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玲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背景下,文章就任務型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結合其激發(fā)閱讀動機、培養(yǎng)語文思維、促成深度學習等優(yōu)勢,在課前預習任務、課堂多樣任務、課后復習任務的設計與應用方面,通過簡述具體做法提出了幾點策略,與一線教師們共享教學經(jīng)驗,以期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任務型閱讀;教學優(yōu)勢;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5-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44
“任務型閱讀”是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任務”落實語文閱讀教學,是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結合。將任務型閱讀教學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適度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有很大幫助,能夠培養(yǎng)其語文思維,促進其展開深度學習。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應用愈發(fā)廣泛。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究應用方法,打造耳目一新的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樂學善學。
一、任務型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閱讀動機
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有助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教學結果難達預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動機,“閱讀枯燥”“閱讀需要很長時間”等想法先入為主,降低了學生的閱讀學習主動性。而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將一次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拆分成多項閱讀任務,將教學總目標解構、重組為多個任務目標。這樣學生對“閱讀之難”的感知會大大降低,能夠有效減少畏難情緒,增強閱讀動機。此外,基于“任務”的閱讀教學,具有一定“闖關”色彩,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都能獲得如游戲闖關一般的成就感,這對激發(fā)其閱讀動機也非常有幫助。
(二)培養(yǎng)語文思維
初中語文任務型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廣泛普及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文思維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型閱讀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倡導獨立探究和自主學習,在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應用下,學生能夠一改被動閱讀、通過教師之口得知文章大意等語文學習狀態(tài),而是開展獨立閱讀,自覺思考文章內(nèi)涵,這對其語文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鍛煉[1]。任務型閱讀教學應用得越廣泛,這種鍛煉就越多,學生的語文思維就越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三)促成深度學習
任務型閱讀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促成深度學習之效。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為主要目的,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的能力和愛學習的品質。而在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時,學生需要獨立解決大部分語文閱讀問題,這為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通過自主解決問題來優(yōu)化學習體驗,增強學習成效,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樂學品質,讓深度學習目標更易達成。
二、初中語文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關注課前預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學習過程中要預先謀劃,杜絕“無準備之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教師需要關注課前預習任務,如搜索資料、預讀課文、識記新詞、梳理問題等[2]。以搜集資料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特點,向學生安排不同的“搜索資料”任務,比如,當課文為現(xiàn)代文時,任務以搜集作者信息、了解事件背景為主;當課文為文言文時,任務以搜集作者生平、時代歷史背景為主,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前,達到“知人論世”的境界。再比如,梳理問題任務。在預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結構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作者在某一段的用意是什么”等問題,使其提前明確需要在閱讀中解決的困惑,分清閱讀重點與難點。之后,基于學生預習的情況展開課堂教學,利用預習任務中對課文形成的初步認識推進課堂閱讀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閱讀由“浮于表面”到“鞭辟入里”的轉變。
(二)設置課堂多樣任務,優(yōu)化閱讀學習過程
課堂是初中語文教學主陣地,課堂任務多樣與否,是決定任務型閱讀能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豐富多樣的閱讀任務,以此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使其在不同任務的銜接和促進中,取得更廣泛的閱讀學習收獲。
1.問題反饋任務?;趯W生在預習中的問題探究,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任務型閱讀教學中,首先可以設置問題反饋任務,鼓勵學生交流預習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應樹立“翻轉課堂”認識,積極轉換師生角色,尊重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給予學生自由提問的權利,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勇氣和熱情。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我的預習日記”等話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記憶深刻的預習過程,感悟頗多的預習發(fā)現(xiàn),并且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與其分享教師預習課文的過程(即備課),將在備課中遇到的難題分享出來,詢問學生:“你們在預習時,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嗎?”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出“預習中的問題”等討論話題,讓學生圍繞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展開更多交流。學生交流越來越熱烈,能夠增強與教師的親近感,從而敢于反饋問題,將在預習中梳理的問題一一道來,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問題進行分類整合,找準教學重點和難點,從而有針對性、有側重地為學生后續(xù)的任務型閱讀活動提供指導,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2.自主閱讀任務。在明確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自主閱讀任務,以學生的問題為載體,帶動其自主學習。這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自主閱讀要求,并在不影響課堂秩序和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學生課堂自主閱讀的干涉和約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提示和輔助學習資源,防止學生陷入與預習階段相似的閱讀困境。比如,“情景再現(xiàn)”提示,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與課文描述的場景相近的圖片、動畫或視頻,將其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實現(xiàn)“融文于景”式的自主閱讀,在大膽想象和直接觀察的結合下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獲得了哪些預習時沒注意到的閱讀收獲。