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虎城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高校是大學生群體的聚集區(qū),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和維護在校大學生人身安全的責任。后勤管理部門在保證校內生活功能區(qū)運轉中起到關鍵作用。近年,高校持續(xù)推進內部結構改革,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在呈現(xiàn)形式上最為直接,體現(xiàn)在校園中的方方面面,如食堂飯菜是否可口,衛(wèi)生是否得以保障,校園環(huán)境是否整潔,綠植是否定期修剪,等等。高校后勤保障工作也為教職工提供服務,良好的服務質量和態(tài)度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1]。
績效管理是評估工作人員或服務部門工作效果和其質量的手段之一,科學評估后勤管理的績效能夠有效掌握其員工或部門的工作投入程度,為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茖W的績效評估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標體系,以保證績效評估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某高校為例,針對其后勤管理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高校后勤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問卷調查和評價模型,評估其現(xiàn)階段的后勤管理績效水平,便于對其績效評估結果提出相應的改善意見。
合理評估該高校的后勤管理績效,能夠有效識別其執(zhí)行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為后期優(yōu)化打下基礎。擬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獲取原始數(shù)據(jù),從該高校后勤管理部門中的工作人員和領導、全校師生等群體中隨機選取調研樣本。
高校后勤管理服務于全校師生,在設計問卷和指標體系時需考慮客戶因素。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費用支出,要考慮從財務角度評估后勤部門的績效。內部管理制度的合理設置能夠保證后勤管理部門的順利運轉。強大的學習能力也是績效評估的關鍵指標要素,能夠保證后勤管理部門服務質量的持續(xù)提升。從客戶角度、財務角度、內部制度角度、學習與成長角度建立指標體系,指標即問卷的題項,并設置評價集V={優(yōu)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問卷和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后勤管理績效評估問卷與指標設計
采取抽樣問卷調查法,將30份問卷作為原始數(shù)據(jù),分別發(fā)給后勤管理部門員工和領導(10人)、教學工作人員(10人)、學生(10人)。
將各個評估等級和指標作為原始矩陣的兩個維度,矩陣中的數(shù)值是問卷中選擇該指標這一評估等級的人數(shù),最后通過熵權-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進行評估。
熵權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2],是一種客觀定權方式。本研究原始數(shù)據(jù)來自于問卷調查,熵權法能夠消除部分原始數(shù)據(jù)中的主觀要素,使最終結果更具說服力。
構建由m個評價對象、n個評價指標構成的判斷矩陣:
(1)
對判斷矩陣X=(xij)m×n進行歸一化處理,從而得到標準化矩陣R=(rij)m×n
對越大越優(yōu)型(正向)指標有:
(2)
對越小越優(yōu)型(負向)指標有:
(3)
定義第j個指標的熵:
(4)
其中,
(5)
計算第j個指標的權重:
(6)
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獲得指標權重后,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3]對該高校的后期管理績效進行評估。此處建立的評價模型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中的加權平均算子。用C代表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運用加權平均算子M(?,⊕)進行計算,模型構建如下。
(7)
通過問卷調查結合熵權—模糊綜合評價的方式,評估該高校后勤管理的績效,并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后勤管理績效評估標準化矩陣
通過公式(1)—(6)計算該高校后勤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權重,如圖1所示。
圖1 該高校后勤管理績效評估指標權重
根據(jù)公式(7)進行計算可知,綜合評價值最高的等級可以認定為評價等級的最終歸屬。綜合評價值C=(0.266 5,0.840 3,0.817 1,0.339 4,0.028 7),其中0.840 3>0.817 1>0.339 4>0.266 5>0.028 7。根據(jù)最大隸屬原則,可以認定該高校后勤管理績效等級處于良好水平。從客戶角度看,高校后勤管理在突發(fā)事件處理能力上的評價不高。從財務角度看,成本費用利潤率偏低。從內部制度角度看,員工和部門間的溝通不通暢。從學習與成長角度看,職工滿意度、職工培訓頻率和效果有待提升,可考慮從績效評估指標制定方面進行完善。
高校后勤管理部門應建立專門的員工績效管理小組,由主管后勤的負責人直接管轄,后勤下屬部門的組長負責管理好小組成員,這能夠針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及時溝通,更好地評估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在員工績效方面實現(xiàn)良性競爭,從而提升后勤工作的整體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高校后勤工作覆蓋面廣,涉及餐飲、安保、環(huán)保等方面,而這些工作往往是外包服務,需要定期對后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責任意識和操作能力。信息管理系統(tǒng)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的工具,可以將其引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4],根據(jù)每日具體的工作內容制訂工作計劃,生成工作日志,有效監(jiān)督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符合管理規(guī)范,便于在績效考核階段更高效便捷地評估員工或部門在各階段的工作完成情況,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信息管理系統(tǒng)能夠及時提供準確的信息,降低后勤管理的風險,在總體上提升后勤管理水平。