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云
內容摘要:漢字具有極強的表意功能,它這一特殊性吸引了眾多學者去探索漢語字義與詞義之間的關系。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從對外漢語中級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根據(jù)詞義和語素義的相關度將《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四級雙音節(jié)實詞劃分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個等級。其中透明和半透明的詞匯的占比為97.54%。這個數(shù)據(jù)表明,我們在對外漢語中級詞匯教學中可使用語素教學法。
關鍵詞:語素教學法 語義透明度 雙音節(jié)復合詞 詞匯教學
漢字具有極強的表意功能,它這一特殊性吸引中外眾多學者去探索研究。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漢語的規(guī)律,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參考。但在國際中文教育的詞匯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例如二語學習者學會了“東”“西”這兩個字,知道了是表示方向,但當其放在一起,如“吃東西”,就變成了事物義。[1]二語學習者往往對此非常的費解。因為組成這些詞的語素義和詞義的相關度很低,二語學習者無法輕松的找到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反之,“愛國”“道路”這樣的詞就很容易理解,這些詞的語素義和詞義的相關度較高。認知心理語言學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語義透明度的差異,語素義和詞義的差異越大,詞匯的語義透明度越低。[2]那么對于不同語義透明度的詞匯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呢?這一問題引導著學者們不斷地進行探索。
第一,關于語義透明度。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界關于語義透明度的研究主要是語義透明度的分類和語義透明度對二語詞匯習得的影響。對于語義透明度的分類主要有二分法(干紅梅)[3]、三分法(任敏)[4]、四分法(李晉霞、李宇明)和五分法(董于雯)[5]等,依據(jù)原始義,采用主觀判斷的方式來分析詞義和語素義之間的關系,以此來判斷詞匯的語義透明度。學者們多采用實驗方法來考察學習者對于透明詞和不透明詞的習得效果,實驗方式多為測驗或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之后再進行測驗。如干紅梅、張金橋、曾毅平(2010)[6]都用類似方法進行實驗,且得出結論透明詞的習得效果遠遠高于不透明詞的習得效果。
第二,關于語素教學法。
胡炳忠針對留學生詞匯學習的一系列問題,如:知道“雞蛋”而不知道“雞”的意思,提出“要在語素和構詞法的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詞匯教學”,自此學界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關于語素教學法的研究。[7]盛炎[8]、解永俊[9]等從漢語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從理論或經(jīng)驗方面來論述語素教學法的有效性,做的多為總結性分析。還有不少學者從實證研究的角度來說明語素教學法的合理性,呂文華[10]、肖賢彬[11]等通過列舉具體詞匯,來證明語素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擴展詞匯,提高學習者對詞匯的記憶力;陳俊羽[12]、張幼冬、張承雪等通過具體的教學實驗分析,進一步證明了語素教學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有效性。
學者們的相關研究證明了語義透明度是影響語素教學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詞匯義都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13]本文從漢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的四級詞匯為研究材料,分析其中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的語義透明度。本文根據(jù)“詞義和語素義的相關度”和“學習者是否掌握語素義”,將704個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劃分為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三個等級,根據(jù)透明度的分類來進一步證明語素教學法的合理性。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文對《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四級詞匯中的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進行考察,且從漢語中級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分析詞義的語義透明度。分析的問題是:對四級詞匯中的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使用語素教學法是否具有數(shù)據(jù)支持。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從1000個四級詞匯中選出734個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
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的常用概念義(本文選?、佗诘尼屃x)來判斷詞匯的語義透明度,再從二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利用《標準》查詢系統(tǒng)判斷分析四級詞匯中的語素義是否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在二者的基礎上判斷的語義透明度是透明、半透明或是不透明。
