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房 宇,朱志凱
(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自2018 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以來,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學院(以下簡稱“我?!保┫群蟪袚岁兾魇帍娍h和漢臺區(qū)的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全程參與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有:縣級普查方案的制定、藥用植物標本采集及鑒定、數據整理和普查系統(tǒng)錄入等[1]。在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團隊整體綜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得到了全面的促進。
藥用植物學是研究藥用植物形態(tài)構造、生長發(fā)育、分類鑒定、化學成分形成等的一門學科,是中藥學、藥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在藥用植物學教學過程中,野外見習是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藥用植物學教學團隊以青年教師為主,專業(yè)主要為藥學和中藥學,具備植物學和中藥學的相關知識,理論基礎較好,但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特別是野外實踐經驗不足,不能與陜南區(qū)域特點相結合,不利于教師自身的成長和教學的實施。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師的理論基礎好,但缺乏科研獨立性,科研方向不明確,大部分青年教師雖在學生時期有一定的科研工作經驗,但在進入新工作崗位后,缺乏科研的自主意識,未能充分結合自身的教學環(huán)境明確科研方向。
1.2.1 發(fā)揚普查精神,加強思想建設
中藥資源普查是一項工作任務重、時間周期長、工作條件艱苦的科研工作。老教師不畏艱險前往深山險境探查植物,細致地進行植物的鑒別,耐心地指導青年教師和學生,展示了他們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嚴謹的科研態(tài)度和吃苦耐勞的品質。這種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職業(yè)精神深深地鼓舞著青年教師,有助于青年教師筑牢思想堡壘,養(yǎng)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1.2.2 梳理植物特征,夯實理論基礎
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是青年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關鍵基礎。在普查過程中,青年教師認識了很多藥用植物,梳理了地方重點藥用植物的相關知識,通過對植物特征的歸納總結,了解不同科屬植物主要特征,夯實了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師的理論基礎,完善理論體系。
1.2.3 強化實踐過程,提升教學能力
藥用植物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對植物的準確分類是知識運用的關鍵[2-3]。較強的植物分辨能力是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員必備的技能之一。深入大自然中去觀察植物,了解植物,比較植物的特征,結合理論對植物進行鑒別,才能快速提高青年教師野外對藥用植物的辨識能力。在進行野外采集植物時,普查隊長都會讓青年教師參與其中,帶領青年教師總結植物特征,指導青年教師如何準確進行植物的辨認。通過參與普查工作,青年教師的野外植物辨識能力提升迅速,尤其是在易混淆植物鑒別方面,能快速根據植物特征進行分辨。在普查的過程中,快速梳理本學科的重難點知識,有利于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把控。
1.2.4 豐富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
我校教師充分利用此次普查工作中采集的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和中藥材,充實了學院中藥標本館的植物臘葉標本與中藥材,同時也為中藥學、藥學專業(yè)實驗教學提供素材。在野外普查過程中,采集了大量的圖像、影像資料,包括植物的生境,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的特寫,用藥部位等,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青年教師可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1.2.5 立足中藥資源,促進科研立項
科學研究是高職院校的基本任務之一,是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我校于2018 年開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在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中藥材資源,拓寬了中藥材研究的思路。我校青年教師以中藥資源普查為契機,立足于本區(qū)域內的特色藥材,在老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科研選題,積極參與省市校級科研課題的申報。在此過程中,青年教師在科研設計、論文寫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同時,青年教師對實驗觀察做到細致,實驗數據記錄準確、及時、客觀,有助于養(yǎng)成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
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主要由野外工作和室內工作兩部分構成,其中野外工作包括野外實地調查和標本采集,室內工作包括臘葉標本制作與整理和數據梳理等。在對相應班級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參與過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學生普遍對藥用植物學課程的興趣度較高,課程參與積極性較強,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較好,其藥用植物學課程的考核成績也普遍比其他學生要高?;谝陨蠈嶋H情況,我校藥用植物學教學團隊將中藥資源普查的經驗應用于教學過程中,促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技能。
