐敗之風、破思想固化、破形式官僚,不斷提高抵御重大風險的意識與能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提振黨員干部干事的勇氣與成事的信心。我們黨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斗爭勝利,打敗了新冠疫情的侵襲,成功應對美西方對我國的遏制打壓,有力打擊了“港獨”“臺獨”的分裂行徑,取得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敝袊伯a黨通過偉大斗爭,使《共產黨宣言》的斗爭思想在社會實踐中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內在地包含了不辱使命的責任擔當、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的為民情懷等意蘊,這是對《共產黨宣言》斗爭思想的弘揚、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三、新征程上發(fā)揚斗爭精神的實踐進路
《共產黨宣言》的斗爭思想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得出“堅持敢于斗爭”的寶貴經驗,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擘畫了民族復興、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現(xiàn)在,“我們正意氣風發(fā)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充分認識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進一步打好斗爭組合拳。
(一)在把握斗爭形勢中明確斗爭方向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矛盾新特征,我們黨面臨著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考驗,只有堅持敢于斗爭,在把握斗爭形勢中明確斗爭方向,才能鍛造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把握斗爭形勢,一是要深刻認識新征程上的偉大斗爭具有長期性。從世情看,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各種國際安全挑戰(zhàn)錯綜復雜,尤其美國霸權霸凌行徑明目張膽,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國際秩序格局面臨重大重構重塑,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從國情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黨的自身建設依然面臨“四種危險”的考驗,全面從嚴治黨和黨的自我革命需要向縱深推進,我們在新征程上必須進行長期的不懈奮斗,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新的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倍且羁陶J識新征程上的偉大斗爭具有復雜性。隨著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錯綜復雜,各種矛盾問題不斷涌現(xiàn),各領域的風險挑戰(zhàn)隨時可能出現(xiàn),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那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fā)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币虼?,這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對我們進行偉大斗爭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要深刻認識新征程上的偉大斗爭具有嚴峻性。這種嚴峻性來自對形勢的科學判斷。習近平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艱巨而偉大的社會革命,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苯陙?,美西方為了遏制我國發(fā)展和民族復興,在貿易、科技、金融、輿論等諸多領域,持續(xù)發(fā)動了毫無底線的打壓,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不屈不撓、有理有節(jié)的斗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真正使發(fā)展和安全兩翼齊飛。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種遏制與反遏制、打壓與反打壓的斗爭將是長期的、艱巨的、嚴峻的,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敢于出擊,敢戰(zhàn)能勝。
方向決定道路,新征程上發(fā)揚斗爭精神有著鮮明的斗爭方向。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睂嵤虑笫堑匕盐斩窢幏较蛞馕吨谧裱陀^實際的基礎上對斗爭的方向作出正確的選擇。這不僅體現(xiàn)著斗爭的合理性,而且體現(xiàn)著斗爭的可為性。把握斗爭方向,重中之重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政治立場堅定,才不會在精神上“缺鈣”,政治原則堅定,才不會被歪風邪氣帶偏。無數(shù)歷史事實證明,黨的領導是關系國家一切活動的命脈所在,是國家進行一切活動的底線要求。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使中華民族遭受深重苦難,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tǒng)制等各種制度輪番上臺,但都沒能使中國擺脫積貧積弱、山河破碎的局面,直至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才使中國社會出現(xiàn)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的雙面破壞使黨遭受了嚴重損失,在黨重新掌握革命領導權后,中國的革命形勢才得以涅槃重生,革命前途才顯現(xiàn)出光明前景。直至建立新中國,實現(xiàn)人民民主專政,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鞏固了黨的領導地位,證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新征程上的偉大斗爭,就是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使黨處于牢牢掌握斗爭領導權、斗爭主動權的地位,不斷在未來斗爭實踐中書寫奇跡、鑄就輝煌。
(二)在增強斗爭意識中掌握斗爭理論