(三)研究步驟
1.篩選生成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表
剔除不符合本研究所界定的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范圍的詞266個,包括:
(1)單純詞,如音譯詞“模特”;
(2)重疊式合成詞,如“叔叔”“寶寶”;附加式合成詞,如“阿姨”“老婆”“肚子”等帶前后綴的詞;
(3)非雙音節(jié)詞,如單音節(jié)、單音節(jié)、四音節(jié)詞;
(4)介詞、連詞、助詞等無詞匯實義的詞,如“反而”“而是”等。
從而生成本研究所需的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表。
2.分析詞表各詞的語義透明度
本文對語義透明度的分析參考的是任敏的研究分類,即“復合詞詞義與其構成語素義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劃分詞匯的語義透明度劃。由于本文是從“詞義和語素義的相關度”以及“中級漢語學習者是否掌握所學語素”兩個維度出發(fā)進行研究的,本文除了要考慮詞匯的“詞典透明度”和“大眾透明度”,還要考察漢語學習者已學語素義和將學習的生詞之間的關系。即假設準四級漢語學習者已掌握全部初級詞匯及詞匯中的語素義。在確定詞匯的語義透明度高的基礎上,還需分析四級詞匯中的語素義是否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如未出現(xiàn),則為比較透明詞匯。因此考慮到本文的研究維度,將詞匯的語義透明度重新分析定義:①
第一,透明,即通過語素義可直接推出詞義??杉僭O該詞匯為A,其語素分別為B和C,B和C均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且其語素義與四級詞匯的語素義相同。據(jù)此,透明詞可以分為兩類:
(1) A=B+C,即詞義為語素義的直接相加。
例如:
愛國:熱愛自己的國家。
愛:①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國:①國家。
(2)A=B=C,即詞義和兩個語素義相當,且兩個構詞語素為聯(lián)合關系。
例如:
貴重:價值高;值得重視。
貴:①價格高;價值大。
重:⑤價格高。
此類詞均可以通過語素義推出詞義,且語素義均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被稱為透明詞,同類詞還有常識、承受、愛護、比分等。
第二,半透明,通過語素義間接推出詞義。詞義大于構詞語素義,經(jīng)提示才能推出詞義。此類詞還包括本身屬于透明詞類別,由于一個或者兩個語素沒有出現(xiàn)在初級詞匯中的詞。
(1)語素義基本上可以推出詞義,但還需補充一些內容。即A>B+C,或A<B+C,詞義是語素義的擴大、縮小或引申。
例如:
寶石:經(jīng)過琢磨和拋光后,可以達到珠寶要求的石料或礦物。
“寶石”不是簡單的寶貴的石頭,“暖氣”也不是不是簡單的溫暖的氣體,“寶石”的詞義已經(jīng)縮小,“暖氣”的詞義已經(jīng)擴大,不能直接通過語素義推出詞義。類似的詞還有高鐵、領袖、房東等。
(2)詞語的其中一個語素是漢語中的固定語素,但另一個語素為音譯成分,在漢語中的語素意義不夠固定。即B為固定語素,C為外來成分。此類詞有酒吧、大巴、網(wǎng)吧等。其中的“吧”“巴”等都屬于外來成分。
(3)詞匯滿足A=B=C或者A=B+C,但是B或者C的語素義未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
例如:
矮?。河职中?。
矮:①身材短;②高度?。虎奂墑e低。
小:在體積、面積、數(shù)量、力量、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
由此可見,可直接用“矮”和“小”推出“矮小”的意義,但“矮”未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屬于不透明的。
類似的還有眼淚的淚、使勁的勁等。
(4)B、C語素均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但只有一個語素可以看出詞義,另一個語素與詞義的關系不明顯,即另一個語素義已經(jīng)虛化,但還未虛化稱為詞綴。即A=B,C與A相關,或A=C,B與A相關。
此類詞有穿上、列入、走過等,其中的“上、入、過”等于詞義有關,但比較模糊。
(5)詞義是其中一個語素語素義的概括義,另一個語素已經(jīng)沒有表意作用,但另一個語素單獨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在其他詞語中還具有意義,如,A=B,C本身具有實義,但在A中沒有示意作用。這樣的詞匯對于中級漢語學習者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困擾。例如:力氣:肌肉的效能。其中“力”就可以表示“力氣”的意義。此類詞還有參與、窗戶、當作等。
(6)語素義出現(xiàn)在四級詞匯中,未在初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但從詞義或結構上看可以歸位透明類的詞,對于中級漢語學習者來說也是不容易理解的,故也歸為此類。此類詞有贊賞、遵守等。
第三,不透明,通過語素義不可推出詞義,或構詞語素義比較常用,但對詞義沒有示意作用。
詞義和語素義之間的關系不密切。即A≠B或C,或者B+C?;駼和C即使都在一二三級詞匯中出現(xiàn)過,也不能通過語素義推出詞義。
例如:
大方:①對財物不計較;不吝嗇;②(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
大:體積、面積、數(shù)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方:①四個角都是90°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方形的六面體。
②乘方
這些詞無法通過語素義推出詞義,因此是不透明詞,同類詞還有角色、格外、二手、出色等。
二.研究結果及結果分析
按照上述等級標準對四級詞匯進行分類統(tǒng)計,可得到以下結果:即透明的詞匯量為156,占比為21.25%;半透明的詞匯量為560,占比為76.29%;不透明的詞匯量為18,占比為2.45%。
可見,從中級漢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語義透明度為半透明的詞匯最多,占總數(shù)的76.29%;透明的詞匯次之,為21.25%,不透明的詞匯最少,為2.45%,且透明和半透明的總數(shù)為97.54%,占絕大多數(shù)??梢?,《標準》中詞匯的選擇采用了可聯(lián)想性和可推測性的原則,這說明在此階段通過語素教學法進行詞匯教學是合理的且有根據(jù)。