以往我校藥用植物學的教學參照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以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內容單一,存在理論知識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實用性較差的情況,如學生學習完該課程后,仍不能了解漢中的地區(qū)藥用植物資源、特色藥用植物資源,不認識杜仲、銀杏、淫羊藿、黃連、細辛等大宗藥材的基源植物。在中藥資源普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地中藥產業(yè)發(fā)展,以實際中藥生產企業(yè)和種植企業(yè)的真實崗位工作任務及中藥傳統(tǒng)技能大賽的要求為出發(fā)點,調整教學內容,將植物的細胞與組織和植物器官的顯微結構等相關內容進行整合,成為植物結構的顯微特征模塊。以漢中地區(qū)種植藥用植物、常見大宗藥材資源、重點藥用植物、陜西特色藥材資源和珍稀瀕危藥材資源為基礎,篩選出50 種具有代表性的藥用植物進行其形態(tài)學特征的講解和分類學知識的講解,重點突出藥用植物及其混淆品之間的區(qū)別,防止出現種植過程中由于辨認不清,出現誤種、錯種的情況,從根本上減輕偽品或混淆品對中藥材市場的沖擊。
在教學改革之前,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僅為理論教學的四分之一,并且教學的內容單一和教條,未與我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教學改革之后,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和理論教學課時數相當,實踐教學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實踐教學的場地變得多樣化。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從單一的觀察植物粉末的顯微特征轉變?yōu)榻Y合實際崗位工作的顯微識別,常見藥用植物的辨識、分類,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制作等,極大地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鞏固、驗證專業(yè)知識。在實踐教學場地方面,我校的中藥標本館和實訓農場及校內的藥圃為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提供了重要保障。我校于2018 年完成中藥標本館的建設工作并將其投入使用,標本館內陳列大量具有漢中特色的藥用植物浸制標本和臘葉標本,其中臘葉標本在中藥資源普查期間還得到了不斷的完善。我校的實訓農場于2021 年開始進行藥用植物的栽培,著力打造集教學、科研、科普和勞動教育為一體的藥用植物栽培基地。除此之外,我院校園內也設立有小面積的藥圃和校園內的綠化植物,這些都是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重要資源。
中藥資源普查是一項工作任務重、時間周期長、工作條件艱苦的科研工作。普查隊員不畏艱險前往深山險境探查植物,細致地進行植物的鑒別,展示了他們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嚴謹的科研態(tài)度和吃苦耐勞的品質,更體現了新時代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職業(yè)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涉及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4]。結合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將勞動教育和專業(yè)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傳承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如在臘葉標本采集和標本制作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利用專業(yè)知識對標本進行辨認,利用勞動工具進行標本的采集、修剪、壓制,在壓制標本的過程中需要勤換吸水紙,標本干燥后,需要將標本在臺紙上進行固定。這些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學生有肯干活、勤干活、善干活的品質,否則做出來的標本就可能出現信息錯誤、不美觀、易脫落、易霉變等情況。這個實驗過程體現了藥用植物學課程對工匠精神的傳承。
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與疾病作斗爭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普查隊在寧強縣進行中藥資源普查期間,共計完成900 余種資源的調查工作,通過文獻調研、走訪老中醫(yī)和中藥材市場,了解了更多漢中地區(qū)中醫(yī)藥的發(fā)展歷程、中藥種植產業(yè)情況以及中醫(yī)藥傳統(tǒng)故事等,積累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素材,為傳統(tǒng)文化進入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中藥專業(yè)教師肩負著弘揚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通過故事、動畫、微課等形式將中藥的前世今生層層剖析,讓中醫(yī)藥文化更加生動鮮活地融入課堂。
在結合傳統(tǒng)理論考試模式的同時,根據藥用植物學課程特點,創(chuàng)新學生成績考核方式,采取綜合測評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成績分為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實踐考核成績,比例分別為50%、20%、30%。理論成績主要考查教學過程中確定的一般和重點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簡單的案例等;實驗成績更加關注學生在平時實訓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包括實驗參與度、實驗正確性、實驗報告冊的書寫情況等,其中戶外實訓主要考核學生對藥用植物種類的識別能力和藥用植物標本的制作能力;實踐考核多選自課堂和實踐教學中確定的難點任務,如常見薔薇科、唇形科、毛茛科、菊科、傘形科等科屬植物的辨認。
一流師資隊伍是專業(yè)與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科學研究的基本支撐。我校教師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為契機,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建設、教學能力培訓、教學資源采集、科研能力培養(yǎng),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培養(yǎng)良好的師資力量,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藥學類人才提供了基礎保障。除此之外,將中藥資源普查過程中的經驗帶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評價方式、課程思政等多方面促進教學改革,簡化理論知識,強化職業(yè)技能,促進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