增強斗爭意識是發(fā)揚斗爭精神的先決條件。肩負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增強斗爭意識,在斗爭中謀發(fā)展,在斗爭中謀復興。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斗爭只是在機會絕對有利的條件下著手進行,那么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眹H形勢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相互疊加中顯得更為嚴峻,恃強凌弱、零和博弈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國內“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擺在眼前,“四種危險”的腐蝕性和挑戰(zhàn)性亟需解決,必須增強斗爭意識。首先要增強對斗爭自覺性的認識?!笆码m難,做則必成”。自覺斗爭彰顯著中國共產黨面對問題時主動作為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新問題,共產黨人不僅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勇于出擊的膽魄,更要有自覺斗爭的意識和即刻投入斗爭的行為。融入了自覺性的斗爭更易于被堅持和發(fā)展,也更易于斗爭行為的發(fā)生,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斗爭能動性,推進各項事業(yè)的順利進行。其次要深化對斗爭預見性的認識。斗爭的預見性體現(xiàn)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未雨綢繆的斗爭準備。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斗爭無時不在,斗爭無時不有。要高瞻遠矚,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對斗爭發(fā)展趨勢進行整體研判,并根據(jù)斗爭發(fā)展規(guī)律,預見斗爭發(fā)展方向,把握斗爭主動權、贏得斗爭勝利。
政治上的堅定來自理論的清醒。在增強斗爭意識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斗爭理論的指導,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斗爭形勢,把握斗爭規(guī)律,提升斗爭藝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在開創(chuàng)新時代偉大成就、進行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系統(tǒng)回答了斗爭主體、斗爭方式、斗爭內容、斗爭要求等一系列重大命題,集中體現(xiàn)了我們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決心與勇氣。發(fā)揚斗爭精神是這一思想的核心內涵和鮮明品格,既指明斗爭的正確方向,激發(fā)斗爭的精神動力,又提供了進行斗爭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方法。我們要學深悟透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把握好貫穿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準確理解新的歷史條件下新的偉大斗爭的理論內蘊,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明確斗爭方向,砥礪無畏擔當,提高斗爭能力,以高超斗爭本領有效破解難題、推動工作。
(三)在錨定斗爭任務中堅守斗爭立場
習近平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边@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前進方向,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斗爭任務。事實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斗爭的使命追求。在新征程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功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嚴峻挑戰(zhàn),依然需要發(fā)揚持續(xù)的斗爭精神。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币虼耍覀円獣r刻做好斗爭準備,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做好各項工作。具體講,就是在經濟上要著力防范和化解重大經濟風險,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著力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時刻準備開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主動進行外交戰(zhàn)線斗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強軍事斗爭能力,捍衛(wèi)國家和人民安全;敢于同自然災害頑強斗爭,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
發(fā)揚斗爭精神,必須明確斗爭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豆伯a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边@里的“絕大多數(shù)人”指的就是人民群眾。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特別重視人民至上,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币虼?,“一切為了人民,這是我們黨推進偉大斗爭的最為根本的價值取向”。面向新征程,我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必須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力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在學習斗爭方法中錘煉斗爭本領
發(fā)揚斗爭精神必須掌握斗爭方法。習近平指出:“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睘榇?,必須具備過硬的斗爭本領,而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斗爭方法,努力提高斗爭能力。這方面,《共產黨宣言》蘊含的斗爭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斗爭的心法,是在新時代練就過硬斗爭本領的成功法門。面向新征程的偉大斗爭,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遵循斗爭規(guī)律,把握斗爭方式,講求斗爭藝術。遵循斗爭規(guī)律,就是要遵循社會基本矛盾規(guī)律、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內因外因規(guī)律等,歷史、全面、辯證地看待斗爭,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對待斗爭。把握斗爭方式,就是要善于從戰(zhàn)略上思考斗爭問題,從策略上解決斗爭難題,把戰(zhàn)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尤其是在斗爭策略上要靈活機動,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講求斗爭藝術,就是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zhàn)略定力,注重用好矛盾分析法,時刻根據(jù)斗爭形勢的變化把握好斗爭的時、效、度,善于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提升敏銳的觀察力、科學的分析力、精辟的概括力,牢牢把握斗爭的關鍵。
