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引入成長型思維,并將其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聚焦核心素養(yǎng)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落地和落實,形成了特色鮮明、可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課堂新樣式,促進了成長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成長型思維;教育實踐;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0-0086-02
【作者簡介】洪劬頡,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210002)科研員,正高級教師。
“成長型思維”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的“變”是有很大相似性的,中國的《易經(jīng)》就是談變化之道的,以不變應萬變,最終的結果是一變不變;以變應變,“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以變引變,是創(chuàng)新,是引領。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要求全黨“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張筱翠校長帶領她的團隊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成長型思維”這一課題邊學習邊探索,邊摸索邊總結,一步步地申報為南京市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在為期三年的建設中,該項目多次開展項目建設成果現(xiàn)場推進會,進行項目研究課展示,受到多方好評,在結項中,被專家們一致評為“優(yōu)秀”等第??v觀這個項目建設,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育人導向,強化成長型思維的校本實踐
張筱翠校長和她的團隊非常注重學習,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僅組織學校教師學習《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從平凡到優(yōu)秀的七種思維模式》《全腦教學與成長型思維教學》等有關成長型思維的書籍,還學習了《易經(jīng)》《中國教育史》等中國優(yōu)秀教育理論著作,將其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此外,學校特別注重對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深度學習。將課堂改革聚焦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鑒于此,我很贊賞張筱翠校長對成長型思維的校本化解讀,從“目標、挑戰(zhàn)、思維、成長”四個維度進行實踐,這種校本化的解讀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理論中的“人”的要素,借鑒了他國成長型思維實踐的成果,聚焦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改革,對落實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有較為明顯的推廣價值。
二、扎根課堂,強化成長型思維的課堂實踐
課程改革的陣地是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主要在課堂。通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成長型思維課堂”已經(jīng)初具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新樣式,以“挑戰(zhàn)單”為突破的課改新抓手,以成長型思維為主導的育人新評價。
1.指向成長: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新樣式
我們都知道,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思考,就會有什么樣的實踐。張筱翠校長用成長型思維來指導課堂實踐,就是要摒棄那種認為師生是靜態(tài)的、課堂是一成不變的固定型思維,而去“以變應變”,從“明確目標、勇于挑戰(zhàn)、培養(yǎng)思維、助力成長”四個維度進行課堂改革實踐,培養(yǎng)學生志存高遠、勇于行動、堅韌不屈、積極樂觀、承擔責任、善于合作、不斷成長等思維模式,鼓勵學生直面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2.“挑戰(zhàn)單”:自為導向的課改新抓手
“挑戰(zhàn)單”關鍵在“挑戰(zhàn)”,它體現(xiàn)了成長型思維中的“成長”,是跳一跳就夠到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挑戰(zhàn)的是“自己”要挑戰(zhàn)的,是要不斷突破自我認知,讓成長成為自我主動要成為的,而不是讓“我”的成長成為別人要的,簡簡單單的一個“挑戰(zhàn)單”其背后是有“自我意識的覺醒”,是“自為自足”的。
但“挑戰(zhàn)單”也絕不是為了挑戰(zhàn)而設置的,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溫故知新,事實性知識復習,少量;二是學以致用,程序性知識練習,適量;三是拓展延伸,指向?qū)嵺`的新知識運用,適量。不回避知識學習,但不止步于知識,強調(diào)學以致用,注重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新。我?guī)状温犖木笘|路小學教師的項目研究課,深深地喜歡上他們的教學設計,喜歡他們對“挑戰(zhàn)單”的靈活處理。
3.關注成長:過程導向的育人新評價
評價是課改的難點,也是重點。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抓住了成長型思維這個牛鼻子,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進行換“維”思考,將成長型思維引入課堂,相信成功的關鍵是學習,改變固定單一的評價方式,在學習評價中,不再是單一的點贊和批評,而是換一種方式,成功不是因為天資,而是因為努力;要成功,不是靠天賦,而是要拼搏、要努力。
三、團隊導向,強化成長型思維的協(xié)同實踐
張筱翠校長清晰地認識到,推動成長型思維課堂改革,不能只靠幾個骨干教師,而是要靠所有的教師,甚至需要家長和社會的支持。所以,她特別注重教師團隊建設,要學生有成長型思維,則要讓教師先有成長型思維;不改變教師的固定型思維,那么要培養(yǎng)學生成長型思維則是一句空話。
張筱翠校長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三個亮點:一是思維塑造,要教師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進行集體備課,研制“挑戰(zhàn)單”,設計“成長型思維課堂”的教學設計;二是營造氛圍,把成長型思維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方面、全過程、全人員,展示成長型思維的主要理念和建設成果,讓成長型思維成為共識;三是措施夯實,將成長型思維教師要具備的三個核心能力、三類角色定位、三層發(fā)展體系和三大工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相依,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責任編輯:徐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