再比如,“微課”輔助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根據(jù)以往教學經(jīng)驗預判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制作不同的微課視頻,進而在基于學生不同問題推進課堂自主閱讀任務時,出示不同微課,讓學生在微課的支持下降低自主閱讀難度,消除預習中的困惑,保障其自主閱讀的有效性,從而為后續(xù)的任務型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3.協(xié)作探究任務。有些初中語文閱讀難題需要學生合作解決,如學習作者的寫作藝術、表現(xiàn)手法,找出課文立意,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由這些難題生成的閱讀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學生如果獨立探究,極易忽略一些關鍵信息,造成對任務的片面理解。因此教師在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時,可以設置協(xié)作探究任務,讓學生分組協(xié)作,合力探究綜合性、復雜性學習任務,嘗試在協(xié)作中解決閱讀難題。以“找出課文立意”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任務后,詢問學生“如果現(xiàn)在讓你評價這篇課文,你認為它的立意是什么?好在哪里”,而引出學生的不同觀點。隨后,教師總結學生的觀點,提出建議“看來對于課文的立意,同學們的觀點不是十分一致。接下來與你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吧,看看課文的立意到底是什么”,引導學生自由進行小組討論,協(xié)作探究課文深層立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先在小組中統(tǒng)一觀點,然后在小組交流中分別說明立場,說服他人或完善本組與個人的觀點,這樣就有效規(guī)避了課堂集體討論的混亂現(xiàn)象,能夠快速突破閱讀難題。
4.解決問題任務。問題是促進思考和閱讀理解的關鍵,想要讓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持續(xù)思考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必須不斷提出問題,使其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自主閱讀、協(xié)作探究以及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都可以滲透解決問題任務。而在設置問題時,教師不僅要聚焦課文本身,還要關注學生狀態(tài)。以初中語文經(jīng)典課文《三峽》為例,為使學生達成深度學習,在學生自主提問、自主閱讀、協(xié)作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聚焦課文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巒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等內(nèi)容,設置“三峽的山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語句進行簡單概括”“三峽的水在不同季節(jié)各有怎樣的特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把它們寫了出來”等問題。每一個問題對應著一個任務,學生要想圓滿完成任務,既可以獨立思考問題,也可以圍繞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現(xiàn),及時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新疑惑”,針對這些“新疑惑”設置集體討論問題,生成以“集思廣益”為主要完成形式的解決問題任務。這樣,當越來越多的閱讀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定然越來越靠近深度學習的目標。
5.趣味拓展任務。在初中語文課堂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時,教師不可忽略趣味拓展任務。吟誦、辯論、個人演講、比較閱讀等富有趣味的拓展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初中語文閱讀樂趣,使課堂教學余味無窮,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改善學生的初中語文任務型閱讀態(tài)度[3]。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閱讀需要和教學時間安排,合理設置任務內(nèi)容。比如吟誦任務,教師可以在詩詞閱讀教學中設置該任務,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模仿古人吟誦詩詞,在吟誦中感受、理解詩詞獨特的韻律美,使學生增加對中華民族古詩詞的喜愛之情。再比如比較閱讀任務,教師可以在人文主題明確的閱讀教學中,整理一些課外同主題閱讀資料,指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使其借助表格等工具,總結閱讀對象、寫作結構、藝術手法等方面的差異,討論“如何通過不同方式表現(xiàn)相同的主題和情感”,使學生在對課文的對比學習中,進一步深化閱讀感悟,增強對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的感知。
(三)重視課后復習任務,擴大閱讀教學效果
課后學習活動為鞏固課堂活動而存在,具有加深知識記憶、促進情感內(nèi)化等作用,是擴大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須重視課后學習活動?;诖耍趹萌蝿招烷喿x教學時,教師必須重視課后復習任務。
1.以鞏固課堂為核心。教師應以鞏固課堂為核心設置課后復習任務,發(fā)揮好課后學習活動的鞏固、強化作用,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完善學習框架[4]。作業(y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讀后感作業(yè)、思維導圖作業(yè)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讀后感中寫下閱讀收獲,包括“讀到了哪些信息”“學到了哪些知識”“體會到了哪種情感”“這次閱讀讓我建立了什么樣的目標(理想/信念)”等;也可以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將課文相關信息整理出來,在結構化的思維圖示中歸納寫作結構、藝術手法、立意與情感態(tài)度等重要信息。學生在不同形式的作業(yè)任務驅使下進行自主復習,能夠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有助于其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2.鼓勵開放性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開放性的語文學習,向學生提供開放性任務。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學習能力,可以在開放性學習活動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加強對學生在課后的開放性語文實踐的重視,認為開放性實踐活動具有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品質的特殊作用。那么,開放性任務應如何設置呢?教師可以將“讓學生自由表達”視為重要思路。比如半命題習作任務,教師可以利用“半命題”的開放性,增強學生課后習作的積極性,圍繞課文主題進行寫作,寫一篇與課文立意相同、作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似,但內(nèi)容和語言截然不同的作文。再比如人物(事件)評價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繼續(xù)搜集資料,對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評價,在“人物小傳”或“時評”部分寫下自己的感想。由于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角度與作者存在一定差異,學生能夠對課文形成新的理解,閱讀收獲自然得以增加。在評價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辯證、客觀地看待人物和事件,大大提升思維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有著深刻的、積極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任務型閱讀應用策略,將其與初中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持續(xù)發(fā)展語文思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任務型閱讀習慣,增強學生對任務型閱讀的認同感,從而保障任務型閱讀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志明.淺談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21(2):56.
[2] 霍沛君.任務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81.
[3] 林文元.任務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9(95):28.
[4] 姜紅.任務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