提高斗爭本領,除掌握斗爭方法外,還需經過長時間的斗爭鍛煉。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斗爭,從來都不會回避矛盾和挑戰(zhàn),而是在實踐中勇于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面向新征程,現(xiàn)實中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橫亙于新時代的實踐中,使一些黨員自身能力弱化,出現(xiàn)了本領恐慌的問題,勢必不利于解決人民訴求的多樣化,給黨的執(zhí)政根基帶來不利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對斗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部分黨員和領導干部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出現(xiàn)了本領恐慌,也有一些領導干部推卸責任、不思進取,甚至脫離群眾,出現(xiàn)了貪污腐敗,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大的黨內隱患。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不斷提高斗爭能力,同時勇于面對黨員中出現(xiàn)的本領恐慌和本領弱化現(xiàn)象,提出強而有力的應對妙招。一方面,在實踐中主動加強業(yè)務學習,開拓新視野、熟悉新領域,在復雜的斗爭環(huán)境中提升自己駕馭復雜風險的能力,練就真正的斗爭本領。另一方面,針對本領弱化特別是脫離群眾的腐敗問題,要堅持自我革命,刀刃內向,跳出“歷史周期率”,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提升斗爭能力,提高自身戰(zhàn)斗力,淬煉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五)在堅定斗爭意志中賡續(xù)斗爭精神
堅定斗爭意志是發(fā)揚斗爭精神的保證。斗爭精神投射到現(xiàn)實中就是臨危不懼、堅貞不屈、頑強拼搏、鍥而不舍等意志品質的體現(xiàn)。意志是一種心理品質,更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如果說斗爭本領解決的是“會不會”的問題,斗爭意志則是解決“敢不敢”的問題。意志堅定,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戰(zhàn)勝一切敵人。常言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意志堅定的折射。斗爭意志不是與生俱來的,百余年來,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敢戰(zhàn)能勝的斗爭意志,并將這種斗爭意志深深融入共產黨人的血液和靈魂。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一再告誡全黨,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贊揚聲中喪失革命精神和斗志。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yōu)先,保持戰(zhàn)略定力,發(fā)揚斗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fā)展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面臨的重大斗爭不僅不會少而且越來越復雜?!蔽覀円冀K保持“堅定斗爭意志”,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
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精神屬于認識范疇,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在斗爭實踐中不斷鑄就與涵養(yǎng)的寶貴品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樣離不開一以貫之的斗爭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斗爭精神”,并對堅持斗爭精神作出了最新的戰(zhàn)略判斷和深刻闡述。面向新征程,發(fā)揚敢于斗爭的偉大精神,必須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堅強有力、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習近平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北仨毘种院阃七M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自我革命,堅持刀刃向內,守正創(chuàng)新,革故鼎新,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yǎng)成,激勵廣大黨員和干部發(fā)揚敢于較真碰硬、勇于擔當負責的斗爭精神,“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做一身正氣、敢于斗爭的共產黨人,將斗爭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四、結語
馬克思曾經在回答“什么是幸?!薄笆裁词谴嬖凇睍r,都是言簡意賅地答道“斗爭”。銘刻“斗爭”烙印的《共產黨宣言》像一把燃燒的火炬,劃破了暗夜的長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始終以斗爭精神砥礪前行,并成就百年偉業(yè),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優(yōu)勢?;趯Α豆伯a黨宣言》所蘊含的斗爭思想的解讀,深入挖掘斗爭精神的豐富內涵,厘清何為斗爭、為何斗爭、如何斗爭等基本問題,厘清斗爭精神的話語內涵、目標任務及方式策略的演進與發(fā)展脈絡,有助于深刻理解斗爭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的重大意義,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偉大斗爭。新征程上,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發(fā)揚斗爭精神,以頑強不屈的斗爭意志奮勇向前,以積極主動的斗爭意識迎難而上,以勇于擔當?shù)亩窢幨姑煊?,就一定能夠?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李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