三.教學建議
本文在以上數(shù)據(jù)的支持下,并以本文的具體詞匯為例,提出教學建議。
(一)透明詞和半透明詞的教學建議
1.幫助學習者建立語素意識
不少學者都提出要幫助漢語學習者建立語素意識。如邢紅兵、呂文華、肖賢彬、王周炎、卿雪華[14]都證明了二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時多是從詞本位出發(fā),注重整詞的記憶或理解,這導致引言中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應幫助學習者建立語素意識。除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外,語素在復合詞中的復現(xiàn)率高,構詞能力強也證明了幫助學習者建立語素意識的重要性。如“大”在四級詞匯中出現(xiàn)了13次。
2.利用初級詞匯學習中級詞匯
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初學漢語時,漢語常用詞的高透明度可以使其迅速增加詞匯量?!盵15]當學習者熟練掌握應用已學過的初級詞之后,這些詞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就變成了常用詞或者高頻詞,常用詞對漢語詞匯有相當強的解釋力,可減輕學習者學習新詞匯的阻礙。如“愛國”就是熱愛國家,“按時”就是按照時間,二語學習者在初級階段學習到的詞語在透明這個等級中完全可以解釋四級詞語,二語學習者還可在此基礎上自行擴大詞匯量。
3.強調學習多義語素中的新語素義
如“原”,漢語學習者在初級階段只學習到了“原來、本來”這個義項,如學習者不學習新語素義“寬廣平坦的地方”,就會很難理解“草原”、“高原”等詞,所以學習語素的新語素義是二語學習者擴大詞匯量的關鍵。
(二)不透明詞的教學建議
1.單獨學習,進行分類
可以將這些不透明詞按照別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如外來詞、偏義復詞等,在進行國際中文教育詞匯教學時將這些詞匯單獨講解,告訴學生這些詞的特殊之處。
2.利用語境進行教學
在教授不透明詞匯時,可將詞匯放入語境中進行講解。例如,“奶奶受騙買了一臺二手的電視機,總是壞。”如果漢語學習者不知道“二手”的意思,通過語素義也無法推知,可以根據(jù)“壞”和“受騙”推測出“二手”是一個貶義詞。
四.結論與不足
本文在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確定了《國際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四級詞匯中的雙音節(jié)詞的語義透明度等級,以“語素義和詞義的相關度”“漢語學習者是否已掌握所學語素”兩個方面為劃分標準進行語義透明度等級劃分,把734個雙音節(jié)復合實詞劃分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個等級,在分析總結的過程中,從語義透明度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一些教學意見。
本文假設二語學習者掌握所有初級詞匯中的語素義,這與事實可能不符。此外,文中所提出的教學建議是在分析的過程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未經(jīng)過實踐證明。
參考文獻
[1]李晉霞,李宇明.論詞義的透明度[J].語言研究,2008(03):60-65.
[2]許艷華.面向漢語二語教學的常用復合詞語義透明度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4.
[3]干紅梅.語義透明度對中級漢語閱讀中詞匯學習的影響[J].語言文字應用,2008(01):82-90.DOI:10.16499/j.cnki.1003 -5397.2008.01.022.
[4]任敏.影響現(xiàn)代漢語雙音復合詞語義透明度的機制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5(04):85-91.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12.04. 008.
[5]董于雯.漢語常用雙音節(jié)詞語義透明度研究——兼論對漢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國際漢語學報,2011,2(01):178-187.DOI:10.14095/b.cnki.jics.2011.01.015.
[6]張金橋,曾毅平.影響中級水平留學生漢語新造詞語理解的三個因素[J].語言文字應用,2010(02):118-126.DOI:10. 16499/j.cnki.1003-5397.2010.02.018.
[7]胡炳忠.基礎漢語的詞匯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04):112-121.
[8]盛炎著.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08.
[9]解永俊.“語素教學法”初探[D].華中科技大學,2004.
[10]呂文華.建立語素教學的構想[C]//.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1999:316-323.
[11]肖賢彬.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語素法”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2002(06):68-73.
[12]陳俊羽.語素教學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D].北京語言大學,2007.
[13]張幼冬,張承雪.基于雙音復合詞語義透明度的語素教學實驗研究[J].外語學刊,2021(04):76-82.DOI:10.16263/j.cnki.23-1071/h.2021.04.012.
[14]王周炎,卿雪華.語素教學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基礎[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4(05):39-42.DOI:10.16802/j.cnki.ynsddw.2004.05.009.
[15]郝美玲,張偉.語素意識在留學生漢字學習中的作用[J].漢語學習,2006(01):60-65.
注 釋
①對詞語的解釋均是來自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